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讨伐山林部族

陈雅不收张旭当徒弟,让他去拜自己的母亲当师傅。但沈素贞也说不收男徒弟,但答应张旭和她们母女两人一齐练武。于是,他被在两人的指点下,开始了习武。

他起步得太晚,开始的时候当然要多练基本功,不外乎是开腿扎马之类的,这样的训练让他有些苦不堪言,但张旭没有偷懒过,既然是自己想要学武练武的,那想要有一点成绩,当然就要刻苦勤奋才行,要是偷懒能有什么成绩?这么苦练月余之后,虽然功夫进展不大,但身体的柔韧性和强度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原本一些根本做不来的动作现在也能完成了,体力更是好了许多。

除了练武之外的时间,三人还互相教学文化。张旭教沈素贞和陈雅阿拉伯数字、汉语拼音和简化字,陈雅教张旭繁体字和毛笔字。如此又过了月余,沈素贞和陈雅已经学会了阿拉伯数字和汉语拼音,简化字也认了不少。张旭繁体字也认得不少,但是毛笔字却始终没有什么进步。这中国的毛笔字可是非得常年累月地练习方能进步的,这月余的练习当然效果不大。

这一天,天空晴朗,万里无云,春风吹拂,让人感到一片和熙。可刚吃过中午饭的时候,就猛得听到村口一阵锣鼓声传来,接着又有人跑过来,边跑边狂喊道:“男人赶紧出来,抄——家伙,猎头土人来——了,快过来——打——土人啊——”

“哗啦啦……”只听得一阵阵的开门的声音,许多门被打开,里面冲出一个或者两三个男人。那些男人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武器。有扁担、锄头、柴刀、粪叉、板凳等等。那些男人边跑边叫道:“土人在那里,他妈的猎头土人在哪里?”边乱哄哄地向村口跑去。当然少不了边跑边问候那些不知道那里来的土人家族的女性成员。

张旭看那些男人抄家伙去了,也不好意思呆着不动。找了一圈,最后手拿了一根不足一米的木棍做武器,也跟着乱哄哄地人群往村口跑去。

到了村口之后,就看到了两群人在互相群殴。张旭怎么看怎么觉得像是两群流氓在打群架。只见一群穿得杂七杂八的人,手里拿着扁担、锄头、柴刀、粪叉、菜刀之类的武器却是在进攻。这当中还有两个人手中拿着的是正式的腰刀。这当然是这十八宗族的人了。另一边的人个头几乎都矮了一个头,皮肤也黝黑得多,身上没穿什么衣服,只在腰部系了块大小不同的兽皮,遮挡住胯下的那玩意儿,浑身上下却不知道用什么颜料画满了各种各样的纹身。手上大多数拿着的是木棍,还有一些人手上拿着张旭叫不上名字来的武器,看上去似乎是金属制成,锈迹斑斑的,还有一些人则拿着石头扔过来。不过这边也不示弱,马上有人也捡起石头扔过去。双方在那里打得乱七八糟的。有的捉对儿厮杀,有的两三个打一个,有的抱在一起举拳互殴,有的摔倒在地,抱在一起滚来滚去的。

张旭第一次见识这种场面,心里扑通扑通乱跳,手里紧紧地抓住那根木棍,因为太用力,手指节都发白,却不自知,也不知道该往个敌人那里招乎。正在不知所措的时候,旁边跑来一个女人,喊道:“喂,你一个大男人手里拿根小棍子在这里发愣干吗?拿刀去杀土人啊”说罢,一伸手夺去张旭手里的小木棍,塞给他一把刀。张旭仔细一看,却是一把菜刀,上面有几个豁口,还生满了锈迹。那女人见张旭看菜刀,眼一瞪:“看什么看?这怎么着也是一把刀,怎么着也比你一根小棍子强得多了。还不快去杀土人!喏,那个……那个……还有那个土人,都可以去杀去砍啊!”那女人一边嘴里飞快地说着,一边用手不断地指点着,恨不得张旭立刻冲上去,砍他三五个土人脑袋下来。

