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 帝心

这些年有不少秀才、举子为黄石写过词赋,但从来没有像今年这么多,有些歌女们就从中挑了几首为它们配上了曲,在坊间开始传唱,颇受欢迎。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能挡百万兵。”

酒肆里一个秀才模样的人发出了一声长长的赞叹,虽然听了很多的诗词,但这个秀才觉得还是只有王维的这句诗才能道尽黄石的豪迈气魄。这个秀才最近也在腰间佩戴了一把长剑,他不时把佩剑拔出鞘看看,然后又插了回去继续喝酒,过一会儿再把剑拔出来瞧瞧,如此反复不已。

每次提到黄石的传奇时,这些聚集起来的士子、尤其是那些年轻的读书人们,个个都要喝最烈、最辣的酒,他们说只有如此才能配得上黄石孤胆闯辽阳的气概。

“都说人生得意莫过于金榜题名,但以在下之见,便是中了状元,恐怕也比不上黄大帅今日的风光啊。”

坐在酒楼上,听着为黄石谱写的新曲、喝着庆祝黄石伟绩的烈酒、看看遍布京师的艺人、想想这激动人心的故事天下传唱时的盛景,一个书生终于发出如是的感慨声。

“不错,若能像黄大帅这样为国家建功立业,足慰平生。”另一个年轻士子显然是黄石的崇拜者,他猛地把长剑抽了出来,重重地放到了桌面上,左手扶稳剑柄,右手则在剑身上有节奏地弹着,让长剑发出声声龙吟。书生先引亢高歌了一曲,然后慷慨激昂地对周围的人说道:

“诸位兄台有所不知,在下与黄大帅曾有一面之缘。去岁黄大帅来京师时,在下曾有幸在酒楼见过黄大帅真容,当时听黄大帅讲起我大明辽东的众多英雄,在下就有荡气回肠之感。当时在下不知道那就是黄大帅,曾脱口而出:真恨不能插翅飞往辽东,投效于黄宫保军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看着众人投过来的又是羡慕又是复杂的目光,那个书生又弹了弹手中的长剑。在铮铮金音中他笑着继续说了下去:“自从上次见过黄大帅之后,在下就不再佩戴折扇了,日前在下计较已定,那就是不会参加明年的科举了。我要仗剑投军门,到辽东为黄大帅参赞军务,以有为之身,行大有为之事。”

满桌的人一直专注地听着这书生说话。在他结束发言时,不仅仅他这一桌士子。就是这层楼上周围的几桌读书人也都静了下来,人人都在倾听他的豪言壮语。

酒楼沉寂了片刻后,邻桌一个年轻地读书人突然使劲一推桌子,身下的板凳在安静的酒楼上发出了清晰地咯吱咯吱声。那年轻人大步走了过来,冲着说话的书生就是一躬到地:“在下李昶麟,浙江人士。天启五年知州府院试第六,敢问这位兄台如何称呼?”

早先说话的书生连忙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回了一个平礼:“原来是李兄,在下王汉臣,天启三年汝南府院试第五。”

李昶麟也不多礼,在众目睽睽之下慨然说道:“王兄之言深得吾心。在下亦愿一同前往辽东,王兄可愿结伴同行?”

王汉臣闻言大喜道:“能与李兄同行,在下求之不得。”

“在下赵敬之,天启二年陕西同州院试第一。”又有一个人高声打破了沉默,赵敬之人随声到。冲着前两个人拱手笑道:“如果两位仁兄不弃,在下亦求一同前往辽东。”

不等王汉臣和李昶麟说话。纷杂的人声突然在这楼上炸了开来:

“三位仁兄,还有在下……”

“诸位仁兄,在下亦欲同行!”

……

此时,这些书生正在议论的焦点人物仍在为银子伤脑筋,今天接见完一批山东商人后,黄石不等柳清扬屁股坐稳就连忙发问道:“柳兄弟,你怎么看这件事情?”

