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二)

跟随着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年轻舰长,刘芾来到了位于舰桥顶端的航空指挥室内,在这里,贝文斯向刘芾介绍了航空长、着舰指挥官和飞行联队联队长等高级军官。作为一个搭载着1000多人和几十架飞机的海上小城市来说,从舰船指挥官到飞行联队的指挥官多如牛毛,刘芾的兴趣不在认识这些军官上面,而是在了解这一级飞机母舰的性能和海军官兵的待遇方面。

对于天王级飞机母舰,不管是舰船操作人员还是飞行联队的指挥官,给出的评价完全相反。母舰的驾驶操作人员大多来自海军部队,在他们的心目中,除了联邦特有的潜艇部队的潜艇之外,就是像洲级重巡那样的军舰才算是军舰,而这种飞机母舰虽然经过了多次演习,并且成功的在视距外就摧毁了“敌方”的战舰,但是在他们看来,很不过瘾也很不男人,所以他们对“天王级”飞机母舰的评价就是:它是一座能浮动的薄皮大馅的飞机场。而相对有价值一些的评价也都是聚焦在如何使母舰装甲更厚、火力增强等问题上,不过在刘芾看来,这些问题都不值一提。

相比那些比较保守的海军人员,母舰上搭载海军航空兵联队的官兵,对母舰的评论就更正面一些,他们对使用飞机击沉敌方的军舰,尤其是大型军舰充满了渴望和决心,他们认为他们自己和他们所驾驶的海军鱼雷攻击机将彻底的改变海战的模式,并且以此为荣。他们过多的称赞,又让刘芾觉得这些海军航空兵的小伙子们有些过于相信这种没有经过实战的超时代武器了。

最让刘芾赶到有收获的评论,来自一个最让刘芾意想不到的单位:航空兵联队的地勤人员。这些长期在母舰上负责维护飞机的官兵们,对母舰上的设施的注意力远远高于对母舰攻击能力的猜测。他们提出了很多改进意见,都让刘芾听了耳目一新。比如有个着舰引导官建议能不能采用灯光来指挥飞机的夜间起飞和着舰,这样,飞机母舰就可以24小时参加战斗了,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天色一暗,就得收起所有飞机,成为了一个飘在海上的大靶子。

还有一位地勤士兵,提出了如果把飞机底部由现在的蓝色改成灰色,将可以进一步降低飞机在空中被下面的船只发现的距离,因为他长期从事在甲板上为飞机降落提供旗语指挥的工作,所以他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底部呈蓝色和翅膀为白色的海军鱼雷攻击机要比有时候来母舰上降落的其他海军侦察机更容易被提前发现。在仔细分析了飞机的涂装之后,他发现,重巡上搭载的侦察机由于是从空军飞机改装而来,所以涂装还是浅灰色,而这种色彩在天空中,非常不容易被下面的人发现,而海军鱼雷攻击机由于涂装了海蓝色的颜色,虽然看起来漂亮了许多,但是却相对容易的被下方的人在很远处发现,尤其是在晴朗的天气中。

听过了很多位官兵的建议之后,刘芾不禁感概到,不管科研技术人员多么的富有创造力,有些东西还得靠实际接触的第一线人员经过长期总结,才能发现。对于这些可行性建议,刘芾都让陪同的内务部安保人员详细的记录下来,猪呢比交给海军研究所去做进一步分析处理,并且,刘芾让贝文斯中校代表自己,向海军部为这几位官兵请功,并且要求海军部对这几位官兵给与与之提出的建议相符的奖励。

就在刘芾在飞机母舰上东窜西钻的时候,“增长号”飞机母舰在6艘驱逐舰的陪同下,已经缓缓的驶出了基隆军港,沿着台湾东南部海域,向着位于安南省南部的金兰湾驶去。

从基隆到金兰湾总共不到1000海里,由于不是战时,母舰编队只用20节的巡航速度行驶,大概两天就可以抵达目的地。鉴于飞机母舰上搭载着联邦总统,可就苦了这些舰船操作人员和航空联队的飞行员和地勤们,为了向总统展示一下飞机母舰的性能和飞机的威力,在这两天时间里,母舰编队一边向金兰湾赶路,一边举行了3次演习活动,一次是白天的紧急起飞外加鱼雷机编队攻击演习,一次是整个编队在高速机动中的反潜演习,最后还借着海面上下起了雨,搞了一次恶劣天气中鱼雷机起降的演习。

