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2章 矫诏

第1582章 矫诏

皇帝当时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他想找先帝问清楚,是真的打算这么做,还仅仅是说说而已?他也知道先帝因为自己过于迁就曹家人而生气,兴许先帝只是在说气话呢?但先帝闭口不言,还把他打发走了,他心里没底,自然惴惴不安起来。

皇帝当时没法找别人商量,唯一可以找的,就只有心腹伴读萧明德。

萧明德与皇帝和燕王兄弟俩都是发小,但在妹妹萧明珠的感情归属上,他已经选择了皇帝,自然不可能再改弦易辙了。况且,从理智的角度来说,燕王既然早已被过继去了燕王府,还继承了王位,就没有再回到皇室做继承者的道理。那样太麻烦了,行事也过于繁琐,根本不是先帝此时的身体状况可以支撑得住的。萧明德倾向于认为先帝只是在说气话,兴许是为了让皇帝警惕起来,不要真的过于畏惧曹家。

在萧明德的劝说下,皇帝寻了个机会,向先帝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他是朱家的储君,将来也会守好朱家的江山,不会让曹家人踩到自己头上去的!倘若曹家人当真有不臣之举,那么他一定会让他们受到该有的惩罚,曹氏女为他生下的子嗣,也永远不会成为大明江山的主人!

先帝当时没说什么,不过看起来对于皇帝的表态还算满意。随后他的病情便开始加重,在他陷入长时间的昏迷之前,他命当时在任的翰林学士承旨拟旨,宣诏燕王回京。

皇帝一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一下就慌乱起来。他担心先帝对自己这个储君仍有不满,是想召燕王回来继承大统了。虽然从礼法上来说,这种事无论如何都来不及,可他不敢冒险。

当时他一念之差,便借着先帝昏迷之际,假传圣旨,命拟旨的翰林学士承旨又再拟了一封新的旨意,让燕王优先处理好边军事务,要确保边军稳固,再回京也不迟。

当时正撞上北边的小股敌军时不时会偷袭边镇,虽然只是小事,北方军中的几位大将足以应付得来,可是因为圣旨上言明燕王要确保边军稳固才回京,所以,等到燕王处理好军务,抵达京城时,先帝已经驾崩好些日子了,皇帝连登基大典都办过了,曹家人掌控了朝中的大权。

萧明珠也早就死于非命。

这意味着他曾经最信任的萧明德背叛了他!把他最重要的秘密告诉了有心染指皇位的三儿子朱玏!

皇帝当时真是气疯了!就连萧明德隐瞒了萧明珠为他生下的儿子朱瑞存在十八年,他都没有这么生气过。他最担心的是,一旦萧明德把这个秘密告诉燕王,那会发生什么事呢?

萧明德本来就拥有城卫军大权,对禁军也有很大的影响力,倘若他向燕王告密,从而与掌握了北方军权的燕王联合在一起,那么皇室便再无反抗之力。

他万万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的三儿子朱玏,会忽然提起旧事来。虽然朱玏知道的情况并不详细,但也有些细节,是只有自己和萧明德这两个亲历者才知晓的,绝对不是凭着些许蛛丝蚂迹能猜到的!

这个秘密,这么多年下来,除了皇帝本人,就只有萧明德知晓了。至于当时亲历矫诏之事的翰林学士承旨,一直都留任中枢,十年前因病身故。皇帝非常确认,对方压根儿就没有察觉到自己当年曾经假传过圣旨。等此人一死,皇帝就相信,这世上除了自己,只剩下心腹的萧明德知道这个秘密了。

燕王虽然是皇帝的同胞亲弟弟,但他要是知道自己差一点儿就有机会成为皇帝,他又怎么可能原谅兄长?!这些年来,他一直牢牢抓住了自己手中的权力,把燕地治理得如同一个国中之国。倘若他有望能成为大明江山的主人,他又怎么可能会拒绝呢?!

皇帝把自己放到燕王的立场上,都觉得不可能拒绝的。这么一想,他就越发不能接受燕王知道这个秘密了。

皇帝闭上双眼,长长地叹了口气:“先帝心里也明白,那时候的朕,已经懂得了帝王心术。既然连同胞亲弟弟,朕都能算计,那他老人家把江山交给朕,自然也能放心了。他什么都没有说,就象是完全没有那么一回事似的。直到临终前,他老人家也只是嘱咐了母后一些话,然后当着母后与几位老王叔的面交代朕,要好生对待兄弟,只要朕的兄弟们不行谋逆之事,朕就要保他们一生富贵安康,子孙满堂……朕答应了!朕知道先帝是在警告朕,一定要善待燕王。朕既然得了江山,便没什么好抱怨的,所以……朕在先帝病床前,许下了诺言……”

然而,即使皇帝许下了诺言,自继位登基以来,也自问对兄弟们做得很不错,对待同胞亲弟弟燕王,更是友爱有加,可在他内心深处,他仍旧记得,当年先帝是嫌弃过他的,曾经郑重考虑过,要把燕王召回京中,重新归入本家,立为储君,继承大统。至于燕王府的传承,当时他还有两个小兄弟呢,随便哪一个都能代替燕王的位置,反正北方的仗已经打完了。

皇帝如今提起当年的旧事,仍旧是一头冷汗:“事后朕也曾想过,先帝兴许只是惦记着燕王,想要见这个早早被过继出去的儿子最后一面。可朕太过担心了,不敢冒半点风险,竟然做了矫诏之事……先帝事后清醒过来,得知颁布下去的圣旨竟与他吩咐的不同,这当中是朕给翰林学士承旨传的话……他看朕的那一眼,朕至今还记得!”

