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特殊的一课

崇祯九年正月十五,元宵节。

登莱新军游击将军以上的军官,悉数在登州军营集中。

尽管气候颇为寒冷,但是近两百人整齐肃立在操场上,廖文儒和刘宁站在最前面。

今天,在这里有特殊的一课,由领兵部尚书衔、督查院右副都御史、东南五省总督吴宗睿授课,给诸多的军官讲授如何更好的指挥作战。

登莱新军的讲武堂,今日也正式成立,登莱新军所辖百户以上的指挥官,将定期进入讲武堂学习,斥候营所有的斥候,执法营所有的军士,同时进入讲武堂学习,讲武堂的授课人可能是廖文儒和刘宁等人,也可能是某个方面表现特别突出的普通军士,当然,讲武堂还开设了简单的文化课,请府学、县学的先生授课,补习诸多军官的文化知识。

更加重要的,讲武堂将要树立起来一种军队从未有过的东西,那就是信仰。

讲武堂有专门的信仰、训条和准则。

讲武堂是吴宗睿亲自抓在手中的,其学习的要求异常严格,每次听课的军官,不仅要听懂听透授课的内容,还要融会贯通,在学习过程中展开讨论,提出自身的见解。

对于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登莱新军诸多军官来说,这是很要命的事情,不过登莱新军军纪军规异常的严格,到讲武堂学习,也是实实在在的作战任务,必须要完成。

神情肃穆的吴宗睿登上木台,看着操场上诸多的军官。

这些人是登莱新军绝对的核心,不管如何完备的作战计划,都需要他们指挥军士去执行。

不管是大明朝廷的军队,还是后金鞑子,包括登莱新军,军官的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部分的军官甚至是文盲,这在明朝时期属于常态,毕竟有功名的读书人是不会进入军中的。

吴宗睿很清楚,这样的态势不能够长期的持续下去。

根子上的改变暂时做不到,有功名的读书人不可能进入到军中,那样会被人瞧不起,那就从内部想办法改变,譬如设立讲武堂,不仅仅传授军事指挥方面的知识,还要传授文化课,尽可能提高各级军事指挥员的文化素质。

在吴宗睿看来,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做好了这一步,登莱新军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将要发生脱胎换骨的改变。

吴宗睿在登莱新军之中的威望,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可以说,登莱新军的军士知晓吴宗睿,不一定知晓皇上、朝廷和内阁。

这是廖文儒和刘宁等人长期灌输洗脑的结果,加入登莱新军的军士都知道,他们的军饷粮草不是皇上给的,也不是朝廷给的,而是吴宗睿给的,他们需要无条件服从吴宗睿下达的所有作战命令,却不必理睬皇上的圣旨和朝廷的决定。

这一点,在登莱新军军官脑海之中,已经根深蒂固。

曾经也有某几个原莱州军营的军官,属于杨御蕃的属下,在编入登莱新军之后,反对如此的信条,还撺掇给皇上和朝廷写去奏折,言吴宗睿想要割据和造反,结果这几个军官写的奏折没有送到朝廷去,他们本人和家眷都消失的无影无踪。

如此震慑之后,效果很好。

再说了,登莱新军主要的组成,是原吴氏家族护卫、漕运码头的苦力、辽东汉人、归顺的汉军以及流寇,这些人对皇上和朝廷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他们很自然的就服从吴宗睿的指挥,将吴宗睿视作最高统帅。

“诸位,登莱新军讲武堂今日正式成立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个日子很特殊,想必大家都会牢牢的记住。”

“你们是登莱新军绝对的核心,有了你们,登莱新军才能够战无不胜。”

“攻陷复永宁、盖州,剿灭高迎祥麾下的流寇,生擒高迎祥和马守应,是登莱新军经历的两次规模最大的战斗,登莱新军都取得了完胜,有人就此满足了,认为登莱新军天下无敌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可能不一定,如果大家稍稍回忆,就能够想起我们与后金鞑子、蒙古鞑子正面交锋的战果如何。”

“设立讲武堂,让你们进入讲武堂学习,学习文化知识,学习如何指挥作战,就是要让登莱新军成为真正的铁军。”

“开课之前,我先讲一课,我所说的内容,已经编写成为文书,你们进入讲武堂之后,将要仔细的学习。”

“在这里,我要提醒诸位,在讲武堂认真学习,绝不亚于作战取得胜利,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你们在讲武堂学习,就是磨刀,刀子锋利了,作战的时候,获取胜利就在预料之中。”

“我今日的第一课,就是阐明讲武堂的信仰、训条和准则。”

“讲武堂的信仰是六个字,职责,荣誉,国家,这是登莱新军的灵魂。”

“军人之职责,服从命令,英勇作战,保家卫国。”

“荣誉是军人的生命线,是军人需要舍弃性命维护的东西,*******,*******,用大白话说,掉皮掉肉不掉队,舍弃生死也要维护登莱新军。”