虽然是演习,但是从母舰编队到飞机的起降,都是按照战时的标准执行的,所以刘芾看得很是过瘾,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甲板上20多架鱼雷攻击机一起发动起来,等待着依次进入跑道起飞。那轰鸣的发动机和螺旋桨切割气流的声音,仿佛能让人进入一种非常亢奋的境界,如果不是内务部的安保人员死活拉着刘芾不放手,这位联邦总统肯定会登上一架双座侦察机,去跟着鱼雷攻击机编队飞一圈。

在经过内务部安保人员的提醒之后,内文斯舰长也不敢再诱惑这位总统去看啥演习了,只能带着刘芾再继续参观母舰上的一些特殊设施。在天王级飞机母舰上,联邦的诸多领先科技都得以体现,比如说雷达和电子管和机械并存的模拟计算机。

说起雷达,很多人就会想到电影中那种在屏幕上清楚的显示对方位置、行动方向、速度、体积大小甚至大致轮廓的先进仪器,不过,这个时期的雷达还没有那么全面,它只是一个利用固定的天线,在固定的间隔上,向四周发射射频脉冲,并把接受到的回波放大,在示波器的crt上显示出来,供雷达操作员识别目标的相对位置和距离的简单电子仪器。

说是简单,但是这个玩意联邦政府的研究所从1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着手研究,一直到了现在,才算可以勉强投入实用。由于当代科技的相对落后,虽然联邦研究所利用同刘芾一起穿越过来的渔船上的诸多电子设备,很快就仿制出来了电子管,但是很多材料和设备都需要从头开始研制,很是费工费时。其实雷达的样品很早就出现在了研究所的秘密工厂中,但是由于没有合适的crt显示器来显示经过放大的回波图像,使得这种高科技的雷达成为了一个只能靠耳朵听的摆设。

随着crt显示器的技术不断完善,在2年前,雷达这个被封存了好几年的先进设备得以焕发青春,在经过多次改进和调试之后,减小了体积、降低了电耗和发热量、增加了分辨率和探测距离,终于成为了一件能够实用的高科技装备。

光有了雷达还不成,它传回来的实时数据量太多庞大,光靠人脑人手去计算,永远都无法得到准确的数值,于是,另一种研究了多年的设备又被请出了研究所,经过改进,成为了雷达的得力助手,那就是计算机。

其实计算机这个东西,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存在了,不过不是我们后世中见到的电子计算机,而是手摇的机械计算机。这种计算机利用穿孔卡来存储数据,在19世纪末就已经把操作位数提高到了40位。在20世纪初,这种计算机被广泛的用于金融、预算、人口普查等方面,成功的解决了人脑人手运算速度过慢的问题。

