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巴巴罗萨(二)

在1934年,苏联国内出现了“基洛夫”事件,斯大林感到自己在国内的权威还是不够高,于是他策动了一系列的大清洗活动,用于消灭那些反对他、对他不够忠诚的人。

刚开始,大清洗活动还只是停留在对党内高层领导人的逮捕和处决阶段,在这方面作者就不废话了,这里只是着重介绍一些37年以后,大清洗运动逐渐的扩展到军队中,这下苏联红军中那些高级将领和中下层军官们可就倒霉了。

苏联红军5个元帅中的3个、16个大将中的14个、全部8个海军上将、67个军长里的60个、199个师长中的136个、397个旅长中的221个、11个国防人民委员、80名最高苏维埃军事委员会委员中的75个、7万多名苏联红军中下层军官中的一半,也进入了大清洗的名单。

他们大部分都遭到了处决,剩下的被关进了监狱,苏联红军损失了大批有经验的指挥员。这其中就有苏联红军的陆军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当小胡子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高兴的说:现在德军2个月就可以战胜苏联红军。

数量庞大、装备落后、缺乏指挥,这是苏德开战前苏军的状况,除此之外,斯大林对于德军进攻苏联的时间判断上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在他看来,德军应该是先进攻英国,然后才会向苏联动手,而目前德军频繁向东线调动。应该是小胡子玩的一手声东击西,意在迷惑英国人。

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斯大林拍破了脑袋也不会想明白,小胡子为何要冒险进行双线作战,在西线战场还没有彻底解决的情况下,突然对苏联又发动了进攻。其实小胡子的策略不光是斯大林想不明白,就连德国陆军中的大部分将军也是不赞同的。可是就是这种连自己人都能瞒过去的真假象,让斯大林和苏联红军吃了大亏,本来正打算趁着德军在西线与英国人拼命而进攻德国东部防线的苏军,在积极筹划进攻行动。完全没有防御准备的情况下,遭到了德军的猛烈进攻。

苏联红军在战前把自己驻守在苏德边境上的军队分成了4个部分,分别是列宁格勒军区、波罗的海军区、西方军区和基辅军区。

按照斯大林的判断,德国如果进攻苏联的话,它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基辅军区的防区,因为这里有乌克兰第聂伯河沿岸富饶的粮食产区以及通往高加索油田的通道,另外斯大林的老家是格鲁吉亚。他也肯定不愿意自己的家乡受到德军的占领,所以他把苏军的主力和精锐大多放到基辅军区中。

另外斯大林也不是纯凭着自己的喜好来安排作战部署,在列宁格勒军区和波罗的海军区哪里,地形非常复杂,还有几个非常大的湖区作为阻碍,重装甲集团很难展开;而中部白俄罗斯一带虽然地势平坦。但是在边境东边就是面积广阔的普里皮亚季沼泽,这个沼泽地带从乌克兰西部一直绵延到了白俄罗斯的中南部,所以在这个地带也很难运用大规模的坦克战。所以,在排除了北面和中部的两个选择之后,就只剩下了西南一线可以成为德军的进攻主方向了。

在开战之前。苏军的主要防御手段就是构筑防御工事,他们非常迷信这种工程浩大的筑垒防御体系。这也与苏联红军中的优秀指挥官过于缺少有关系。在坦克集群战术还没有被广泛利用之前,战争的主要模式还是以阵地战为主,防御的一方只要构筑绵亘连续的数道筑垒阵地,就基本上达成了对进攻一方的战术优势。

在一战的阵地战中,进攻一方总是扮演着悲剧角色,面对防御一方绵亘的战壕和铁丝网,平行推进的进攻部队往往会在交叉的机枪火力下损失殆尽,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拉锯战。

但是随着坦克的大规模运用,进攻部队就多了很多选择,他们可以利用装甲部队的坚韧防御能力,从一点或者多点突破这些壕沟和堡垒群,进入防御一方的身后,从而撕破整条防线。在这一点上,苏联红军明显在战术的运用上还处于国内战争阶段,有些落后了。

