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请求

承恩侯夫人许氏很快就发现,自己话说得太早了——谁说亲家镇西侯夫人就不会出夭蛾子?!

等到一众小辈们都被打发到暖阁里玩耍之后,秦幼仪特地将大侄子秦简留了下来,却向母亲许氏与两位嫂嫂、一位侄儿,提起了一个请求。

她想让娘家人帮忙,把她公公镇西侯从西南边境调回京城来。

秦幼仪一脸慎重地道:“公公平日从来不跟我们小辈说一句软话,还是大伯子私下给婆婆写信,我们在家里才知道的,原来公公在西南边境这十几年里,身上的旧伤就一直时好时坏,近年还有加重的迹象。那边气候炎热潮湿,又缺衣少药,生活清苦不说,身上有旧伤也不好诊治。公公如今都是快六十岁的人了,身体再强壮,也撑不住。今年他的身体似乎比往年更虚弱几分,旧伤发作时,几乎连路都没法走。他老人家还要逞强,硬撑着在外人面前如常骑马、走动。除了近身侍候的亲兵与大伯子,外人一概不知。大伯子担心,他老人家再不好生调养,只怕于寿数有碍……”

承恩侯夫人许氏听得眉头直皱:“怎么不早说?镇西侯前些年也曾回过京城述职。若是那时候他主动开了口,我们再进宫帮着敲敲边鼓,皇上知道了,自然不会勉强镇西侯带伤外放。如今他远在西南,镇守的又是边境,听说西南那边的山民,时不时就要闹出点乱子来,他哪里能轻易离开?况且,他们苏家军整个都在西南驻扎呢,没有苏家人带着怎么行?还是你们打算让镇西侯回来,叫你大伯子继续在西南驻守?”

秦幼仪道:“大伯在军中听说了消息,道是蜀王一家已经全数入京安置,蜀地的旧将不日也要迁往别处为官,驻军则要换防到云贵去,苏家军则要从西南调往蜀地驻扎。相公在朝中打听过了,这消息应该属实。若果真如此,换防之前,皇上定会召公公回朝的。若是能趁势将公公留在京中,好生诊治旧伤,兴许还有痊愈的希望。至于苏家军……”她顿了一顿,“相公与我商量过了,他过去接手也是可以的。蜀地总比西南边境要舒适许多,他去了也不会受太多苦。”

许氏大吃一惊:“你说什么?!仲英想要外放到蜀地去?!”

秦幼仪抿了抿唇:“虽然离京城远了些,但也不是坏事。相公若不外放,试着独当一面,日后想要升迁也不容易,毕竟还有大伯子排在前头呢。再者,大伯子一直跟在公公身边,在西南边境待了十几年,也吃够了苦头,很该回京享几年清福了。他与大嫂子膝下只有两女,尚未有子嗣,也该为日后香火考虑。婆婆十分看重长子嫡孙,怕是再难忍下去了。”

许氏没说话,姚氏与闵氏对视一眼,神情都有些微妙。

镇西侯府的长媳,娘家颇有份量,亦是世家名门,父亲还官至总督,很有势力。她娘家祖籍就在蜀地,因着离云贵比较近,在她接连生下两女,再怀了一个男胎,却中途小产之后,她娘家人就特地将她接回去休养了,足有几年没让她回西南去,连她与镇西侯长子的两个女儿,都是在外家长大的。镇西侯夫人早对这个长媳感到不满,可因为对方娘家势大,又一直随丈夫在外,不曾在她这个婆婆跟前立过几天规矩,她想要管也没法管。原本她还想把孙女儿接回跟前教养,但丈夫与长子都不理内宅事,长媳便直接装起了聋子、哑巴,不回她的书信,也不见她派去的家人,她再生气,也是无可奈何。

镇西侯夫人之所以对次媳管得这么严,很难说是不是因为受了长媳刺激的缘故。她很有可能是看到长媳太过粘娘家,甚至丢下丈夫回娘家住了几年,害得长子独守空房,方才对次媳的娘家严防死守,恨不得断绝了秦幼仪与秦家人的往来。

简单地说,秦幼仪多半是受了妯娌的连累。

论理,苏家长媳确实做得有些过,但镇西侯夫人又有无理迁怒无辜的嫌疑。这对婆媳都有不对的地方,却使得秦幼仪受到了殃及。姚氏与闵氏身为秦幼仪的嫂嫂,早就清楚个中内情,对苏家长媳也没多少好感。如今听了小姑子一番为妯娌着想的话,心里怎么都觉得有些别扭。

秦幼仪还在继续对许氏说话:“母亲,若是长房一直没有子嗣,将来难保婆婆不会起过继之念。我的两个儿子都是心头肉,哪里忍心舍一个出去?况且大嫂并不是不能生,她也曾生过两个女儿,若不是当年西南生活过于清苦,使得她小产了一回,说不定早就生下儿子了。她长年留在娘家养身体,想必早已有了好转,只是不忍见两个女儿回西南受苦,方才滞留娘家罢了。若是公公能被召回朝中,大伯子也跟着一并调回京城来,大嫂子就没必要再带着侄女们继续寄居娘家了。他们可以回京城家中调养身体,大嫂子也能与大伯子多多团聚,争取早日再怀上一胎。如此,他们安心,我们也能放心,岂不是皆大欢喜?”

