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卷 第八十二章 京城2

听到龚宝铨说到火炮,旁边的贝寿同插言道:“禁卫军装备的大炮是军情局关注的重点,此炮的性能现已查清,为克虏伯1905式重型榴弹炮,十四倍径,炮弹重四十一公斤,内装八点八五公斤火药和一千三百块十六克重的弹片,射程上,装填九百四十五克药包时,距离可以达到七千一百米。另外就是此炮的行进时重量达到两千两百六十公斤,机动性差。在欧洲需要六匹挽马拖行,但是以中国的路况,即便禁卫军引进欧洲挽马,估计没有十多匹也拖不动。”

复兴军对火炮看得很明白,即只有能随军机动的炮才是好炮,现在第二军工厂仿75mm克虏伯山炮把高低射界从十五度增加到三十八度,射程增加到五千五百米之后,部队主官就对野炮就再无太多兴趣,即便是75mm野炮的炮弹比山炮重一公斤。

龚宝铨在贝寿同说完之后便接着介绍京城的其他武力,“北京之前的巡警,都归步军统领衙门管辖。分为左右翼和步军五营,左右翼是专门负责内城的,步军五营负责外城。另外还有顺天府捕盗营,也分五营。除中营外,其他四营负责城郊。庚子之后,巡捕改巡警,现在步兵统领衙门名存实亡,先代之以巡警部,现在又变为民政部,巡警现在还是分为内外两部,都设立总巡警厅。内城分为左中右三厅,外城分为左右两厅。

我们初步统计,北京新式的巡警有五千三百六十人左右,而依然留在步兵统领衙门的,领饷的巡捕则还剩两万三千一百二十二人,这是账面上的数据,按照惯例里面有很多是吃空饷的,我们大概估计这个数字应该减少到一万八千余人才是合适的;还有就是顺天捕盗营,本来是有九千人的,马兵三千人。步军三千人,守兵三千人,但是现在已经把守兵裁撤了。只余有六千人,这也是账面上领饷的人数,实际判断应该是在四千五百人左右。

以上加起来,人数大概有两万八千余人,另外还有八旗护军营,比如护军营、神机营、虎枪营、健锐营等等,这些营人数加起来有两三万人,但兵士都已经无用了,唯有圆明园护军营和健锐营或许还能一战。前者实际在五千人左右,后者早有五千多人。不过此营大概有一半的兵士抽调去了禁卫军,现在大概剩三千人左右。”

前面禁卫军两万六。巡警巡捕有两万八千人,再加上护军营和健锐营,一共有六万两千余人。杨锐只在本子上把数字记下,龚宝铨则开始讲北京的洋兵了。“北京的外*队很多,各国都有,这些部队除了驻扎在北京之外,天津、天津机器局、军粮站、塘沽、山海关、秦皇岛都有驻扎。其中以北京和天津最多。现在北京城内,有英国兵两百四十三人,美国兵一百三十一人,意大利兵两百二十九人,奥国兵一百七十八人,俄国兵一百一十三人,日本兵三百二十四人,法国兵两百五十六人,德国人兵两百四十六人,总计一千七百一十七人。

另外英国有后装五寸榴弹炮两门、十二斤速射炮两门、三十寸马式炮六门;美国有三十一寸野炮四门、二十三寸野炮一门,三十寸机关炮六门;意大利有四十五寸野炮三门、三十一寸野炮三门、机关炮五门;奥国有六十六寸野炮七门,八寸机关炮六门;俄国有七十五寸野炮两门、三十一寸炮两门;日本有七十五野炮三门、机关炮三门;法国有三十七寸速射炮两门、八十寸山炮两门;德国有七十五寸野炮三门,三十七寸野炮三门,马克沁机关枪六挺。以上共计各式山炮野炮三十九门,机关炮二十门,机关枪六挺。这些部队都驻扎在京城的使馆区,以保卫使馆和各处的外国人。

