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 插曲

退兵吧。”

黄石说完这句话以后,几位关宁军将领都用不可思议的表情望着他,全以为自己听错了。双方看起来都是千余骑兵,敌我兵力相若,而黄石又是著名的“万人敌”,几年来总是以少胜多。这些关宁军将领正杀得高兴,还以为黄石会鼓余勇前进、摧破后金后卫的,所以就纷纷请战想跟着分杯羹。

“我说,退兵吧。”黄石语气淡淡地又说了一遍,同时传令召回探马。

对方人数虽然不多,但黄石知道既然有两位旗主在,那他们身边随行的肯定都是后金精锐。对方缓速移动,说明后面可能还有后援。此地距离宁远已经快有二十里地了,这次救援行动自己可以说得上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黄石用几句简短的话概括了一下眼前的情况,关宁军只要脑子冷静下来也能看出双方兵力的悬殊。黄石直截了当地告诉几位关宁军将领:“兵法有云:先求不可胜在己,再求可胜在敌。诸君忠勇可嘉,本将一定会奏明天子。但眼下敌势汹汹,诸君来日方长,又何必逞一时之意气呢?本将决意退兵,望诸君勉为其难。”

听黄石说都没有把握,几位关宁军将领马上也就泄气了。再说黄石已经答应要把他们的功劳报告上去,几位将军也就别无所求了。不过礼尚往来,几位关宁军将领也都深通世故,这个时候自然是花花轿子人抬人。他们立刻纷纷附议黄石的决定,异口同声地表示他们也同意退兵,黄石的这个决定真是太英明神武了。

敌前退兵是比追击更复杂的战术动作,现在虽然敌军离得尚远。还没有正式遭遇,不能算是敌前,可是黄石觉得跟关宁铁骑打交道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这次救援行动,到目前为止都非常不错,行百里者半九十啊。

今天来的时候黄石没有想得太多。但现在他地心情渐渐冷静下来。黄石担心让关宁军这些菜鸟押后,他们心里一发慌又撒腿乱跑,那这千余骑兵就又成赶羊了。黄石可不想回觉华的时候受关官宁军的拖累,落个一路溃退,把自己冒着生命危险赢得的胜利白白丢掉。

后金军尚在数里之外,他们侦查并判断敌情也需要一些时间,黄石和自己的内卫每人一匹马,离宁远也没有太远地路,总不至于回不去吧。

想明白这个道理后,黄石不动声色地跟几位将军说道:“你们先退。本将亲自押后。”

分配完任务以后,黄石就让关宁军立刻开始退兵,他对几位将领推心置腹道:“以本将思之,对面的建奴披甲当有三千数左右,其中骑兵大约有一半,但建奴此刻已是胆寒。所以我军只要整军而退。他们必惊疑不定而不敢急追。”

说完后黄石停了停,让他们能理解自己的意思,跟着又笑道:“诸君只要缓缓而行,建奴就不敢进攻,本将的性命就托付给诸君了。”

几位关宁将领同声叫道不敢,然后就分头领兵退去。形势当然不会真的像黄石说得这样严重,从这里到觉华不过是几十里路,实在不行黄石凭借马力也可脱险。不过黄石一向认为,成就感对提高工作积极性很重要。荣誉感在军队中更是不可或缺,所以哪怕是退兵行动,费些唇舌去鼓舞军心也是值得的。

关宁军果然队列整齐地缓缓退去。一直呆在黄石身边的章明河环顾左右都是自己人,就忍不住愤愤不平地说道:“大人,我们东江军杀敌在前。撤退在后,什么苦活、累活都是我们的。却让他们这些废物白白分功。”

黄石正要解释,却看见洪安通脸上有不以为然之色,就示意洪安通也说说看法。洪安通当即就侃侃而谈:“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若无这一千关宁军,单凭我们长生岛一百内卫和章大人的二十骑兵,力量就小多了,就算我东江军人人奋勇,这一路杀来,必然也要折损不少人手。”

见黄石微笑着连连点头,受到鼓励的洪安通说得也愈发流利起来:“大人常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还经常教育属下:‘先把熊打死,再考虑分肉’。属下以为,要是今天我们让关宁军打头阵,或是留下他们断后,最后打了个败仗,死伤无数弟兄不说,更会前功尽弃,那才真是吃了大亏呢。”

