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奏章从杨坚手中掉了下来,柳述连忙捡起,粗粗一看,脸色大变,奏章中,太子将遭到伏击之事说了一遍,接着又将随后的处置也详详细细的说了一遍,太子遭到袭击,无疑是谋逆大案,可是太子先行调动禁卫军,随后将参与伏击的主要人物杀了一个干干净净,严格来说,太子这也是谋逆,可是太子不但做了,而且毫无顾忌的在奏章里说了出来。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太子有公然逼宫之意,若是皇帝身体安康也只能退位放权,真正怡养天年,否则就是一番父子的争斗。

从这封奏章上看,太子对于仁寿宫内皇帝的病情恐怕早已是一目了然,若是从孝道上来讲,太子完全没有必要在奏章中说得如此直白,可是太子偏偏说了,明知道皇帝时日不多,却不肯丢下京城的事务赶来见老父一面,这是大不孝,反过来讲,这也是大孝,皇帝已是病入膏肓,太子即使从京城赶过来也无济于事,不如将自己所做的事先禀知皇帝,让杨坚能够放心离去。

对于一个将死的帝王来讲,最关心的当然是自己的江山能不能一直流传下去,太子的施政才能早已经过证明,唯一欠缺的就是帝王的狠辣,如今三位大将军、一名礼部尚书,一名京兆尹加上其他诸多官员的人头足以说明太子已是一个合格的帝王了,杨坚才能放心离去。

“来人,马上把杨约、王邵、封德彝三名逆贼抓捕归案!”看完奏意,柳述毫不犹豫的命令道。若是杨坚未死,柳述当然不敢胡乱作出决定,只是眼下皇帝已经驾崩,如何选择,柳述当然不会犯错。

众人仍然震惊于皇帝的驾崩中,突然听到柳述要抓捕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三人。都大吃一惊,杨约更是跳了起来:“柳述,皇上刚刚离去你就想对付我们,你是不是连宣华,容华两位夫人也不想放过,你当真是禽兽不如。”

陈宣华和蔡容华两女在旁边正嘤嘤哭泣,听到杨约之言,脸色也是一阵苍白,杨坚虽然年老,可是他在世时就可以给她们保护。给她们数不尽的荣华富贵,如今皇帝刚刚离去,难道她们就要落入到乱臣贼子之手?

柳述冷笑道:“.杨总管,你是你,两位夫人是两位夫人,你不要妄想将两位夫人也拉进去。”

杨约的脸色难看,从柳述拿着太子的密匣进来时,他就知道伏击太子之事肯定失败了,王邵和封德彝两人老奸巨滑,已偷偷溜了出去。这会儿不知道有没有出仁寿宫,偏偏他就在皇帝身边,想出去也没有机会。何况就是有机会杨约也不一定愿意出去,他是个庵人,即使出去了又有何用?

“柳卿家,到底是怎么回事?”陈宣华脸上带着泪珠问道。

“夫人恕罪,杨约参与谋逆太子一案中,捉拿杨约是太子之意,皇上也没有反对。”

旁边的元岩动了动嘴皮,还是没有说话,眼下皇上驾崩,即然是太子之意。那就是新君之意,谁敢反对,杨约被上来地侍卫顺利押了下去,只是侍卫在临芳殿找了一圈却没有找到王邵和封德彝两人,连忙来向柳述报告。

柳述一猜就知道两人定是畏罪潜逃。心道不好,若是让两人逃了出去,谁知道太子会如何想这件事,他马上向元岩道:“王,封两位逆贼潜逃。下官必须马上把他们抓捕回来。宫中之事,还望右仆射大人多多担待。”

元岩虽然没有看到太子的奏章。只是此时显然不会与太子的妹夫相拧,点头应允,柳述带着人心急火僚的追了下去。

王邵和封德彝两人刚刚来到仁寿宫门口,被内卫拦了下来:“封大人,王大人,你们可是要出宫?”

“正是,我两人奉皇上密令回京,还请各位放行!”两人面色不改的撒谎。

此时皇帝驾崩的消息还没有传过来,内卫毫不知情,对两人的话信以为真,很快将仁寿宫的大门打开,两人上马正要冲出去,后面一阵声音传来:“封大人等一等封德彝一听就知道是元胄的声音,心中暗暗叫苦,元胄是内卫之首,地位比他们高得多,若是不顾而去马上就会引起元胄的怀疑,两人万般无奈,只得停下马向元胄道:“大将军有何事吩咐?”

“封大人,你们要出宫,可有皇上地旨意?”