张旭不想在女人面前丢脸,可眼前场面却从未经历过,不由得心虚害怕。以前哪见过这个啊。我们的张旭同学可是从小到大的的乖孩子,打架的次数用一只手都数得过来啊。正在心里给自己打气,忽听那边土人一个人喊了一声什么话,可能是见这边的人不断地从村子里冲出来,感到不敌,因而下了撤退命令吧。总之,那些土人们一听到这话后,纷纷后退,转身逃跑。这边的人顿时士气大涨,就乘胜追击了下去。张旭有点目瞪口呆,不由得自言自语道:“不可能吧。听说宋人很文弱,很胆小的。像这些随便拿起一样什么家伙就敢拼命的,不像是宋人吧?”旁边刚才给他一把菜刀的女人猛得一下子转身,瞪着眼睛,唾沫横飞:“小子,你那里来的,你自己胆小害怕,居然敢说我们宋人胆小?是不是活得不耐烦了想要老子教训你?……”说罢捋起袖子,就要教训张旭。

张旭:“……”

事后统计,这次事件中,汉人十八宗族这方死了一个人,头被割去。有一人伤势严重,能否活下来还在两可之间。另有二十来个人有不同程度的伤势,但没有性命之忧。不过,如果伤口感染的话,那就另说了。而土人那方当场被打死了三人,追击过程中被杀了两个,另外大概几十个人都受了不同程度的伤。土人武器不如,都只是木棍、竹弓之类,再加上少数金属制品,只能如此了。不过土人性情凶悍,虽然伤亡严重,但终归是割取了那一个汉人的头去。

张旭穿越到这里之后也已经了解到,那些本岛土人,也大致分为三个部族。那些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土人,擅长打猎,生性凶悍,鸡笼寨的人把他们叫做山林人。山林人每隔几年都要举行一次祭祀大神的活动。而祭祀大神首先要向大神献上贡品,而贡品则是其他族的人头。不知怎么地,汉人的头颅被认为是最高贵的贡品。所以每年都会有一些大山里的土人部族出来袭击汉人乡村,只为得到一个汉人头颅作贡品献给大神。

虽然这里汉人十八宗族因同是在流落异乡海岛而守望相助,结成联盟,身材也都比土人要高一些,各种“武器”也要好一些,每次相斗也都是能够占上风取胜,却也是不胜其烦,每年总是要损失几个人的。还有一些生活在平原地区,生性相对温和一些,以种植芋头和其他一些作物为主,接近农耕民族特色。不过工具简陋至极,只能维持简单的刀耕火种,闲时也会去打猎,叫做平坝人。还有一群人,叫毗舍耶人,是几十年前从吕宋漂流过来,侵犯过泉州,后来大部分被宋军剿杀,少部分逃到现在的流球岛上谋生,人数最少,个头也最矮,只有一米二三左右,成年人看起来也只有汉人十二三岁的模样。

那个被割去头颅的人的是一个姓郑叫郑正的年青人,结婚刚两年,媳妇刚刚身怀六甲,眼看快要当爹了,却遭此不幸,当真倒霉透顶。他媳妇拖着大肚子到郑氏宗族长家里,哭得死去活来,三次昏厥过去,要求给她家男人报仇雪恨。郑氏族长名叫郑波,被她这么一闹,便跑到李氏族长李得旺家里暴跳如雷,要求李氏族长帮他出面讨回公道。

那郑氏是一个小宗族,才一百多人,青壮才几十个人。李氏则是这里的第一大族,有五百多人。李氏族长李得旺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但身板还好,为人了非常精明。自从那个秀才陈宗文三年前死了之后,乡亲们有什么事都来找他解决。刚好,那个受重伤的人,却是他的亲侄子,这让李氏族长也愤怒之极。于是,李得旺李族长就请了十八个族长一齐到妈祖庙里去,在上香祷告之后,这些族长们决定,共同组织队伍,讨伐那些猎头的山林族。

那些族长们共同决定出兵一天之后,李得旺的儿子,就是张旭在那个菜市场上看到的猎户李有财,来拜访张旭,请张旭出任讨伐山越兵的军师。对此,张旭连连推辞。开玩笑,他可是对这古代冷兵器打仗的事从来没有研究过,怎么能胜任当这古人军师的角色。好吧,必须承认,其实张旭对现代热兵器打仗更没有研究过,最多也只看过影视剧里打假仗而已。

这李有财看张旭不肯答应,便抓住张旭,使劲鼓动三寸不烂之舌,非要让张旭答应下来不可。

张旭正在满头大汗地推辞时,陈雅又来了,问道:“张旭,这当军师的事,你干嘛要推辞啊?我看你平时说起来,似乎天文地理什么都懂的,怎么我推荐你做点儿小事,你却不干?”

张旭有点苦笑道:“陈雅你这小丫头,我的什么事都有你掺和的份啊?这事是你推荐的?”

