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三章 山海关定方略(一)

1611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朱由栋一行抵达山海关。

平时驻扎在北京的京营当然是跟着朱由栋从北京出发,蓟镇、宣府、大同等地军镇的部队,自然也不用到北京会齐。而南方的横海卫、四川镇等部队,自然是通过海运北上。所以,除了辽东镇本身的部队外,其他部队的聚齐地,一开始就是定在山海关。

北京兵部在九月就已经发出命令,要求北方各军镇抽调兵马向山海关前进。但是受限于大明目前奇葩的后勤制度,所以,朱由栋因为要出征的名头,在北京城里整整浪费了两个月。但是当他到达山海关的时候,居然还有部队没有抵达。

“殿下,杨经略,杜帅,据末将前日收到的消息,太原镇的部队已经到了居庸关附近,大约还有五六日便到。宁夏镇的部队还在宣府的怀安卫,至少还有二十天的路程。”

“呃,殿下恕罪,本朝军镇兵移动到他处,这规矩是有些多,所以不是儿郎们不努力。”

说这话的是辽东经略杨镐。作为文臣,这家伙的仕途长期和军伍之事有关,所以,他是大明朝难得的体恤将士,愿意倾听武将声音的文臣。或许是和部队打交道久了,此人平日的言行,那真的和普通的文弱书生大不相同。早年甚至跟随辽东大将董一元,深夜冒雪突袭敌军并获得大胜,单凭这一点,就足够武将们对其刮目相看。

但是呢,此人也有官僚的毛病:爱拉帮派,在小团体里讲兄弟义气。你跟我交情好,是我的人,那你无论怎么作死,我都要护你周全。你不是我的兄弟,那对不住,故意坑害你的事情可能不经常做,但功劳什么的基本不会考虑你。

当年大明援朝抗倭,杨镐组织了四万大军围攻日军据点蔚山,眼看着游击陈寅的部队就要攻破日军防线了,但是杨镐看自己的好兄弟李如梅的部队还没有上来,于是鸣金收兵。结果等到李如梅上来后,日军已经整顿好了防线,明军锐气已失,攻不进去了。在长期的对峙中,明军士气低落,被日军抓住机会反击,大败亏输……

总之,这个家伙算是文臣里懂兵事的,但是自身的水平和道德……

“哈哈哈,杨经略,孤虽然年幼,但体恤将士四个字还是做得到。这样吧,宁夏镇的马参将来不了就不等了,柴帅,你这关上哪里的地方宽阔点?咱们马上开始战前想定吧。”

“回禀太孙,山海关的城楼很是宽阔,而且可以依山观海,景色也很是不错。”

“嗯,那便登楼吧?杨经略?”

“臣无异议。”

一众人遂拥着朱由栋上了山海关城楼,朱由栋自是坐了主位,其左侧第一位自然是杨镐,右侧是辽东总兵杜松。然后山海关总兵柴国柱、四川总兵刘綎、辽东副总兵李如柏、大同参将麻承志、开原参将马林、蓟镇参将张承荫、延绥镇参将李昌龄、宣府镇参将尤世威、横海卫都司麻承诏、重庆卫石柱千户所马千乘等人,依次鱼贯入座。

“杨经略,诸位大帅、将军,皇爷爷命孤来给大家做统帅,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本次参战的所有士兵足衣足食。至于军略方面的事情,孤年幼无知,还望杨经略,诸位大帅、将军,不吝赐教。”

在一片“臣等不敢、殿下言重了”的谦辞后,杨镐清了清嗓子:“殿下,诸位将军,今日之会,尤为重要,我等深受皇恩……总之,建奴必灭……所以……”

杨镐在那里掉书袋了半天,但朱由栋一点不耐烦的样子都没有。小半个时辰里,他只是稍微的换了个姿势,用一只手撑着腮帮子,露出很有兴趣的表情一直微笑着盯着杨镐看。

杨经略这个尴尬啊。

要说这次出兵,武将们当然是欢欣鼓舞,但杨经略的心情就不是很美好了。

多少年了,大明的兵事啥时候是皇族可以参合的了?从嘉靖开始,不都是文臣做监军,拥有部队的最高决断权么?这会儿弄个十来岁的小孩子在老子头上算什么事?这打赢了,最大的功劳不是我的。打输了,说不得,背锅的人就是我。谁TM乐意来做这次的统帅啊?

还有啊,历来本朝武事,文臣监军的话是要扣下整个军饷的三成作为漂没的。这笔漂没,除了做监军的文臣要拿,对上,内阁、吏部、兵部等相关部门的官员们要分一些。对下,几个大军头也要分一些。这几十年下来都成了惯例了。可是这次太孙来做大将军算什么事?

最可恶的是,这次打仗的军费据说全是太孙出。那个已经在南方商界成为诸多商人梦魇的曹三喜,这会儿也在山海关城楼下。如此一来,这漂没自然就不用想了。

杨经略本身自己捞不到还是小事:打了这么多年仗,捞也捞够了。但是杨经略身后还有许多文官等着分钱啊!这可怎么交待?

