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六章 工业冲击农业

“好,北方各省粮食欠收的问题就这么解决,接下来,大司徒,你说一下土地抛荒的事情。若是朕所料不错的话,土地抛荒,大多发生在东南诸省吧?”

“圣明无过皇上。”王绍徵起身:“皇上,各位同僚,南方诸省近年来土地抛荒的问题愈演愈烈,除了让朝廷在征收赋税方面多了很多麻烦外,也连带的产生了诸多的其他问题。”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大明在朱由栋强势改变之前,社会上几乎所有阶层,只要稍微手里有点盈余,都是想的买入土地,然后靠着土地上的产出盈利。

在朱由栋大力推广土豆、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以及改良稻种之前。大明北方各省的土地,平均亩产是2~3石。在粮价稳定的时候,这点产出值银1~1.5两。而南方诸省的土地,如四川、湖广、江浙,亩产一般是4~6石,值银2~3两。而在两广、福建、赣南、湖南一些极佳的水田上,可以一年两熟,这收入就可以实现翻番——当然,这毕竟是极少数。

按照这个时代的规矩,地主和佃农在拿到产出后,是五五分账,然后再由地主向国家交税。

大明的赋税种类虽然繁多,但总的加在一起一般不会超过亩产量的十分之一。而各种临时加派,地方政府上下其手的东西,往往加不到大地主的头上,而是去压榨自耕农。所以,大明的地主其收益基本可以测算:一个有一百余亩土地的地主,在北方,一年大概能够收入45~65两白银,而在南方,则可能会有90~135两甚至更高。

而这还只是家里没有举人的小地主,若是家里有了举人,自家的土地完全免税不说,还会有大量的土地投献。虽说投献的土地肯定不可能给你交50%的租子,但多少也是笔收入是吧?所以,一般而言,家里出了举人的,家中每年的收益,不会低于300两。

按照明代白银一两的购买力约等于现代社会250元来计算,300两白银,就是7.5万元。

由此可见,其实小地主的日子过得也不怎么样。但,明代的生产力就这样了。毕竟在21世纪,大天朝还有6亿人的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呢。在明朝,除了做官、当兵、务农之外,还真的没有什么更好的就业渠道了。能够做个小地主,吃喝不愁,已经很不错了。

当然,富豪在哪朝哪代都是有的。比如松江徐家,手里捏着20万亩土地——还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这样膏腴之地的土地。一年的收入至少不下20万两白银。折算成人民币,就是5000万元——是年入5000万,可不是资产只有5000万。

但,也就如此了。徐家已经是那个时代顶级的富豪,其收入比起今日的福报、波尼来,还是不够看的——毕竟生产力在那里限制着呢。

地主阶层的情况大概就是这样了,而社会底层的佃农呢?

一般而言,一个佃农家庭,男主人和长子,两个壮劳力,在耕牛的帮助下,最多能够耕种60亩土地。但事实上,大明人口繁多,北方诸省的农民顶天能够租赁到30~40亩土地,南方的农民能够租到10亩土地就很不错了。

这么点土地,就算再加上家里的女主人和女儿做点蚕桑或者其他针头线脑的活计。其家里所有的收入,在减掉人头税和徭役税后——这还是朱由栋上位后才明确了徭役税,在此之前,农民是要服徭役的,而徭役这玩意已经说过多次,是多重伤害!

总之,在收入减去赋税后,这个四口之家,顶天一年能挣到10两白银。

10两白银,大约价值2500元人民币,这就是大明一个底层的四口之家的年收入——这点收入,也就是勉强饿不死了。稍微出点什么纰漏,比如旱灾、洪灾,家里有人生病啥的,那就是家破人亡的下场。至于说供家里的孩子读书以便用于阶层晋升机会啥的,麻烦你们一家在无病无灾的情况下,小心谨慎的积累四五代人之后再说吧!