这时李有财有点儿惭愧地说道:“我们有几个人以前也跟陈老师学习过的,但是我们不够聪明,学会认得的字儿实在不多。这次的事本来要请陈雅来的,但陈雅说她一个女儿家不方便,又说你字识得很深,所以推荐了你。”

张旭斜眼看了陈雅一眼,说道:“她女儿家不方便?她那儿像女儿家了?又那儿不方便了?”

陈雅大怒,张牙舞爪道:“你说什么?你这混蛋再说一遍?”

张旭吓了一大跳,举手道:“好好好!我投降!我投降!我不说了,我怕了你了,行了吧。”

李有财在旁边忍俊不禁,道:“好了好了。你们两个要闹以后再闹。现在张旭跟我走吧。”

张旭说道:“我真的没干过什么军师之类的事,也没有学过,真的不会啊。”

陈雅说道:“这没有什么难的。他们那里最多出动一两百人,就过去就是清点一下人数,记一下名字,打的时候记一下谁在前冲锋立功的,谁在后面偷懒充数的,记一下战利品和算一下谁该得到多少奖赏的就行了,一句话,就是去看谁立功大,该奖赏什么?当然要是能出一个妙计那就更好了。”

张旭一听,这不就是一些简单普通的文字性的工作么?冠上军师这么大的名头,你们吓我啊?

不过普通的文字性工作也至少要识得写得足够多的文字才行,而整个鸡笼寨却是没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当然陈雅和她母亲沈素贞除外,她们两个是女人,不能做这些事,在这儿习俗只有男人才能做。最后只得请张旭出面了。

晒谷坪乃是鸡笼寨靠近海边的一大块平地,由于土地盐碱化,不适合种植庄稼,所以平时没有人理睬。只是在秋收之后,各家各户都在这儿晒谷子,所以就叫晒谷坪了。但有些时候,有涉及到整个鸡笼乡所有人的大事时,大家也会在这里集合,了解事情的真相和始末。要讨伐山越土著人当然是涉及到所有人的大事,但这事大家都已经了解了。所以现在只有那些将要参与讨伐的士兵们在这儿集结。当张旭跟着李有财来到晒谷坪的时候,看到那些情景,不由得呆住了。

只见晒谷坪上乱轰轰地,七零八落地,或站或坐,或勾肩搭背,或交头接耳地散落着一百多号的人,这人也罢了,没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也都这样。但是那些人,每个人都穿着蓑衣,戴着斗笠,手里拿着一根或锄头,或柴担,或粪叉的东西。这大概要算是他们的长兵器了。腰里别着一把柴刀或者。这大概要算是短兵器了。还有一个人拿着一把窄身尖头的,但比菜刀还长了一倍的刀。仔细一看,这人名叫郑直,是那个死掉的郑正的弟弟。他平时除了种田干农活之外,还是个屠夫。鸡笼村里哪家要杀猪杀牛杀羊都由他来主刀。自家哥哥死了,他此刻正双眼血红,磨刀霍霍。这个情景可真是蓑衣与斗笠齐飞,柴担与柴刀齐色。

来到这个地方快两个月了,张旭自然对一些生产生活工具有所了解。那蓑衣主要是用很棕榈纤维编织而成,以往和斗笠穿在身上防雨的,没有想到还可以当成盔甲穿在身上。那柴刀就不用说了。柴担,张旭一来这里的时候就见过了。第一次帮跟陈宗德的两个儿子去山上打柴的时候就用过。那是扁担的一个变种,专门用来挑柴禾用的。那是把一根小圆木头一边纵向削平,再把两头削尖,一般是一个头安装上一个铁打的尖头,这就是担头了,另一边不安铁头的自然是担尾了。也有两个头都安上铁头的,比较少见。也有用较细的毛竹做的,就是把一根毛竹直接两头削尖就行了。张旭经常用看到乡民们把山上的柴禾用两根绳子捆好扎紧,先用铁头把其中一捆扎一个洞,再掉过头来把另一头扎进洞里去。再把那捆柴禾连柴担一齐举起来,举到另一捆柴禾上,利重力下压,就把另一捆也插进去,再用一根绳子一拉,就可以颤颤悠悠地挑回家了。

但是没想到这根东西竟然还可以当武器来使用。看来也是,那个尖锐的铁头,与古代常见的枪头非常像,只不过没开锋,没红缨而已,要是扎在人身上,力气小一点,可以是一个血窟窿,力大的话可能会有一个透明窟窿。军民通用啊,古人智慧不简单啊。

张旭看了这情况,问李有财道:“你们难道就打算这一百多人,穿着蓑衣,戴着斗笠,拿着柴担,就去打那些凶悍的土人,这能打赢?”

