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噩耗

身中四箭三刀的卢象升,终于倒下了,可倒下的他,死不瞑目,头颅朝着京城的方向,很多延绥边军都听见了卢象升最后喊出的一句话:大明危矣。

约有六千多的延绥边军军士选择了投降,战死的有近三千人,还有几百人杀出了重围,四散而去了,至于说延绥总兵赵世奇,最终选择了投降,归顺了岳托。

战斗仅仅持续了大半天的时间,在多尔衮和豪格派遣的援军尚未抵达的时候就结束了。

要说战斗能够如此之快就结束,得益于岳托精准的部署,固安城池本来就不大,城池也不是特别的坚固,岳托吸纳了下面的建议,安排了部分人佯攻南门,其最为精锐的军士则是在战斗已经全面铺开的时候,突然进攻北门,而驻守北门的正是延绥总兵赵世奇,能力和心境都不强的赵世奇,无法抵御后金鞑子的进攻,北门被攻陷。

后来的一切,都明确了,大明三边总督、兵部右侍郎、督查院佥都御史卢象升宁死不降,阵亡之后,大部分的明军选择了投降。

战斗结束之后,岳托没有马上朝着天津城池的方向开进。

在具体的战斗部署方面,多尔衮与豪格两人的意见不是很统一,发生了一些争执,多尔衮认为此次入关作战,重在劫掠钱粮和人口,豪格不仅想到劫掠钱粮和人口,还准备进攻山东,进击登州和莱州,动摇登莱新军的根本。

多尔衮自然不会同意豪格的意见,争执之下,豪格最终屈服,毕竟多尔衮才是大军的主帅,不过多尔衮觉得,可以进击天津和德州等地,给予大明的登莱新军一个教训。

豪格的这个建议,多尔衮倒是没有反对。

在进击天津和德州之前,多尔衮、豪格与岳托统一了一个方面的认识,那就是尽最大可能消耗大明朝廷的实力,具体说就是尽量多的剿灭明军。

为了实现这个作战目标,多尔衮、豪格与岳托,做出了兵分三路的假象,作为下一步进攻重点的天津,派遣的兵力是最少的,目的就是吸引明军前去驰援天津,一旦明军有了驰援天津的动作,则三路大军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会和,对驰援的明军发起最为猛烈的进攻。

从斥候侦查到的情报来看,大明朝廷和明军果然上当了,派遣了军队驰援天津。

从良乡出发的这一路明军,被岳托剿灭,逃走的明军不足千人,而另外一路的明军,则龟缩在通州一带,好像没有驰援天津的迹象。

天快要黑的时候,岳托突然明白了,自己剿灭的这一路明军,怕是诱饵,一旦出现了问题,则驻守通州一带的明军,会迅速撤离,回到京城去,不会继续驰援天津了。

明白过来的岳托,派遣斥候,迅速给多尔衮和豪格禀报,第一是岳托本人率领麾下的大军,直插通州和京城之间,阻断明军撤退的道路,第二是恳请多尔衮和豪格,率领大军发起对通州城池的进攻,最大限度剿灭明军。

斥候出发的时候,岳托率领大军也出发了,岳托告诉所有将士,整夜行军,不得歇息。

不得不说,岳托的这个判断,是完全正确的,也正是因为岳托这个正确的判断,让明军损失惨重,完全失去了对京畿之地的保护能力。

通州,监军高起潜派遣的斥候一直都在侦查良乡和固安方向的情况,得知卢象升率领的明军全军覆没,卢象升本人阵亡的消息之后,根本没有思索,命令大军全数撤离通州,急行军回到京城去驻防。

高起潜的决定不能算是错误,他麾下的大军人数接近二十万,但战斗力一般,其中患有恐金症的军士占据了大部分,这些人面对后金鞑子的时候,丝毫没有斗志。

但高起潜疏忽了一件事情,一件很致命的事情,他面对的是后金的多尔衮、豪格以及岳托,这些人可谓是后金最为骁勇的战将,身经百战,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对于战局的研判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面对这些人的时候,高起潜唯有与卢象升紧密联合,齐心协力,才有可能勉强阻止后金鞑子嚣张的气焰。

可惜的是,高起潜居然联合杨嗣昌,算计了卢象升。

撤离通州城池不足二十里地,高起潜及其麾下的大军,遭遇到后金鞑子的堵截,堵截他们的正是岳托及其麾下的后金鞑子。

近二十万的大军,没有坚持多长的时间,就有些乱了。

各镇的总兵此刻想到的不是和后金鞑子拼命,而是各自撤离,朝着京城的方向逃命,监军高起潜更是不用说了,第一个朝着京城的方向逃离。

就在岳托感觉到堵不住太多溃逃明军的时候,多尔衮和豪格率领的大军到了。

一场一边倒的屠杀瞬间开始。

以步卒为主的明军,哪里是以骑兵为主的后金鞑子的对手,除开那些骑马的军士能够拼命的逃离,步卒根本没有逃走的机会。

。。。

高起潜终于是回到了京城,不过其麾下的军士,已经不足三万人,而且是以京营的军士和熊文灿麾下的军士为主,各镇驰援京师的大军,压根就没有看见。

高起潜回到京城,京城的宵禁令很快下达,城门全部关闭,京城再一次变得紧张起来。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道八百里加急的圣旨发往辽东的蓟辽督师府。

