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

王彦川尽量把语气放轻松:“前些时候说要叫人弹劾你,逼迫陈将明提前出手,却是未曾料到他也在此时动手。”

“嗯。”李继勋点头。

陈南金被弹劾,这件事怪不得王彦川,只是太过巧合,他才在江夏青面前发了脾气。

现在冷静下来想清楚了,自不想同王彦川闹翻。

见他如此,王彦川稍稍松了口气,脸上甚至带了些笑容:“我这边的想法是,陈将明要调查陈南金,来来回回至少要一个月。就趁着这一个月的时间,把弹劾你的事情做完,逼迫陈将明退步。当然了,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箬笠那边不同意,故而我来问问你自己的想法。”

李继勋闻言,不由皱眉沉思。

好一会儿,他犹豫着问道:“若是某遭弹劾,岂不是叫旁人敢对修武县下手?”

“这也正是我要说的。”王彦川语重心长道,“如果现在弹劾你,想要保住陈南金就比较困难,最好的选择是‘他所做的一切,都与你无关’。要想保他,就不能现在弹劾你,但你若是没能保住他,定会连累到你,到时候陈将明动手,可就不像我们这般留有余地了!”

说到这里,王彦川身子微微向前倾,目光深邃地看着李继勋:“现在官员犯事,最多不过削职为民罢了,待陈将明无力朝政,你自可重新提拔陈南金。”

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劝李继勋现在先战术放弃一波,等以后再找回场子。

李继勋听着这话,眉头越皱越深。

待王彦川说完,李继勋盯着王彦川看了好一会儿。

王彦川没有说话,他面色坦然地同李继勋对视,等待回应。

终于,李继勋一声轻叹。

王彦川放松下来,考到椅背上,右手下意识地端起汤盏。

这人啊,总得为自己着想,少有例外。

就在他以为事情妥了的时候,却听李继勋道:“若如此,弹劾之事先放一放吧。”

王彦川愣住了,端着汤盏的手顿在空中。

他重又放下茶盏,以为自己听错了,或者是李继勋一时嘴快说错了,勉强挤出笑容问道:“守成的意思是?”

“有劳松岭兄为继勋筹谋。”李继勋起身一礼,“继勋自不想失了权位,亦不愿叫陈将明那厮得志。然若为此抛弃旧属亲信,实非我愿!”

王彦川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他不明白,李继勋为什么会在这种地方坚持?

又不是不会补偿回来!

一时的牺牲是为了更好的未来啊,难道他这都不明白?

这些话他没问出来,只听李继勋接着道:“陈将明自以为得势,然某亦非束手就擒之辈,得兄等臂助,鹿死谁手尚未可知!”【1】

见他一副战意汹汹的模样,王彦川突然说不出话来。

……

“这酒,有些淡了。”

卢孟达将空酒杯放下,微微摇头。

“比不上当年的滋味!”

坐在他对面的江夏青看了眼作陪的李成璟,呵呵笑道:“我听闻陈将明家的酒坊产出各类果酒,卢将军若是有意,可以买来尝尝。”

说实话,江夏青难以理解卢孟达把李成璟叫来作陪的举动。

要知道,李成璟当时的举动,几乎是在与两府所有相公为敌,若非陈佑不想开一个随贬黜官员的坏头,李成璟早不知道被扔到哪个偏远的州县去了。

在同江夏青联手的关键节点上,把这样一个人叫过来,至少在江夏青看来,这是把“提携李成璟”当成两人联手的条件之一啊!

说实话,双方配合一两次之后,哪怕十分直白地说希望能帮一帮李成璟,都比现在暗示来得好。

江夏青突然有些理解陈佑。

卢孟达这般举动,一次两次也就罢了,若是次次如此,分明是不把宰相放在眼里!

也不知道为什么卢国丈不把身边的幕僚谋士派到京中来辅佐长子。

跳过酒的话题,终于开始谈正事,卢孟达开口就是:“太后和我都认为江相公这般老练稳重才是治国良相,若江相公有什么建议,我定听从。”

“下官也愿为相公驱使!”李成璟也连忙插话,神情真诚,语气诚挚。

江夏青闻言却是自谦道:“老迈之人,无甚长处。治国理政,也不是我一人所能为之。”

说着,他朝李成璟点点头,话里的意思似乎是需要李成璟帮助一般。

李成璟连忙露出讨好地笑容。

“说起来,某听闻登州海军尝试新制,不知卢将军是否了解?”

江夏青直接抛出一件事。

卢孟达顺口就道:“的确有这件事,此事乃是陈将明在枢密院时推动,一直由其门下宁强等人主持……”

说着说着,卢孟达停了下来,他看着江夏青,脸上渐渐浮现恍然之色,跟着补充道:“……当初似乎闹出些事情,鄣忠襄公曾想派人监管,可惜陈将明从中阻挠,最后虽然派了人,却影响不到登州海军。”

江夏青点头道:“说起来陈将明曾说,但凡军政事务,必要监督,方可扫除弊端。我想,这登州,也不当例外。”

“相公所言甚是!”卢孟达欣然点头。

……

怀州修武县南,一阵烟尘沿着官道朝城门而来。

城头乡兵立刻预警,顿时城门口乱作一团,原本有序出城进城的人们挤在一处,反而叫城门难以闭合。

“御史台奉中书符令来此查案,闲人速让!”