李有财拍拍着胸脯打包票道:“你放心好了。那些土人能有什么武器,也就是一些竹弓、竹枪木箭之类,而且只会猎一些鹿,山羊,野兔之类小野物,有什么好怕的。以前又不是没有和他们打过,每次我们都能打赢,这次也不例外。”

李有财对张旭拍完胸脯,还转身对着那些人喊道:“兄弟们,你们说我们这次出战能不能打赢?”

那些七零八落地散落在晒谷坪上的人异口同声地答道:“能,当然能。那些土人要是都打不赢,我们还算男人么?”

呵,张旭看着这些即将出征的士兵,心想,这要算是一支军队的话,恐怕要算世界上最烂的一支军队了。不对,没有最烂,只有更烂。即将出征的对手,那些山林族人肯定比他们更烂。要不然,他们哪里来的那么大的信心和士气?

张旭想了想,说道:“还是应该组织训练一下吧。要不然,那能叫做一支出征的军队?还有,应该造一些好的武器。这样可以减少已方的伤亡。我正好知道有一种新武器,正好用来试试。”

李有财想了想道:“也好,我们组织训练一下。等你新武器造出来时再出发也不迟。”

张旭所谓的新武器就是突火枪。本来想造火枪的,但这鸡笼基础实在太差了,只好做突火枪。这东西实在没有什么技术难度,附近就有一座火山喷发之后形成的硫磺矿,硝石也不是难事,木炭更好找。张旭收集了这些东西,按通常75:15:10的比例混合之后就做成做成火药。再砍伐一些毛竹,晾干之后,锯成一米多长的管子,打通一些竹节,再钻上一个孔,孔后面用铁丝铜丝及麻绳捆绑扎牢,再绑上一个木板,就成了一杆突火枪了。经过试验,装上碎石子或者是铁屑,最远可以打到五十米之外,有效杀伤距离为三十米。十米以内可以保证准确瞄准。

做突火枪期间,张旭还让李有财对那些将要出征的士兵进行军事训练一下。但李有财只会个人武技,于是大手一挥,训练事宜也交给张旭了。张旭短时间内,只能对他们进行一些基本队列训练,当然张旭其实也只会一些在学校里参加过的基本队列训练。

突火枪做好之后,李有财请了附近一个平时常有来往的平坝人部族头人阿莽做向导。于是一支一百多人,穿蓑衣,戴斗笠,手拿柴担、锄头、粪叉长兵器,腰别柴刀、菜刀、外加屠刀等短兵器,再带着十二支突火枪重武器的军队,排着歪歪扭扭的队列,向六十里外,那日来袭的山林族杀奔而去。

当张旭他们出现在那个山林部族的寨门外时,那个寨子里的男人们也都拿着各种武器冲了出来迎上去。只见那些男人们身上绘着各种纹身,手中拿着竹枪,木棍,鹿角枪,竹弓木箭,哇哇怪叫着冲上来。而鸡笼寨这边虽只是短期训练,却也没慌没乱,静静站在那里。而那十二支突火枪却被架起来,对着那些山越人。

那些山越人不知道前面这些汉人在干什么,还以为他们胆怯害怕了呢,就更加起劲地往前冲,刚刚冲到距离那些汉人十米左右的时候,只听得“轰”一声巨响,那些竹筒里喷出一片火光,带着一片铁屑碎石,扑向了那些山林部族的人。