柳清扬刚从日本回来没有多久,本来他回来的主要目的是和鲍博文沟通一番,以便让生产和销售能更好地配合起来地。但柳清扬回来后不久就遇到来长生岛賖货的商人,这让他产生了特别地想法,并向黄石提出了建议。

今天柳清扬陪黄石见的这批商人都是东江镇本部的债主,毛文龙奉旨做了三年买卖后,东江镇已经欠下了一百多万两的巨额债务,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中。

“大人,无论谁去经营东江这摊子买卖都会赔本,这不是毛帅或是他人能力的问题,而是朝廷每年给我们东江镇的钱、粮根本就不够吃。”

东江镇开镇以来,除去各种皇赏以外,每年东江镇有银、米各二十万,毛文龙为了购买物资就滥发军票,结果自然是债台高筑。

这种做法确实解了东江镇地燃眉之急,让更多东江难民吃饱了饭,但大批爱国商人却因此受到极大伤害,不少商人求告无门,甚至就此倾家荡产。其中有的人就找到长生岛来,希望东江镇左协能认本部的军票,黄石虽然心下不忍,但也不敢接手这个烫山芋。

如果黄石认了本部的军票,那就等于替本部背上了这几十万张嘴的,这事情一传十、十传百,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商人找来,左协地这点经济实力根本不够本部吃的。只是黄石虽然拒绝兑换本部军票,但他心里也有些不忍,于是就下令给这类商人些方便,允许他们从长生岛賖货回山东贩卖。

听黄石说完了他的顾虑后,柳清扬点点头道:“大人所言极是,末将并非不知道大人的难处,也并不是要大人把东江本部的债都认下来,只是末将以为,这些商人中多有忠君爱国之人,且对我东江镇心存善意者众,若任其破家丧财,末将以为不妥。”

“柳兄弟所言甚善,若是让这些商人家财受损,我觉得既不符合善有善报之天道。亦有损于我东江镇地威望,柳兄弟心里是不是已经有什么好办法了?那就快说出来吧。”

黄石仔细听了一下柳清扬的设想,他建议东江镇左协对这种曾经帮助本部地爱国商人进行鉴别。根据这些人历史上对东江镇的贡献给予他们一定的翻本借款,同时再让山东文臣通一下气,在登州府签订正式的借款凭据,以免有人白拿走左协的银钱。

这个主意黄石倒是觉得可行,他在京师见过地朱九爷竟也在这批讨债无门的商人之中,还有一个叫谷鹭的谷老板则是黄石在觉华救过地人之一。无论如何,黄石都认为这些商人的爱国热情理应得到回报。更不用说这还可能培养出一个亲长生岛的商人集团。

“那好,我同意。柳兄弟,你去负责制定一个借款条例吧,嗯,这个借款该有个名称,就叫贷款好了。”

……

天启六年九月初三,京师。大内,

天启这些日子以来也经历了从大惊到大喜的过程,刚看到黄石让吴穆代呈的奏章时,天启惊得把御案都快掀翻了,他觉得黄石之所以负气去辽阳拼命,完全是因为自己的不信任伤了这员大将的心。随后天启又迁怒于魏忠贤,把老魏头拖出来痛骂了一番。

可是等着怒气过去之后,厚道地天启皇帝又开始自责了,他觉得自己又伤了忠心耿耿的老仆人,结果他就又随便找个理由赏了魏忠贤几十两银子。补偿了魏忠贤以后。天启一想到黄石眼下还生死未卜,他就难过得连饭都吃不下去了。

盼星星、盼月亮。天启总算等到了黄石平安归来地消息,还有黄石自称格毙努尔哈赤的报告。当时才得到这份情报,内阁和司礼监就纷纷质疑黄石说的是不是可靠,因为这个故事实在是太耸人听闻了。

内阁首辅顾秉谦完全无法想象当时的情景,就抛开了他始终维持着的大佛爷形象,在天启面前言辞激烈地攻击黄石的报告:深入敌境也就罢了,深入敌境后遇到努尔哈赤也还算说地过去,但遇到努尔哈赤后,对方如此缺乏防卫就太讲不通了。

在黄石的报告里,他不但杀了努尔哈赤,而且还能全身而退,最惊人的是他居然还从容不迫地从对手眼皮底下把赵二姑娘也带回来,这实在是太可怕的定力、智慧和气魄了。顾大佛很不谨慎的对天启断言:“黄帅定是在辽阳有辱朝廷体面,情急之下不顾一切地随口胡扯,企图给自己脱罪。”

当时天启在内心也有点同意顾首辅的意见,不过他还是高兴得很,在内阁面前替黄石大大辩解了一番,天启还当众说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次就算黄帅闯了些小祸,那也是朕有过在先。眼下黄帅能平安归来已是侥天之幸,这定是上天不愿断朕一臂,故把他送还给朕,朕庆幸都还来不及,又怎么会责罚于他呢?”

