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适可而止

十一月底,漕运因为气候的变化停止,来年二月才能够恢复。

漕运总督府已经完成一百五十万石漕粮的运送任务,保证了京城和北方粮食的供给,这次皇上倒是没有下旨,仅仅是户部发来了敕书,对于漕运总督府的功劳予以了赞誉。

漕运兵丁的名气倒是出去了,大力的打击,让漕运沿途的匪帮,绝不敢妄动,南直隶以及浙江一带的匪帮,要么被漕运兵丁毫不留情的剿灭,要么就是偃旗息鼓,暂时的躲避。

其他的匪帮,多多少少知晓情况,这个时候若是还想着出头,那就是找死。

这一切,都是漕运三千营的功劳。

漕运总兵赵世奇得到了兵部的赞誉,不过他很聪明,没有将漕运三千营的事情禀报兵部。

有意思的是,漕运总督杨一鹏大人,也没有询问什么。

月底的时候,赵世奇居然拨付了五千两白银,给了漕运三千营,说是饷银,吴宗睿当然不会拒绝,他知道这里面的意思,赵世奇得到了赞誉,也就引发了兵部的注意,有了被提拔重用的机会,暗地里给予一定的感谢,也是应该的。

朝廷里面的局势,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内阁首辅成基命致仕,内阁次辅周延儒如愿以偿,成为了内阁首辅,三十七岁的周延儒,掌握了最大的权力,得到了皇上高度的信任,可谓是踌躇满志,很可惜,此刻的周延儒,意气风发,压根不会想到,同样为内阁大臣的温体仁,已经开始处心积虑的算计他了。

这一切,对于淮安府城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眼看着春节临近,繁华的淮安府城,变得异常的热闹了。

漕运停止,并不意味京杭大运河的运输也停止,这个时候,大量的民船,开始通过大运河,将诸多的商品源源不断的运送到京城和北方去。

信义帮和长恒帮的生意火爆,不计其数的商贾找上门来,恳求他们帮忙运送商品,给出的报酬也是很高的。

北方遭受灾荒,又遭受后金鞑子的劫掠和流寇的侵袭,可谓是满目疮痍,物资极其的匮乏,不过那些真正的士大夫家族,以及官绅家族,并未遭受多大的损失,他们对于物资的需求还是迫切的,这个时候将大量的商品运送到京城和北方去,就是暴利。

商贾很清楚,真正有能力的漕帮不多,信义帮首当其冲,长恒帮次之。

信义帮帮主秦志锐当然要抓住机会,在漕运码头的事宜稍微的稳定之后,再次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到京杭大运河运输的方面。

信义帮的生意好,意味着能够挣到更多的银子,也保证了漕运三千营的开销。

不过京杭大运河运输的时间不长,也就是短短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北方的气候已经变得严寒,大运河部分地方若是彻底冰冻起来,水路的运输就不得不停止了。

这个年代可没有先进的科技可以破除大运河上面的冰冻。

信义帮一次性的出动了上百艘的船只,运送大量的物资前往京城和北方,而这一次的运输,能够让信义帮赚取到近十万两的白银。

漕运停止,民船开始运输,大运河沿途的匪帮再次的活跃起来,他们不敢打漕船的主意,对于民船则不会客气。

当然了,沿途的匪帮也要看看运输船队的气势,譬如说信义帮的船只,他们是不敢劫掠的,当年夏镇匪帮被彻底剿灭,据说与信义帮就有着很大的关系,大运河沿途的匪帮,还没有谁觉得自身的力量强于巅峰时期的夏镇匪帮。

偏偏这个时候,吴宗睿下命令了,漕运三千营进入修整的阶段,不再继续剿灭大运河沿途的匪帮,这让廖文儒等人感觉到奇怪,但他们绝对执行命令。

漕运三千营拥有的战马已经超过千匹,这里面有信义帮暗地里购买的部分战马,也有漕运三千营在剿灭匪帮过程之中缴获的战马。

战马以蒙古马与河曲马为主,清一色的都是战马。

漕运三千营的军士,总人数也超过了四千人。

吴宗睿原来的计划,崇祯三年底漕运三千营军士的数目达到两千就不错了,想不到仅仅到了十一月底,总人数已经超过四千。

因为军士人数的增加,漕运三千营再次进行了人员的划分,骑兵营总人数达到了一千二百人,斥候营总人数达到了两百人,余下的近三千人,则被分为三个步卒营。

廖文儒以千户兼任骑兵营指挥,刘宁以副千户兼任斥候营指挥、骑兵营副指挥,罗典召以百户兼任执法营指挥,罗典明、罗典勇和秦大龙以百户兼任步卒营指挥。

眼看着漕运三千营的兵力,就要达到卫所的兵力了。

漕运三千营兵力快速的扩充,训练也更加的频繁。

廖文儒等人认为,可能是漕运三千营的兵力扩充的速度太快,需要消耗大量训练的时间,所以吴宗睿要求漕运三千营暂停剿灭京杭大运河沿途的匪帮。

十二月初一,吴宗睿来到了漕运三千营的兵营。

兵营的规模早就扩大了,山坳前方的五里地范围,基本都是禁区,一排整齐的木栅栏,将营地的范围圈出来,寻常人等不得靠近。

山坳里面的营房增加了一倍多,分布在三个山谷之中,斥候营的驻地在最里面的山谷,中间山谷是骑兵营的驻地,外面的山谷则是步卒营的驻地,执法营的军士人数不多,驻地同样在最外面的山谷。