另外,原本在苏联国境线上的“斯大林防线”很多地方还没有完工,后来由于国境线推进了波兰境内,又搞了一条“莫洛托夫”防线,结果钢筋和水泥都不足,不仅“斯大林防线”不能完工,新的防线也受到了拖累,两条防线都是未建成的半成品,连重武器的配备都没完成。

德国军队的进攻号角同样是由空军率先吹响的,当天空刚刚泛白的时候,苏联边境内的60多个军用机场就遭到了德国空军的突袭,远至列宁格勒附近的喀琅施塔得、比萨拉比亚的伊兹梅尔、克里木的塞瓦斯托波尔等地的机场、铁路枢纽、海港也都没有逃过第一轮空袭。

随后,德国炮兵开始向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边防军和其他苏军的指挥部、驻地发起炮击,德军的地面部队在装甲集团的掩护下,开始跨过苏德边境,向苏联军队发起进攻,随后,大批受过德军训练的立陶宛人、乌克兰人潜入苏联境内,他们的任务是深入苏联内地,破坏电话线、袭击通讯枢纽、制造混乱。

不到中午,德国空军就基本控制了战场的制空权,近千架苏联飞机被炸毁在机场上,德国飞机只损失了十多架。而苏联红军的地面部队几乎无法在公路上行进,通讯也遭到了破坏,很多苏军部队还没有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德国的坦克和机械化步兵就已经把他们包围了。

此时的苏联高层被从前线传来的各种消息给弄迷糊了,刚开始他们以为是苏军正向试图进攻苏联的德军发动了反击,结果他们还特意在7点多的时候向前线发报,要求反击的苏联陆军不得进入德国,而苏联空军不得进入德国境内超过150公里。

但是到了中午,苏军参谋部和克里姆林宫已经收不到前线的消息了,由于通讯陷入而来瘫痪状态,前线的指挥员联系不到自己的部队,指挥员与指挥员之间也联系不上,而部队找不到自己的指挥员。

而且在大清洗刚过去不久的情况下,大部分苏联指挥员都不愿意、也不敢向自己的上级承认自己连部队都找不到了,更不了解实际的战况,只能模棱两可的糊弄上级的询问,甚至把有些问题个夸大了,比如说自己的部队正在进攻中等等。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1日的晚上,参谋部和克林姆林宫还认为德军的进攻已经被击退。

在头一天的战斗中,德国进攻部队遇到的抵抗非常少,他们做的最多的一件事不是扣动扳机开枪,而是去收拢那些被德国空军炸得晕头转向的红军部队,然后俘虏他们。苏联红军也不是一点都没有反击,它们的空军曾经用轰炸机向普洛耶什蒂、布加勒斯特、华沙、格但斯克进行了反空袭。但因没有战斗机护航,反空袭损失巨大,收效甚小。

德军进攻部队中进展最快的就是中央集团军群的两把尖刀,由古德里安率领的第二装甲集群和由赫尔曼.霍特率领的第三装甲集群,它们分别从苏瓦乌基和布列斯特出发,直线突入苏联境内200多公里,然后在明斯克附近合拢这两把钳子,然后配合跟在他们身后的步兵集团军,把苏联红军西方军区的近70万部队全部包在了口袋里。

