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5章 感慨

第1495章 感慨

谢慕林听着房间里的动静,就知道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又有一个人死在了大年初一这一天,她的心情也不太好受。不过王湄如做了这么多坏事,又是证据确凿,按照律法是怎么都逃不过一个死罪的。即将被废的太子也没有能力再庇护她了。她此时选择自我了断,估计也是想让自己死得体面一点儿吧?只是她这么一死,除去她临死前所招供的一切,其他的秘密恐怕就永远都会是秘密了,也不知道还会不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比如谢慕林在恒寿斋撒的谎,虽然没能圆上,但也不见得会有人提出质疑了吧?

没过多久,永宁长公主与燕王便一左一右地扶着太后走了出来。太后的表情看起来心情不是很好。燕王低声说着安抚她的话,太后只是拍了拍儿子的手背,便向谢慕林伸出了手。谢慕林会意地上前接替公公燕王的位置,扶住了太后的手臂,便听得她对燕王道:“你把这边的事做个善后,就把太子送回东宫去歇息吧。王氏的尸首就由得太子自己处置。皇上那儿,你也只管照实说,连太子和朱玏做过的事,都不必替他们隐瞒。最终要如何处置这两个孩子,皇上自有决断。”

燕王低声应了是,又道:“母后早些回去歇息,不要想太多了。事情既已平息,很快就会有结果的。所幸咱们家的孩子并没有损伤。无论他们各人前程如何,总归还是能保一个富贵太平的。”

太后叹气:“哀家倒盼着他们真能得个富贵太平才好,就怕他们不肯安分,非要肖想不该肖想的东西,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说完这句话,她就示意女儿与孙媳妇:“我们走吧。已经很晚了。”谢慕林乖乖配合着永宁长公主,扶着太后重新上了凤辇。这一回,太后同样要求她们上车同行。天那么晚了,外头的风越来越大,太后对于疼爱的小辈向来是十分慈爱的,不忍心见女儿与孙媳妇累了一天,还要走路陪她回慈宁宫去。

只是在回去的路上,祖孙三代人坐在凤辇上,太后就忍不住有感而发:“太子对那王氏倒也不见得只是见色起意,他对旁的美人就没这么上心。那王氏能选择自我了断,免去太子为了替她求情,再次触怒皇上,倒也还有几分真心。只是这人哪,做事总要有分寸才好。一旦失了分寸,便是身份再高,手中的权势再大,这日子也不可能过好了!从前太子痴迷于王氏,皇上与哀家何曾拦过他?!从来都是皇后与曹家人出于私心,只想让曹家女独得宠爱尊荣,不想有旁人分宠,才总是妨碍太子罢了。

“可后来王氏成了罪臣之女,隐姓埋名入宫,独得宠爱,连太子妃都要忍气吞声,皇上与哀家也只是数落太子而已,何曾真正为难过王氏?晚辈的后院小事,自是晚辈自家处置,太子妃自己立不起来,难道还要我们这些长辈去操心不成?!倘若我们真的容不下王氏,也就不会让她在东宫风光了这么久,还替太子生下了孩子。要是她老老实实过日子,不生事,不挑拨离间,不跟朱玏合谋反害太子,她又怎会有今日的结果?但凡太子宠人能有些分寸,知道轻重,不把皇后留下的人手交给她,助她胡作非为,又怎会中了她的算计,害人害己?可见,他们会落得今日的结果,都是自己作的!”

永宁长公主轻声安慰道:“母后熄怒。我们谁能想到呢?三殿下竟然会用这样的法子辖制住王氏,逼她为自己办事,而王氏明明独得太子宠爱,却也不懂得向太子求助。太子手下还是有不少能人的,只要他能助王氏救出其妹,今日未必会是这样的结果……归根究底,还是王氏过于糊涂,不知珍惜太子真心之故。”

太后冷笑了一声:“就算王氏不糊涂,就冲太子对她那个宠法,也早晚把人宠糊涂了!哀家从来不介意老朱家的子弟出情种,你弟弟年轻时喜欢过明珠,娶了媳妇后,眼里心里就只有媳妇了,连个嫡子都没有,你看哀家几时说过什么?!这是因为你弟弟心里拎得清,从来不会因为私情耽误了朝廷的正事儿!岳家人跟着他迁往北平,那么一大家子人,也没听说他们在北平仗着燕王府的权势如何作威作福了,还不是老老实实读书做学问?!考科举有了成绩,也是正正经经进京赶考,做了官后就到别处上任去了。你弟弟公私分明,这一点连皇上都比不过他。哀家相信他,所以从来不会干涉他后宅的事!若换了是太子,你觉得他能做到这个份上么?!他要是能有他叔叔一半的聪明,今日就不需要担心会不会被废了!”