两人听得差点心跳都要停下来,不过,时常待在皇帝身边,两人的神经都足够强韧,封德彝回道:“大将军,皇上给我们的是密旨,大将军若是不信,大将军不妨将我们扣下来直接向皇上询问好了。”

元胄其实只是随口一问,他身为皇帝的内卫统领,在皇帝病重期间,当然是越小心越好,他绝没想到两人想逃跑,根本没有皇帝的旨意。两人这一赌倒是赌赢了,元胄怎么可能真去向皇帝询问:“那两人大人走好。”

两人如蒙大赦,顾不得告别,拍马便走,很快就消失在前方的官道上,元胄摇了摇头,对于两人的举动很是不解,直到柳述追了下来才知道原委,元胄顿时大怒,派出数百名内卫对两人追捕,不过,时间已经耽搁了,两人每过一路就从驿站换得快马,最终还是暂时逃出了内卫的追捕。

对于两人的逃脱,柳述也无可奈何,眼下如何处理皇帝后事才是正理,在皇帝死后的第二天,仁寿宫地卟告已经传到了京城,皇帝的死讯传来,杨勇证了半响才下令第二天亲自前往仁寿宫迎灵,他心中的复杂滋味,恐怕自己也说不清。

第二天,在五千禁卫军地护卫下,杨勇带着百官一起向仁寿宫出发,整个禁卫军一片白色,送行的百姓也全是穿着白色的衣服,街道两旁店面的布幡也是一片白色。整个京城呈现在一片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杨坚的晚年尽管有许多缺点,由俭变得奢侈,杀了不少有功大臣,关停了各州地学校……

但对于百姓来讲,这一切都不重要,在开皇年间,生活安定,家有余财,比起数十年内乱不休的局面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对于老皇帝的离去。许多人倒是真真切切的流下了眼泪。

大军前行,所需地时间自然要多,花了二天,杨勇才到达了仁寿宫,元岩、柳述、元胄、杨义臣、元、卫文升已经等在仁寿宫门外,向杨勇拜见:“参见太子殿下!”

元胄、杨义臣、元、卫文升四人就是另四卫大将军,杨义臣本性李,在开皇初年,尤于其父李崇在抵御突厥人的进攻中战死,杨坚怜惜其功。特将李崇长子收为义子,并改名为杨义臣。

这四人都是绝对忠于皇帝之人,若不是他们在仁寿宫。杨勇虽然是太子,却也不一定能调动他们,只是眼下皇帝已驾崩,他们效忠的对象自然转到了杨勇身上。

“诸位爱卿快快请起!”

“多谢殿下。”众臣都陆续起身,唯有柳述反而跪了下来:“殿下,微臣无能,让两名逆臣逃走,请殿下治罪!”

柳述说的两人自然是指王邵和封德彝两人,对于封德彝和王邵两人的逃走,杨勇并不在意。这两人都是文人,手中无兵无卒,掀不起多大风浪,即使是地方上拥有兵权地慕容三藏等人,杨勇也没有放在眼中。以他们地实力,纵使造反也不过是造一州一府的糜烂,又何惧之有。

“柳爱卿不必如此,父皇驾崩,本宫不胜悲痛。逆贼之事。以后再处理即可!”杨勇沉声的道。

对于太子的处置,身后百官看得暗暗点头。众人一行跟着柳述等人地身后向临芳殿走去,进入临芳殿,整个殿内也是一片白色,杨坚地尸体尚没有入敛,就这么平躺在龙床上,他的身上已经换好了新地龙袍,宣华,容华两位夫人就坐在旁边,她们两人的眼睛已经哭得红肿。

这些年父子两人的猜忌越来越大,双方地感情也淡薄起来,杨勇本以为自己可以平淡的看待杨坚的生死,只是当真看到杨坚地遗体时,杨勇的手还是忍不住打颤起来。

这个男人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皇位,保留了北方大部分元气,轻而易举的结束了中国数百年的乱世,他让汉人这个民族重新在北方重新崛起,他建立的三省六部制度一直为后世的封建王朝仿效,他治下的民众之多,直到大唐最盛之时也没有达到,他留下了一个君王勤俭节约的例子,储存下来的粮食数百年也没有用完,直到千年之后,还挖掘出他所属时代地粮仓,他的军队一次次击败了北方最盛时的游牧民族,将一个带甲四十万的大国肢解成两半……

他的功绩应当远超后世地每一个帝皇,却因为选错了继承人却导致了二世而亡,中原大地重新陷入纷争,待到重新统一时,人口不过存十之二三,如今自己来了,将他留下来的所有遗产全部继承,自己当然不会犯杨广的错误,一个远超同时代的国家,迎来一个超越时代千年知识的皇帝,最终这个国家民族会走向何处,连杨勇自己也无法预料。

