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用人不疑

新野县城外,刘宁禀报完毕,吴宗睿的神色一直平静。

史书中的射塌天李万庆,是诸多农民起义军首领中较为特殊的一人,当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都曾有过归降官军举措的时候,李万庆誓死不降,当李自成和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力量壮大的时候,李万庆归顺朝廷、面对农民起义军也是宁死不屈。

吴宗睿倒是没有想着斩杀李万庆,如果刘宁能够生擒李万庆,吴宗睿可能给予其一条出路,可惜的是,李万庆死于乱箭之中。

高迎祥、马守应、贺一龙、李万庆等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或者间接命丧登莱新军之手,或者直接命丧登莱新军之手,历史上的这四名农民起义军首领,其中老回回马守应崇祯十七年病死,革里眼贺一龙,崇祯十六年死于农民起义军内讧,被李自成斩杀,射塌天李万庆,归顺朝廷之后,于崇祯十五年被攻陷襄阳府城的张献忠斩杀,闯王高迎祥倒是被朝廷大军生擒,押解到京城凌迟处死的。

明末的历史,正在被吴宗睿一点一点的改写,这样积少成多,总有一天,历史的洪流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大人,剿灭流寇李万庆,李国翰与金砺当属首功,属下觉得,当赏赐两人一些钱财。。。”

在吴宗睿身边的时间长了,刘宁学会了很多东西,譬如说话的方面,有时候直接,有时间变得委婉。

吴宗睿看了看刘宁,他当然明白其中意思。

人有的时候是很复杂的,譬如说如何对待李国翰与金砺两人,刚开始,吴宗睿一直举棋不定,按说两人以前是大明边军将领,归顺了后金皇太极,而且还成为汉军的总兵,其所作所为是不值得原谅的,再次归顺大明朝廷之后,能够不被斩杀就很不错了,重用是万万不可能的。

穿越的吴宗睿,在某些问题的看法方面,更加的包容,但也更加苛刻。

最为明显的就是,吴宗睿不会拘泥史书的评价,不会完全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识人,但他也会适当的予以借鉴。

譬如说面对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吴宗睿是绝不会仁慈的,绝大部分农民起义军首领,都是屡次归顺朝廷,屡次的反叛,他们归顺朝廷是迫不得已,他们反叛朝廷是骨子里的认识,就算是登莱新军擒获了他们,也无法感化,机会合适,这些人依旧会反叛,闹得地方不安生,对付这些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斩杀。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大明朝廷在对付农民起义军首领的问题上,失误太多。

吴宗睿可不会傻乎乎的去感化那些农民起义军首领。

可是对于其他人就不一样了,譬如说李国翰、金砺等人。

人的忠心是第一位的,如果没有了忠心,能力越大,破坏力越强。

穿越的吴宗睿,志向不一样,他需要大量忠心耿耿的人才,但这些人才绝不是忠心于大明朝廷和大明皇上,更不是忠心于皇太极,而是忠心于他吴宗睿。

如果按照史书的记载来甄别人选,吴宗睿将无人可用。

所以对于李国翰和金砺等人的态度,就很明确了,两人归顺了登莱新军,归顺了他吴宗睿,只要奋勇杀敌,老老实实,就可以重用,当然,两人如果敢于再次的反叛,吴宗睿就算是追到天涯海角,也要夺取两人的性命。

归根到底一点,吴宗睿需要的是对自己忠心的人,不会拘泥于史书的评价。

这样看来,吴宗睿用人识人的标准就很清楚了,不会苛刻属下,要求他们做那些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情,但也不会放纵属下,让他们无法无天,该给的钱财需要给,你不可能让人家饿着肚子跟着你卖命,该立的规矩必须立,按规矩办事,任何人都不能违背。

“刘宁,你是不是觉得李国翰和金砺两人的过去难以原谅,我们不能完全相信他们。”

刘宁点点头,毫不犹豫的再次开口。

“大人,李国翰和金砺两人,与其他人不一样,他们曾经是辽东边军的将领,归顺了后金鞑子,成为汉军的总兵,被登莱新军打败之后,再次的归顺,属下每每想到这些,就不舒服,觉得他们不值得信任。”

“哦,他们归顺之后,作战方面如何,表现如何。”

“这个,作战还是很骁勇,而且指挥作战的时候,头脑清醒,每次作战都能够获胜。”

吴宗睿看了看刘宁,意味深长的开口了。

“刘宁,海纳百川、有容那大,这个容,不仅仅是吸纳更多的力量,还包括对他们的宽容和关心,当初我让他们进入到登莱新军之中,就已经做出了决定,否则我会将他们送到京城去,交给皇上和朝廷处置。”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一点在登莱新军之中至关重要,退一万步说,李国翰与金砺就算是有什么不轨的行为,也要等到他们暴露之后,我们再行动手,而不能防患于未然,如果我们这样做了,会让很多人感觉到寒心。”

