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原委

秦含真与姐妹们坐下细听,才弄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二房昨日发生了变故,秦伯复立刻就把消息递给了秦幼珍,与她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办。秦幼珍打算今日回二房娘家去探嫡母的病,因此一大早就来向许氏说明原委了,同时,也有那么一点告状的意思。

秦伯复与薛氏母子间,确实是因为薛家那笔罚银而起的冲突。

薛氏昨日从娘家回来,被兄弟一家哭了半天,心中是又怜又恼又气又急,回到家后,便与秦伯复商量,要怎么解决这件事。如今看来,顺天府态度强硬,无论如何也不肯松口,可是薛家如何舍得下那么大一笔银子?况且这钱要是真的付出去了,薛家在京城商场上的名声也不剩什么了,以后还怎么做生意?只怕连江南的本家也要连累了。薛家在京城的分号,至今还不肯承认有任何不法之举的,只说是别人陷害、讹诈,连尚在狱中的那位掌柜,他们也都打点过了,特地将掌柜的家人接到自家庄子上安置,为的就是封对方的口。

薛家觉得,只要死赖着不肯认罪,秦家二房这边再想办法走权贵圈子,送点礼,打点一下,顺天府早晚要放人,这桩官司就能不了了之。大不了为了安抚顺天府,薛家另出一笔银子好了,但罪名却是绝不能认的,罚银也绝不能交。就连那打点的银子,他们也只能接受罚银的十分之一而已。这已经是很大一笔钱了,薛家觉得已经足够有诚意。这还是看到二房怎么也没办法震慑得住顺天府衙门之后,才勉为其难做出的决定。

薛家依靠着秦家这门姻亲,什么时候这样憋屈过?

薛氏自觉丢了面子,还觉得娘家弟媳看她的目光都跟以前不大一样了,好象有些鄙夷的意思,话里话外,似乎都在暗示,她若当真没那本事,以后就不要再在娘家人面前吹牛。薛氏几时受过这样的气?娘家人一向对她都是百依百顺的。她想发作,无奈这一回实在是帮不上什么大忙,发作也没那底气。娘家弟媳膝下有好几个侄儿侄女呢,娘家也是有名的大商家,薛氏从前仗着秦家,还能在她面前拿架子,如今架子倒了,根本拿捏不住别人,发火也只会得罪更多的人。

但到了儿子面前,薛氏就不用再忍这口气了。她抱怨了兄弟弟媳半日,更多的却是恼恨起了顺天府尹。她跟儿子商量,这一回是薛家落了把柄在别人手里,又没法证明自己的清白,偏遇上个不懂眼色的愣头官,只能认了。她让儿子去跟顺天府接洽,好歹把罚银降下来,十分之一就是极限了,绝不能再多。抬出承恩侯府与永嘉侯府的名头,有国舅爷的威风,不怕顺天府不让步!如果他们还不让,大不了将太子的名号打出去,看顺天府尹是不是真的生了铁胆,连太子都不放在眼里!

但等到这事儿平息之后,她要想办法报复回去。无论是顺天府尹,还是他背后的黄家,她都不能放过!黄家不是外戚么?外戚跟顺天府尹勾结,传出去了可不好听。薛氏要秦伯复想办法买通几个御史,让他们上书去参黄家与顺天府尹,不把他们参得丢了官,她绝不罢休!

秦伯复听得脸又绿了。他从前怎么没发现自家母亲那么大胆呢?真是不知者无畏!若不是听秦幼珍说过,这事儿背后其实是太子在指使,兴许他还会糊里糊涂地听母亲摆布,真个跟顺天府尹与黄家过不去,还借太子的名头去帮薛家的忙。如果他真的这么做了,只怕等待着他的,就不仅仅是冠带闲住的下场了。

秦伯复断然拒绝了母亲薛氏的要求,不但不肯帮她报复黄家与顺天府,反而还劝她不要再管薛家的事。薛家虽然给了他们不少银子,但一直以来,二房给薛家的好处还少么?若不是仗着有秦家这门姻亲,薛家当初能做皇商?丢了皇商名号后,还能把生意做得这样大?除了一点钱,他们没给二房带来任何好处,反而一次又一次地拖累二房,根本就是在吸二房的血!秦伯复认为自己没能在仕途上更进一步,薛家为富不仁,也是拖累他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他已经不想再忍受这个累赘了。

既然薛家对他们母子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变化,开始嫌弃他们帮不上忙了,那索性两家以后就照着一般姻亲那样相处好了。薛家这回是自己违反了朝廷律法,才会被顺天府罚银,罪有应得。他们也赚得不少了,花钱买个平安,买个清静,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么?不过是几万两银子,日后再赚就好了。在京城没了名声,那就到别处继续。薛家的商号,原本就不止京城这一处而已。更何况,京城这一支,原也不是薛家嫡系长房,名声坏些,也不会损及薛家元气。

