第一百五十七章 漕运黑幕

时间转眼到了九月中旬,南直隶乡试已经结束,诸多考生放松的同时,等待发榜。

上任十多天的时间,吴宗睿总算是从忙碌的情形之中稍稍解脱。

略微熟悉漕运事宜之后,吴宗睿的心情颇为沉重。

整个南直隶承担一百八十万石的漕粮征运任务,其中淮安府承担的漕粮任务为十万四千石,这是朝廷下达的征收指标,若是按照这个数额征收,淮安府所辖的州县百姓还算是能够承担的,毕竟漕粮可以抵缴田赋,很可惜,漕运腐败,各级官府征收的漕粮,达到了指标的三倍甚至四倍,也就是说,每年需要在淮安府征收至少三十余万石的粮食,才能够完成漕运之任务,这就让漕粮成为百姓沉重的负担。

三十余万石的漕粮,其中运送到北方和京城的,仅仅十万四千石,其余的二十余万石的粮食,抵缴了所谓的漕运费用、徭役等等,还有各级官府想方设法增加的苛捐杂税。

漕运的徭役是非常沉重的,譬如说淮安府,所辖的州县的农户,必须承担运送漕粮的任务,漕运的时间漫长,从二月一直持续到十一月,一旦承担了漕运徭役的任务,则全年几乎不着家,无法耕种田地,所以官府同意让农户以缴纳粮食的名义,抵消徭役,而由专门的漕帮来承担漕运任务。

可以说,漕粮已经被各级官府视为肥肉,谁都想着从中分一杯羹。

吴宗睿先前所了解的漕运途中各级官府强行征收的过路费,以及沿途匪帮劫掠的钱粮等等,大都是出自于这里,沉重的压力,全部到了老百姓的身上。

滁州没有承担漕粮的任务,吴宗睿担任滁州知州的时候,对于漕粮征收的事情,不是特别清楚,担任淮安府知府后,他终于明白漕运的不少黑幕。

“大人,淮安府今年的漕粮基本征收完毕,你不必过于担心了。”

“先生,了解漕粮征收的份额,我感觉到的只有震惊了,淮安府运送到京城和北方的漕粮,不过十万四千石,可征收的漕粮,居然有三十三万石,府衙的官吏说淮安府还算是好的,苏州和扬州的情形更加严重,扬州达到了四倍以上,如此下去,农户怎么能够承担,难怪这些年以来,漕粮根本无法完全征收上来。”

曾永忠明显不激动,这样的情形,多年之前他就有体验了。

“大人说的是,不过这漕运的规矩,历来都是如此,就连朝中的不少大人都是清楚的,你也知道,仅仅是漕运总督府管辖的漕运兵丁就有两万人,还有沿途的各级官府,他们的开销也是不少的,朝廷只是要求漕运总督府每年运送两百多万石的粮食到京城和北方,其余的都不过问,所以地方这样做也是没有办法的。”

“这倒不一定,若是从陆路运输,尽管时间有些长,可是开销小了很多,而且那些商贾,同样也是赚取到了银子。”

曾永忠摇摇头,跟着开口了。

“大人,陆路运输开销的确少很多,可是遭遇到劫持的可能性太大,远远没有漕运安全。”

吴宗睿微微摇头,他知道曾永忠一时半会不会改变认识。

“曾先生,说说府衙征收的漕粮,究竟如何开销的吧。”

“大人,以去年为例,十万四千石粮食必须上盖,运送到京城和北方,不得有丝毫延误,剩余征收到的近二十万石粮食,按照官府定价,折合六万两白银左右,其中上缴漕运总督府三万两白银,抵扣农户的徭役,以及漕运兵丁之开销,其余三万两白银,则是弥补淮安府州县衙门的各项开销等等。。。”

吴宗睿终于忍不住了,轻轻拍了拍桌子。

“先生,一石漕粮三钱银子,也不知道朝廷是怎么定价的,去岁滁州一石粮食已经是六钱到七钱银子,我想淮安府商贸更加发达,也更加的富庶,去岁一石粮食至少是七钱银子,近二十万石粮食,折合白银至少是十三万两白银左右,官府从农户手中征收粮食,按照三钱一石的价格征收,随手转出去,至少六钱银子,看样子这银子也太好赚了。”

“大人,这是朝廷和漕运总督府定下的粮食价格啊。”

“当然了,若是要求朝中百官以及漕运总督府的官吏来上缴粮食,他们怕是早就闹翻天了,也只有农户好欺负。”

“大人不能如此想啊,更不能随意变动漕运粮食的价格啊。”

“我知道,不过我既然出任淮安府知府了,这里面弊端,就要革除一些,漕运粮食之征收,从现在开始,府衙全部收缴粮食,不再以银子来征收,各州县必须上缴粮食,若是他们不愿意也行,那就按照五钱银子的价格上缴白银,且州县衙门所有开销,府衙概不过问,由他们自己去想办法。”

“大、大人,使不得啊,如此做,就是犯了众怒,淮安府所辖州县的官吏,对大人肯定有意见的。”