“登莱新军一步步强大起来,依靠的就是严厉的军机军规,任何人在军纪军规面前,都是一视同仁,哪怕是廖文儒和你,如果违背了军纪军规,也要遭受到惩戒。”

“如果某人在战场上立功了,那么,我们也要按照军纪军规来执行,该升迁的就升迁,不管这个人以前是什么身份,现在他是登莱新军之中的一员。”

。。。

刘宁没有前往唐县征伐,留在了新野县,负责甄别俘获的流寇。

对于俘虏的流寇,甄别的标准更加的严格,老弱妇孺是不可能留在军中的,原则上就近安置,或者是交由地方官府安置,青壮则要视本人的情况,如果老实淳朴,没有任何的恶习,铁定进入到登莱新军之中,其余的则不一定了。

对于那些不够资格进入到登莱新军之中、又不用斩杀的流寇俘虏,处理的办法是做苦力,押解在军中做事情,譬如说建立营房、运送粮食等等的事宜,让他们去做。

接受了命令的刘宁,马上开始了对流寇俘虏的甄别,他和廖文儒都清楚,这不是小事情,关乎到登莱新军是不是能够快速的行军作战,如果总是有流寇俘虏拖累,任谁都不舒服。

。。。

转眼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斥候几乎每天都到中军帐来禀报情况,吴宗睿倒是悠闲,没有下达什么作战的命令,也没有要求驻守在新野县城外的大军有什么行动。

新野知县几乎每天都会出城来拜见吴宗睿。

半个多月的时间,新野县几乎没有给登莱新军提供什么粮草,吴宗睿也没有要求,这让新野县知县如释重负,如果新野县衙负责登莱新军的粮草,知县就是将自己卖了,也没有办法,毕竟南阳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灾荒,朝廷免去了当年的田赋,新野县衙也就是府库里面存放的粮食,其他地方已经没有粮食。

刘宁急匆匆的进入到中军帐。

吴宗睿手持文书,脸上带着笑容。

“刘宁,文儒明日就要回来了。”

“大人,廖总督一定获得了全胜。”

“也算是全胜吧,四天王李养纯及其麾下的流寇被彻底剿灭,李养春亦被斩杀,扫地王张一川,带着老营的军士,全部投降了。”

“什、什么,张一川投降了吗,大人,属下觉得不能相信张一川,流寇每每遇见危险就投降,投降之后又反叛,他们都习惯这样做了。”

吴宗睿看向了刘宁,脸上的笑容更浓了。

“看样子你和文儒的认识差不多。”

吴宗睿摇了摇手中的文书。

“文儒没有相信张一川,张一川归顺的时候,文儒要求其上缴所有的钱粮、军械和战马,张一川当时就变脸了,文儒借着这个机会动手,直接斩杀了张一川,将其麾下老营的军士,灭掉了大半,仅仅留下了少数忠厚老实之人,至于说张一川麾下新营的流寇,早在张一川决定归顺登莱新军之前,就全部遣散了。”

刘宁瞪大了眼睛,张着嘴,没有继续开口。

跟随在吴宗睿身边数年的时间,廖文儒也变聪明了,如何处置归顺的张一川,廖文儒没有专门请示,临机专断,斩杀了张一川,及其麾下的骨干。

这样做,明显是符合吴宗睿要求的。

。。。

翌日,廖文儒率领大军归来。

中军帐,地图上面,南阳境内的四路流寇,全部被专门做出了标注。

“登莱新军此番征伐,彻底剿灭了南阳境内的四路流寇,贺一龙、李万庆、李养纯、张一川四人全部被斩杀,他们麾下的流寇也灰飞烟灭。”

“接下来,登莱新军回到洛阳,修整一段时间。”

“剩余的八路流寇,根据斥候禀报的消息,左金王贺锦,已经逃窜进入山西平阳府,与李自成等人会和去了,襄阳的八大王张献忠等流寇,也因为遭遇到湖广巡抚卢象升大人的围剿,损失惨重,撤往了陕西的汉中。”

“接下来,我们的目标是陕西。。。”