第41章 空袭新加坡港(六)第24章 去欧洲卖套餐第80章 甩卖潜艇第144章 夜探大巴黎第34章 伏击改追击第3章 短暂的平静第45章 民国政府有顾虑第87章 调整第74章 皇帝第44章 革命(二)第9章 照着旅游地图册找金矿第123章 错误的评估导致错误的决定第58章 反贪反黑第121章 自由贸易港第43章 自家后院(二)第26章 投降的日军第87章 调整第130章 怀疑第126章 礼查饭店第123章 错误的评估导致错误的决定第44章 革命(二)第109章 酒吧伤人第5章 捷克和波兰第52章 战备(二)第53章 活话剧(一)第48章 崩盘第8章 越乱越好第51章 战备(一)第21章 好人有好报第19章 小小的成就感第85章 文化入侵(三)第12章 西部大开发第56章 入侵美国第53章 活话剧(一)第19章 金兰湾第11章 用美国人的油赚美国人的钱(下)第46章 民国(二)第11章 三国分赃第23章 大战结束第148章 宁可错杀不能放过第2章 酝酿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军第72章 诱饵(一)第26章 冲锋队第23章 大战结束第28章 占领澳新第27章 大阪师团第18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第59章 登陆越南(一)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竞争力第48章 崩盘第2章 登陆难第147章 危险且**的一夜第48章 双管齐下第75章 国防(三)第66章 重典第25章 夫人外交第75章 三赴德国第16章 打还是不打第75章 7、8、9三个省第40章 决死空袭第23章 欧洲第71章 战略轰炸第69章 建国(一)第63章 联邦的四周第48章 双管齐下第57章 飞机很重要第40章 决死空袭第29章 一打白骨精(下)第17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二)第39章 海南岛(一)第7章 联邦需要借口第79章 P38战斗机第70章 外籍军团第23章 大战结束第92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六)第77章 海军条约(二)第32章 飞机母舰和舰载机(下)第121章 自由贸易港第110章 我是白人第21章 好人有好报第141章 护士第79章 西班牙内战第79章 西班牙内战第72章 诱饵(一)第110章 我是白人第13章 政府和大会的僵局第93章 真实的潜艇兵第10章 快速舰队第14章 骑着摩托去放牛第78章 海军条约(三)第18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第69章 坑人的矿业公司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68章 制度第2章 酝酿第15章 机群第108章 新矿工第18章 有些准备第54章 实力对比(二)
第41章 空袭新加坡港(六)第24章 去欧洲卖套餐第80章 甩卖潜艇第144章 夜探大巴黎第34章 伏击改追击第3章 短暂的平静第45章 民国政府有顾虑第87章 调整第74章 皇帝第44章 革命(二)第9章 照着旅游地图册找金矿第123章 错误的评估导致错误的决定第58章 反贪反黑第121章 自由贸易港第43章 自家后院(二)第26章 投降的日军第87章 调整第130章 怀疑第126章 礼查饭店第123章 错误的评估导致错误的决定第44章 革命(二)第109章 酒吧伤人第5章 捷克和波兰第52章 战备(二)第53章 活话剧(一)第48章 崩盘第8章 越乱越好第51章 战备(一)第21章 好人有好报第19章 小小的成就感第85章 文化入侵(三)第12章 西部大开发第56章 入侵美国第53章 活话剧(一)第19章 金兰湾第11章 用美国人的油赚美国人的钱(下)第46章 民国(二)第11章 三国分赃第23章 大战结束第148章 宁可错杀不能放过第2章 酝酿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军第72章 诱饵(一)第26章 冲锋队第23章 大战结束第28章 占领澳新第27章 大阪师团第18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第59章 登陆越南(一)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竞争力第48章 崩盘第2章 登陆难第147章 危险且**的一夜第48章 双管齐下第75章 国防(三)第66章 重典第25章 夫人外交第75章 三赴德国第16章 打还是不打第75章 7、8、9三个省第40章 决死空袭第23章 欧洲第71章 战略轰炸第69章 建国(一)第63章 联邦的四周第48章 双管齐下第57章 飞机很重要第40章 决死空袭第29章 一打白骨精(下)第17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二)第39章 海南岛(一)第7章 联邦需要借口第79章 P38战斗机第70章 外籍军团第23章 大战结束第92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六)第77章 海军条约(二)第32章 飞机母舰和舰载机(下)第121章 自由贸易港第110章 我是白人第21章 好人有好报第141章 护士第79章 西班牙内战第79章 西班牙内战第72章 诱饵(一)第110章 我是白人第13章 政府和大会的僵局第93章 真实的潜艇兵第10章 快速舰队第14章 骑着摩托去放牛第78章 海军条约(三)第18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第69章 坑人的矿业公司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68章 制度第2章 酝酿第15章 机群第108章 新矿工第18章 有些准备第54章 实力对比(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