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声叹息

面对朱由检,穿越的吴宗睿,内心还是有着一丝惭愧的心理,毕竟他不是来辅佐朱由检的,而是要谋取大明的江山,重新打造这个世界,让两百年之后的悲剧不再出现。

吴宗睿记得很清楚,穿越之前,他曾经为民族歧视的问题,与好朋友刘宁发生了争执,吴宗睿真的不是歧视大清王朝,想想数百年之后,有关大清王朝的电视剧铺天盖地,打开电视就能够看到,甚至让人觉得审美疲劳。

大清王朝有康乾盛世,这是谁都不能够否定的事实,可是东方出现康乾盛世的时候,世界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科技开始大踏步的发展,而大清皇帝致命的缺陷,完全展现出来,他们唯我独尊,闭关锁国,瞧不起外来的文明,最终由世界的老大,沦落为任人欺凌的弱国,而这个代价,让后来的数辈人承受,一直到吴宗睿穿越的时候,还在延续。

既然穿越了,吴宗睿就绝不会让这等的情形再次出现,他的目标很明确,绝不会让现如今的后金入主中原,不会让那个几百年之后霸占电视屏幕的大清王朝出现。

吴宗睿不是圣人,他很清楚,自己未必比朱由检等人强,不过有了历史的借鉴,有了平和的心情与冷静的头脑,就知道该怎么做,就能够少走弯路。

便殿再次陷入到沉寂之中,这次倒不是吴宗睿没有开口说话,而是朱由检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之中。

吴宗睿静静的看着朱由检,内心逐渐变得平静。

力所能及的情况之下,还是帮一帮朱由检,帮一帮即将倾覆的大明王朝,至少自己的良心上面过得去。

吴宗睿走的不是寻常路,他要开创一个走向鼎盛的王朝,很多陈旧的规矩必须要彻底打破,这必定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招致反扑,今后的日子里,不知道有多少的惊涛骇浪等着。

终于,朱由检停止了沉思,看着吴宗睿,再次的开口了。

“朕一直都在思索那些流寇,这些年来,北方遭遇到太多的饥荒,很多农户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万般无奈的情况之下造反,说起来,流寇也是朕的子民,他们被逼无奈造反,朕也是有责任的,朕想着平定流寇造反即可,不必大开杀戒,放他们一条生路,让他们安心种田生活,可是流寇偏偏不明白朕的苦心。。。”

朱由检的话语,让吴宗睿哭笑不得。

被视作流寇的农民起义军,从刚开始的想着吃饱饭,不饿死,到如今已经有了建立政权的思想,朝廷如果想要招抚,要么给那些首领封官许愿,如同水浒传之中的作法一样,要么就是彻底的剿灭他们,没有其他的道路可以选择。

可笑流寇造反了七年多时间了,朱由检的想法还是和小孩子的差不多。

就说招抚,给农民起义军首领封官许愿,肯定不现实,因为流寇大大小小的首领太多,朝廷根本封不过来,而且这样的态势不能够蔓延下去,否则会有更多的人效仿,你方唱罢我登台,北方的局势将要变得更加的混乱。

说到底,就说一个办法,彻底剿灭,不要心存任何的幻想,不要想着用什么手法来感化。

朱由检的话语,让吴宗睿忽然想到了一句话,又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

还没有等到吴宗睿反应过来,朱由检的话语又转移了方向。

“朕虽然担心流寇,可是与后金鞑子比较起来,流寇就不算什么了,不管怎么说,流寇都是朕的子民,后金鞑子就不一样了,不管是曾经的努尔哈赤,还是现如今的皇太极,他们以前也是朕的子民,可是他们造反了,想着我大明的江山,朕看的出来,努尔哈赤当初不过是建州卫的指挥使,朝廷敕封其为龙虎将军,想不到其不知道满足,居然在建州造反了。。。”

吴宗睿的脑子从飞速的旋转,到慢慢的平静下来,他已经看出来了,朱由检并不是想说什么具体的事情,可能就是想要发泄内心的不满和郁闷,吴宗睿一直都是在外为官,与朝中的派系没有多大的关系,自然成为了朱由检皆以发泄的对象。

果然,朱由检的话语,再一次的转移对象。

“朕对朝中的文武大臣,也是信任有加,袁崇焕,朕完全信任他,让他统辖辽东的事宜,他斩杀了毛文龙,朕都没有降罪,可是辽东的局势如何,皇太极率领的后金鞑子,已经打到京城来了,驻守在山海关的袁崇焕,居然什么都不知道。。。”

“还有朝中的某些人,平日里嘴上仁义道德,表现的忠心耿耿,朝廷遇见难事了,朕遇见麻烦了,他们根本不是为朝廷和朕分忧,想到的就是自身利益,就是自身的家族,他们真以为朕不明白吗。。。”

