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属何方

南昌城内虞丞相府,虞三端坐桌前运笔习字。

他的老父亲说到做到,自从那天打了一巴掌之后,就一直把他关在家中,无事可做的他也只好读书写字。

只可惜,虞鸿雁没想到,他的长孙认同他那幼子的想法,暗地里偷偷帮忙传递消息。

前段时间同城外联络不便,虞三他们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城内串联上。只能说错有错着,被他们拉拢的一名守城将领前些日子联络上了城外的二王子,这更是让虞三等人连连感叹“天命在我”。

写到“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一句,屋外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

虞三没有停下,继续朝下面写。

才写了几个字,他侄子虞宗明就推门走了进来。

“三叔,城外有消息了。”

侄子的这句话,让虞三手抖了一下,“之”字的最后一笔斜斜的拖出很长,原本赏心悦目的书法作品就这么毁于一旦。

不过他没有在意这些,甚至顾不得把毛笔上的墨汁撇掉就搁到了笔搁上,然后转身看向侄子,有些急切地问道:“怎么说?”

虞宗明脸色有些微妙,说话之时十分迟疑:“说是周军会在除夕夜攻城,二王子的意思是让我们通知城里守军,使得这次突袭失败。”

这话一出,虞三脸色立马就变了:“莫非他还心向宋国!”

虞宗明没有说话。

城内城外联络本就要偷偷摸摸,能把这个要求传进来已经很不容易了,戴和裕不可能还把自己做出某个决定的缘由从头到尾解释一遍。

也因此,不仅仅是虞三,就连虞宗明和其他经手这个消息的人,都不免怀疑戴和裕的用心。

叔侄二人面面相觑,好一会儿,侄子虞宗明率先开口:“三叔,咱们要怎么做?”

听到问话的虞三回过神来,皱着眉头来回踱步。

好一会儿才停下来,一脸坚定的表情:“看来戴和裕已经不可靠了。”

得出这种结论的虞三现在开始对戴和裕直呼其名。

侄子点头附和:“那咱们现在?”

“我不方便出去,小乙你去试探一下知道这个消息的那些人究竟是什么想法。”虞三虽然性子不是太稳重,可他不笨,跟在虞鸿雁身边耳濡目染之下做人做事自有一番风格,“没搞清楚他们怎么想之前别暴露了咱们的想法。如果他们都要听戴和裕的,就让大人出面去找戴官家。”

“那要是他们也不想听二王......呃,戴和裕的呢?”

听到侄子这么问,虞三露出一丝笑容:“那这场功劳,我们就收下了。只是可惜,没有了戴和裕之后,咱们这些人也少了一个能聚集在一块的理由。”

这话显然意味着他们准备在除夕夜周军攻城的时候打开城门放周军进城。至于戴和裕,想来知道虞三带来的那条消息的人,很乐意帮新上司排除一个二五仔。

洛阳仁寿殿,赵元昌半躺在榻上,一只手搭在榻边,太医署一名医监正坐在矮墩上为赵元昌号脉。除了这个人,还有几名医生站在一旁静静等待。

这些人都是参与编修医书的良医,自从本草编纂工作从转移到洛阳之后,越来越多的名医参与进这个庞大的工程中来。此时站在仁寿殿里的这几个都是优中选优挑选出来的。

好一会儿,这位医监捋着自己的山羊胡子起身让到一边,另外一个名医立刻坐下重复他之前的动作。

也不知过了多久,所有医生都把了一遍脉,几人告罪一声退到一个小房间低声商议。

赵元昌没有在意,他坐起身来拿过一本书就着烛光细细阅读。

好一会儿,一干医生重又走了进来,这群人中唯一有官身的医监作为代表向赵元昌叙述他们的结论。

结果当然是赵元昌身体健康没有大碍,只不过即将换季,可能会导致身体不舒服,只需要多多休养,注意膳食就好。

而药,他们不敢开,毕竟是药三分毒,是以只开了几条食疗的方子,算是聊胜于无。

赵元昌吩咐身边亲信宦官把方子送去尚食局后,便让一干医生离开了。

他自己歇了一会,没有继续躺在榻上,一边招呼奴婢服侍他穿衣,一边吩咐宦官去找秘书少监薛居正。

等他喝完一碗热汤擦嘴净手后,薛居正才堪堪赶到。这边汤还剩下不少,赵元昌直接让人盛了一碗给薛居正。

在正殿坐下,等薛居正喝完汤,赵元昌终于开口谈正事:“宋国之地如今仅余南昌一处未曾拿下,看情况应该也坚持不了多久,是时候要考虑江南如何治理了。”

薛居正立刻就反应过来:“官家可是疑虑吴越国?”

“嗯。”赵元昌没有否认,“根据洪州传来的消息,吴越王钱弘俶倒是真心归顺,没有做什么小动作。”

“官家可闻‘千金买骨’乎?”

赵元昌似有所得:“可是郭隗劝燕昭王?”