所以,杨镐一开始打的主意就是,先说几个小时废话,等朱由栋不耐烦了,再伺机将其请出现场。

可惜,太孙殿下都在大明政坛的顶端厮混了七年,这一身养气功夫不比普通文臣差。下面的武将们都抓耳挠腮,各种坐立不安了,太孙殿下还能好整以暇的时不时抽空说一声“嗯,杨经略说的不错”啥的来捧场。

最后没辙的杨经略只有结束了这恼人的思想动员,转而开始交出干货:“殿下,自接到皇上命臣经略辽东的旨意起,臣就一直在构思方略。臣以为,建奴虽然跳梁一时,但其土地狭小,人口稀少,战略回旋空间极小。抓住这几点,我朝只要将军队分为四路,齐齐进军,建奴必然顾此失彼,不战而降矣。”

“嗯,杨经略,说说,都是哪四路?怎么走?”

“是,臣以为,宣大、蓟镇以及京营、山海关等关外军队,合为一路。这一路乃是我军主力,从沈阳出发,直接向建奴的老巢赫图阿拉进军,是为西路军。

四川、石柱和横海卫的军队可以在宽甸登陆,与宽甸卫、朝鲜援军合兵一路,从南侧攻击建奴后背,是为南路军。

马参将率一军从开原出发,从北侧攻击建奴,是为北路军。

李副将率一军,从辽阳出发,从西南侧进攻,是为西南路军。

这其中,西路军主要的任务是吸引建奴主力靠过来。

北路军和西南路军的任务是紧紧贴着西路军,为西路军辅助。

南路军的任务是快速前插,趁着建奴老巢空虚,直捣腹心。

在建奴面对我西路军久战不下,而且粮道不断受到我北路军和西南路军骚扰,必然士气低落的情况下。咂然听到我南路军袭取了其老巢,必然崩溃。那是,便是我西路军等三路大军乘胜追击之时。”

“嗯~~”心里非常火大,但面上却古井不波的朱由栋喝了一口茶,然后悠然道:“诸位将军觉得这个方略怎么样?没事,都说说,毕竟,你们才是提刀上阵的厮杀汉嘛。”

以前呢,没有皇族统军,所以武将们在文官的指挥下打仗,那是相当的小心翼翼——一不小心得罪了文官统帅,分派个必死的任务给你怎么办?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有朱由栋坐在这里,加上杨镐这个方略实在有些扯淡。所以,等朱由栋让大家发表意见后,刘綎第一个就站了出来。

当年刘大刀的军队在朝鲜很是祸害了不少当地百姓。而杨镐呢?他在朝鲜除了是明军统帅外,还兼职当起了朝鲜的“宰相”。为了朝鲜战后的恢复可谓是尽职尽力。在这个过程中,刘綎因为士兵军纪的问题,多次遭到杨镐的弹劾和训斥。所以两人的积怨极深。