“无所谓,大家心知肚明,淮安府所辖州县的官吏,怕是肥的流油了,府衙这道政令下去,若是谁敢于置之不理,那我不会客气,查他个底朝天,揪出几个官吏来。”

“这,我明白了,大人一定要做,也是可行的。”

“先生明鉴,我也是无奈,才会这么做的。”

曾永忠略微的沉吟了一下,接着开口了。

“大人将权力收回来,集中粮食,倒也说得过去,就算是漕运总督衙门,亦不会过问此事,他们只要拿到足够的银子就可以了,大人集中粮食,统一分配,倒也不失为上策,只是我建议,大人可将次办法禀报总督杨大人,若是得到杨大人的支持,更好施行。”

吴宗睿微微摇头,他当然明白曾永忠的意思。

“曾先生,还是那句话,有所为有所不为,既然是我做出的决定,那我来承担一切的责任,若是杨大人询问了,那我可以详细禀报,提前给杨大人禀报了,杨大人会怎么看我,怕是认为我是天下第一号的贪官了。”

曾永忠也叹了一口气。

“我明白大人的意思,只是不愿意大人背锅,也罢,这件事情我来承担责任,这一次大人就不要过问了,我是大人身边的师爷,大人需要考虑的是漕运之顺利,具体的事宜就由我这个师爷来筹谋了,若是州县衙门询问,我会告知他们一切的。”

吴宗睿摇头准备开口的时候,曾永忠站起身来,抱拳开口了。

“为大事者不拘小节,大人不能任何事情都自身来承担,滁州的事宜,大人算计准确,取得了胜利,可谁知晓今后的每一件事情,是不是完全顺利,这漕运的事宜,牵涉到太多的利益,估计反对的人不少,大人退居幕后,其实也是为了更好的掌控全局。”

吴宗睿看了曾永忠好一会,终于点头了。

“先生说的是,这件事情,就拜托先生了,近段时间,我还有些事情需要处理,不一定时时刻刻都在府衙,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先生自行决断就是了。”

“那可不行,府衙的大小事宜,我都会详细梳理,且将处置的建议禀报大人,最终还是由大人来决断。”

吴宗睿也站起身来,看着曾永忠。

“先生是不是有什么担忧,先生是看着我长大的,也是看着我考取功名的,我信任先生,更是信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拜托先生负责府衙的诸多事宜,就是请先生帮忙我承担,先生所做之决定,我是完全赞同的,办好了是先生与我的功劳,出现纰漏,我亦会承担和想办法化解,先生就不必过于推辞了。”

曾永忠也看着吴宗睿,好一会才开口说话。

“大人,我也不是随意说的,淮安府与滁州不一样,这里的情况异常复杂,大人身为知府,务必知晓点点滴滴,才能够做出诸多的决断,才能够避免危险,府衙和州县的诸多事宜,我提出建议,请大人决断,绝非是推卸责任,至于漕运总督府的事宜,大人亲自协调联系,这样做到了万无一失,就算是遭遇到突发事件,也能够从容应对。”

吴宗睿终于点点头。

“先生说的是,那就如此办理吧。”

曾永忠离开了厢房,屋子里面安静下来。

吴宗睿在屋子里转悠,漕运之黑幕如此厚重,这是他没有想到的,应该说这样的弊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必定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各级官吏的手伸向漕运,疯狂的敛财,其中必定有人将贪污的钱财往上进贡,得到上面的庇护,乃至于不断升官。