黄石说道:“洪兄弟知我肺腑也。”

洪安通在马上欠身,语气里含着掩饰不住地自得:“大人谬赞了,全是大人往日教诲。”

见黄石又望向自己,恍然大悟的章明河也笑道:“大人深谋远虑,人所不及。”

黄石重重地点了点头:“此战章兄弟立功甚伟,叙功当以为第一。”

南关之战后黄石虽然一直给章明河撑腰,但自从复州战后章明河输诚投款后,黄石就什么功劳也没有落下他过。刚才黄石毫不避讳地让洪安通说那番话,显然已经是拿章明河当作嫡系将领看待,这点章明河心里自然也是有数,他谦让了两句以后也就不再多说了,心头不禁又是一阵窃喜,深为自己当初选择投靠东江军感到庆幸。

“回到长生岛后,本将会设法为选锋营再补充三百火铳,”黄石笑吟吟的又补充了一句:“不过事可一、不可再,以后章兄弟务必要小心,千万不可再有类似事情发生。”

“卑职明白,请大人放心。”

这时关宁军已经离开了两里地,长生岛的内卫侦骑也已经大部回拢,一个探马送上最新的报告:“启禀大人,建奴千余骑兵仍然缓缓前行,离此地还有七里多不到八里的样子,建奴还派出了二十侦骑来拦阻我军探马。因此不知道建奴有无后援。”

“嗯,我们再等一会儿。”黄石看了看开始西沉地太阳,他打算等后金主力靠近到五里内再开始撤退,他这百名骑兵留在这里,就能起到阻碍后

金军侦查工作地作用。如果自己的部队被几十名后金探马就逐退了,那他的虚实也就一下子暴露了。

今天的军事行动可以称得上是完美,除了一件小事,那就是没有找到赵引弓的妹妹、妹夫,

从觉华出发前赵引弓曾恳求过黄石,希望他能略微照看自己地妹妹和妹夫。但黄石告诉他战场上瞬息万变,而且夫妻二人是一个书生和一个弱女子,遇到如狼似虎的敌军恐怕是凶多吉少。黄石给赵引弓打过了预防针,让他最好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赵引弓也表示了理解,更明确表示他认同黄石应以大局为重。不必为他妹妹、妹夫自处险地。虽然赵通判这么说,可黄石还是希望能碰巧遇到他的亲人,无论如何这总是救下两条命,但眼下看来这个希望已经非常渺茫了。

……

数里之外,

莽古尔泰紧握着他心爱的大铁盾,神情肃穆地策马缓行在本部之前。刚才皇太极劝他不要走第一个。但莽古尔泰担心士气太过低迷。所以坚持要打头阵来鼓舞军心。皇太极和莽古尔泰已经命令无甲兵和包衣火速撤退,同时皇太极还让派人传令给他地正白旗,让他们立刻来这里增援。

刚才皇太极帮莽古尔泰做了一番推算,结论还是黄石本身没有这么多骑兵,长生岛的后援按说也不会到得这么快。他们最后的结论是:黄石的兵力除了嫡系救火营和半个神秘的新嫡系营外,还可能把宁远地七个营和觉华地四个营拉出来追击。早上那两个营地关宁军应该是贪功冒进,但这次应该是黄石率领的主力。

如果真是全力出击的话,十个左右的关宁军野战营和两个东江军的野战营,战兵在两万五千人左右。这么庞大地兵力大约是后金披甲兵地两倍,肯定不是后金后卫的三旗能抵抗的,但既然明军能追得这么快,那他们显然没有带多少辅兵。

莽古尔泰判断明军这次是轻兵追击,除了战兵的盔甲以外什么辎重都没有带。所以才能急行军追上后金的后卫,因此总兵力应该在三万人到三万五千之间。后金虽然披甲兵较少只有一万两千人,但莽古尔泰和皇太极都不太看好关宁军的战斗力,所以他们不认为明军有什么兵力优势。