这是莫大的讽刺,去年的辽东之战,登莱新军在辽东打败后金鞑子,不过一年的时间,后金鞑子入关劫掠,明军就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惨败,损兵折将超过十万人,而且折损了三边总督、兵部右侍郎卢象升。

。。。

圣旨抵达蓟辽督师府的同时,吴宗睿得到了准确的情报,卢象升阵亡。

卢象升写来的信函,摆在桌案上面,圣旨则是很随意的放在另外一边。

吴宗睿面无表情,他已经沉默了大半天的时间。

史可法与廖文儒两人进入厢房。

廖文儒终于是忍不住了。

“大人,卢大人已经阵亡,您还是要注重身体。。。”

史可法跟着点头,准备开口。

吴宗睿看着两人摆摆手。

“我还没有那么脆弱,只是为卢象升感到不值,后金鞑子入关劫掠,如此危急的时刻,杨嗣昌与高起潜居然合起伙来算计卢象升,谁敢相信,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居然发生在朝廷的最高层。”

“杨嗣昌提出来与后金鞑子议和的举措,应该是不错的,朝廷可以避免两线作战,集中精力剿灭流寇,稳定内部,尔后专心致志对付后金鞑子,不过这等的见识,让卢象升接受是很困难的,既然觉得卢象升难以接受,杨嗣昌可以向皇上建议,换一个主帅,哪怕是换洪承畴作为主帅,也会好很多,何必算计卢象升。”

“卢象升临死的时候,喊出了大明危矣,怕是绝望的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

吴宗睿说完之后,廖文儒小心的开口了。

“大人,圣旨调遣登莱新军和辽东边军驰援京畿之地。。。”

吴宗睿看向了桌案上面的圣旨,冷冷一笑。

“病急乱投医,损失了十多万的大军,京畿之地、陕西、山西、河南乃至于山东部分地方,都成为了不设防的地域,唯一能够守住的就是京城了,多尔衮、豪格与岳托,可算是抓住机会了,一番劫掠下来,还不富得流油,哼,皇上和兵部也不想想,这个时候调动驻守辽东的大军,若是皇太极趁机进击辽东怎么办,还真的以为后金只有十万大军吗。。。”

廖文儒不开口了,史可法开口了。

“大人,下官觉得,任由后金鞑子在京畿一带劫掠,怎么都说不过去,驰援京畿之地的各镇军队遭遇惨败,皇上一时半会无法调动其他地方军队驰援京师,所以给大人下旨,驻守辽东的登莱新军和辽东边军若是没有任何的动作,日后恐怕有事端啊。。。”

吴宗睿微微点头,认可史可法的说法。

事情是明摆着的,多尔衮、豪格与岳托一时半会是不会撤离的,他们大胆的入关作战,毫不顾忌驻守辽东的登莱新军,显然是皇太极做出的安排。

抽调登莱新军进入京畿之地作战,肯定不现实。

略微的思索之后,吴宗睿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好了,我知道了,让我好好想想,该怎么化解这场浩劫。。。”

史可法与廖文儒退出厢房之后,吴宗睿站起身来,慢慢的踱步。

穿越十一年时间了,历史虽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某些时候还是依照原来的轨迹前进,卢象升是明末最为杰出的文武双全之才,吴宗睿本来想着,用实际行动来感化卢象升,将其拉入到自己的阵营之中,想不到卢象升还是阵亡了。

如果历史的大趋势不发生重大的变化,那么吴宗睿就还有六年多的时间,这期间他需要做太多的事情。

吴宗睿的目光看向了桌案上面的地图,那是北直隶和山东一带的地图,其实没有皇上的圣旨,吴宗睿也会有所动作了,他有过预感,多尔衮恐怕要进军山东,甚至是进军登州和莱州,当然,驻守登莱之地的登莱新军,早就准备好了。