另外就是天津距北京火车只有四个半小时的车程,北京一旦有事,天津的以及整个关内外铁路的外国洋兵都要开往北京,这些兵力加起来将超过四千人……”

杨锐本来在本子上记着记着的,但是最后听到这么有这么多洋人堆在北京城内,他不由得的停下来了笔。他甚至有一种不想把首都放在北京的想法,哪怕换到其他任何一个地方,在安全上也要比北京好万倍。海军羸弱,炮台拆毁,京城驻兵,怎么看这地方都极不安全,要是从海上来个几万人,立即就可以在塘沽登陆,而后坐着火车七孔八孔的四个小时就能开到北京前门,然后……真他娘的狗屁首都!

一上午的时间,龚宝铨把北京城方方面面的情况都介绍了一遍,而后直隶的代表陈兆雯又把蔚县的情况介绍了一遍,总的来说,京城是可以混进不超过一千的士兵进去,但是这一千人会不会有个把人惹事坏事,被稽捕局的那些侦探看出问题,那就不得而知了,再则蔚县这边,虽然离京城较远,但也不能盘踞太多山匪,只能是在整个太行山分别占据,现在调查下来的结果是离京城一百公里的范围内,最多只能占十个连,也就是一个团的兵力。而两百公里范围内,可以布置一个旅。按照山地旅的编制,这也就是八千多人。八千多人对上六万多人,不说两百里的路程。就说到了京城没有重火力,怕也是难有胜算。

龚宝铨和陈兆雯把底层的情况汇报过后,杨锐就对所谓的中心开花策略完全失望,最多一万人布置在在京城两百公里内的地方,而京城里面还不能超过一千人,这战看来是很难打。上午散会,等下午在讨论的时候,龚宝铨却留在最后。只把杨锐叫住了。

龚宝铨隶属军情局的高级主管,本就负责北京,保密守则之下很多事情不能外传,杨锐看他有事,只是把他带到另外一个房间,和蔼的招呼他坐下,可正准备等他说话的时候,龚宝铨却想说又说不出一般,浑身颤抖起来。

杨锐见他如此,还当他生病了。正站起要叫人的世时候他却连连摆手道:“我没事。我没事!”

他说的不是官话而是方言,不过杨锐还是听懂了,只倒了一杯热水给他。然后道:“你不要着急,有什么事情慢慢说。有什么委屈也慢慢说。”

龚宝铨喝了一口热水,只道,“竟成兄,我!我!我是激动啊!我……我忍不住啊。”他一边说着,一边从怀里掏出一个东西,展开之后却是一张京畿地图,他依旧有些颤抖的道:“竟成兄,我完成了……我完成了京城外面的探查。而……”他抖着手又拿出下来另一张地图道:“而这则是京城里面的探查,是焕卿完成的。参谋部的中心开花的策略可以实现!竟成。可以实现啊!!”

龚宝铨只说的语无伦次,陶成章早前和他一直灌输中心开花的战略。只是当时复兴会是在蓄力阶段,杨锐这边根本没有办法支持这种策略,而后陶成章迫不及待的离开北京,到沪上推动杭州举事,只把北京的事情丢给了他。龚宝铨只接着陶成章没有做完的事情,把京城外头也就是密云、房山、昌平、通州等地方仔细的探查了一便,最终得出了一个大致的计划,只是这个计划却是有漏洞的,因为人可以进到北京,但是武器是没有办法运进去的,更何况是几万人的武器,可是今天他一听参谋部的设想,才知道有飞艇这个东西。

飞艇载重每艘最少可达十吨,一支枪也就是八斤,一万支也才四十吨,如果按照参谋部的设想,一次性降落八艘飞艇,一百吨物资可以武装一万五千人,这一万五千人,完全可以连夜奇袭禁卫军南苑军营,然后缴获禁卫军的武器,如此两万可以全部武装,更可以获得禁卫军的大炮。这两万人在城外的作战的时候,城内事先混进去的五千人可以在在极短的时间内占领城门要点,而后放外面的野战军入城,只要这两万人进了城,那么北京大事可定,北京大事情一定,那么全国即可定鼎。想到此,龚宝铨不由自主激动的颤抖起来。