觉华一战证明了关宁军并非全然不堪一击,但两位贝勒认为十一个野战营的关宁军也只有坚守的本事,野战的能力则很差,顶多和后金地无甲兵、包衣还有蒙古牧民一个水平。虽然得出这个结论,他们也不愿去拼,除非后金高层集体脑子里进水,否则绝不会接受一个高交换比的战斗。

真正令两个贝勒不放心的是,这几万明军里有黄石直辖的三千精锐。眼下让后卫的正蓝旗去死磕三千东江军显然不现实,就是加上正白旗他们哥俩也没有把握。再说黄石还带来了两万多关宁军战兵帮忙,有了东江军做核心,关宁军也就未必那么好打了。既然加上正红旗也不敢说一定看好,那莽古尔泰和皇太极就只好先用拖刀计了。

如果能靠天气再把明军地实力削弱上一、两成,莽古尔泰和皇太极都有信心掉头击溃明军。所以两位贝勒下令立刻放火烧毁沿途所有城堡、驿站、民居,总之就是任何能避寒的地方都绝不能给明军留下……今天晚上正蓝旗和正白旗集体睡帐篷,对面地明军走得这么快,想来是没有带宿营工具的了。

莽古尔泰和皇太极的计划就是坚壁清野,让追在身后的明军一路喝西北风,如果黄石识趣就会乖乖地回宁远去,如果他非要追击,那几天后他的军队也就冻得半死不活了。当然,拖刀计虽好但也需要准备时间,如果黄石现在就一猛子冲上来,那什么计谋就都泡汤了。

为了营造一种有恃无恐的气氛,皇太极和莽古尔泰立刻统领正蓝旗缓缓向后方移动。皇太极的正白旗大旗也立刻打了起来,以便增强威慑效果。期间后金探马流水般来报,证实了对面的领军将领确实是黄石,他们还看见黄石领着一百左右的骑兵堵在连山前谷地地入口处,所以无法侦探到山脊背后的明军部署情况。

听说黄石身边只带了一百人。莽古尔泰和皇太极就交换了一个眼色,他们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迷惑和担忧。莽古尔泰掐指算了算:“五里大约是一个安全的距离,我们不如就停在五里外吧,如果明军有几千骑兵追来,我们这一千骑兵也来得及撤退。”

“明军火炮的射程大约是一里地,黄石那厮的步兵跑得飞快,很可能已经到了。嗯,他地大炮也跑得飞快,算时间差不多也快该到了。”皇太极没有搭理莽古尔泰,自顾自低着头不知道在盘算些什么。半晌后突然抬头笑道:“五哥,既然虚张声势,那索性就虚张声势到底吧。”

莽古尔泰偏头看了看总喜欢把话只说一半的弟弟,有些不满地嘟哝道:“有话快说吧,我听着呢。”

……

站在山谷口的黄石遥望着北方,后金军大队在五里外就停住了。然后就跑出来了百名骑士。打着两面大旗缓缓驰来,一直走到距离黄石两里外才止步不前。黄石眯着眼睛看着对面的正蓝大旗和正白大旗,喃喃说道:“难道是有埋伏,打算诱使我进攻?可惜我根本没这实力。”

本已经离开了的胡一宁又带着七、八个卫兵折返了回来,他说已经有金冠负责领着关宁军撤退,用不上他,所以就回来和黄石共进退。黄石也不好勉强胡参将离开,就让他留下了。

此时对面的莽古尔泰也正仰着下巴眺望过来,他看着飘舞在山口的红旗。长吁了一口气:“看来明军主力尚未到达,那黄石也在等待援军,不然就是想诱使我们进攻,这也是他的惯伎。”

“起码要隔绝他的哨探,不能让他观察到我军虚实。”皇太极见黄石

不敢紧逼上来。也是长出了一口大气,看来明军的主力还没有到。方也是心存顾忌,现在能拖一刻就是一刻,为辎重队多争取些撤退时间总是好地。

两位旗主带着一百多马力充沛的骑兵,这支部队人数少、行动起来灵活,无论是黄石用身边的人冲击,还是有大批马队从黄石背后的山谷中冲出,他们自信都可以应对。而且离着两里远,明军的火炮自然也没有了丝毫威胁,皇太极觉得这么做既可以鼓舞士气,也可以让一向反应谨慎的黄石更难下决定。