。。。

朱由检越说越犀利,说到了流寇、后金鞑子,朝中的文武大臣。

吴宗睿的内心,只剩下了一声叹息。

历史上英明勇武的皇帝并不多,且绝大部分都是开国皇帝,这大概是因为,开国皇帝志存高远,经历了拼搏,经历了苦楚,明白江山得来不易,所以倍加珍惜,他们知道百姓的疾苦,知道如何才能够稳住天下,他们内心里面是真正装着老百姓的,所以他们才会洞察秋毫,谨慎果断的决策,让国家越来越富强。

社会进步、江山更替是正常的情况,大乱之后必定大治,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从这一点来说,朱由检除非真的有雄才大略,而且用对和用好了一帮人,才能够真正的扭转乾坤,而且他还要有不破不立、大破大立的思想,敢于触动权贵阶层甚至是自身的利益。

朱由检没有这样的能力,而且最为可悲的是,不管朝中出现了什么事情,都会牵动朱由检那颗敏感而多疑的心,紧接着一大批的朝臣会跟着倒霉。

到了这个时候,吴宗睿不会再提什么建议了,多说无益,如果朱由检自身不能够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崇祯十七年的那一幕就无法避免,也许到时候的主角不是李自成,也不是皇太极,而是他吴宗睿了。

。。。

终于,朱由检说完了。

时间也过于了近半个时辰。

王承恩终于出现在偏殿。

看见王承恩,吴宗睿明白,自己脱身的时刻到了,他站起身,对着朱由检稽首行礼。

“皇上的嘱托,臣全部都记下了,臣这就告退了。”

朱由检倒也没有挽留,看了看吴宗睿。

“吴爱卿,好好带着登莱新军,朕看好你。”

“臣遵旨。”

吴宗睿离开了便殿。

朱由检看着王承恩,脸色恢复了平静。

“承恩,刚刚吴宗睿的一切,你都注意了吗。”

“皇上,臣注意到了,吴宗睿的表现一直都颇为平静。”

“哦,说说你的想法和看法。”

“皇上,臣以为,吴宗睿有大将风度,处变不惊,有着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成熟,臣相信吴宗睿能够带好登莱新军,不过臣觉得,吴宗睿表现的太冷静了,与朝中其他的大人完全不一样,臣觉得,吴宗睿一年之内必须要离开登州。。。”

“说的不错,朕也是这么想的,承恩,你接着说,离开了登州,让吴宗睿到哪里去合适。”

“臣以为,到辽东去最为合适。”

朱由检微微点头,站起身来,慢慢走动了几步。

“让吴宗睿带着登莱新军到辽东去,固守辽东,倒是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让洪承畴回到关内,着手解决流寇的事宜,一旦流寇的事情完全解决,朕看就可以解决辽东的问题了。”

“皇上英明。”

“承恩,你说说,朕可以信任吴宗睿吗。”

朱由检突然抛出了最为关键性的问题。

这源于朱由检也不是特别了解吴宗睿,毕竟吴宗睿的年纪不大,仅仅是崇祯二年两榜进士,为官的时间不长不说,还一直都是在外地为官,朱由检平日里关注的,基本都是内阁大臣、六部尚书和督查院左右都御史等高官,其次就是能力已经得到公认的官员,譬如说洪承畴和陈奇瑜等人。

王承恩也没有感觉到奇怪,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很直接。

“皇上,臣以为,十年之内,皇上可以信任吴宗睿,十年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朱由检看着王承恩,用力的点点头。

。。。

走出紫禁城,吴宗睿突然打了一个冷颤,接连好几个喷嚏之后,才感觉到舒服一些。

“怎么回事,难道有人在背后说我吗。。。”

щшш ●t tkan ●℃ O

喃喃自语的时候,吴宗睿已经想到了偏殿里面的点点滴滴。

表面看,朱由检说到的都是一些颇具牢骚性的话语,可是认真思索,吴宗睿才发现,自己想的过于简单了,总以为自己熟悉了历史的进程,就能够掌控一切。

这种想法必须要有所改变了。

朱由检看似什么都没有说,什么要求都没有提,可是在他的话语里面,已经对他吴宗睿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有些要求细想起来,令人不寒而栗。