龚宝铨把自己简要的想法说完,还是激动,杨锐听闻他的话也为之动容,忙让外面的陈广寿把门看好,任何人不得靠近,他甚至想取消下面的会议。但是觉得这样做太过明显,话说了一半便止住了。等他回到屋子里,龚宝铨似乎稍微冷静下来了。杨锐看着他道:“未生,你刚才不是说京城里面只能进去一千人吗,现在怎么可以进去五千人?再有,我们刚才只是计算在京城两百公里范围里可以安排一万人最多,你这两万人事先布置在哪里?”

早知杨锐由此一问,龚宝铨摊开北京城内地图道:“京城内城设防甚严,但是外城并不控制人口,更多有流民和乞丐,这些人大多是无固定营生的,焕卿之前的的统计数字,就是说整个外城有近十万人是如此,他们都住在棚户区,平时只做些小工或者短工,如果我们乘着庙会之时,那么一天之内便可有五千甚至更多人进入外城。”

庙会杨锐是明白的,人山人海,但是,他问道:“什么时候会有庙会?”

“什么时间都有。”龚宝铨道,他说罢把地图翻了过来,上面写字诸多庙会,“从正月到十一月都有庙会,正月里是最多的。”

“你的意思是以无业游民先入城郊,再以赴庙会的办法把这五千人送入外城?”杨锐问道。

“我的想法是内城学堂甚多。以开学堂的名义先潜入一千人学生军,外城无业半无业的游民甚多,这些人有一些是在外城。有一些在城郭,为了不引起怀疑。城内城外都安排一部分,这里大概有五六千人,最后就是京郊可以安排两万人,这些人是击溃禁卫军的主力,满清的禁卫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操练既有看透,但训练却是不足的。全部是花架子。”龚宝铨道。他这一次终于把话说清楚了,只是杨锐还有些不太明白,之前他以为龚宝铨说的两万,是加上京城两百公里内的一个山地旅,现在看来却不是如此。

“内城的学生我明白,外城的五千人我明白,可你城郊这两万人隐藏在哪?”杨锐奇道。

“这里!”龚宝铨摊开城郊地图,指着北京城西面的一处说道:“门头沟。”

“门头沟?”杨锐没有听过这个地方,只好再问。

“对!就是门头沟。”龚宝铨道,他见杨锐不解。便再道:“此处为京城外面最大之煤矿,采煤者有四五万人,其他为矿工服务者以及家属更不下两三万人。之前本说此地要修建铁路。但是袁世凯下台,京张铁路路款不济,加上盛宣怀又在彻查整个铁路总公司的账目,铁路总公司上层诸人都是人心惶惶,所以说修却一直没修,这便使得运送煤炭者也有两三万人。如此十余万人,两万人混迹其中,一为运煤之苦力,二为煤矿之工人。完全不会被发现。

不过为了事情保密,我们最好是找一在京城有名望的人和洋人合伙在门头沟买矿开矿。慢慢做大,如此下来几个矿的矿工自然就多。既然挖煤,那就要运煤,到时候便可组织一个运煤队,把煤用骡马运送到京城和天津等地。最后就是门头沟属于宛平县管辖,最好能安排自己人成为此地县令,当地巡警也接管起来,即便是出了什么事情,那也有办法补救。”

龚宝铨的述说中,杨锐慢慢想起来了,记忆里有老早的新闻,说是要整治京西小煤窑,却想不到这京西煤矿现在就有了,而且规模还这么大。不过也正因为有这么大,那么才能藏下那么多人。开办煤矿,安插县令,县令杨锐一时间想到了徐锡麟,他在恩铭身边多年,也该要动一动了,可是这煤矿却不能由天字号出面,他问道:“县令的人选可以有安排,但是这开矿,洋人好找,当地有名望的能找谁?”