黄石看见对面地两位旗主和他们地卫队都下马了,他把手一招,长生岛内卫也都跳下了马,和他们的主帅一起站在了平地上。

“我们再小站片刻,然后就该逃命去了。”黄石对身边的胡一宁、章明河还有洪安通小声笑道,他们三人也都轻轻颌首,谁都知道不可能骗过敌军太长时间,他们迟早会派人来进一步试探虚实的,那就是黄石该走的时候了。

黄石估算着关宁军应该已经走远了,就接着又嘱咐了一句:“等他们派探马靠近的时候,我们集体上马,缓步行过山脊,然后发力北逃。建奴胆气已泄,唯恐落入我军圈套,必然会仔细侦查一番,等他们搜索完毕的时候我们估计都快回到宁远了。”

黄石说完后他身边的人也都笑了起来,然后把这个命令迅速传开,两军隔着两里地又对峙了片刻后,皇太极掉头对莽古尔泰说道:“我们的辎重应该已经撤远了,敌军也迟疑不决,再过一会儿等我们地人开始焚烧周围的房屋时,黄石就能看破虚实,所以我们还是见好就收,这便去吧。”

神情肃穆的莽古尔泰缓缓点了点头,两个人就转身打算上马离开,看见对面的后金军开始上马后,黄石也挥手让自己人都立刻上马,准备开始跑路,就在黄石、莽古尔泰和皇太极都打算飞速撤退的时候,他们突然听见西面传来了一阵女子地尖叫声……

“救命!黄将军救命!”

黄石顺着那声音望过去,等他弄明白情况后。真是被吓得不轻,发出喊叫的是赵引弓地大妹妹。在官道旁不到一里外地荒野里,她正和一个男人拉扯不清,那个人身旁还捆着一个人,竟然好像是赵二姑娘。风把赵大姑娘的喊叫声断断续续地吹了过来。

今天凌晨赵大姑娘跟着丈夫离开后。赵二姑娘先是去向哥哥报告,可是赵引弓公务缠身不可能分身去追,所以赵二姑娘就急忙自行骑马追去,想把姐姐、姐夫叫回来。两营明军里有不少步兵,所以赵二姑娘一路打听着幸运地追上了他们。正在她苦苦劝说姐姐回去的时候,前面的明军就已经溃退了下来。

姐妹二人和赵引弓的大妹夫混杂在溃兵中逃走,她们地马也被溃兵抢走了,所以就在这个山谷里找了一个洞躲藏起来。但不幸被一个后金包衣发现,赵引弓的大妹夫为了保护她俩当场被杀,这对姐妹也被捆了起来准备带走。

刚才明军杀来的时候。那个包衣连忙把姐妹二人拖回洞里,然后拦住她们不让她们有机会乱动。黄石一直担心后金军反击,所以没有让明军仔细清扫战场,结果这三人虽然就在黄石的眼皮底下,却一直没有被发现。

那个包衣胡乱给赵家姐妹嘴里各堵了一块布以后,就一直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外面的明军身上了。因此没有发现赵大姑娘一直在偷偷地做着小动作。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赵大姑娘终于成功地设法把自己脚上的绳子解开了,还弄出了嘴里的那块布,接着就扑上去狠狠一口把那包衣的手咬了个鲜血淋漓。

趁着那个包衣一惊之间,赵大姑娘就跳起来冲出山洞呼救,这就是皇太极、莽古尔泰、黄石和周围人听到的第一声女子尖叫。

虽然不知道具体细节,不过黄石还是很快看清了大致情况,他冷哼了一声,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赵家地人,我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不知道到底是勇敢还是愚蠢!”