等到天启才把内阁汹汹地议论压下去,第一个报告努尔哈赤死亡的消息就传来了,极度震惊的大明朝廷连发旨意,命令东厂、西厂、内厂、锦衣卫和辽东都司府同时行动,务求查明努尔哈赤的死亡时间和原因。

但不等三厂一卫出动,几份报告就先后递了上来,虽然死亡原因不尽相同,但时间基本都是八月十日前后。在黄石提前放出的谣言地影响下,甚至有半数的报告就直截了当地奏报说:努尔哈赤就是八月九日死在黄石手下地。

大明朝廷还发现了后金方面的不少特殊举动,努尔哈赤死后,后金似乎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几个贝勒把努尔哈赤的大妃逼死不说,后金还乱哄哄地排查了好多天的细作,似乎他们认为在努尔哈赤身边有黄石的重要密探。

除此以外,后金方面还全力辟谣,竭尽全力地否认努尔哈赤曾回到辽阳。不过后金高层的发言蒙古人根本不信,就连后金自己的八旗子弟也多有相信努尔哈赤是死于黄石之手的。后金治下的汉军、包衣也惶惶不安,这个月逃亡明军控制区的人数激增,他们也众口一辞:努尔哈赤就是死在黄石手里的。

“阁老,您怎么看?”天启最近的心情非常不错,连木匠活都很少去打了。这些天上朝来看奏报显然能给年轻的皇帝带来更大的愉悦,他现在笑嘻嘻地把几份新到地奏章又指给顾首辅看,得意之情已经是溢于言表。

仔细看了起来,另外两位阁臣也都分到了一份看起来。魏忠贤则仍然是一副“忠勤严谨”地模样,老老实实地袖手而立。在天启背后一动不动地站着。

顾秉谦和另外两位阁臣交换了一下眼色,他们都从对方的脸上看到了肯定,三个人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心中有数以后,顾秉谦哆哆嗦嗦地把奏报放回到了托盘上,把双手平放在膝盖上,拖着长腔缓缓地说道:

“圣上,老臣以为。这件事情甚有可疑,那建虏虽然一口咬定老奴死在道路上。而且是死于黄帅离开辽阳的两天后,但若果真如此的话,那黄帅怎能提前两天知道老奴会死呢?何况黄帅一回到盖州就发出了奏报,此时不过八月十日,地点距沈阳也有数百里,如果说黄帅能未卜先知。那老臣是断然不信的。”

耐心地听完顾首辅说了这一大堆话后,天启发现首辅还是没有给出定语,于是就迫不及待地追问道:“那阁老就是认为黄帅所言为真了?”

“老臣以为建虏所言断不可信,黄帅奏报虽然耸人听闻,但以老臣之愚见,老奴很有可能确系黄帅所诛。而缓缓行于路上的不过是一个替身罢了,不然天下岂有如此凑巧之事?”

“哈哈,阁老所言,正合朕意。”天启拍手大笑起来,最近上朝确实比打木匠有趣多了。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痛快:“既然如此,就由内阁去议该如何赏赐黄帅吧。拟票后交给司礼监批红,哈哈,无论怎么拟朕都不会不准的。”

丁绍轼闻言利激发声叫道:“圣上,此事万万不可。”

天启讶然地向丁次辅看过去:“黄帅诛杀老奴这件事,丁大人还认为可疑吗?”

皇帝地口气虽然惊讶,但里面却没有生气的意思,另一边地冯■也接口说:“圣上,我朝祖制,论军功必要见首级,今日黄帅未能携带回老奴首级,这议军功之事,臣实在不敢奉诏。”

顾秉谦和丁绍轼也紧跟着齐声说道:“臣等不敢奉诏。”

天启低头沉思了一下,又抬头说道:“诸位卿家,黄帅此次根本就无法携带老奴的首级出辽阳啊,你们不也相信是黄帅诛杀老奴的吗?难道不能从权议功么?”

“不能!”冯■斩钉截铁地说道,他虽然低着头,但语气却是慷慨激昂:“圣上,微臣也相信是黄帅诛杀的老奴,微臣也很赞叹黄帅的胆魄,但此例必不可开。”

一边的丁绍轼也来了精神,他大声附和道:“圣上,微臣以为冯大人说得不错,今日如果为黄帅开了此例,那从明日起,臣恐就会不停有人自称诛杀了某个建酋,以求幸进,反正就算没有也可以说是重伤并非击毙。而那些建酋难免有个老病,万一有哪个建酋死去了,那之前那些声称杀了他地人,我们赏是不赏?”