第九百三十二章 定鼎之战(16)第一百零九章 很关键第二百六十六章 死里逃生(2)第五百八十五章 权衡利弊(1)第九十二章 震慑第八百零八章 忍无可忍第三百五十一章 残阳如血(3)第七百七十一章 淮安陷落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祸不单行(2)第六百六十九章 无奈何第四百五十二章 被逼无奈第九百四十九章 各怀鬼胎第二百零七章 扩大业务第十六章 乞丐第八十二章 有意思第七百五十七章 灭顶之灾(1)第九百二十九章 定鼎之战(13)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散关之战(8)第五百七十六章 可悲可叹第三百二十章 愤怒中的领悟第六百七十七章 钉钉子第三百零七章 声东击西(6)第九百五十九章 义无反顾第一百三十章 找寻突破口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稳定南方(5)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拼死一战(1)第五百八十五章 权衡利弊(1)第六百零四章 损失惨重第五百六十三章 整顿军务(1)第六十五章 胆子太大第三百三十九章 全面部署第二百一十三章 赵兴志的礼物第一百二十一章 顺水推舟第二百四十八章 农业为本第四百七十五章 长驻辽东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稳定南方(2)第九章 拜见先生第九百四十六章 这就是底气第六百三十九章 洪承畴的拜访(1)第五百四十四章 做好准备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人不为己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散关之战(3)第八百九十章 太爽了(1)第二百零八章 抓住机会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干脆利落第六百六十六章 下一步的筹谋第三百八十九章 攻其不备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祖大寿的建议第七百八十七章 最头疼的事(1)第六百二十一章 算计不错第五十一章 忍不住第二百八十四章 春节嘱托第四百零五章 蓟辽督师第八百七十一章 睿智的决断(2)第七百六十五章 生不如死第四百九十五章 俘虏问题第三章 管中窥豹第三百六十八章 初见洪承畴第六百六十九章 无奈何第一千零五章 各自安好(2)第七百八十九章 卢发轩的手段第三百八十二章 各怀心思第一百七十章 适可而止第二百八十一章 商会第七百一十一章 睿智的决定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声叹息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口婆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投靠第八百五十四章 跳火坑第九百七十二章 两边兼顾第七百一十六章 悲歌(3)第七百一十七章 悲歌(4)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上召见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的想不到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末路(6)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不可轻敌第十五章 端倪第二百一十四章 惨败的消息第六百三十八章 神一般的分析第二百四十五章 民生为大第五百四十八章 不敢说的心思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摧枯拉朽(4)第一百九十五章 意料之中第一千零五章 各自安好(2)第五百五十四章 心腹之患第六十章 吉榜第八百六十章 真正的信服(1)第八百三十四章 残阳如血(5)第六百五十一章 无心插柳第九百七十七章 科举风波(5)第六百一十二章 震动四方(1)第三百三十七章 更好的保证第四百一十八章 觉华岛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遭遇危险(1)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末路(11)第一百七十九章 态度都明确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另一面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散关之战(4)第一百五十五章 凝聚力第五百七十六章 可悲可叹
第九百三十二章 定鼎之战(16)第一百零九章 很关键第二百六十六章 死里逃生(2)第五百八十五章 权衡利弊(1)第九十二章 震慑第八百零八章 忍无可忍第三百五十一章 残阳如血(3)第七百七十一章 淮安陷落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祸不单行(2)第六百六十九章 无奈何第四百五十二章 被逼无奈第九百四十九章 各怀鬼胎第二百零七章 扩大业务第十六章 乞丐第八十二章 有意思第七百五十七章 灭顶之灾(1)第九百二十九章 定鼎之战(13)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散关之战(8)第五百七十六章 可悲可叹第三百二十章 愤怒中的领悟第六百七十七章 钉钉子第三百零七章 声东击西(6)第九百五十九章 义无反顾第一百三十章 找寻突破口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稳定南方(5)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拼死一战(1)第五百八十五章 权衡利弊(1)第六百零四章 损失惨重第五百六十三章 整顿军务(1)第六十五章 胆子太大第三百三十九章 全面部署第二百一十三章 赵兴志的礼物第一百二十一章 顺水推舟第二百四十八章 农业为本第四百七十五章 长驻辽东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稳定南方(2)第九章 拜见先生第九百四十六章 这就是底气第六百三十九章 洪承畴的拜访(1)第五百四十四章 做好准备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人不为己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散关之战(3)第八百九十章 太爽了(1)第二百零八章 抓住机会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干脆利落第六百六十六章 下一步的筹谋第三百八十九章 攻其不备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祖大寿的建议第七百八十七章 最头疼的事(1)第六百二十一章 算计不错第五十一章 忍不住第二百八十四章 春节嘱托第四百零五章 蓟辽督师第八百七十一章 睿智的决断(2)第七百六十五章 生不如死第四百九十五章 俘虏问题第三章 管中窥豹第三百六十八章 初见洪承畴第六百六十九章 无奈何第一千零五章 各自安好(2)第七百八十九章 卢发轩的手段第三百八十二章 各怀心思第一百七十章 适可而止第二百八十一章 商会第七百一十一章 睿智的决定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声叹息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口婆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投靠第八百五十四章 跳火坑第九百七十二章 两边兼顾第七百一十六章 悲歌(3)第七百一十七章 悲歌(4)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上召见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的想不到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末路(6)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不可轻敌第十五章 端倪第二百一十四章 惨败的消息第六百三十八章 神一般的分析第二百四十五章 民生为大第五百四十八章 不敢说的心思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摧枯拉朽(4)第一百九十五章 意料之中第一千零五章 各自安好(2)第五百五十四章 心腹之患第六十章 吉榜第八百六十章 真正的信服(1)第八百三十四章 残阳如血(5)第六百五十一章 无心插柳第九百七十七章 科举风波(5)第六百一十二章 震动四方(1)第三百三十七章 更好的保证第四百一十八章 觉华岛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遭遇危险(1)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末路(11)第一百七十九章 态度都明确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另一面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散关之战(4)第一百五十五章 凝聚力第五百七十六章 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