黄石以前认为赵二姑娘是个行动敏捷的人,不过这次实在是太不知深浅了。在危险的战场上,一个女子根本就是来白送死的。如果黄石和赵二姑娘交换位置,面对姐姐这种情况黄石尽管心里着急也不敢出去寻找,只能随她碰运气了。寻找的结果只能是再搭上自己一条命。

从洞里跳出来后,赵大妹一边拼命喊叫。一边向着黄石的方向跑来,那个包衣一把没有揪住她,连忙把还被捆得牢牢地赵二姑娘扛上肩就向反方向跑去。赵大妹回头看见这个情景后,顾不得自己双手还被捆着,又急忙掉头追去。

那个包衣肩上扛了个人,脚下自然不利索,紧跑了两步地赵大妹一头撞将上去,三个人就在地上滚做了一团。“黄将军救命!”赵大妹竭尽全力地喊了最后一嗓子后,就死死地咬住了妹妹的衣服,再也不肯松口了。

也就是一转瞬,洪安通就认出了对面的人,他情急之下也顾不得还有外人,就对黄石大声叫道:“大人,属下这便去救人,请大人先行一步。”

见黄石没有立刻行动,洪安通又急叫道:“大人尽管放心先行,属下拼却这条性命,也一定保得赵小娘子平安归来。”

一边的胡一宁还在发傻的时候,章明河却已经从洪安通和黄石身上看出了点眉目,他也朝着黄石一拱手:“大人,卑职自幼苦练马术,愿和洪千总一同前往救人。”

“你马术再好,一匹马驮两个人也跑不快。”黄石扫了一眼几百米外地上的三个人,接着掉头看了看北面的后金马队,那百多后金骑兵都一动不动,黄石感到有一道阴冷的目光从对面直刺而来,窥探着自己的一举一动。

第45节 两难第16节 坚守第37节 准点第34节 天平第13节 定计第41节 重任第57节 收获第七节第37节 内斗第38节 难支第40节 垂询第53节 赤水(中)第四节第16节 白兵第十一节第8节 诗人第10节 战备第47节 相识第20节 出击第28节 炮兵第三节第八节第32节 杀机第三节第52节 攻守第十一节第24节 烦恼第2节 宁远第54节 死线第27节 对阵第17节 猜想第十六节第60节 开关(下)第15节 赌注第42节 回家第28节 谣言第八节第七节第24节 南关第六节第8节 插曲第四节第四节第28节 出兵第54节 狂澜(中)第一节第53节 赤水(下)第二节第59节 回头第53节 赤水(中)第53节 横扫第36节 智勇第19节 对策第56节 重建第41节 重任第7节 协助第30节 再见第17节 族权第1节 形势第9节 魔戒第35节 对峙第58节 瓜分第47节 相识第32节 牵制第33节 觉华(中)第39节 说书第一节第1节 忠言第5节 穷鼠第8节 插曲第9节 魔戒第五节第十七节第26节 威胁第19节 溃围第四节第9节 魔戒第十七节第四节第5节 政策第30节 军备第12节 潜伏第43节 义利第47节 西行第十一节第59节 回头第26节 解围第40节 合力第五节第58节 瓜分第四节第十二节第六十一节 重任中第56节 侧击第十六节第58节 勾结第54节 死线第23节 分歧第19节 溃围第九节
第45节 两难第16节 坚守第37节 准点第34节 天平第13节 定计第41节 重任第57节 收获第七节第37节 内斗第38节 难支第40节 垂询第53节 赤水(中)第四节第16节 白兵第十一节第8节 诗人第10节 战备第47节 相识第20节 出击第28节 炮兵第三节第八节第32节 杀机第三节第52节 攻守第十一节第24节 烦恼第2节 宁远第54节 死线第27节 对阵第17节 猜想第十六节第60节 开关(下)第15节 赌注第42节 回家第28节 谣言第八节第七节第24节 南关第六节第8节 插曲第四节第四节第28节 出兵第54节 狂澜(中)第一节第53节 赤水(下)第二节第59节 回头第53节 赤水(中)第53节 横扫第36节 智勇第19节 对策第56节 重建第41节 重任第7节 协助第30节 再见第17节 族权第1节 形势第9节 魔戒第35节 对峙第58节 瓜分第47节 相识第32节 牵制第33节 觉华(中)第39节 说书第一节第1节 忠言第5节 穷鼠第8节 插曲第9节 魔戒第五节第十七节第26节 威胁第19节 溃围第四节第9节 魔戒第十七节第四节第5节 政策第30节 军备第12节 潜伏第43节 义利第47节 西行第十一节第59节 回头第26节 解围第40节 合力第五节第58节 瓜分第四节第十二节第六十一节 重任中第56节 侧击第十六节第58节 勾结第54节 死线第23节 分歧第19节 溃围第九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