“正是。”薛居正点头,“臣以为吴越王便是官家之郭隗。如今天下渐安,然仍有数处方镇不服朝廷管辖,官家允吴越王裂土封王,可昭示天下官家之仁义。若那些方镇仍不愿来朝,方可施雷霆之怒。如此恩威并施是为王道。”

见赵元昌表示赞同,薛居正继续道:“只不过吴越国既为我大周藩属,百姓名册、山河图志不可不送来朝廷,时节贡品亦不可缺。且王子须至洛阳进学,朝廷亦须派兵护持吴越百姓。”

其实就是四个条件:奉上户籍和土地,按时纳贡,继承人接受“爱周国主义教育”,接受驻军。

这样一来,吴越国同周国其它州县的差距也就只有上计国库的税赋少点以及主官世袭这两个了。

赵元昌略一思忖,觉得可以接受,便点头道:“就如薛卿所言,卿写一份条陈递到政事堂,这事就让政事堂去办。”

“是。”薛居正出声应下。

沉默一阵,赵元昌再次开口:“楚地传来消息,朗州刺史卢子龙在衡州遇刺重伤,楚地叛军倒是愈演愈烈。”

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第七十九章即将离京奇事多第五百八十六章 无人可得顺心意(三)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五)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五)第二百三十九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四)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八)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五百六十七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闹事为哪般(一)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顿操作猛如虎(三)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六)第五百三十章 师友侍读何人佳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十)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战前动员第三百三十五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第五十九章转遍东京闻兵讯第三百三十五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四)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五)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后南有风起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阳(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乱起变生杀意浓(三)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杀人当行何计(一)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险全臣节(二)第六百九十章 一时之法亦须重第二百七十五章 两姓永结秦晋好(一)第九十三章浑不要脸会使节第二百三十七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二)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谁主沉浮(二)第六百九十章 一时之法亦须重第二百三章 春耕为重议农事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四)第七百二十一章 谁可妄自言忠义(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一)第八十三章 枕头之风威力大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八)第一百九十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一百四章终拜师庭院问对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异选大将第六十九章谁人心思能如意第五百四十章 忠于王事举贤良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十)第747章 烽火家书抵万金第二百二章 下车伊始危机藏(二)第四百九十九章 儿女相约为亲家第六百二十三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十)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临深渊寻正途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四)第六百九章 军政尽操六人手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三)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八)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二)第七十二章帝王问询意难测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744章 甘州风沙掩军势第748章 敢请长缨安军心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四)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东去拓海疆(一)第六百十二章 无需畏惧艰难事第九十八章仿若汉末汉中反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乱周沈争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军难收税更难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五)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五)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五)第三十六章项上人头吾必取(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五百二十九章 谈授官书院生颓(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枢院为立足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一)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旧愿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风(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枪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闹事为哪般(一)第六十五章套路从来得人心第六百六十五章 为安诸军分新饼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二)第六百十二章 无需畏惧艰难事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三十七章 项上人头吾必取(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总比困难多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三)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六)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闹事为哪般(一)第四百三十六章 为寻钱粮出新策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四)
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第七十九章即将离京奇事多第五百八十六章 无人可得顺心意(三)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五)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五)第二百三十九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四)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八)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五百六十七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闹事为哪般(一)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顿操作猛如虎(三)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六)第五百三十章 师友侍读何人佳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十)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战前动员第三百三十五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第五十九章转遍东京闻兵讯第三百三十五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四)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五)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后南有风起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阳(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乱起变生杀意浓(三)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杀人当行何计(一)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险全臣节(二)第六百九十章 一时之法亦须重第二百七十五章 两姓永结秦晋好(一)第九十三章浑不要脸会使节第二百三十七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二)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谁主沉浮(二)第六百九十章 一时之法亦须重第二百三章 春耕为重议农事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四)第七百二十一章 谁可妄自言忠义(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一)第八十三章 枕头之风威力大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八)第一百九十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一百四章终拜师庭院问对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异选大将第六十九章谁人心思能如意第五百四十章 忠于王事举贤良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十)第747章 烽火家书抵万金第二百二章 下车伊始危机藏(二)第四百九十九章 儿女相约为亲家第六百二十三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十)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临深渊寻正途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四)第六百九章 军政尽操六人手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三)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八)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二)第七十二章帝王问询意难测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744章 甘州风沙掩军势第748章 敢请长缨安军心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四)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东去拓海疆(一)第六百十二章 无需畏惧艰难事第九十八章仿若汉末汉中反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乱周沈争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军难收税更难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五)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五)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五)第三十六章项上人头吾必取(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五百二十九章 谈授官书院生颓(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枢院为立足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一)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旧愿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风(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枪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闹事为哪般(一)第六十五章套路从来得人心第六百六十五章 为安诸军分新饼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二)第六百十二章 无需畏惧艰难事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三十七章 项上人头吾必取(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总比困难多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三)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六)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闹事为哪般(一)第四百三十六章 为寻钱粮出新策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