迄今为止,漕运总督杨一鹏大人,以及漕运总兵赵世奇,从未到过这里,也从未询问过漕运三千营的相关情况。

木栅栏外面巡逻的军士,见到了吴宗睿等人,立刻行礼。

木栅栏里面大量的空地,已经是骑兵和步卒重要的训练场所。

吴宗睿下马之后,慢慢朝着山坳的方向走去。

廖文儒和刘宁跟随在身边,几个护卫则是距离五米左右的距离。

“文儒,刘宁,你们或许奇怪,漕运三千营为什么不继续剿灭匪帮了。”

“大哥,军士增加的迅速太快,这段时间的训练也很多,不出去剿灭匪帮也是可行的,我已经告诉他们,这个春节都不要想着歇息,同样要展开训练,不过这次招募的两千余人,还真的不错,服从指挥,最为重要的是能吃苦。”

吴宗睿看向了刘宁。

刘宁搔了搔头皮。

“少爷,属下没有什么可说的。”

吴宗睿微微摇头。

“漕运三千营暂停剿灭运河沿途的匪帮,并非是因为将士数量大规模的增加,其实让这些新进的军士参与厮杀,有着莫大的好处。”

“可我们不得不暂停,十月到十一月的漕运很顺利,一百五十万石漕粮悉数运送到京城和北方,户部和兵部都有敕书,予以了表扬,以前的漕运,因为种种原因耽误了,为什么这一次如此的顺利,朝廷的那些老爷们,难道没有疑问,只不过北方遭受了太多的磨难,粮食匮乏,所以他们隐忍不发。”

“杨大人和赵总兵,同样明白其中道理,他们知晓漕运三千营的骁勇。”

“京杭大运河沿途的匪帮,与地方官府多多少少都是有勾结的,特别是天津卫一带,如果我们漕运三千营的势力扩展到天津卫一带去了,怕是真的引发朝廷的疑虑了。”

“我们必须适可而止,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好在漕运停航也就是两个月的时间。”

“这两个月的时间,你们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务必抓紧训练,同时从漕运码头苦力队伍之中,挑选合适的人进入漕运三千营之中。”

“来年漕运三千营剿灭京杭大运河沿途的匪帮,以湖广、山东、浙江和南直隶为主,至于说北方的匪帮,不要想着彻底剿灭,只要他们不过分劫掠就可以了。”

。。。

说完了剿灭匪帮的事宜,吴宗睿转移了话题。

“文儒,将士的训练如何了。”

说到训练,廖文儒眼睛里面冒出了亮光。

“大哥,训练没有问题,漕运码头苦力进入军营之后,适应的速度很快,我按照您的要求,将他们分散开来,由战术素养俱佳的军官和军士带着训练,刚开始最大的难题是夜间集合与夜间行军,不少人夜间什么都看不见,不过月余的时间过去,好多人都适应了,已经能够夜行军了。。。”

“很好,训练务必抓紧,你们更要重视生活方面,猪肉和羊肉不可或缺,鸡蛋更是要保证,其他菜蔬的搭配也要注意,将士每日的训练很辛苦,吃饱喝足了,才有体力。”

廖文儒和刘宁两人同时点头。

军士的好多菜谱都是吴宗睿亲自写出来的,他们感觉到了关心,却不知道菜谱对于军士的重要性。

大明军队的诸多军士,包括后金鞑子,夜盲症非常普遍,夜晚根本无法行军作战,这其实是营养不足造成的,所谓的营养不良,不仅仅是吃饱喝足的问题,菜蔬营养搭配方面非常的重要,穿越的吴宗睿是明白这一点的。