许氏的面色微变,郑重地道:“你这话也有道理。”苏家没有纳妾的传统,镇西侯夫人这位婆婆虽然待媳妇严苛些,却从来没往儿子房里塞过人。就连她长子与长媳分离多年,她也没有因为心疼儿子,就给长子送什么通房丫头过去,坚持子嗣还是要嫡出的最好。不过,正因为她的长子长年独守空房,在西南也没个贴心的人照顾起居,她也更加平添了对长媳的不喜,深以为长媳躲回娘家享福,是十分失职的做法,愧为人|妻、人媳。

许氏想了想,对小女儿道:“你那妯娌若真能生下个儿子,对你们夫妻也有好处。只是你可想好了?那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你们妯娌俩从前统共也没在一起相处过多少日子,若是如今再凑在一处过活,万一有个口角纷争,你未必是她的对手。她是连婆婆都敢不放在眼里的人,又有娘家撑腰。你一年也回不来几次,平日连个书信儿都少,真有事了,仲英不在家,我们未必能及时助你。你就不怕到时候会受委屈?”

秦幼仪抿嘴笑了笑:“不怕。若是大伯子真个调回来了,相公替他外放出去带苏家军,我就跟他一块儿去,连两个孩子也一块儿带上。一家子团团圆圆在外头度日,还能轻松自在些。”

闵氏听了,忽然笑了一下:“这倒是个好主意。你若仍旧留在京中,少不得要受你婆婆的辖制。可若到了外头,就是你们夫妻自个儿做主了,谁还能压在你头上?你也能趁机喘口气。”

姚氏则有些发愁地道:“在外头过日子固然能松快些,可哪里比得上京中舒服?况且,如今幼仪在京中,即使少有回娘家的时候,一年里毕竟还有那么几回呢。倘若幼仪跟着妹夫一块儿去了蜀地,夫人岂不是更难见到女儿了?这一去几年,夫人越发要望穿秋水了。”

秦幼仪瞥了长嫂一眼,并不理会,只转头去对许氏道:“母亲,我自打出嫁,就少有求到娘家门上的时候。这一回,您只当怜惜女儿吧?不管怎么说,公公的旧伤已经耽搁不得了,还是要早日将他老人家调回京中要紧。旁的事都可以过后再商量。”

许氏叹气道:“你也不是不知道,咱们家如今几乎不管朝上的事儿。你两个哥哥在衙门里,也都是做些五六品的官职,老老实实办差罢了,少有跟皇上见面的机会,更别提插手这样的军政大事了。西南驻军大将,是何等要紧的职位?真不是我们这些后宅妇人能轻易插手的。若真的求到皇上面前,也要镇西侯肯说出旧伤的事,皇上才好留他呢。他若不肯讲,谁能到皇上面前求恩典去?”

秦幼仪忙道:“我听说三叔如今常常受召入宫?”

许氏一听就明白了,嗔怪地看着小女儿:“你这是想让你三叔为你公公求这个恩典?可你三叔从来不插手朝政,因此才会受皇上、太子与朝臣们的敬重。你想让你三叔破例,只怕不容易。与其费那个事儿,还不如让仲英自个儿上书,坦白说出你公公的旧伤,求皇上开恩呢!”

秦幼仪一脸为难地低下头去:“这……我们哪里敢呢?公公的脾气,若是肯服这个软的,婆婆早就把他有旧伤的事传开去,直接让相公上书,向皇上求几剂治伤的好药了。”

许氏心中是真为难。她万万想不到,这个亲家从不对秦家开口,可一朝开口,提出的竟然是这么难办的事儿。倘若是他们长房能解决的,倒也罢了,偏偏还要求到三房头上……

许氏忍不住看向了长孙秦简,隐隐有些明白,小女儿为什么要把这个孩子留下来旁听了:“简哥儿,你觉得如何?你平日时常往西府去,寻你三叔祖请教学问。你能不能在你三叔祖面前透露几句,求他帮这个忙?”

秦简皱眉道:“这个……我实在没什么把握。三叔祖从来不跟皇上提这些事的,就连两位叔叔的官职,他也从不向皇上开口,还曾经请皇上不要升五叔的官呢。若说是请他老人家为我们长房的姻亲求恩典……”

他也是百般为难,只能提个建议:“要不……把三妹妹请过来,告诉她事情原委,让她去试一试?”

众人皆惊讶:“三丫头?她一个孩子,又能懂得什么?”