秦伯复希望能让母亲清楚地认识到,如今他们二房自身难保。得罪了太子,又丢了官,为了日后能东山再起,他们需要韬光养晦几年。在此其间,他们不能再出任何差错了,薛家那种只会拖累却没办法提供助力的亲戚,还是趁早疏远些的好。

薛氏闻言勃然大怒。

尽管薛氏也有看不起自己娘家的时候,但她不容许儿子说这样的话,更不容许他真的选择跟薛家划清界限。在她看来,如果不是娘家护着她,在秦老侯爷与秦皇后出事的时候,冒着风险将她捞出去,她未必能保住性命,保住孩子,也不可能在秦家获罪后,仍旧能在薛家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不象叶氏太夫人与两位姨娘那样,在老家清贫度日。而在秦家平反后,也是娘家极力将她迅速送回京城侯府,助她在秦松回京前稳固了地位,她才能安然无恙地带着儿子,重新成为了秦家人。可以说,没有薛家,就没有她和儿子今天的荣华富贵,儿子说不定连命都没有了。儿子如果忘了薛家的恩情,只记得他们的拖累,那就是忘本了!

母子俩根本没法沟通,就这样大吵了一架。薛氏觉得儿子忘本,秦伯复却觉得母亲昏了头,薛家再亲,难道还能比他这个亲生儿子重要?他在婚事上已经被薛家连累过一次,没道理连仕途也要断绝在薛家手中。他头一回强硬起来,甚至说出了他的存在才是薛家富贵的根本,如果真的惹恼了他,他就真的不管薛家了,到时候薛氏还不是得靠他这个儿子?难不成薛家还能给她养老送终么?

薛氏再次大怒,吵着闹着要回娘家,甚至把儿媳妇小薛氏与大孙女儿秦锦仪都叫上了。秦锦仪腿伤未愈,正疼着呢,被她硬拉到前院,听说要回薛家,就一脸的不情不愿。小薛氏根本不知道他们母子在吵什么,只是依照惯例去劝说薛氏消气,不要跟秦伯复争吵了,却被薛氏当成她同样忘了本,要背弃娘家的证明。薛氏本来就为大孙女儿不肯配合的态度而着恼,如今气上加气,才会骂了小薛氏一顿,硬拉着秦锦仪就要出门上车,谁知道会在院子里摔了一跤,动弹不得。

秦伯复对于母亲的情况,是又气又急。气的是她跟自己生那么大的气,都摔伤了,还逼着他去帮薛家,急的是薛氏的伤很麻烦,大夫说她一定要安心静养,否则将来很可能会留下后患,说不定过上几年,她就不能走路了。那到底是他亲生母亲,他怎会不担心?

不过担心归担心,他还没失去理智,知道自己这时候不能松口,不能心软。他们母子得罪的可是太子殿下,他虽然年近四十了,但身体健康,未来还能活好久的,如果从此做一辈子闲人,岂不是太惨了?他这一回必须要好好表现,让自己的名声变好一点,将来才能让太子相信他是真的改过了,可以委以重任。

秦伯复打发人来给秦幼珍送信,与她说明原委,就是希望她能尽快回一趟娘家。探病只是原因之一,借口而已,因为以薛氏的为人,只怕在伤时看见秦幼珍,只会更生气,绝不会感到愉悦的。她已经是外嫁女了,又有四品诰命在身,身份原比薛氏还要高些,薛氏也不可能罚她长跪什么的,顶多就是咒骂一顿。所以,探病只是秦伯复要见妹妹的一个借口,他需要跟妹妹妹夫商量一下后续事宜,希望能用一个更体面的方式离开目前的官位,而不是顶着个考评中下的帽子。

比如说,他可以主动上书告假,表示要回家照顾有伤在身的母亲什么的,既能得个孝子的好名声,将来要起复时,直接销假就可以了。之所以叫上妹夫卢普,是因为他觉得,官面上的事,估计卢普能给他带来更大的帮助,甚至可以借助卢普,让长房出面帮他打点吏部……

秦锦春从头听到尾,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万万没想到竟然事情的真相会是这般。她的想法跟父亲有些不大一样,脑中涌出来的念头是:如果让外人知道,父亲秦伯复跟祖母薛氏起了口角,致使薛氏摔伤,会不会被人按一个不孝忤逆的罪名?到时候还提什么日后起复?只怕冠带闲住一辈子都是最理想的结果了。

秦幼珍将情况从头到尾说完,喝了口茶,才问许氏:“伯母,您说我该怎么办?哥哥想得太简单了,薛家只怕不会甘心的。太太受了伤,薛家定会来人探望,万一拿这个做把柄,威胁哥哥帮他们度过难关,哥哥答应又不是,不答应又不是,该如何是好呢?这等家务事,外人谁能说得清楚?万一太太一时糊涂,也跟薛家一个鼻孔出气,哥哥就真的麻烦了。他眼下虽然还想不到这些,但迟早要面对的。我做妹妹的,总要替他未雨绸缪。”