毫无顾忌的增加农户的漕粮征收任务,从中赚取巨额的差价,还要盘剥路过本地的漕船,甚至勾结沿途的匪帮,进一步的敛财。

这已经不能够仅仅用疯狂来形容了。

重重黑幕,背后一定有一双巨手牵引,这只巨手可不是一个两个人,一定是庞大的利益集团。

吴宗睿还不能够向这只巨手挑战,他没有那么强悍的实力。

与此如此,还不如改变淮安府所辖州县征收漕粮的办法,立下一个下面都明白的规矩。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一语成谶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廖文儒的勇气第三百五十章 残阳如血(2)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拼死一战(5)第四百一十八章 觉华岛第四百零六章 捅破了一层纸第九百二十四章 定鼎之战(8)第一百四十一章 两面兼顾第七百一十六章 悲歌(3)第十五章 端倪第四百零四章 狂欢下的冷静第六百三十五章 天照应第三百六十八章 初见洪承畴第二百二十八章 于心何忍第七百九十六章 铁腕手段(7)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立规矩(2)第二百八十三章 予民休养生息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并不高兴第四百九十二章 态度要明确第六百八十二章 明目张胆第七百一十四章 悲歌(1)第四十二章 布置第三十六章 直抒胸臆第五百零七章 以退为进第六百九十七章 掌控山东(2)第五百四十七章 首辅易人(3)第九百四十三章 有些乱了第九百三十七章 首要是规矩第四百九十五章 俘虏问题第二百六十七章 背锅之人第七百零四章 掌控山东(9)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末路(12)第六百七十四章 独当一面第二百四十四章 立竿见影第八百九十七章 条件不成熟第七十八章 家底第六十四章 惺惺相惜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散关之战(6)第八百三十五章 残阳如血(6)第二十二章 富贵险中求(1)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轻重缓急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关乎大局第一百六十五章 心照不宣第八百二十五章 一声叹息(2)第二百一十二章 山雨欲来第九百三十九章 集思广益第二百三十五章 何为精准第四百零三章 针尖对麦芒(2)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2)第五百八十四章 朱由检的怒火第五章 族规之争第二十五章 皆大欢喜第二十三章 富贵险中求(2)第六十二章 殿试第九十一章 斡旋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运第九百八十章 科举风波(8)第八百五十章 一曲悲歌第三百零四章 声东击西(3)第六百九十九章 掌控山东(4)第一千零五章 各自安好(2)第四百一十七章 蓟辽督师府第七百三十七章 终于动手(1)第七十七章 吏部敕书第八百四十七章 最后的挣扎(6)第六百零三章 忍不住的怒火第七百四十三章 感觉很不好第一百九十二章 强硬第九百二十七章 定鼎之战(11)第七百一十三章 暗地里的变化第七百二十五章 态度决定一切第八百九十四章 原形毕露(1)第四百一十三章 以不变应万变第四百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好机会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末路(11)第四百二十九章 坏了大事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摧枯拉朽(12)第八百二十五章 一声叹息(2)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末路(2)第六百五十四章 一头猪的威力(1)第四百四十八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1)第五百五十九章 不予理睬第三百八十三章 拖字决第四十三章 发榜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枭雄末路(12)第九百七十八章 科举风波(6)第六百二十五章 可悲可叹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10)第二百零五章 绞杀第五百四十五章 首辅易人(1)第一百九十五章 意料之中第七百二十八章 预料之中的选择(1)第二百三十八章 暂时留守第二百零一章 好险第七百零五章 掌控山东(10)第一百一十一章 雏形已成第七百七十章 盲目的自大(2)第十八章 知己知彼第三百一十八章 竹篮打水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一语成谶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廖文儒的勇气第三百五十章 残阳如血(2)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拼死一战(5)第四百一十八章 觉华岛第四百零六章 捅破了一层纸第九百二十四章 定鼎之战(8)第一百四十一章 两面兼顾第七百一十六章 悲歌(3)第十五章 端倪第四百零四章 狂欢下的冷静第六百三十五章 天照应第三百六十八章 初见洪承畴第二百二十八章 于心何忍第七百九十六章 铁腕手段(7)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立规矩(2)第二百八十三章 予民休养生息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并不高兴第四百九十二章 态度要明确第六百八十二章 明目张胆第七百一十四章 悲歌(1)第四十二章 布置第三十六章 直抒胸臆第五百零七章 以退为进第六百九十七章 掌控山东(2)第五百四十七章 首辅易人(3)第九百四十三章 有些乱了第九百三十七章 首要是规矩第四百九十五章 俘虏问题第二百六十七章 背锅之人第七百零四章 掌控山东(9)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末路(12)第六百七十四章 独当一面第二百四十四章 立竿见影第八百九十七章 条件不成熟第七十八章 家底第六十四章 惺惺相惜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散关之战(6)第八百三十五章 残阳如血(6)第二十二章 富贵险中求(1)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轻重缓急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关乎大局第一百六十五章 心照不宣第八百二十五章 一声叹息(2)第二百一十二章 山雨欲来第九百三十九章 集思广益第二百三十五章 何为精准第四百零三章 针尖对麦芒(2)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2)第五百八十四章 朱由检的怒火第五章 族规之争第二十五章 皆大欢喜第二十三章 富贵险中求(2)第六十二章 殿试第九十一章 斡旋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运第九百八十章 科举风波(8)第八百五十章 一曲悲歌第三百零四章 声东击西(3)第六百九十九章 掌控山东(4)第一千零五章 各自安好(2)第四百一十七章 蓟辽督师府第七百三十七章 终于动手(1)第七十七章 吏部敕书第八百四十七章 最后的挣扎(6)第六百零三章 忍不住的怒火第七百四十三章 感觉很不好第一百九十二章 强硬第九百二十七章 定鼎之战(11)第七百一十三章 暗地里的变化第七百二十五章 态度决定一切第八百九十四章 原形毕露(1)第四百一十三章 以不变应万变第四百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好机会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末路(11)第四百二十九章 坏了大事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摧枯拉朽(12)第八百二十五章 一声叹息(2)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末路(2)第六百五十四章 一头猪的威力(1)第四百四十八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1)第五百五十九章 不予理睬第三百八十三章 拖字决第四十三章 发榜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枭雄末路(12)第九百七十八章 科举风波(6)第六百二十五章 可悲可叹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10)第二百零五章 绞杀第五百四十五章 首辅易人(1)第一百九十五章 意料之中第七百二十八章 预料之中的选择(1)第二百三十八章 暂时留守第二百零一章 好险第七百零五章 掌控山东(10)第一百一十一章 雏形已成第七百七十章 盲目的自大(2)第十八章 知己知彼第三百一十八章 竹篮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