“没有国哪来家,若是没有强悍的登莱新军,登莱之地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形,诸位自然清楚,在我们登莱新军军士的眼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职责,荣誉,国家,这六个字,我们要刻进脑海里面,时时刻刻。”

“一户人家,总有为主之人,也就是主人,军队之中,同样如此,家庭的内部可能发生争执,军队之中也可能存在恩怨,但是,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内部出现问题,可以坐下来解决,对外的时候,我们必须拧成一股绳,做不到这一点,就不是登莱新军的一员,就要被毫不留情的剔除。”

说到这里,吴宗睿稍稍停顿了一下,大明王朝也是国家,可惜在登莱新军军官军士的心目之中,他吴宗睿代表的才是国家,才是主人。

“讲武堂的训条,准时、守纪、严格、正直、刚毅。”

“做到了这五点,你就是铁打的军人。”

“训条我不想重复,登莱新军的军纪和军规,诸位都是清楚的,讲武堂的训条,是提升和浓缩的军纪军规。”

“讲武堂的准则。”

“第一,不准撒谎、欺骗、偷窃、斗殴,也不准其他人有此等的行为;”

“第二,恪尽职守,不准推卸责任,决不能纵容自身;”

“第三,学会忍受不公平,决不可自暴自弃;”

“第四,军令如山倒,无原则服从;”

“第五,合理的要求是训练,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练;”

“第六,不抛弃,不放弃,永不言弃;”

。。。

吴宗睿的声音越来越洪亮,偌大的操场上,寂静无声。

讲武堂的信仰,或者说登莱新军的信仰、训条和准则,是吴宗睿亲自起草的,绝大部分都是参照了西点军校的校训、训条和准则,有些方面适当的做了一些修改。

从具体的条例方面看,吴宗睿主要还是要打造军人的信仰和荣誉。

有明一朝,包括历史上的大清王朝,军人的地位是颇为低下的,他们纯粹是为了活命当兵,所谓好男不当兵、好贴不打钉,这样的思想根深蒂固,吴宗睿要做的,就是改变这种认识,让军人成为社会崇尚的职业。

做到这一步,恐怕需要漫长的时间,短时间之内无法改变社会的共识。

但只要开始做了,就有成功的一天,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刻。

吴宗睿坚信这一天迟早会到来,而这一天到来的时刻,天下也将趋于安宁。

有关信仰和荣誉等等,讲武堂还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诸多作战方面经验的传授,包括文化知识的学习等等。

讲武堂实际就是军校,只是目前的现实情况,登莱之地无法成立真正的军校,毕竟大明王朝处于风雨缥缈之中,毕竟登莱新军还面临无数的作战任务。

讲武堂将要长期的持续下去,就算是在作战的过程之中,也要抽出时间讲课。

这恐怕是登莱新军讲武堂最为特殊的一面。

。。。

第一课持续的时间不长,一共不到半个时辰,但吴宗睿的话语,震撼了所有人,包括廖文儒和刘宁等人,在他们的心目之中,服从吴宗睿是最高的认识,其他方面没有考虑那么多,现如今,这些认识逐渐的开始清晰,他们有了具体的目标,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讲武堂授课之人中,曾永忠的作用不同于一般,信仰、训条和准则,吴宗睿和曾永忠一同商议,足足用了五天左右的时间,才逐条明确下来,而主要的课程,则由曾永忠亲自讲授。

吴宗睿同样会授课,接下来他的授课,就;偏向于如何作战方面,毕竟有些话语,吴宗睿自己不好说,曾永忠才能够直接说出来。

登莱新军讲武堂的成立,在吴宗睿看来,属于一个里程碑,随着课程的不断展开,相信登莱新军的各级军官,脑海之中模糊的思绪将要逐渐的理清楚,随着登莱新军从里到外开始真正的强大起来,吴宗睿距离奋斗的目标,也将越来越近。