丁绍轼说的意思很明白,如果今天赏了黄石,那难免有人会想去撞大运,辽东、辽西那么多官兵,每天有人自称诛杀奴酋的话,一天也能摊上几百人了,肯定能有人撞上,而且多半还不止一个。

见天启犹豫起来,丁绍轼又趁热打铁地说道:“圣上,祖制以首级论军功,有首级则有,无首级则无,这并非事出无因啊。”

天启也明白阁臣说得有道理,只是心里有些不太痛快,他讪讪地说道:“好吧,朕明白了,就是替黄帅有些不平罢了。”

“圣上英明。”

丁绍轼恭维了一句,跟着他就听见了顾秉谦轻轻咳嗽了一声,三位阁臣一起郑重其事地站了起来,齐齐向御座上的天启拜了下去:“微臣为圣上贺。”

此时的顾首辅变得神采飞扬,往日的佛爷气象全被他扔到了爪哇岛去了,他眉飞色舞地对天启说道:“圣上,黄帅以孤剑铁胆,临不测之虎穴,诛敌酋于万军之中,耀国威于藩属之前。如此猛将,自三代后,老臣未尝有闻。”

“黄帅这样地猛将,便是三代贤王治下,微臣也不曾有闻。”所谓圣人出世、则名臣良将转生,天下既然有黄石这样的猛将,那当然说明是天启德行深厚了,这冯■把马屁更进了一步,直接把天启拿去和三代贤王比。

“哈哈,好,好。”年轻的皇帝一下子又高兴起来了,他在心里暗暗斟酌:到底该如何补偿一下黄石才好呢?

第十三节第46节 分忧第十九节第44节 赛跑第32节 杀机第50节 侦查第23节 魔盒第51节 激励第39节 说书第37节 心软第1节 形势第16节 坚守第32节 牵制第25节 变化第六十一节 重任中第36节 智勇第20节 伤逝第七节第56节 侧击第3节 骑战第21节 勋章第十三节第35节 对峙第九节第6节 重臣第45节 兄妹第17节 猜想第25节 越权第二节第60节 开关(上)第4节 追逐第54节 狂澜(上)第十四节第2节 宁远第21节 归去第4节 追逐第28节 谣言第22节 毛帅第53节 横扫第56节 重建第十五节第4节 银币第9节 轨迹第一节第26节 威胁第22节 技巧第一节第51节 虎威第22节 搭车第十五节第41节 重任第六十一节 重任中第18节 车轮第30节 患难第六节第十五节第24节 反扑第60节 开关(中)第40节 合力第六节第38节 难支第60节 开关(下)第十五节第九节第17节 陷阵第七节第50节 防线第39节 震动第32节 牵制第22节 毛帅第1节 形势第21节 自尊第54节 狂澜(上)第十四节第三节第十一节第22节 正月第45节 兄妹第26节 解围第24节 南关第十九节第55节 铁壁第八节第30节 患难第38节 难支第18节 劝降第25节 越权第十三节第11节 捷报第六节第四节第17节 陷阵第八节第七节第十七节第一节第29节 崩溃第11节 捷报
第十三节第46节 分忧第十九节第44节 赛跑第32节 杀机第50节 侦查第23节 魔盒第51节 激励第39节 说书第37节 心软第1节 形势第16节 坚守第32节 牵制第25节 变化第六十一节 重任中第36节 智勇第20节 伤逝第七节第56节 侧击第3节 骑战第21节 勋章第十三节第35节 对峙第九节第6节 重臣第45节 兄妹第17节 猜想第25节 越权第二节第60节 开关(上)第4节 追逐第54节 狂澜(上)第十四节第2节 宁远第21节 归去第4节 追逐第28节 谣言第22节 毛帅第53节 横扫第56节 重建第十五节第4节 银币第9节 轨迹第一节第26节 威胁第22节 技巧第一节第51节 虎威第22节 搭车第十五节第41节 重任第六十一节 重任中第18节 车轮第30节 患难第六节第十五节第24节 反扑第60节 开关(中)第40节 合力第六节第38节 难支第60节 开关(下)第十五节第九节第17节 陷阵第七节第50节 防线第39节 震动第32节 牵制第22节 毛帅第1节 形势第21节 自尊第54节 狂澜(上)第十四节第三节第十一节第22节 正月第45节 兄妹第26节 解围第24节 南关第十九节第55节 铁壁第八节第30节 患难第38节 难支第18节 劝降第25节 越权第十三节第11节 捷报第六节第四节第17节 陷阵第八节第七节第十七节第一节第29节 崩溃第11节 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