等城门处众人能看清裹挟在烟尘中的骑手时,队列中突然有那嗓门大的呼喊出声。

这下子原本慌张不已的诸人平静下来,骂骂咧咧地推搡着让开一条路来。

只不过毕竟那么多人堵在门口,奔袭而来的骑手们为了不撞到人,只得在人群边上停下。

陶际华面色严肃,估算了一下道路通畅要花的时间,当即吩咐道:“下马步行!老刘你把马匹带去驿站!”

说着他翻身下马,快速挤开人群朝城内走去。

身后诸人也连忙下马,小跑着跟上。

按理说调查一地主官,最好是暗地里调查,可修武县就这么大,但凡陈南金对县内控制力度稍微大一些,就能叫御史台一干人等无所遁形。

权衡之后,陶际华决定直接突袭,先控制住陈南金,再慢慢调查。

反正他已经拿到了一些线索,现在的调查只不过是验证线索,然而上报两府。

至于手下的执行力,以他在濠泗大案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和身后的背景,至少这次挑选一起过来的这些人,都愿意听他安排,也都敢跟他做一些稍稍出格的事情。

修武县的街道上,十几名身着劲装的青壮男子朝县衙方向奔去,如此奇景,立刻在城内传扬开来。

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枣没枣打一杆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于所当行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八)第一百一十一章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难而上因时变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五)第二百三十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乱起变生杀意浓(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三)第五十六章初见皇帝受问询第三百四十三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八)第二百六十六章 别离是为再相逢(三)第六百九十章 一时之法亦须重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一百一十一章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五百四十二章 识大局治安创收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风(一)第五百十六章 褒贬尽皆为雕琢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一)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别样心第五百三十二章 东宫所学是何物第六百一章 国政定于言语间(一)第六百一章 国政定于言语间(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弃(二)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变国生事(二)第六十八章状况频起意外生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顺汝心(二)第五百十四章 战虽止诸事仍杂第六百四十九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乱国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谈为政(三)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二)第十四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二)第八章兵临城下伴王驾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属何方第六百九十九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五)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一)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变国生事(一)第六百六十二章 谁料竟会遭背刺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国庶民哭君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五)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战须有终结日第二百四十一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六)第一百九十七章 两手准备终定音(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诸事推行隐者来(三)第四十五章灭国之功尚不足?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敌占先机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礼毕诏书频出第一百四十八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六)第六十章诏令监国是何意第六百五十六章 决断之重一肩担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风起时动微末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镜首战得胜第四十二章论功行赏争不休(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七)第五十六章初见皇帝受问询第二百二十九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二)第七百十九章 开辟新路为后学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诸事重(一)第六百八十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四)第二百五十章 谢公安石与君同(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一)第四百一十六章 势如破竹征淮南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时变(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二)第三百三十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五)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于所当行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论道德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择异(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七)第七十九章即将离京奇事多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三十九章手腕强硬治归州(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四)第六百六十二章 谁料竟会遭背刺第三百四十一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六)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七)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战须有终结日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十)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三百二十九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动议改制(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五)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六)第六百十四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一)第三百六 空辩不若实为证(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浅水亦有乱流涌
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枣没枣打一杆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于所当行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八)第一百一十一章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难而上因时变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五)第二百三十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乱起变生杀意浓(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三)第五十六章初见皇帝受问询第三百四十三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八)第二百六十六章 别离是为再相逢(三)第六百九十章 一时之法亦须重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一百一十一章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五百四十二章 识大局治安创收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风(一)第五百十六章 褒贬尽皆为雕琢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一)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别样心第五百三十二章 东宫所学是何物第六百一章 国政定于言语间(一)第六百一章 国政定于言语间(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弃(二)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变国生事(二)第六十八章状况频起意外生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顺汝心(二)第五百十四章 战虽止诸事仍杂第六百四十九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乱国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谈为政(三)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二)第十四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二)第八章兵临城下伴王驾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属何方第六百九十九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五)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一)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变国生事(一)第六百六十二章 谁料竟会遭背刺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国庶民哭君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五)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战须有终结日第二百四十一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六)第一百九十七章 两手准备终定音(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诸事推行隐者来(三)第四十五章灭国之功尚不足?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敌占先机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礼毕诏书频出第一百四十八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六)第六十章诏令监国是何意第六百五十六章 决断之重一肩担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风起时动微末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镜首战得胜第四十二章论功行赏争不休(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七)第五十六章初见皇帝受问询第二百二十九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二)第七百十九章 开辟新路为后学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诸事重(一)第六百八十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四)第二百五十章 谢公安石与君同(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一)第四百一十六章 势如破竹征淮南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时变(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二)第三百三十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五)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于所当行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论道德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择异(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七)第七十九章即将离京奇事多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三十九章手腕强硬治归州(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四)第六百六十二章 谁料竟会遭背刺第三百四十一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六)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七)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战须有终结日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十)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三百二十九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动议改制(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五)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六)第六百十四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一)第三百六 空辩不若实为证(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浅水亦有乱流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