“可以找黄思永。”龚宝铨说道。“他现在就是我们的线人。”

“黄思永?”杨锐想起这个人来了,曾经在南京给太平军做了十余年的文书,破城之后躲在寺庙逃过一劫,而后更是高中满清的状元。其前事并不为人所知,现在被杨锐知道,要挟收买之下,算是成了复兴会的外围人员。

“他之前在商部,现在更开了工艺局,由他出面去门头沟办矿,并不是一件难事,并且后台上完全可以压住门头沟的那些煤矿。到时候联合洋人一起办,那就是除了中外合办的那些煤矿,其他的煤矿都可以买进来,一年之内煤矿便可以扩到我们需要的规模。”龚宝铨在北京呆了多年,悉心探查之下各处的情况都了然于胸,现在一解决武器来源问题,那么整个中心开花的计划就水到渠成了。

“嗯。由他出面是可以的。但是宛平是顺天府下的要县,我们的人派过去能成为县令吗?”杨锐确认了煤矿之事后,又再问县令了。

“满清的官场上,只要是有钱什么事情办不了。以前庆亲王奕劻那边卖官是明码实价,现在他虽然下了台,权力转到了光绪那边,但只要接洽载沣的福晋,她那里现在也是明码标价的,宛平虽是要县,但是五万两即可买到。不过派来的人一定要能获得满清的信任才行,如此才能万无一失。”龚宝铨说道。

“为什么是载沣的福晋?”杨锐笑道。

“现在光绪把陆军交给了载涛,海军交给了载勋,京畿附近的大权就交给载沣,载沣是个怕老婆的,福晋是荣禄之女,极为泼辣。虽然现在后党垮台,但是在醇亲王府,还是这个女人说了算。载沣手上的诸多事务,也是她说了算。”龚宝铨道。

计划是极为完善的。内城、外城、城郊,还有蔚县附近的山地旅,这样加起来似乎有近四万人,这四万人对阵满清的六万多人,更是占着先发优势,打垮这些部队是毫无悬念的。但北京一占,其他地方就要同时动手,东北那边要立即占领奉天各省。而关内则要迅速抢占地盘,以防止历史上那种摘桃子般的独立。政工、军官、科技,这几方面人才都要跟得上,还有军火、军费也都要有所准备,最后就是政治形势、国际形势更一定要把握的准确。

龚宝铨把整个计划介绍完,本以为杨锐会和他一般的高兴,却不想杨锐更是深沉,战术上的胜利并不能获得战略的上的胜利,而军事上的胜利也不能赢取政治上的胜利,不能战略为了战术而调整。也不能政治为了军事而妥协,杨锐之所想龚宝铨是不懂的。

“未生,你还是先回去。我派人协助你,先把整个计划大致理一下,哪些是确实可信的?哪些并不一定可行?我们都要全面细致的分析。再有就是不管可行不可行,我们都要派人实地去考察,地理、气候、人员等等,这些都要反复统计确认。中心开花的计划我们一定要执行,但是什么时候执行却是另外一个问题,你做好怎么执行的工作,我负责什么时候执行的工作。未生。革命胜利就在眼前啊!”杨锐话说完抓住龚宝铨的肩膀使劲摇了摇,很是高兴。

龚宝铨本以为杨锐是不赞成这个计划。但听到他如此说,更言革命胜利就在眼前。悬着的心顿时放了下来,大声道:“竟成兄,我一定把事情做好,确保万无一失!”

