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二)

只是全师雄的好运道似乎就这么结束了,先是手下军兵擅离治下,紧接着魏城爆发民乱。

之前已经说了,全师雄手下数万人,真正的嫡系是拉到的汉州州兵以及以前的旧部,总共不过数千人。

本部兵马除了带到涪城攻梓州,就是留在巴西县守城,绵州其余诸县都是分出去的草头将军,自己拉的一干人马。

这年头,正规军的军纪都没办法保证,更别说杂牌军了,所谓匪过如梳、兵过如筛可不是说说的。

于是,“苦周久矣”的蜀地父老们在喜迎王师之后,发现“王师”的吃相比起周官更加不堪,活脱脱的刚出狼穴又入虎口。

其它地方也就算了,有点反抗很快就被扑灭。

然而魏城却有一个县尉先是虚与委蛇,等民怨起来之后煽动乱民冲击军营,带着几个心腹趁机斩杀占据魏城的草头将军。

如果魏城是在绵州汉州边境,或许这个县尉会一战成名,成为平乱功臣。

可惜魏城靠近剑州,正愁地盘不够大的杨光远得知魏城生乱的消息之后,立刻领兵攻魏城。

手头没有可战之兵,这校尉不得不领着数十下属弃城遁走。

当全师雄得到消息的时候,魏城已经被杨光远占了。

这边内部正乱着呢,那边刘承泽领兵出阳平关,于三泉大破吴柳树军,一干盗贼散入山林,刘承泽兵锋直指绵谷县!

而另一边,持续不断的袭击固然让詹胜元部行军速度迟滞,但在没有数百米外伤人的火器、也不能纵马驰骋的情况下,叛军的牺牲十分巨大。

终于在詹胜元攻克难江之后,集州境内再也没有成规模的反抗。

从难江,有一道近两百里的谷地直通利州的嘉川、绵谷,就仿佛一把刀子直抵腹心。

在吴柳树兵败的情况下,王世安不可能挡住东、北两个方向的敌军,要么困守绵谷城,要么放弃利州,退往葭萌、剑门。

大好局面,一朝而崩。

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降而复叛,再次投降就算不死,估计也是监禁一生的待遇。

全师雄的想法是让王世安退到葭萌关,杨光远带人进驻剑门关,两关互为犄角挡住周军,甚至可以寻找机会破其一路。而他自己则在绵州防备汉州和梓州方向的周军。

只可惜,没人听他的,他也只得抛弃合作的想法。

就在全师雄心忧该如何行事的时候,马建成领着周将军那三千余人开始穿越石碑谷。

穿过石碑谷,沿着紫岩山脚南下,就能越过绵竹县城,之后一路平坦,过什邡、濛阳、新都三县,到达锦官城下。

马建成自然知道这三千余人不太可能攻下锦官城,但他不在乎成败,之所以辛辛苦苦来帮助周将军,完全是为了报复陈佑。

在他的计划中,经过什邡抵达濛阳之后,先破濛阳县城,驱濛阳之民攻新都,再驱新都之民攻锦官。

濛阳到锦官不过五十里路,如果速度快一点,完全能在锦官府尚未反应过来之前驱民至锦官城下。

腹地两县被攻破,军民损失惨重,敌兵至锦官城下,有了这三条,想来陈佑一定不会好受。

至于这个周将军会是什么个结局,不在马建成的考虑之内,等最后战斗开始,他便会遁走。

自从除了城内那些商贾之后,陈佑轻松许多。

虽然因为商业萧条导致税收减少,但之前抄家得了不少钱银,一干用度十分充裕,唯一可虑的便是粮草。

庶民用粮无须烦忧,之前有余钱的都买了不少粮食,买不起的自有其手段能活下去,只是军粮还需要他来筹措。

好在夏收将至,新扶持的商贾也渐渐走上正轨,谨慎一些的话,可以在存粮用完之前购入新的粮食。

除此之外,这段时间也有不少好消息。

首先是府内所有行商坐贾都老老实实的交税,算是开了个好头。

其次是锦官府书院终于开张了!

由于书院开在城内,也就没有大动土木,而是依托数个宅院花园改建而来。

书院落成当日,陈佑带着府衙县衙一干官员出席仪式。

正门牌坊上是阴刻的书院名字——泽润书院。

这四个字乃是陈佑亲自书写而成,按照他的说法,是希望书院学子“达则为圣人,泽被天下;穷则为君子,温润如玉”。

泽润书院暂且分为经、书、算、律四院,每院设院长、教授、助教。分别以黄贤、徐师进、韩寅韬、贾义为四院长。

四院之上有执事长负责考核课业、执行院纪,有司业处理庶务、考评教员。分别以李华宇为执事长,张采石和胡德佑为司业。

书院之主为山长,陈佑亲任山长,但是他不可能分出太多精力在书院上,所以任命魏仁浦为祭酒,总领书院事宜,司业为祭酒之副。

凡改造人,当从思想上来改造,而泽润书院就是陈佑用来改造人思想的武器。

他现在也没多余的想法,就三个目标:一是可以让能工巧匠地位和收入提高,推动技术机器的发明创造和改进;二是借助目前乱世的便利,重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并且这个百家不局限于哲学社科,还能延伸到自然科学上去;三是培养自己的党羽。

三个目标,两公一私。

说起来可能有些讽刺,私心最重的那个目标最容易实现,其余两个目标比较困难。

不过没关系,陈佑现在才二十多,只要能一直在朝堂上立足,这三个目标都有实现的可能。

他已经做好未来几十年都为了这些目标而奋斗的准备了,毕竟利用书院培养党羽,再快也需要十年才能见成效,其余两个目标更不必说。

以后他的官做到哪,泽润书院就开到哪,而且他也会招揽人才,争取开设诸如医、工、武、农等院。

总之目标远大,同志必须努力!