秦简笑了笑,表情有些意味深长:“你们也别太小看了三妹妹,她有什么不懂的呢?”

第三百九十六章 团圆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黑第四百一十二章 坦白第五百五十五章 恶果第三十二章 公子第四十七章 惶然第五百一十五章 谗言第二百五十一章 得意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府第六百二十六章 惊变第六百五十八章 挑拨第十九章 坦言第二十一章 主事第三百六十六章 桔子第二百二十四章 苦心第六十八章 庆幸第五十八章 误会第七百一十三章 灰心第二百九十五章 添丁第八十五章 膈应第一百九十八章 耳报第七十四章 墨光第七百一十八章 帝婚第二百五十一章 手足第五百一十六章 筹谋第五十七章 盘账第三百六十八章 降爵第一百一十七章 疑点第六百零七章 听闻第五百八十五章 心灰第二十五章 择居第三百一十二章 老娘第二百六十章 赞美第十七章 伴读第六百零二章 回门第八十六章 发现第二百八十三章 摊牌第五百一十二章 忧心第一百九十一章 计划第六百零八章 节奏第一百二十六章 娟儿第一百三十五章 周到第七十二章 憋闷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妇第二百六十章 争取第三百三十八章 挑动第五十六章 担忧第二百零二章 游园第三百一十四章 喜讯第二百四十五章 喜脉第一百六十九章 迁坟第二百三十三章 金环第五百二十一章 筹备第二百三十四章 放心第七百二十二章 晋见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家第二百二十三章 点醒第一百六十七章 相看第四百二十八章 案情第四十三章 差别第一百九十八章 耳报第一百四十一章 谦虚第七百二十三章 展望第一百八十一章 交好第五百一十六章 筹谋第二十一章 生波第二百二十二章 提醒第二百七十九章 茶房第四百一十三章 灯会第五十四章 闹事第二百七十三章 连催第一百四十章 脑洞第一章 天津第一百七十四章 事发第二百二十七章 牌局第二百零二章 疑点第六百八十章 反应第二百零一章 常州第一百零四章 琴课第一百一十章 元宵第一百四十六章 下药第三百九十四章 碰壁第一百七十四章 事发第一百八十八章 清晨第七十三章 下人第四百二十章 册子第四百七十七章 压力第二十章 人多第四十六章 往事第二章 牛家第一百二十二章 逼迫第六百零四章 考量第二十四章 追问第四十一章 出门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府第一百三十二章 安慰第二十六章 后悔第二百五十二章 元宵第一百八十三章 吩咐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和
第三百九十六章 团圆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黑第四百一十二章 坦白第五百五十五章 恶果第三十二章 公子第四十七章 惶然第五百一十五章 谗言第二百五十一章 得意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府第六百二十六章 惊变第六百五十八章 挑拨第十九章 坦言第二十一章 主事第三百六十六章 桔子第二百二十四章 苦心第六十八章 庆幸第五十八章 误会第七百一十三章 灰心第二百九十五章 添丁第八十五章 膈应第一百九十八章 耳报第七十四章 墨光第七百一十八章 帝婚第二百五十一章 手足第五百一十六章 筹谋第五十七章 盘账第三百六十八章 降爵第一百一十七章 疑点第六百零七章 听闻第五百八十五章 心灰第二十五章 择居第三百一十二章 老娘第二百六十章 赞美第十七章 伴读第六百零二章 回门第八十六章 发现第二百八十三章 摊牌第五百一十二章 忧心第一百九十一章 计划第六百零八章 节奏第一百二十六章 娟儿第一百三十五章 周到第七十二章 憋闷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妇第二百六十章 争取第三百三十八章 挑动第五十六章 担忧第二百零二章 游园第三百一十四章 喜讯第二百四十五章 喜脉第一百六十九章 迁坟第二百三十三章 金环第五百二十一章 筹备第二百三十四章 放心第七百二十二章 晋见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家第二百二十三章 点醒第一百六十七章 相看第四百二十八章 案情第四十三章 差别第一百九十八章 耳报第一百四十一章 谦虚第七百二十三章 展望第一百八十一章 交好第五百一十六章 筹谋第二十一章 生波第二百二十二章 提醒第二百七十九章 茶房第四百一十三章 灯会第五十四章 闹事第二百七十三章 连催第一百四十章 脑洞第一章 天津第一百七十四章 事发第二百二十七章 牌局第二百零二章 疑点第六百八十章 反应第二百零一章 常州第一百零四章 琴课第一百一十章 元宵第一百四十六章 下药第三百九十四章 碰壁第一百七十四章 事发第一百八十八章 清晨第七十三章 下人第四百二十章 册子第四百七十七章 压力第二十章 人多第四十六章 往事第二章 牛家第一百二十二章 逼迫第六百零四章 考量第二十四章 追问第四十一章 出门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府第一百三十二章 安慰第二十六章 后悔第二百五十二章 元宵第一百八十三章 吩咐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