而在朱由栋引导大明开始了工业革命,并且将南洋诸国变为自己的产粮基地,以及整个大东亚都成了大明的商品倾销地后。整个大明,尤其是东南诸省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的冒了出来,对这个地方的农业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工厂建立起来了,要招工人是吧?而现在松江府的工厂工人的薪资是多少呢?工厂种类不同,稍有偏差。但基本上,童工一月大约是60个铜板,成年女工80个,成年男工1块银元,熟练工1.5块。若是匠师阶层,那就更高,可以每月拿到3~5块。

还是以刚才那个四口之家的佃农家庭为例。若是其全家都进入工厂,那他们一家每月的收入就是3块银元,一年就是36块。在减去人头税和徭役税后,怎么都能剩下25块以上的银元。其家庭收入直接翻了一倍都不止!而若是他们当中出了熟练工或者匠师呢?

中国人都是天生会算账的,哪怕这个四口之家全都是文盲,这么简单的账,他们还是会算得过来。你说,当他们有机会进工厂做工的时候,他们会怎么选?

此外,虽然大明没有什么殖民地,但宗藩却是多得很啊。所以,大明的工业品目前根本不愁销路,所以在可以预期的十年内,大明的工人其薪酬会越来越高。

而与之对应的则是,虽说大明户部在国家层面上的海外购粮还算有节制,生怕购入粮食太多摧毁国内粮价,导致谷贱伤农。但大明的粮商可管不了这么多:人家南洋诸国亩产高不说,还一年三熟。这粮价比我们大明低多了。我们直接从南洋购入粮食在国内或者朝鲜、日本售卖,这利润相当的大啊!

也就是这些年因为大明、福国、桂国、日本都以国家力量在南洋大力买粮,使得粮价升高,间接抑制了民间粮食交易,不然民间的粮商都能把大明国内的粮价冲垮!

但也就是这样了,虽说国家层面的大力买粮,使得大明国内的粮价基本稳定在一块银元两石粮食的价位上。可是你要知道,大明始终是一个出超的国家,白银在源源不断的流入,银元的购买力实际上实在不断下降的。所以,表面上的粮价稳定,其实是意味着粮价下降,农民和地主的收入减少。

“皇上,各位同僚。最近这五六年来,国家的情况就是如此。工人的薪资在不断上涨,农夫的收入实际上在不断下降。所以,一旦有新的工厂开工,往往就是整村的农夫全家搬进工厂做工。甚至有些村落,干脆全村人集资,或者以全村土地为抵押,去银行贷款来开办工厂。

这人都进了工厂,种地的人自然就少了。现在,江南各省的地租,已经降到了四成、三成半,就这样,还是不容易招到佃农耕种。可是地租却不能再降了,再降,地主得到的收益在缴纳了田赋后,就剩不了几个了......如此一来,土地自然大量抛荒。

更有藩王分封海外后,纷纷到各地以各种优厚政策招揽本国百姓去海外定居。而各藩王最青睐的就是我东南沿海的百姓。因为当地百姓思路活,适应力强嘛。但这对于本就耕种不足的东南各省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皇上,如您方才所言,北方各省未来二三十年,可能都是天灾不断。若是这南方各省土地抛荒的问题得不到遏制,南方的粮食产量也会持续下降。这个,虽然我们可以继续从南洋买粮,但是臣觉得,粮食这种事关天下稳定之根本的东西,还是应该保证自给自足。”

“皇上。”银行行长曹三喜起身:“大司徒所言,句句属实。土地抛荒,在臣这里也有体现。最典型的一个案例便是,五年前,华亭徐家以20万亩土地做抵押,向本行贷款200万元开办新厂。在当时,松江的土地大约是20元至30元一亩,这20万亩土地,银行只贷给了200万元,当时全行上下都觉得赚大了。谁知道,现在五年过去了,徐家该还款了。可他们却说,除了利息外,只还100万,确保10万亩土地在手就行。剩下的10万亩土地,他们不要了!”