譬如说忠诚和听话,这是朱由检最为看重的,也是说的最为直白的。

吴宗睿缺乏的,偏偏是这一点。

第九百五十三章 意想不到第四百一十三章 以不变应万变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末路(2)第四十七章 父亲续弦第五十五章 分析第四百四十三章 援军抵达第一百三十章 找寻突破口第一百六十章 漕运三千营第三十八章 真的过分了第五百零五章 外松内紧第十一章 县衙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张献忠的办法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纳百川第八百六十八章 间接的摊牌第九百八十五章 果真如此第五百七十六章 可悲可叹第五百九十八章 彼此彼此第九百章 大明悲歌(3)第八百三十四章 残阳如血(5)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大局意识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稳不住了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摧枯拉朽(8)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果断第二百七十二章 都是聪明人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摧枯拉朽(6)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摧枯拉朽(8)第二百六十五章 死里逃生(1)第六百三十八章 神一般的分析第三百三十二章 荥阳大会第八百五十一章 都是机会第九百三十七章 首要是规矩第四百六十二章 致命的失误第四百五十四章 差点被骗第二百三十五章 何为精准第三百六十一章 特殊的一课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区别对待第一百五十五章 凝聚力第四百二十一章 机会?第五百一十三章 终于决定第一千零一十章 还是无奈第七十二章 运筹第七百四十五章 逼到了绝境第七百八十二章 肺腑之言第五百四十七章 首辅易人(3)第一千章 微服私访(1)第一百二十四章 调整第四百六十章 合围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丢车保帅第八百五十八章 顿悟第一百九十六章 难道是天意第五十五章 分析第七百四十六章 聪明的张献忠第四百一十二章 各方的新动向第九百四十八章 用人的建议第三百二十三章 算是提醒第七十九章 赴任第五百三十章 三军协同(1)第七百六十八章 足够胆大第九百六十七章 有意为之第三百三十章 可持续的问题第七百零三章 掌控山东(8)第二百四十六章 火炮的威力第七百八十三章 恢复漕运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摧枯拉朽(1)第二百四十四章 立竿见影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郑芝龙的算盘第五章 族规之争第五百八十六章 权衡利弊(2)第九百七十六章 科举风波(4)第五百八十七章 见微知著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枭雄末路(12)第六百一十六章 燧发枪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大局意识第三百六十六章 祥和第九十一章 斡旋第六百六十八章 攻心记(2)第七百六十九章 盲目的自大(1)第二百一十六章 严阵以待第五百二十三章 三方筹谋(3)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镇北关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郑芝龙的圆滑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摧枯拉朽(9)第六十七章 陈氏家族第五百五十六章 教育理念第一百六十七章 抛却愤怒第八百三十章 残阳如血(1)第四百章 都有改变第五百一十章 死里逃生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孤胆英雄(4)第四百一十六章 肺腑之言第四百六十六章 残阳如血(3)第五百六十一章 吴三桂的想法(1)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好机会第四百八十章 利好消息第七十四章 巨大收获第七百七十四章 信心与勇气第四百三十九章 背后的高低(1)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摧枯拉朽(5)
第九百五十三章 意想不到第四百一十三章 以不变应万变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末路(2)第四十七章 父亲续弦第五十五章 分析第四百四十三章 援军抵达第一百三十章 找寻突破口第一百六十章 漕运三千营第三十八章 真的过分了第五百零五章 外松内紧第十一章 县衙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张献忠的办法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纳百川第八百六十八章 间接的摊牌第九百八十五章 果真如此第五百七十六章 可悲可叹第五百九十八章 彼此彼此第九百章 大明悲歌(3)第八百三十四章 残阳如血(5)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大局意识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稳不住了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摧枯拉朽(8)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果断第二百七十二章 都是聪明人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摧枯拉朽(6)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摧枯拉朽(8)第二百六十五章 死里逃生(1)第六百三十八章 神一般的分析第三百三十二章 荥阳大会第八百五十一章 都是机会第九百三十七章 首要是规矩第四百六十二章 致命的失误第四百五十四章 差点被骗第二百三十五章 何为精准第三百六十一章 特殊的一课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区别对待第一百五十五章 凝聚力第四百二十一章 机会?第五百一十三章 终于决定第一千零一十章 还是无奈第七十二章 运筹第七百四十五章 逼到了绝境第七百八十二章 肺腑之言第五百四十七章 首辅易人(3)第一千章 微服私访(1)第一百二十四章 调整第四百六十章 合围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丢车保帅第八百五十八章 顿悟第一百九十六章 难道是天意第五十五章 分析第七百四十六章 聪明的张献忠第四百一十二章 各方的新动向第九百四十八章 用人的建议第三百二十三章 算是提醒第七十九章 赴任第五百三十章 三军协同(1)第七百六十八章 足够胆大第九百六十七章 有意为之第三百三十章 可持续的问题第七百零三章 掌控山东(8)第二百四十六章 火炮的威力第七百八十三章 恢复漕运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摧枯拉朽(1)第二百四十四章 立竿见影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郑芝龙的算盘第五章 族规之争第五百八十六章 权衡利弊(2)第九百七十六章 科举风波(4)第五百八十七章 见微知著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枭雄末路(12)第六百一十六章 燧发枪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大局意识第三百六十六章 祥和第九十一章 斡旋第六百六十八章 攻心记(2)第七百六十九章 盲目的自大(1)第二百一十六章 严阵以待第五百二十三章 三方筹谋(3)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镇北关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郑芝龙的圆滑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摧枯拉朽(9)第六十七章 陈氏家族第五百五十六章 教育理念第一百六十七章 抛却愤怒第八百三十章 残阳如血(1)第四百章 都有改变第五百一十章 死里逃生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孤胆英雄(4)第四百一十六章 肺腑之言第四百六十六章 残阳如血(3)第五百六十一章 吴三桂的想法(1)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好机会第四百八十章 利好消息第七十四章 巨大收获第七百七十四章 信心与勇气第四百三十九章 背后的高低(1)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摧枯拉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