第94章 解惑(下)第225章 不能用极端手段第118章 回航第60章 教师问题(上)第208章 谁有问题?第116章 占城抵抗组织第90章 铩羽而归第143章 夜袭第283章 友好平等相处第203章 讨价还价第148章 海上比武招亲第66章 坦白从宽第125章 白莲教动荡第101章 建立财政体系第38章 宋代高炉第140章 中都朝觐第137章 叫没开封的过来第189章 飞天火龙(下)第287章 唯一的机会第266章 查处赵补祥第99章 你们已经为国捐躯了第70章 造枪造炮第224章 辞职第128章 强化国家认同第90章 铩羽而归第236章 景教婚礼第93章 解惑(上)第121章 复式记账和法院改革第72章 你是我的亲人呐第85章 开国大典第107章 千金难买我愿意第176章 大战前奏第76章 钟百川来临第106章 开国第一案第274章 救援中都第54章 造船起步(上)第281章 第三方谈判地盘第96章 政府职责第224章 辞职第251章 再攻泉州第121章 复式记账和法院改革第48章 我没奶水第278章 开京城外之战第242章 海军大罢工第106章 开国第一案第117章 女人请张旭嫖妓?第18章 初赴泉州第233章 找上张旭家门的女人第154章 按月轮流第250章 搬空泉州第105章 年轻人,要节制第123章 三教改造第205章 议和达成第265章 帮韩梦蝶找婆家第30章 洞房,必须洞房(下)第40章 中秋夜,房中事(下)第135章 执政官轮换第221章 偷着乐第176章 大战前奏第129章 宋金议和第213章 逼沈素贞找男人第169章 强大的名字第11章 并不是内裤外穿的牛人第113章 远交近攻第281章 第三方谈判地盘第279章 不干涉别国内政第290章 战场上的冷箭冷枪第97章 困挠鸡笼发展的最大问题第194章 豆腐渣棱堡第223章 字比你写得好第155章 国号年号第34章 合作伙伴反水第299章 元老院重组第285章 夜半袭营第100章 吸纳战俘第103章 定装弹药卷首语第230章 还有比这更二的吗?第263章 陆晓兰第49章 第一次捕鲸第92章 平安回家第8章 发明进行始第210章 通航许可证第229章 包给商家公司第230章 还有比这更二的吗?第110章 鲲鹏号第187章 战略研讨(下)第229章 包给商家公司第95章 最寒碜的政府第122章 天意如此第290章 战场上的冷箭冷枪第290章 战场上的冷箭冷枪第256章 你还是杀了我吧第194章 豆腐渣棱堡第293章 占住大义第30章 洞房,必须洞房(下)第12章 讨伐山林部族第26章 族长们的误会第149章 海上救美第46章 扣子的应用
第94章 解惑(下)第225章 不能用极端手段第118章 回航第60章 教师问题(上)第208章 谁有问题?第116章 占城抵抗组织第90章 铩羽而归第143章 夜袭第283章 友好平等相处第203章 讨价还价第148章 海上比武招亲第66章 坦白从宽第125章 白莲教动荡第101章 建立财政体系第38章 宋代高炉第140章 中都朝觐第137章 叫没开封的过来第189章 飞天火龙(下)第287章 唯一的机会第266章 查处赵补祥第99章 你们已经为国捐躯了第70章 造枪造炮第224章 辞职第128章 强化国家认同第90章 铩羽而归第236章 景教婚礼第93章 解惑(上)第121章 复式记账和法院改革第72章 你是我的亲人呐第85章 开国大典第107章 千金难买我愿意第176章 大战前奏第76章 钟百川来临第106章 开国第一案第274章 救援中都第54章 造船起步(上)第281章 第三方谈判地盘第96章 政府职责第224章 辞职第251章 再攻泉州第121章 复式记账和法院改革第48章 我没奶水第278章 开京城外之战第242章 海军大罢工第106章 开国第一案第117章 女人请张旭嫖妓?第18章 初赴泉州第233章 找上张旭家门的女人第154章 按月轮流第250章 搬空泉州第105章 年轻人,要节制第123章 三教改造第205章 议和达成第265章 帮韩梦蝶找婆家第30章 洞房,必须洞房(下)第40章 中秋夜,房中事(下)第135章 执政官轮换第221章 偷着乐第176章 大战前奏第129章 宋金议和第213章 逼沈素贞找男人第169章 强大的名字第11章 并不是内裤外穿的牛人第113章 远交近攻第281章 第三方谈判地盘第279章 不干涉别国内政第290章 战场上的冷箭冷枪第97章 困挠鸡笼发展的最大问题第194章 豆腐渣棱堡第223章 字比你写得好第155章 国号年号第34章 合作伙伴反水第299章 元老院重组第285章 夜半袭营第100章 吸纳战俘第103章 定装弹药卷首语第230章 还有比这更二的吗?第263章 陆晓兰第49章 第一次捕鲸第92章 平安回家第8章 发明进行始第210章 通航许可证第229章 包给商家公司第230章 还有比这更二的吗?第110章 鲲鹏号第187章 战略研讨(下)第229章 包给商家公司第95章 最寒碜的政府第122章 天意如此第290章 战场上的冷箭冷枪第290章 战场上的冷箭冷枪第256章 你还是杀了我吧第194章 豆腐渣棱堡第293章 占住大义第30章 洞房,必须洞房(下)第12章 讨伐山林部族第26章 族长们的误会第149章 海上救美第46章 扣子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