说到这里曹三喜把手一摊:“臣要这十万亩土地干嘛?银行拿来了,根本就找不到足够的佃农耕种啊。就算是有那么多佃农耕种吧,臣最多也就能开三成的地租,再多,佃农就跑光了!可是三成地租,臣在交了赋税后,所得利润,比起那100万贷款的利息,可是差得老远了!”

“皇上,诸位同僚,徐家这个案例只是个典型。实际上,现在我大明皇家银行在全国各地的分行,都出现了类似的坏账。贷款人赚了钱,就是不肯还贷款。你催他吧,他就说把抵押的土地交给你。我银行要那么多土地干什么?这样的事情多了,银行也没有办法,只能是在贷款前,尽力压低抵押土地的估值。甚至在江浙一带,有的分行已经拒绝接受土地作为抵押物放贷!而这么一来,又使得民间的借贷业务重新兴盛。长此以往,我银行就没法盈利哪!”

第二十章 有的人欠收拾(二)第六二四章 藩属国的差异第四二七章 三万里的返航第三二九章 朱由栋结婚了第四零七章 幕府垂死挣扎(二)第六三零章 朱由栋的决心第四三零章 商界开始改变第三六九章 西贡要塞被围第四三八章 简王并不简单第三九四章 蜀藩未来所在第四十二章 打脸就要打痛(三)第三八六章 现在扭头向东第一一六章 东林也要办报(五)第六八七章 请随意做梦吧第一七一章 宿命的萨尔浒(一)第三三八章 工业革命发端(一)第七一一章 欧洲人撤退了第四十五章 打脸就要打痛(六)第三三八章 工业革命发端(一)第四六一章 进入铁甲时代第一四一章 所谓借壳上市第六二二章 绝望的皇太子第二六八章 睡虎地简出世第四八八章 西班牙的防守第七八一章 做好大餐迎客第三五四章 宗教战争开始第二零八章 金军媒之布局第三零六章 敌人不会听话第一一七章 东林也要办报(六)第六五五章 亲王号的首战第五八零章 欧洲的科学家第一三七章 岛津欲寇琉球第三三零章 大明准备反击(一)第二九一章 决绝的达塔尔第七八九章 敌人这是要跑第二五四章 一切都是误会第一六三章 山海关定方略(一)第一六二章 太孙殿下出征(三)第三十四章 原始资本积累(九)第八章 言官们的弹本第六六九章 红海出现敌人第五三五章 转进的第六师第三十九章 赚钱必须高尚第九十八章 千万人吾往矣第五二九章 莫里斯再上线第四七九章 西班牙的援军第四七六章 河套重工中心第四一三章 身体素质差异第五八七章 皇明宪章摘录第七七零章 被迫敌前转向第一五七章 竹千代的助攻第十一章 孤的元从班底(三)第五八六章 大明开始立宪第四六七章 新豪商的崛起第四零七章 幕府垂死挣扎(二)第一三九章 是蹂躏非战斗第三五一章 李三才的竹杠第一一五章 东林也要办报(四)第二十一章 有的人欠收拾(三)第五六四章 张献忠摸内奸第六七九章 南北印的迥异第四五零章 欧洲恢复和平第七零零章 战争没有停止第二九三章 太孙焦头烂额第一三二章 有客自远方来第二六六章 后续成套方案第六零四章 大明朝的家底第七三一章 贵在调动敌人第二十七章 原始资本积累(二)第六一零章 比哈尔邦出兵第六二五章 阿格纳的和谈第五零三章 军事命名规则第六九五章 进击的商丘号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专家第六七三章 印度洋的破交第二二四章 土著不可小觑第三三九章 工业革命发端(二)第二一九章 首战是在色当(二)第三一七章 海军事海军了(一)第一五三章 萧伯芝的表演第二零九章 玉衡摇光结盟(一)第四七一章 这是鸦片战争第七一二章 西班牙的渔网第四一一章 开阳再临战场第二七八章 太孙赈灾方案(一)第二八二章 东南两路有警(一)第四二八章 台湾府的发展第四三零章 商界开始改变第五九一章 兵役局的肥差第一零八章 现在开始起航(三)第六六二章 进化论的诞生第四四六章 圣人还是圣人第四二四章 商税是要收的第七七一章 雷击舰队登场第二四四章 大坂的冬之阵(五)第五九零章 大明机构改革第五一八章 奥斯曼的应对第七九五章 天玑再次横跳第一八六章 吹皱一池春水(一)第三十八章 东瀛岛的变化(二)