而这些年呢,刘綎因为木邦一役和太孙建立起了固定的联系,这背后的后台硬得不得了。再加上这杨镐的方略实在是糟糕。所以,刘大刀就敢发话了。

第五零六章 适度扶持藩国第三三四章 逃亡者的用处第五八二章 易普拉欣妥协第三三九章 工业革命发端(二)第七七四章 陆军可以登陆第六六七章 西班牙的优势第七七三章 海上的枪骑兵第七四八章 继续一路向西第二八一章 无压制之义直第四五一章 菲利普的魔盒第十一章 孤的元从班底(三)卷末总结及单章求订阅第三零五章 开台王的策略第三四一章 海上决战想定(一)第五九八章 新增管理机构第六十六章 东北号角连营(一)第七一二章 西班牙的渔网第一一四章 东林也要办报(三)第五十五章 情报才是主业第二九九章 日本欲寇朝鲜(三)第六八二章 流水账的战报第七七零章 被迫敌前转向第六七七章 毛文龙的无奈第一一九章 扶上马送一程(一)第一零三章 我们的海贼王(五)第五七五章 袁可立的学生第一四八章 明日和平条约第七六九章 士气和命中率第一六三章 山海关定方略(一)第十二章 孤的元从班底(四)第三零七章 万历四十五年(一)第二零六章 科研后继有人第四一八章 无烟火药时代第六七二章 杜伦尼的闪耀第三四六章 东海上的决战(三)第八十七章 大明直辖木邦(二)第七一六章 某已等候多时第七五四章 殷地安新史观第四四九章 不得了的东西第三四七章 东海上的决战(四)第一六二章 太孙殿下出征(三)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网之鱼第一九七章 天下重新透明(六)第七四四章 今日定下国本第七五三章 西路军的统帅第一四三章 四方英才汇聚第五五七章 独立军上高速第六一二章 卢象升的谋略第六五九章 要有战略眼光第六六四章 准备发行纸币第七二七章 土鸡的三国志第五七零章 最后的一堂课第七九零章 郑成功的杀着第四十六章 打脸就要打痛(七)第六八九章 敌舰兵临城下第九十一章 国家根基已朽(三)第七章 皇帝真不好当第四四五章 衍圣公不禄了第六四三章 朱慈燚的幕僚第十一章 孤的元从班底(三)第五九三章 兵役总局开张第五一九章 易普拉欣布阵第三五六章 二十五万口猪第七五九章 大明的内燃机第一二八章 东林陷入颓势(三)第四六二章 进入铁甲时代(二)第十六章 狗屎般的财政(一)第五六二章 此刻需要谨慎第二八六章 易普拉欣崛起(三)第二九四章 许显纯论方略第七八零章 此乃示弱以敌第二七六章 方山的进士们第七六三章 临阵科技突破第三五四章 宗教战争开始第六五一章 美洲礼仪教导第四八零章 菲利普的畅想第六二二章 绝望的皇太子第七五四章 殷地安新史观第五三七章 耶路撒冷围成第五一八章 奥斯曼的应对第六六零章 天才们的表字第四三七章 追击其实不难第三七六章 廉贞走向末路第七六二章 大明高级密探第六九七章 明中宗桓皇帝第三一九章 海军事海军了(三)第二八八章 基督正义联盟(一)第三五三章 开阳终于登顶第二九三章 太孙焦头烂额第一六九章 忙碌的魏忠贤第六三二章 文臣们的作用第三二一章 女真人的选择第一七八章 宿命的萨尔浒(八)第六一四章 莫卧儿的炮击第四二五章 皇帝还是万岁第三九五章 清醒的国松丸第十章 孤的元从班底(二)第二八四章 易普拉欣崛起(一)第五九七章 宦官的危机感第六一一章 炎黄日月国旗
第五零六章 适度扶持藩国第三三四章 逃亡者的用处第五八二章 易普拉欣妥协第三三九章 工业革命发端(二)第七七四章 陆军可以登陆第六六七章 西班牙的优势第七七三章 海上的枪骑兵第七四八章 继续一路向西第二八一章 无压制之义直第四五一章 菲利普的魔盒第十一章 孤的元从班底(三)卷末总结及单章求订阅第三零五章 开台王的策略第三四一章 海上决战想定(一)第五九八章 新增管理机构第六十六章 东北号角连营(一)第七一二章 西班牙的渔网第一一四章 东林也要办报(三)第五十五章 情报才是主业第二九九章 日本欲寇朝鲜(三)第六八二章 流水账的战报第七七零章 被迫敌前转向第六七七章 毛文龙的无奈第一一九章 扶上马送一程(一)第一零三章 我们的海贼王(五)第五七五章 袁可立的学生第一四八章 明日和平条约第七六九章 士气和命中率第一六三章 山海关定方略(一)第十二章 孤的元从班底(四)第三零七章 万历四十五年(一)第二零六章 科研后继有人第四一八章 无烟火药时代第六七二章 杜伦尼的闪耀第三四六章 东海上的决战(三)第八十七章 大明直辖木邦(二)第七一六章 某已等候多时第七五四章 殷地安新史观第四四九章 不得了的东西第三四七章 东海上的决战(四)第一六二章 太孙殿下出征(三)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网之鱼第一九七章 天下重新透明(六)第七四四章 今日定下国本第七五三章 西路军的统帅第一四三章 四方英才汇聚第五五七章 独立军上高速第六一二章 卢象升的谋略第六五九章 要有战略眼光第六六四章 准备发行纸币第七二七章 土鸡的三国志第五七零章 最后的一堂课第七九零章 郑成功的杀着第四十六章 打脸就要打痛(七)第六八九章 敌舰兵临城下第九十一章 国家根基已朽(三)第七章 皇帝真不好当第四四五章 衍圣公不禄了第六四三章 朱慈燚的幕僚第十一章 孤的元从班底(三)第五九三章 兵役总局开张第五一九章 易普拉欣布阵第三五六章 二十五万口猪第七五九章 大明的内燃机第一二八章 东林陷入颓势(三)第四六二章 进入铁甲时代(二)第十六章 狗屎般的财政(一)第五六二章 此刻需要谨慎第二八六章 易普拉欣崛起(三)第二九四章 许显纯论方略第七八零章 此乃示弱以敌第二七六章 方山的进士们第七六三章 临阵科技突破第三五四章 宗教战争开始第六五一章 美洲礼仪教导第四八零章 菲利普的畅想第六二二章 绝望的皇太子第七五四章 殷地安新史观第五三七章 耶路撒冷围成第五一八章 奥斯曼的应对第六六零章 天才们的表字第四三七章 追击其实不难第三七六章 廉贞走向末路第七六二章 大明高级密探第六九七章 明中宗桓皇帝第三一九章 海军事海军了(三)第二八八章 基督正义联盟(一)第三五三章 开阳终于登顶第二九三章 太孙焦头烂额第一六九章 忙碌的魏忠贤第六三二章 文臣们的作用第三二一章 女真人的选择第一七八章 宿命的萨尔浒(八)第六一四章 莫卧儿的炮击第四二五章 皇帝还是万岁第三九五章 清醒的国松丸第十章 孤的元从班底(二)第二八四章 易普拉欣崛起(一)第五九七章 宦官的危机感第六一一章 炎黄日月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