第六百八十章 反应第一百四十四章 梦破第四百九十六章 威风第二百二十五章 隐忧第十六章 分析第二百三十八章 笄礼第一百九十四章 操心第三十一章 逃奴第一百二十五章 冲突第二百五十九章 斥退第二百三十三章 激将第二十一章 主事第二百零九章 说服第一百零二章 新人第六百三十五章 噩梦第二百三十六章 心软第一百一十八章 捎话第二百零六章 小产第五百四十八章 为鉴第五百七十四章 亲友第二百一十八章 归来第一百一十九章 决意第一百三十六章 冲动第十七章 名字第二百五十三章 告密第三章 晋成第六十七章 分析第二百零六章 对比第六百六十二章 归来第二百三十一章 惊喜第十九章 发泄第二百七十七章 来人第四百二十五章 黑锅第一百一十章 元宵第二百二十七章 年礼第三百六十二章 条件第二百六十二章 受益第一百零七章 疑团第五百零一章 流言第三百五十七章 黑锅第二百六十章 赞美第四百三十章 罪人第二百二十七章 考量第二百四十九章 仙鹤第六百八十七章 生产第五百七十九章 吐血第一百二十八章 路遇第五十八章 疑云第六十七章 追踪第八章 安慰第二百零七章 候产第六百四十七章 打听第二百五十七章 人手第一百七十章 不爽第四十八章 绕圈第二十章 赏赐第三百七十六章 归来第三十六章 上门第八十六章 缘由第二百六十六章 坏蛋第一百一十九章 私心第五十二章 原委第一百六十章 拒绝第一百八十七章 传言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踪第三百五十八章 打击第二百九十章 请托第一百一十二章 疑心第四百九十六章 威风第一百九十章 打探第六百一十二章 考验第八十六章 缘由第一百五十五章 探知第二百二十五章 回归第四百六十三章 来意第二百六十三章 借道第十七章 恼怒第一百七十八章 情谊第二十三章 侯爷第七百二十六章 宿命第四百一十三章 灯会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踪第二百四十一章 风声第三百八十六章 两问第四百零九章 察觉第三百一十四章 喜讯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黑第二百五十九章 斥退第三百八十章 筹备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息第一百四十七章 收获第一百四十章 脑洞第二十三章 求助第一百二十七章 言重第九十六章 新居第三百六十九章 长子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相第七十三章 汇聚第四百二十一章 胆大
第六百八十章 反应第一百四十四章 梦破第四百九十六章 威风第二百二十五章 隐忧第十六章 分析第二百三十八章 笄礼第一百九十四章 操心第三十一章 逃奴第一百二十五章 冲突第二百五十九章 斥退第二百三十三章 激将第二十一章 主事第二百零九章 说服第一百零二章 新人第六百三十五章 噩梦第二百三十六章 心软第一百一十八章 捎话第二百零六章 小产第五百四十八章 为鉴第五百七十四章 亲友第二百一十八章 归来第一百一十九章 决意第一百三十六章 冲动第十七章 名字第二百五十三章 告密第三章 晋成第六十七章 分析第二百零六章 对比第六百六十二章 归来第二百三十一章 惊喜第十九章 发泄第二百七十七章 来人第四百二十五章 黑锅第一百一十章 元宵第二百二十七章 年礼第三百六十二章 条件第二百六十二章 受益第一百零七章 疑团第五百零一章 流言第三百五十七章 黑锅第二百六十章 赞美第四百三十章 罪人第二百二十七章 考量第二百四十九章 仙鹤第六百八十七章 生产第五百七十九章 吐血第一百二十八章 路遇第五十八章 疑云第六十七章 追踪第八章 安慰第二百零七章 候产第六百四十七章 打听第二百五十七章 人手第一百七十章 不爽第四十八章 绕圈第二十章 赏赐第三百七十六章 归来第三十六章 上门第八十六章 缘由第二百六十六章 坏蛋第一百一十九章 私心第五十二章 原委第一百六十章 拒绝第一百八十七章 传言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踪第三百五十八章 打击第二百九十章 请托第一百一十二章 疑心第四百九十六章 威风第一百九十章 打探第六百一十二章 考验第八十六章 缘由第一百五十五章 探知第二百二十五章 回归第四百六十三章 来意第二百六十三章 借道第十七章 恼怒第一百七十八章 情谊第二十三章 侯爷第七百二十六章 宿命第四百一十三章 灯会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踪第二百四十一章 风声第三百八十六章 两问第四百零九章 察觉第三百一十四章 喜讯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黑第二百五十九章 斥退第三百八十章 筹备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息第一百四十七章 收获第一百四十章 脑洞第二十三章 求助第一百二十七章 言重第九十六章 新居第三百六十九章 长子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相第七十三章 汇聚第四百二十一章 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