夸完了燕王,太后又转过头来,拉着谢慕林的手道:“瑞哥儿也有几分他父王的品格,虽然心里眼里只有他媳妇,但从来不会因为私情就误了正事儿!你看今天瑞哥儿媳妇受了这许多委屈、惊吓,何曾失过仪态?!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一点儿都不扭捏。瑞哥儿明明十分担心媳妇,可该他去办事时,他半点都没耽误。瑞哥儿媳妇也好,明事理,知进退,并不因为自己委屈,就拦着自家男人去干活,也不会因为自家男人撇下自己干正事去了,就觉得自己受了多大的委屈。你们小夫妻这样就很好,相互扶持着,彼此感情好,又事事都知道分寸,不会出了格儿。若太子也象你们这般,行事能有些分寸,正事儿该怎么样还怎么样,谁会说他的不是?!”

太后显然是在有感而发,但因为被当成了正面典范之一的缘故,谢慕林此刻除了羞涩地低头而笑,就只剩下尴尬了,她还能说什么呢?

凤辇很快就回到了慈宁宫。谢慕林连忙下车,与永宁长公主配合着把太后扶了下来,扶进殿内。

这时候已经过了二更天。太后忽然觉得十分疲倦了,但她还是撑着精神吩咐宫人:“收拾间干净屋子,把哀家没穿过的衣裳拿几件给永安王妃,让她好好歇一歇。今天这一日,辛苦她了,大晚上的宫门已经下钥,也没法家去,只能在宫里将就着歇一晚。”

谢慕林连忙表示自己不辛苦。太后却摆摆手:“哀家都累了,你怎会不累呢?去吧。你姑母在这宫里有她自己的屋子,你不必替她担心。好好睡一觉,明儿起来,还有许多事儿要忙呢!”

谢慕林顿时心中一凛,低头应道:“是。”

(本章完)

第590章 对峙第1051章 情报 万第1184章 出嫁(下)第349章 织课第240章 告密第8章 搜查第318章 疑心第36章 安顿第1479章 耳语第1035章 为难第1349章 提醒第1637章 请罪第1419章 逗乐第1348章 翁婿第754章 耳闻第1405章 宴罢第154章 误导第209章 教母第1360章 佳话第593章 姑侄第600章 搞事第847章 紫禁第1479章 耳语第517章 原委第142章 相遇第237章 误导第165章 划策第315章 信后第712章 烦躁第1314章 谈资第156章 劝说第1378章 迟归第790章 结果第1109章 夜谈第1018章 担忧第1320章 骑射第574章 回信第554章 果报第849章 东院第939章 相见第578章 暗示第595章 思考第1273章 人选第155章 惊怒第816章 消息第1259章 主意第495章 邀约第752章 同理心第860章 惊闻第369章 警告第562章 金山第723章 疑虑第1335章 齐备第625章 责任第1244章 慈云第1193章 震惊第1189章 消息第981章 宴席第915章 上门第228章 拜别第88章 盗案第498章 心凉第1269章 舆论第597章 大案第1154章 缘由第269章 放话第1183章 出嫁(上)第402章 灾后第1172章 嫁妆第1070章 亲家第1041章 缘故第699章 建议第1619章 誓言第337章 点心第494章 劝说第1526章 不甘第1655章 闲话第161章 死讯第1554章 担忧第84章 舍财第1083章 催促第1296章 消息第128章 相劝第1462章 分说第1361章 夜谈第433章 悔恨第723章 疑虑第181章 姑嫂第913章 盘算第1189章 消息第977章 安抚第1261章 提醒第705章 怒火第398章 功德第84章 舍财第1472章 反击第1396章 基调第751章 过往第1410章 猜忌第1126章 建议
第590章 对峙第1051章 情报 万第1184章 出嫁(下)第349章 织课第240章 告密第8章 搜查第318章 疑心第36章 安顿第1479章 耳语第1035章 为难第1349章 提醒第1637章 请罪第1419章 逗乐第1348章 翁婿第754章 耳闻第1405章 宴罢第154章 误导第209章 教母第1360章 佳话第593章 姑侄第600章 搞事第847章 紫禁第1479章 耳语第517章 原委第142章 相遇第237章 误导第165章 划策第315章 信后第712章 烦躁第1314章 谈资第156章 劝说第1378章 迟归第790章 结果第1109章 夜谈第1018章 担忧第1320章 骑射第574章 回信第554章 果报第849章 东院第939章 相见第578章 暗示第595章 思考第1273章 人选第155章 惊怒第816章 消息第1259章 主意第495章 邀约第752章 同理心第860章 惊闻第369章 警告第562章 金山第723章 疑虑第1335章 齐备第625章 责任第1244章 慈云第1193章 震惊第1189章 消息第981章 宴席第915章 上门第228章 拜别第88章 盗案第498章 心凉第1269章 舆论第597章 大案第1154章 缘由第269章 放话第1183章 出嫁(上)第402章 灾后第1172章 嫁妆第1070章 亲家第1041章 缘故第699章 建议第1619章 誓言第337章 点心第494章 劝说第1526章 不甘第1655章 闲话第161章 死讯第1554章 担忧第84章 舍财第1083章 催促第1296章 消息第128章 相劝第1462章 分说第1361章 夜谈第433章 悔恨第723章 疑虑第181章 姑嫂第913章 盘算第1189章 消息第977章 安抚第1261章 提醒第705章 怒火第398章 功德第84章 舍财第1472章 反击第1396章 基调第751章 过往第1410章 猜忌第1126章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