“父皇,儿臣来迟了。”杨勇在杨坚地遗体前跪下,放声大哭起来,身后地百官也开始了哭泣,整个仁寿宫沉浸在一片哀痛之中。

一月之后,新君的登位大典如期举行,群臣请求新君赐年号时,杨勇吐出了二个字:“大业。”第四卷完,今天本想多码一点,只是卷后这一章,怎么码怎么不满意,删了数次,就这么多了。

第72章 乌第6章 朋友下第30章 登门下第52章 朝堂下第62章 半渡而击第30章 草原来讯第7章 酣畅的胜利第66章 扫平它第60章 审问下第56章 敌影下第81章 酒后吐秘第26章 王中毒第59章 急赶第75章 忠义第40章 瓮中捉鳖第47章 攻城第93章 巧匠第10章 劣币驱良币第96章 激战第7章 恢复上第88章 触动第46章 杀机下第59章 覆灭第113章 罗罪第34章 三年之约第20章 卖镜人第27章 求医第67章 反思第56章 敌影下第9章 驯马上第23章 幢主之争上第70章 败局已定第12章 拜师下第35章 各逞心机第5章 左右为难第50章 真假投降第85章 蛊毒第80章 梁国之变第100章 严肃军纪第57章 劫粮(二)第99章 咫尺第29章 亲事上第12章 夫妻反目第38章 孙清来信第87章 制度确立第113章 罗罪第50章 狙杀第18章 那一场雨第七十一章第52章 黑手第72章 火烧第13章 出府上第96章 远航第33章 杨约的心思第12章 敲打第76章 杨坚崩第40章 瓮中捉鳖第75章 忠义第14章 奏章第1章 卫王遗言第86章 监军第52章 黑手第29章 登门上第13章 修律第13章 洛阳第36章 误会下第28章 寻君千里下第45章 准备第71章 烫手的黄金第74章 回京第57章 潜伏上第24章 彩丝院第42章 辩解第30章 亲事下第80章 激将法第56章 慕容第98章 破镜第52章 朝堂下第14章 奏章第23章 危险上第73章 突袭第82章 猫妖第17章 四恶上第59章 急赶第69章 搜捕第12章 抢亲下第65章 巡视边关第35章 误会上第43章 围城第21章 准备回京第74章 女人第58章 死志第42章 帝心下第65章 争分夺秒上第56章 慕容第25章 宣诏第9章 晋王第31章 招揽上第50章 疑邻盗斧第6章 豁然开朗
第72章 乌第6章 朋友下第30章 登门下第52章 朝堂下第62章 半渡而击第30章 草原来讯第7章 酣畅的胜利第66章 扫平它第60章 审问下第56章 敌影下第81章 酒后吐秘第26章 王中毒第59章 急赶第75章 忠义第40章 瓮中捉鳖第47章 攻城第93章 巧匠第10章 劣币驱良币第96章 激战第7章 恢复上第88章 触动第46章 杀机下第59章 覆灭第113章 罗罪第34章 三年之约第20章 卖镜人第27章 求医第67章 反思第56章 敌影下第9章 驯马上第23章 幢主之争上第70章 败局已定第12章 拜师下第35章 各逞心机第5章 左右为难第50章 真假投降第85章 蛊毒第80章 梁国之变第100章 严肃军纪第57章 劫粮(二)第99章 咫尺第29章 亲事上第12章 夫妻反目第38章 孙清来信第87章 制度确立第113章 罗罪第50章 狙杀第18章 那一场雨第七十一章第52章 黑手第72章 火烧第13章 出府上第96章 远航第33章 杨约的心思第12章 敲打第76章 杨坚崩第40章 瓮中捉鳖第75章 忠义第14章 奏章第1章 卫王遗言第86章 监军第52章 黑手第29章 登门上第13章 修律第13章 洛阳第36章 误会下第28章 寻君千里下第45章 准备第71章 烫手的黄金第74章 回京第57章 潜伏上第24章 彩丝院第42章 辩解第30章 亲事下第80章 激将法第56章 慕容第98章 破镜第52章 朝堂下第14章 奏章第23章 危险上第73章 突袭第82章 猫妖第17章 四恶上第59章 急赶第69章 搜捕第12章 抢亲下第65章 巡视边关第35章 误会上第43章 围城第21章 准备回京第74章 女人第58章 死志第42章 帝心下第65章 争分夺秒上第56章 慕容第25章 宣诏第9章 晋王第31章 招揽上第50章 疑邻盗斧第6章 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