这是漕运三千营的优势,将来作战可以发挥奇兵的作用。

当然,这也是吴宗睿的秘密,绝不会泄露出去。

第四百八十一章 真实的打压第一百八十七章 未雨绸缪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方的反应第八百八十六章 宝剑就要出鞘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诅咒大清国第二百八十七章 想不到的危机(2)第九百五十四章 不敢桀骜第八十六章 烫手山芋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祸不单行(4)第六百零九章 当主神器第二百一十章 羽翼渐丰第一百五十五章 凝聚力第三百七十三章 末路(2)第八百三十一章 残阳如血(2)第四百九十二章 态度要明确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方的反应第三百九十四章 痛快(2)第六百七十四章 独当一面第六百一十章 大势渐成(1)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北进北进第四十一章 乡试第三百三十章 可持续的问题第一百八十八章 宁死不屈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统战工作第八百五十三章 怀疑和猜忌第四百六十八章 识时务第一百五十四章 职权范围第四百一十一章 传承第九百三十二章 定鼎之战(16)第五百七十二章 老瓶新酒(2)第二百二十九章 迎难而上的机会第五百五十四章 心腹之患第八百八十章 大动荡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拼死一战(2)第六百零九章 当主神器第三百三十七章 更好的保证第四百二十六章 作战规划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廷的态度第二百九十章 步步惊心第七百零六章 掌控山东(11)第六百六十四章 无法隐忍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京与淮安第八百五十六章 必要的选择(2)第九十章 真相不重要第五百四十三章 有意思的信函第一百六十七章 抛却愤怒第一千章 微服私访(1)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不寻常的自信第十五章 端倪第一百八十章 退无可退第二百六十九章 开花弹第一百五十二章 很不错了第七百八十八章 最头疼的事(2)第六百四十章 洪承畴的拜访(2)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有些乱了第四百九十三章 真的聪明第三百零一章 胆量第三百四十章 请战第三百八十八章 出其不意第二百八十八章 断了念头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散关之战(4)第六十八章 想不到第一百六十六章 女儿好第一百五十五章 凝聚力第十五章 端倪第六百零九章 当主神器第八百五十三章 怀疑和猜忌第七百一十九章 躲不过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的任务第七百九十三章 铁腕手段(4)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从容应对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请自来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人不为己第九百三十六章 不可小视第七百六十章 灭顶之灾(4)第九百四十章 登基称帝第七十一章 过江龙第五百二十章 人选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的任务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开门红(2)第六百六十六章 下一步的筹谋第七百零二章 掌控山东(7)第七百五十四章 临机决断(1)第九百四十章 登基称帝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祸不单行(2)第八百三十七章 残阳如血(8)第六百三十二章 值得庆贺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摧枯拉朽(11)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稳定南方(3)第八百八十五章 下定了决心第四百九十一章 时间、时间第五百八十六章 权衡利弊(2)第六百五十一章 无心插柳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改变部署第三百八十一章 用人不疑第五十八章 有些微妙第七百二十一章 刺激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拼死一战(4)第九百八十九章 余音绕梁第二百二十七章 等待
第四百八十一章 真实的打压第一百八十七章 未雨绸缪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方的反应第八百八十六章 宝剑就要出鞘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诅咒大清国第二百八十七章 想不到的危机(2)第九百五十四章 不敢桀骜第八十六章 烫手山芋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祸不单行(4)第六百零九章 当主神器第二百一十章 羽翼渐丰第一百五十五章 凝聚力第三百七十三章 末路(2)第八百三十一章 残阳如血(2)第四百九十二章 态度要明确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方的反应第三百九十四章 痛快(2)第六百七十四章 独当一面第六百一十章 大势渐成(1)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北进北进第四十一章 乡试第三百三十章 可持续的问题第一百八十八章 宁死不屈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统战工作第八百五十三章 怀疑和猜忌第四百六十八章 识时务第一百五十四章 职权范围第四百一十一章 传承第九百三十二章 定鼎之战(16)第五百七十二章 老瓶新酒(2)第二百二十九章 迎难而上的机会第五百五十四章 心腹之患第八百八十章 大动荡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拼死一战(2)第六百零九章 当主神器第三百三十七章 更好的保证第四百二十六章 作战规划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廷的态度第二百九十章 步步惊心第七百零六章 掌控山东(11)第六百六十四章 无法隐忍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京与淮安第八百五十六章 必要的选择(2)第九十章 真相不重要第五百四十三章 有意思的信函第一百六十七章 抛却愤怒第一千章 微服私访(1)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不寻常的自信第十五章 端倪第一百八十章 退无可退第二百六十九章 开花弹第一百五十二章 很不错了第七百八十八章 最头疼的事(2)第六百四十章 洪承畴的拜访(2)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有些乱了第四百九十三章 真的聪明第三百零一章 胆量第三百四十章 请战第三百八十八章 出其不意第二百八十八章 断了念头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散关之战(4)第六十八章 想不到第一百六十六章 女儿好第一百五十五章 凝聚力第十五章 端倪第六百零九章 当主神器第八百五十三章 怀疑和猜忌第七百一十九章 躲不过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的任务第七百九十三章 铁腕手段(4)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从容应对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请自来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人不为己第九百三十六章 不可小视第七百六十章 灭顶之灾(4)第九百四十章 登基称帝第七十一章 过江龙第五百二十章 人选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的任务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开门红(2)第六百六十六章 下一步的筹谋第七百零二章 掌控山东(7)第七百五十四章 临机决断(1)第九百四十章 登基称帝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祸不单行(2)第八百三十七章 残阳如血(8)第六百三十二章 值得庆贺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摧枯拉朽(11)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稳定南方(3)第八百八十五章 下定了决心第四百九十一章 时间、时间第五百八十六章 权衡利弊(2)第六百五十一章 无心插柳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改变部署第三百八十一章 用人不疑第五十八章 有些微妙第七百二十一章 刺激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拼死一战(4)第九百八十九章 余音绕梁第二百二十七章 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