第15章 她家乡的葬礼第45章 战争的滋味第91章 对垒第44章 革命(二)第54章 仇恨第45章 民国政府有顾虑第81章 深入第8章 一手救助,一手屠刀第32章 移民潮第25章 新鲜的大黄鱼第25章 菊凋零第5章 三打白骨精(下)第34章 暗度陈仓第38章 辛亥革命第143章 车祸(二)第34章 挑衅就是战争第92章 杉杉健太第72章 诱饵(一)第89章 轰炸中部城市第104章 博弈第79章 南美ABC第38章 水陆并进第34章 挑衅就是战争第21章 好人有好报第32章 奥运会第56章 一战爆发第26章 流感,还是西班牙的第91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五)第41章 海南岛(三)第65章 爪哇疫情调查结果第146章 多疑的老板娘第38章 空袭新加坡港(三)第27章 大阪师团第1章 难题第56章 入侵美国第23章 欧洲第14章 装病第56章 雷达第45章 民国政府有顾虑第7章 联邦需要借口第51章 鱼雷攻击机第34章 袭击与镇压第6章 也算悲壮第39章 空袭新加坡港(四)第13章 基础建设第41章 漏网之鱼第5章 1886年的台湾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116章 钢铁大国第16章 一个熟人和两个陌生的熟人一起第73章 国防第44章 归还台湾岛第64章 收网第13章 罗莎莉亚第133章 他的奋斗(二)第32章 移民潮第40章 空袭新加坡港(五)第78章 海军条约(三)第68章 三个坏皮匠第51章 联邦的对策第61章 布网(二)第20章 该出去走走了第14章 迟来的婚礼第44章 英国支援舰队第18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第39章 珍珠港(二)第53章 上刺刀的潜艇第18章 空袭第81章 深入第21章 第一站美国第65章 夜间空袭第95章 犹太人第11章 养寇自重第37章 空袭新加坡港(二)第52章 战备(二)第39章 金牌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62章 布网(三)第23章 欧洲第27章 要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第133章 他的奋斗(二)第34章 袭击与镇压第27章 大阪师团第153章 越柬复国军第35章 美国人上当了第68章 绝密单位第11章 海战第77章 联邦的底气第83章 文化入侵第34章 挑衅就是战争第150章 国家科研基地第81章 甩买潜艇(二)第121章 自由贸易港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43章 投降第40章 空袭新加坡港(五)第38章 终于见到活人了第1章 印尼的排华运动第20章 按兵不动第16章 一个熟人和两个陌生的熟人一起
第15章 她家乡的葬礼第45章 战争的滋味第91章 对垒第44章 革命(二)第54章 仇恨第45章 民国政府有顾虑第81章 深入第8章 一手救助,一手屠刀第32章 移民潮第25章 新鲜的大黄鱼第25章 菊凋零第5章 三打白骨精(下)第34章 暗度陈仓第38章 辛亥革命第143章 车祸(二)第34章 挑衅就是战争第92章 杉杉健太第72章 诱饵(一)第89章 轰炸中部城市第104章 博弈第79章 南美ABC第38章 水陆并进第34章 挑衅就是战争第21章 好人有好报第32章 奥运会第56章 一战爆发第26章 流感,还是西班牙的第91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五)第41章 海南岛(三)第65章 爪哇疫情调查结果第146章 多疑的老板娘第38章 空袭新加坡港(三)第27章 大阪师团第1章 难题第56章 入侵美国第23章 欧洲第14章 装病第56章 雷达第45章 民国政府有顾虑第7章 联邦需要借口第51章 鱼雷攻击机第34章 袭击与镇压第6章 也算悲壮第39章 空袭新加坡港(四)第13章 基础建设第41章 漏网之鱼第5章 1886年的台湾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116章 钢铁大国第16章 一个熟人和两个陌生的熟人一起第73章 国防第44章 归还台湾岛第64章 收网第13章 罗莎莉亚第133章 他的奋斗(二)第32章 移民潮第40章 空袭新加坡港(五)第78章 海军条约(三)第68章 三个坏皮匠第51章 联邦的对策第61章 布网(二)第20章 该出去走走了第14章 迟来的婚礼第44章 英国支援舰队第18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第39章 珍珠港(二)第53章 上刺刀的潜艇第18章 空袭第81章 深入第21章 第一站美国第65章 夜间空袭第95章 犹太人第11章 养寇自重第37章 空袭新加坡港(二)第52章 战备(二)第39章 金牌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62章 布网(三)第23章 欧洲第27章 要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第133章 他的奋斗(二)第34章 袭击与镇压第27章 大阪师团第153章 越柬复国军第35章 美国人上当了第68章 绝密单位第11章 海战第77章 联邦的底气第83章 文化入侵第34章 挑衅就是战争第150章 国家科研基地第81章 甩买潜艇(二)第121章 自由贸易港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43章 投降第40章 空袭新加坡港(五)第38章 终于见到活人了第1章 印尼的排华运动第20章 按兵不动第16章 一个熟人和两个陌生的熟人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