龚宝铨兴致高昂,杨锐也被其感染起来,道:“你就先回去,不要着急,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杨锐把激动的龚宝铨打发走了,自己却没有回去吃饭,只在房间里点了一支烟,想将中心开花的计划驱除出头脑——思维老盯着一处,很容易犯只见树木不见树林的毛病。只是等他抽完烟,脑子里还是只想着这件事情,他被这个计划诱惑了。想想,一夜之间,京城就变了个颜色,复兴会的燕旗和复兴军的鹰旗飘扬在那座古老的城市,全城的几十万满人恐惧,各国的公使惊讶,满清灭亡、华夏光复……还有那些亲王、贝勒、大官小贪一个也跑不了,他们的钱都可以清查出来,最少有几千万,多则可能上亿,那些吃饱了民脂民膏的人,是该全部扔到锅里面熬熬油了。对了,还有满清的私房钱,这笔一千多万英镑的巨款,如果收过来,那么开国之后的资金便有了……除了钱之外,最大的收获便是不怕洋人的干涉,一夜之间,满清宗室从光绪到什么黄带子红带子,全部落网,他们便是要扶持谁找不到扶持的人,日本人、英国人、法国人、这次该计无可施了吧……

幽闭的屋子里,杨锐烟越抽越多,想的越来越乱,正当他虐气上扬的时候,外面的陈广寿敲门道:“先生,夫人来德律风问你何时回去吃饭?”

敲门声只让杨锐高烧着的脑袋有了一丝清明的缝隙,他只觉得现在这么亢奋不是件好事,夫人,夫人就是自己的女人,正好去程莐哪里把脑子解脱一下。杨锐想到此,便把门拉开了,不等陈广寿便出门往寓所里赶了。

陈广寿见杨锐满脸潮红,又是一言不发,更可怕的是出门也不上马车,只徒步往寓所里走,他忙的招呼车夫追上去,却不想杨锐只把外面的袄子脱了,扔给了马车上的他,而自己则是慢步跑了起来。陈广寿只觉得杨锐行为怪异,为不引人注意,只要让马车先走,自己也追了上来陪着跑。