第二百六十四章 皮岛变故第二百五十章 愤怒无用第九百八十二章 笼络人才(2)第七百七十四章 信心与勇气楔子第三百七十四章 末路(3)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摧枯拉朽(6)第五百九十八章 彼此彼此第六百二十二章 代善的建议第九百八十一章 笼络人才(1)第七百六十七章 事态紧急第六百四十一章 洪承畴的坚持第六百九十二章 暗度陈仓(2)第七百二十二章 加一把火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稳定南方(3)第三百一十六章 皇太极的震撼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末路(9)第三百八十一章 用人不疑第六百九十八章 掌控山东(3)第四百六十五章 残阳如血(2)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口婆心第九章 拜见先生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散关之战(8)第九百三十四章 治国策略第八百七十六章 豁然开朗(2)第八百一十章 败着第九百五十七章 自知之明第四百八十七章 辽东构架第一百四十九章 模糊的迹象第九百六十章 邢氏的睿智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展的速度第五百零五章 外松内紧第三百三十三章 加急情报第六百六十一章 预感第一百一十四章 余音绕梁第五百一十八章 悔悟太迟(2)第八百三十七章 残阳如血(8)第二百四十章 如何恢复元气第六百四十二章 开始布局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变得强悍第六百八十三章 胸有成竹第五百七十一章 老瓶新酒(1)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家兄弟第二百九十九章 还是有担忧第六百九十八章 掌控山东(3)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较量(5)第五百五十一章 智囊的作用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并非忠心(1)第九百三十七章 首要是规矩第二百六十一章 毫不畏惧第一百九十三章 毫不留情第四百四十二章 惊变第三百九十七章 信心第四百八十章 利好消息第四百一十章 大度第四百八十七章 辽东构架第五百八十六章 权衡利弊(2)第一百一十三章 完美收官第二百零三章 靠实力第六百六十三章 莫须有第一百三十三章 战斗力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心灰意冷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枭雄末路(1)第九百三十九章 集思广益第六百零四章 损失惨重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摧枯拉朽(11)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算是反思第九百四十七章 拜祭的轰动第十九章 算账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直插镇北关第六百三十一章 闪电战(5)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声叹息第四百九十章 暂时的奔波第八百二十六章 一声叹息(3)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末路(1)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末路(12)第六百四十章 洪承畴的拜访(2)第九十章 真相不重要第一千章 微服私访(1)第六百八十三章 胸有成竹第四百四十三章 援军抵达第一百九十六章 难道是天意第二百九十九章 还是有担忧第四百一十四章 家族的事宜第八百一十一章 有意的试探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末路(14)第四百一十四章 家族的事宜第八百一十二章 雪中送炭(1)第三百八十五章 无处发泄第七章 真正的变化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末路(1)第四百零九章 家风第二百三十四章 周密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立规矩(2)第七百七十八章 迅雷不及掩耳(4)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镇北关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果断第一百九十二章 强硬第九百零七章 大明悲歌(10)第五百六十九章 独立指挥
第二百六十四章 皮岛变故第二百五十章 愤怒无用第九百八十二章 笼络人才(2)第七百七十四章 信心与勇气楔子第三百七十四章 末路(3)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摧枯拉朽(6)第五百九十八章 彼此彼此第六百二十二章 代善的建议第九百八十一章 笼络人才(1)第七百六十七章 事态紧急第六百四十一章 洪承畴的坚持第六百九十二章 暗度陈仓(2)第七百二十二章 加一把火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稳定南方(3)第三百一十六章 皇太极的震撼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末路(9)第三百八十一章 用人不疑第六百九十八章 掌控山东(3)第四百六十五章 残阳如血(2)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口婆心第九章 拜见先生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散关之战(8)第九百三十四章 治国策略第八百七十六章 豁然开朗(2)第八百一十章 败着第九百五十七章 自知之明第四百八十七章 辽东构架第一百四十九章 模糊的迹象第九百六十章 邢氏的睿智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展的速度第五百零五章 外松内紧第三百三十三章 加急情报第六百六十一章 预感第一百一十四章 余音绕梁第五百一十八章 悔悟太迟(2)第八百三十七章 残阳如血(8)第二百四十章 如何恢复元气第六百四十二章 开始布局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变得强悍第六百八十三章 胸有成竹第五百七十一章 老瓶新酒(1)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家兄弟第二百九十九章 还是有担忧第六百九十八章 掌控山东(3)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较量(5)第五百五十一章 智囊的作用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并非忠心(1)第九百三十七章 首要是规矩第二百六十一章 毫不畏惧第一百九十三章 毫不留情第四百四十二章 惊变第三百九十七章 信心第四百八十章 利好消息第四百一十章 大度第四百八十七章 辽东构架第五百八十六章 权衡利弊(2)第一百一十三章 完美收官第二百零三章 靠实力第六百六十三章 莫须有第一百三十三章 战斗力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心灰意冷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枭雄末路(1)第九百三十九章 集思广益第六百零四章 损失惨重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摧枯拉朽(11)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算是反思第九百四十七章 拜祭的轰动第十九章 算账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直插镇北关第六百三十一章 闪电战(5)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声叹息第四百九十章 暂时的奔波第八百二十六章 一声叹息(3)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末路(1)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末路(12)第六百四十章 洪承畴的拜访(2)第九十章 真相不重要第一千章 微服私访(1)第六百八十三章 胸有成竹第四百四十三章 援军抵达第一百九十六章 难道是天意第二百九十九章 还是有担忧第四百一十四章 家族的事宜第八百一十一章 有意的试探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末路(14)第四百一十四章 家族的事宜第八百一十二章 雪中送炭(1)第三百八十五章 无处发泄第七章 真正的变化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末路(1)第四百零九章 家风第二百三十四章 周密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立规矩(2)第七百七十八章 迅雷不及掩耳(4)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镇北关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果断第一百九十二章 强硬第九百零七章 大明悲歌(10)第五百六十九章 独立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