第二十章 有的人欠收拾(二)第六二四章 藩属国的差异第四二七章 三万里的返航第三二九章 朱由栋结婚了第四零七章 幕府垂死挣扎(二)第六三零章 朱由栋的决心第四三零章 商界开始改变第三六九章 西贡要塞被围第四三八章 简王并不简单第三九四章 蜀藩未来所在第四十二章 打脸就要打痛(三)第三八六章 现在扭头向东第一一六章 东林也要办报(五)第六八七章 请随意做梦吧第一七一章 宿命的萨尔浒(一)第三三八章 工业革命发端(一)第七一一章 欧洲人撤退了第四十五章 打脸就要打痛(六)第三三八章 工业革命发端(一)第四六一章 进入铁甲时代第一四一章 所谓借壳上市第六二二章 绝望的皇太子第二六八章 睡虎地简出世第四八八章 西班牙的防守第七八一章 做好大餐迎客第三五四章 宗教战争开始第二零八章 金军媒之布局第三零六章 敌人不会听话第一一七章 东林也要办报(六)第六五五章 亲王号的首战第五八零章 欧洲的科学家第一三七章 岛津欲寇琉球第三三零章 大明准备反击(一)第二九一章 决绝的达塔尔第七八九章 敌人这是要跑第二五四章 一切都是误会第一六三章 山海关定方略(一)第一六二章 太孙殿下出征(三)第三十四章 原始资本积累(九)第八章 言官们的弹本第六六九章 红海出现敌人第五三五章 转进的第六师第三十九章 赚钱必须高尚第九十八章 千万人吾往矣第五二九章 莫里斯再上线第四七九章 西班牙的援军第四七六章 河套重工中心第四一三章 身体素质差异第五八七章 皇明宪章摘录第七七零章 被迫敌前转向第一五七章 竹千代的助攻第十一章 孤的元从班底(三)第五八六章 大明开始立宪第四六七章 新豪商的崛起第四零七章 幕府垂死挣扎(二)第一三九章 是蹂躏非战斗第三五一章 李三才的竹杠第一一五章 东林也要办报(四)第二十一章 有的人欠收拾(三)第五六四章 张献忠摸内奸第六七九章 南北印的迥异第四五零章 欧洲恢复和平第七零零章 战争没有停止第二九三章 太孙焦头烂额第一三二章 有客自远方来第二六六章 后续成套方案第六零四章 大明朝的家底第七三一章 贵在调动敌人第二十七章 原始资本积累(二)第六一零章 比哈尔邦出兵第六二五章 阿格纳的和谈第五零三章 军事命名规则第六九五章 进击的商丘号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专家第六七三章 印度洋的破交第二二四章 土著不可小觑第三三九章 工业革命发端(二)第二一九章 首战是在色当(二)第三一七章 海军事海军了(一)第一五三章 萧伯芝的表演第二零九章 玉衡摇光结盟(一)第四七一章 这是鸦片战争第七一二章 西班牙的渔网第四一一章 开阳再临战场第二七八章 太孙赈灾方案(一)第二八二章 东南两路有警(一)第四二八章 台湾府的发展第四三零章 商界开始改变第五九一章 兵役局的肥差第一零八章 现在开始起航(三)第六六二章 进化论的诞生第四四六章 圣人还是圣人第四二四章 商税是要收的第七七一章 雷击舰队登场第二四四章 大坂的冬之阵(五)第五九零章 大明机构改革第五一八章 奥斯曼的应对第七九五章 天玑再次横跳第一八六章 吹皱一池春水(一)第三十八章 东瀛岛的变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