第二十四章 陆行上庚卷 第三十六章 路径第四十五章 领事先生戊卷 第五十四章 改变世界3第八十五章 各方2庚卷 第四十八章 爆炸壬卷 家与国 第五十六章 制成第六十二章 桑蚕辛卷 第五十八章 凡尔登4第三章 亭子间戊卷 第六十九章 同盟戊卷 第二十八章 不是丁卷 第五十五章 撤戊卷 第三十九章 纷乱2己卷 第三章 好办丁卷 第五十三章 四虎将壬卷 家与国 第十一章 逗逼 上丁卷 第十五章 严州2第二十一章 不是这样第六十三章 旅顺第三十三章 四刃己卷 第九十四章 国运己卷 第三十六章 对付戊卷 第三章 局势戊卷 第七十四章 造不了第十七章 夜宴上戊卷 第三十五章 变色2第十七章 生天己卷 第七十四章 太鲁阁庚卷 第六十二章 把持庚卷 第七十六章 涌去第三十三章 聚会辛卷 第十一章 反对第三十一章 造船辛卷 第三十八章 试验2 下庚卷 第五十七章 独立辛卷 第三章 选择庚卷 第四章 回来己卷 第五十九章 义愤第二十五章 学生第二十四章 陆行上壬卷 家与国 第十章 高尚 下壬卷 家与国 第三十七章 过去第四章 墓穴辛卷 第八十五章 够了第十六章 三种武器丁卷 第四十三章 喜宴第六十章 军校壬卷 家与国 第八十一章 选择题戊卷 第六十八章 回家戊卷 第五十五章 任命第九十六章 忽悠丁卷 第十四章 严州戊卷 第五十三章 改变世界2戊卷 第七十二章 关照第六十九章 宗室戊卷 第五十五章 任命己卷 第十章 计划书丁卷 第六十八章 壮胆第三十一章 造船己卷 第六十三章 蝴蝶戊卷 第十章 可能己卷 第十六章 风暴壬卷 家与国 第四十二章 指责己卷 第三十二章 晴天戊卷 第二十七章 可信第四十五章 两难壬卷 家与国 第五十三章 心安2第十九章 热情第二十三章 淘金行动己卷 第四十三章 走着瞧第四章 电灯丁卷 第七十八章 复明第四十三章 开枪壬卷 第一章 极甚壬卷 家与国 第三十九章 功臣壬卷 家与国 第八十四章 盛宴庚卷 第三十五章 篱笆壬卷 家与国 第八十七章 风潮 上第二十二章 践行上己卷 第九十三章 示刀第五十四章 种海藕第七十六章 庭审戊卷 第六十七章 以后第二十六章 国殇4第六十三章 西厂庚卷 第十六章 保密己卷 第七十六章 雨季己卷 第六十六章 天罚第二章 按单纺织庚卷 第五十一章 想好第十九章 热情第九章 上课上第四十五章 通航丁卷 第二厅第六十九章 要求第五十二章 小路丁卷 第八十五章 崇祯3壬卷 家与国 第九十七章 漂娼3辛卷 第五章 无辞上
第二十四章 陆行上庚卷 第三十六章 路径第四十五章 领事先生戊卷 第五十四章 改变世界3第八十五章 各方2庚卷 第四十八章 爆炸壬卷 家与国 第五十六章 制成第六十二章 桑蚕辛卷 第五十八章 凡尔登4第三章 亭子间戊卷 第六十九章 同盟戊卷 第二十八章 不是丁卷 第五十五章 撤戊卷 第三十九章 纷乱2己卷 第三章 好办丁卷 第五十三章 四虎将壬卷 家与国 第十一章 逗逼 上丁卷 第十五章 严州2第二十一章 不是这样第六十三章 旅顺第三十三章 四刃己卷 第九十四章 国运己卷 第三十六章 对付戊卷 第三章 局势戊卷 第七十四章 造不了第十七章 夜宴上戊卷 第三十五章 变色2第十七章 生天己卷 第七十四章 太鲁阁庚卷 第六十二章 把持庚卷 第七十六章 涌去第三十三章 聚会辛卷 第十一章 反对第三十一章 造船辛卷 第三十八章 试验2 下庚卷 第五十七章 独立辛卷 第三章 选择庚卷 第四章 回来己卷 第五十九章 义愤第二十五章 学生第二十四章 陆行上壬卷 家与国 第十章 高尚 下壬卷 家与国 第三十七章 过去第四章 墓穴辛卷 第八十五章 够了第十六章 三种武器丁卷 第四十三章 喜宴第六十章 军校壬卷 家与国 第八十一章 选择题戊卷 第六十八章 回家戊卷 第五十五章 任命第九十六章 忽悠丁卷 第十四章 严州戊卷 第五十三章 改变世界2戊卷 第七十二章 关照第六十九章 宗室戊卷 第五十五章 任命己卷 第十章 计划书丁卷 第六十八章 壮胆第三十一章 造船己卷 第六十三章 蝴蝶戊卷 第十章 可能己卷 第十六章 风暴壬卷 家与国 第四十二章 指责己卷 第三十二章 晴天戊卷 第二十七章 可信第四十五章 两难壬卷 家与国 第五十三章 心安2第十九章 热情第二十三章 淘金行动己卷 第四十三章 走着瞧第四章 电灯丁卷 第七十八章 复明第四十三章 开枪壬卷 第一章 极甚壬卷 家与国 第三十九章 功臣壬卷 家与国 第八十四章 盛宴庚卷 第三十五章 篱笆壬卷 家与国 第八十七章 风潮 上第二十二章 践行上己卷 第九十三章 示刀第五十四章 种海藕第七十六章 庭审戊卷 第六十七章 以后第二十六章 国殇4第六十三章 西厂庚卷 第十六章 保密己卷 第七十六章 雨季己卷 第六十六章 天罚第二章 按单纺织庚卷 第五十一章 想好第十九章 热情第九章 上课上第四十五章 通航丁卷 第二厅第六十九章 要求第五十二章 小路丁卷 第八十五章 崇祯3壬卷 家与国 第九十七章 漂娼3辛卷 第五章 无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