锦官府这个书院现在是挂在府衙名下,等他调任之后,这个书院就会划归陈佑私人所有。

咳!不要误会,这可不是侵吞国有资产,这是发挥优质社会资源的教育作用,提供更有性价比的教育资源。

你们呐!要理解陈佑的拳拳为民之心!

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顿操作猛如虎(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八)第一百八十四章 为尊者讳争道义第一百三章江边垂钓生妙计第五百八十九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一)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犹不慌第二十四章虚职酬功忠为首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动议改制(二)第二百一章 下车伊始危机藏(一)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三)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后虎当何如(三)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阳(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八)第745章 大人虎变曰文炳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鸡肋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九)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当国事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异选大将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九章城头观兵反意坚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难而上因时变第十二章举义反正须拿捏第六百八章 不惧生死为筑城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四)第四十九章君臣问对定计策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三)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九十八章仿若汉末汉中反第四百三十三章 风雨来袭水龙吟第三十七章 项上人头吾必取(二)第一百九章诸将逼宫围太原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飞雪春已近(二)第五百九十三章 请以海军试新制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五百四十六章 两国皆赚无人亏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六)第四百七十五章 宁行仁城头质问第三百六十四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五)第一百八十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三)第五百四十章 忠于王事举贤良第八十三章 枕头之风威力大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三百四十二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七)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战事轻政争第六百九章 军政尽操六人手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九)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四)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义谋反欲亲征第三十六章项上人头吾必取(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四)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一)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独怆然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六)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献民献疆蜀国亡第三十六章项上人头吾必取(一)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谏赞明君第六十四章战事不顺布闲棋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阳(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一)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险全臣节(二)第二百四十章 内乱未平外面起(五)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四)第七百十八章 一点星火落周山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三)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别样心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耻在心中第六百三十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七)第一百七十九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二)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乱三国动第四百五十二章 将往淮南保皇子第五百四十七章 旧日情谊存几许第三十二章说朝局双龙争王(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东宫所学是何物有些话,不吐不快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于所当行第三百二十七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二)第四百八章 鲜血淋漓投名状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时变(一)第四百二十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三)第五百三十四章 蓦然回首阑珊处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来风必有因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实实解烦忧(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一)第十六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四)第五百九十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七)第四十四章册命封王秦最贵第三百一章 勿论贤愚皆可用
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顿操作猛如虎(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八)第一百八十四章 为尊者讳争道义第一百三章江边垂钓生妙计第五百八十九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一)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犹不慌第二十四章虚职酬功忠为首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动议改制(二)第二百一章 下车伊始危机藏(一)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三)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后虎当何如(三)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阳(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八)第745章 大人虎变曰文炳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鸡肋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九)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当国事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异选大将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九章城头观兵反意坚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难而上因时变第十二章举义反正须拿捏第六百八章 不惧生死为筑城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四)第四十九章君臣问对定计策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气象(三)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九十八章仿若汉末汉中反第四百三十三章 风雨来袭水龙吟第三十七章 项上人头吾必取(二)第一百九章诸将逼宫围太原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飞雪春已近(二)第五百九十三章 请以海军试新制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五百四十六章 两国皆赚无人亏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六)第四百七十五章 宁行仁城头质问第三百六十四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五)第一百八十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三)第五百四十章 忠于王事举贤良第八十三章 枕头之风威力大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三百四十二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七)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战事轻政争第六百九章 军政尽操六人手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九)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四)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义谋反欲亲征第三十六章项上人头吾必取(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四)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一)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独怆然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六)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献民献疆蜀国亡第三十六章项上人头吾必取(一)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谏赞明君第六十四章战事不顺布闲棋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阳(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一)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险全臣节(二)第二百四十章 内乱未平外面起(五)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四)第七百十八章 一点星火落周山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三)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别样心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耻在心中第六百三十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七)第一百七十九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二)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乱三国动第四百五十二章 将往淮南保皇子第五百四十七章 旧日情谊存几许第三十二章说朝局双龙争王(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东宫所学是何物有些话,不吐不快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于所当行第三百二十七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二)第四百八章 鲜血淋漓投名状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时变(一)第四百二十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三)第五百三十四章 蓦然回首阑珊处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来风必有因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实实解烦忧(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一)第十六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四)第五百九十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七)第四十四章册命封王秦最贵第三百一章 勿论贤愚皆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