吴宗睿说出这番话的时候,眼神有些游离,他很清楚,登莱新军下一步恐怕无法继续剿灭流寇了。

第四百一十三章 以不变应万变第九十章 真相不重要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叶臣的悲哀第二百九十八章 战事爆发第七百九十二章 铁腕手段(3)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悲歌(5)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孤胆英雄(4)第三百九十三章 痛快(1)第一百零五章 爱屋及乌第七百零八章 掌控山东(13)第七百八十四章 后悔无用第一百二十一章 顺水推舟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誓死效忠第九章 拜见先生第七百一十三章 暗地里的变化第九十一章 斡旋第五百零三章 艰难抉择第一百二十一章 顺水推舟第五百一十九章 噩耗第九百一十三章 沉重打击第一百七十八章 下定决心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该出手就出手第十章 平衡之术第二百六十二章 无毒不丈夫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定心丸第四章 围屋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被迫抵御第五百六十七章 重点不同第十三章 育苗第四十一章 乡试第一百二十二章 难以置信第六百四十九章 真的是厉害第五百零六章 死心塌地第三百七十四章 末路(3)第五百一十六章 来不及了第七百三十九章 终于动手(3)第一百二十七章 故人来第四百九十四章 如此也行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枭雄末路(1)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另一面第七百八十章 唇亡齿寒(2)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上召见第四百九十三章 真的聪明第四百五十五章 没有退路第九百章 大明悲歌(3)第十五章 端倪第二百八十八章 断了念头第五十二章 刘宁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拼死一战(1)第六百六十五章 要归心第六百四十八章 明事理第四十四章 改换门庭第六百七十六章 惶恐第七百七十五章 迅雷不及掩耳(1)第八十六章 烫手山芋第九百三十七章 首要是规矩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饥荒第二百零九章 辽东汉人第三百零一章 胆量第三百一十八章 竹篮打水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尘埃落定(5)第八百一十章 败着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摧枯拉朽(6)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2)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散关之战(3)第九百九十章 挑起事端(1)第八百七十七章 真正的意图第二百九十八章 战事爆发第六百九十三章 暗度陈仓(3)第八百八十章 大动荡第六百八十六章 生死抉择第五百六十三章 整顿军务(1)第七百三十二章 摧枯拉朽(3)第二章 廖文儒第四百三十八章 死守锦州第五百一十一章 高兴地太早第一百二十七章 故人来第三百九十四章 痛快(2)第四百七十四章 果断的决定第三百三十二章 荥阳大会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算是反思第五百二十章 人选第八百八十二章 可怕的分析第一百六十三章 苦力第九百八十四章 出征目的第七百八十章 唇亡齿寒(2)第七百八十五章 漕运大整顿(1)第一百三十章 找寻突破口第二百四十八章 农业为本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张献忠的办法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将计就计(2)第一百一十一章 雏形已成第一百一十七章 投靠第五百一十章 死里逃生第八百九十章 太爽了(1)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末路(4)第五百零三章 艰难抉择第四百七十六章 再次的布局第三百六十八章 初见洪承畴第八百四十六章 最后的挣扎(5)
第四百一十三章 以不变应万变第九十章 真相不重要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叶臣的悲哀第二百九十八章 战事爆发第七百九十二章 铁腕手段(3)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悲歌(5)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孤胆英雄(4)第三百九十三章 痛快(1)第一百零五章 爱屋及乌第七百零八章 掌控山东(13)第七百八十四章 后悔无用第一百二十一章 顺水推舟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誓死效忠第九章 拜见先生第七百一十三章 暗地里的变化第九十一章 斡旋第五百零三章 艰难抉择第一百二十一章 顺水推舟第五百一十九章 噩耗第九百一十三章 沉重打击第一百七十八章 下定决心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该出手就出手第十章 平衡之术第二百六十二章 无毒不丈夫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定心丸第四章 围屋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被迫抵御第五百六十七章 重点不同第十三章 育苗第四十一章 乡试第一百二十二章 难以置信第六百四十九章 真的是厉害第五百零六章 死心塌地第三百七十四章 末路(3)第五百一十六章 来不及了第七百三十九章 终于动手(3)第一百二十七章 故人来第四百九十四章 如此也行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枭雄末路(1)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另一面第七百八十章 唇亡齿寒(2)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上召见第四百九十三章 真的聪明第四百五十五章 没有退路第九百章 大明悲歌(3)第十五章 端倪第二百八十八章 断了念头第五十二章 刘宁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拼死一战(1)第六百六十五章 要归心第六百四十八章 明事理第四十四章 改换门庭第六百七十六章 惶恐第七百七十五章 迅雷不及掩耳(1)第八十六章 烫手山芋第九百三十七章 首要是规矩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饥荒第二百零九章 辽东汉人第三百零一章 胆量第三百一十八章 竹篮打水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尘埃落定(5)第八百一十章 败着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摧枯拉朽(6)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2)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散关之战(3)第九百九十章 挑起事端(1)第八百七十七章 真正的意图第二百九十八章 战事爆发第六百九十三章 暗度陈仓(3)第八百八十章 大动荡第六百八十六章 生死抉择第五百六十三章 整顿军务(1)第七百三十二章 摧枯拉朽(3)第二章 廖文儒第四百三十八章 死守锦州第五百一十一章 高兴地太早第一百二十七章 故人来第三百九十四章 痛快(2)第四百七十四章 果断的决定第三百三十二章 荥阳大会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算是反思第五百二十章 人选第八百八十二章 可怕的分析第一百六十三章 苦力第九百八十四章 出征目的第七百八十章 唇亡齿寒(2)第七百八十五章 漕运大整顿(1)第一百三十章 找寻突破口第二百四十八章 农业为本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张献忠的办法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将计就计(2)第一百一十一章 雏形已成第一百一十七章 投靠第五百一十章 死里逃生第八百九十章 太爽了(1)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末路(4)第五百零三章 艰难抉择第四百七十六章 再次的布局第三百六十八章 初见洪承畴第八百四十六章 最后的挣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