三皇子威胁他,他便作了退让,在很多事情上态度暧昧,好让三皇子误以为自己有希望。事实上,在三皇子开口透露出威胁之意时起,皇帝就已经在心目中给这个儿子的继承资格判了死刑。

他只是想要稳住这个知情的野心家儿子,稳住儿子背后的萧明德,不让他们生出怨气,去找燕王告状罢了。等到他削去三皇子和萧明德的所有权力,约束住他们的爪牙,让他们主动知难而退,再抛出些实打实的好处,稳住他们,他们自然就会许下诺言,保证自己永远不会向燕王说出不该说的话了。

可惜,事情未能如皇帝所愿。萧明德没有掺和的意思,反而因为丧子而主动请辞,倒是萧家内眷蠢蠢欲动,三皇子更是直接当着燕王的面,差一点儿就喊破了旧年的隐秘。

皇帝不能确信萧明德是否曾经把秘密透露给妻子儿女知道,更不敢断定燕王不会私下里去调查三皇子那半句话的意思。为了赶在萧明德一家向外界泄露他矫诏的秘密之前,断绝燕王夺位的可能,皇帝决定要跟自己的两个儿子来一个开诚布公,说服他们——主要是长子朱瑞——站在自己这一边。

(本章完)

第911章 母亲第1492章 因果第93章 上香第1000章 搞事第1302章 猜忌第93章 上香第929章 学习第635章 回朝第680章 不平第557章 闺蜜第1117章 纠结第1072章 难处第341章 杨四第677章 药铺第1356章 直白第1263章 议事第837章 入住第1212章 道别第33章 钓鱼第1221章 心路第12章 质问第182章 表露第840章 清晨第1312章 操心第732章 永齐第529章 借人第649章 配合第346章 恼怒第1675章 情义第938章 丧信第207章 动摇第75章 情报第812章 耳目第1077章 疑惑第505章 发火第735章 分道第12章 质问第248章 平望第1412章 线索第195章 撞破第1068章 出行第329章 新闻第1138章 异样第433章 悔恨第1359章 安抚第202章 搬回第902章 好诗第113章 病了第826章 通州第917章 贬低第595章 思考第669章 暗示第267章 危言第218章 怒容第127章 犯病第148章 改变第1201章 戒心第290章 团聚第283章 笑闹第443章 诧异第825章 天津第533章 火热第1097章 好奇第924章 骂俏第1198章 猜测第1362章 母亲第889章 镇定第653章 船上第737章 提醒第7章 金手指第23章 口呆第1582章 矫诏第138章 把柄第600章 搞事第453章 挚友第389章 告诫第359章 妥协第1230章 合卺第1276章 拜舞第212章 端午(中)第802章 商议第1177章 嫌疑人第99章 报备第147章 相争第1323章 察觉第252章 诊治第1068章 出行第1406章 讨论第1236章 新房第1522章 困兽第1520章 态度第1206章 建言第1347章 回归第950章 恳求第7章 金手指第800章 追问第953章 传信第789章 送信第1233章 安利第319章 察觉
第911章 母亲第1492章 因果第93章 上香第1000章 搞事第1302章 猜忌第93章 上香第929章 学习第635章 回朝第680章 不平第557章 闺蜜第1117章 纠结第1072章 难处第341章 杨四第677章 药铺第1356章 直白第1263章 议事第837章 入住第1212章 道别第33章 钓鱼第1221章 心路第12章 质问第182章 表露第840章 清晨第1312章 操心第732章 永齐第529章 借人第649章 配合第346章 恼怒第1675章 情义第938章 丧信第207章 动摇第75章 情报第812章 耳目第1077章 疑惑第505章 发火第735章 分道第12章 质问第248章 平望第1412章 线索第195章 撞破第1068章 出行第329章 新闻第1138章 异样第433章 悔恨第1359章 安抚第202章 搬回第902章 好诗第113章 病了第826章 通州第917章 贬低第595章 思考第669章 暗示第267章 危言第218章 怒容第127章 犯病第148章 改变第1201章 戒心第290章 团聚第283章 笑闹第443章 诧异第825章 天津第533章 火热第1097章 好奇第924章 骂俏第1198章 猜测第1362章 母亲第889章 镇定第653章 船上第737章 提醒第7章 金手指第23章 口呆第1582章 矫诏第138章 把柄第600章 搞事第453章 挚友第389章 告诫第359章 妥协第1230章 合卺第1276章 拜舞第212章 端午(中)第802章 商议第1177章 嫌疑人第99章 报备第147章 相争第1323章 察觉第252章 诊治第1068章 出行第1406章 讨论第1236章 新房第1522章 困兽第1520章 态度第1206章 建言第1347章 回归第950章 恳求第7章 金手指第800章 追问第953章 传信第789章 送信第1233章 安利第319章 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