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章 四方英才汇聚

“末将麻承诏,拜见太孙殿下!”

“哈哈哈~~麻将军请起。让你这位游击来担任横海卫指挥使,真是委屈你了。”

“不敢,能为太孙殿下效力,末将不胜荣幸!”

1609年10月起,根据兵部调令,从全国各地抽调的武将,先后抵达南京。

按照万历与朱由栋当初在北京的定议,这一次横海卫的武官,一定不能再有辽东李家的人,所以,这指挥使的位置,自然落到了‘东李西麻’的大同麻家手里。

由于朱由栋以极为强硬的态度阻止了李成梁放弃宽甸六堡的想法,所以这会儿的李成梁并没有因此受到言官们的剧烈弹劾。也因此他也稳稳的继续当着辽东总兵,而麻贵也没有像历史本位面上从大同调到辽东接替李成梁,仍然是继续做他的大同总兵。

不过‘东李西麻’这会儿年纪都不小了,要不了多久就会先后去世。大明将领的世代更替,到了这个时候也应该开始了。

具体到麻承诏来说,他是麻贵的长子,这一年也有四十多岁了。可惜此人是个过于纯粹的武将:大明立国两百多年,文臣们占据了太大的优势,故而武将们在一般情况下要想升迁,除了战功,还得有一点文采。而这位麻承诏,却是一个文盲。由此导致这时候他的一位堂哥已经是副总兵,两位弟弟都是参将了,他还只是个游击。

所以这一次复建横海卫,麻家在接到兵部的征调问询后,麻贵拍板,派出了麻承诏。

大明的军职,到了这会儿是卫所、军镇并行。卫所的武将从高到低是:指挥使、千户、百户、总旗、小旗。其中指挥使也叫都司。而军镇里的武将从高到低则是: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把总、哨官等。所以麻承训从大同镇转到横海卫,属于高职低配。

不过这个没关系,朱由栋要的只是一个练兵的名义,横海卫在他的手里绝对不是普通的卫所。如果这麻承诏真的能用,朱由栋也绝对不会委屈了他。

麻承诏之下,是五个千户。而托后世网络上众多的关于明代后期穿越小说的福,朱由栋对这五个千户都有印象。

第一个是杜弘域,杜家祖籍昆山,但后来世镇延绥。此人虽说名声不显,但是他的父亲杜文焕就比较有名气了。若是杜文焕还不够出名,那他的叔祖基本上稍微对历史有常识的都知道:杜松。

第二个人实在是让朱由栋满心的纠结:祖大寿……好吧,这会儿这位历史本位面的食人魔还只有二十九岁,其父祖承训目前还是李成梁麾下的参将。祖大寿年轻的时候各种顽劣,所以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正式的拿到官职。在辽东李家很自觉的不再往横海卫塞人后,老李把自己麾下大将的不成器的儿子塞了进来,似乎也是应有之意。

前面两个都是兵部调配过来的,朱由栋也没法拒绝:你得给兵部的人一定生发的机会,人家办起事来才稍微有点效率嘛。不然官僚们的惰性发作,不知道又要扯皮多久。

剩下的三个千户,都是朱由栋自己安排的。

刘招孙就不用说了。这个时候也该给人家一个正式的官职了。而第四、五个,那真的是朱由栋让温体仁在兵部反复折腾,才要来的人才。

第四个千户,曹文诏。这个这会儿还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此时还是辽东的一个小哨官。但是朱由栋给温体仁下了死命令:我就要此人,而且起步必须是千户。

老温为了完成朱由栋的指令也是花了好大力气:首先是从兵部武选司的军官名册中把曹文诏的名字巴拉出来就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其次是这个人的名字拿出来后兵部的官员一看就连连摇头:老爷这边各方军镇将领塞条子、塞钱来要横海卫千户职位的不知道多少,有许多都是守备、把总,你这么一个小哨官算啥?

这时候老温八面玲珑的特性就体现出来了。喝酒吃饭送女人送红包甚至送男人!总之是让朱由栋的目的实现了。

最后一个,赵率教。说起来赵率教此时已经中了武举,出任甘州(甘肃张掖)的都司了。但朱由栋又不是明史专家,哪里知道赵率教起步是在甘肃而不是辽东?他让温体仁在辽东镇的军官里找,结果温体仁折腾了近两月都一无所获。还好老温这些年有朱由栋给的银子,手里很是阔绰,因此和京城里的各路官员关系都处的不错。所以最后还是兵部武选司的一个小吏在陕西都司的军官名单中找到了赵率教。

至于李世忠?他已经是锦衣卫身份了,固定的朱由栋侍卫长。而且李家在李成梁致仕之前,始终都被文臣们盯得紧紧的,所以无论如何,李世忠现在是没法再入军职的。

五个千户下面是五十个百户,这个层级朱由栋还是轻微的插了点手,亲点了三个人:马世龙(15岁)、满桂(15岁)、黄得功(16岁)。其他的四十七个百户,那就都随缘吧。

在北京给朱由栋办事的温体仁这几个月真的是满头包:这三个家伙前面两个还好一点,到底是将门世家出身。这黄得功一个普通军户,找起来真无异于大海捞针!

不过温体仁比起孙承宗、熊廷弼来,其长处就在于:身段够软,姿态够低。只要是太孙交待的事情,不问任何问题,只管去做——若是臭嘴熊廷弼在这里,估计就会说什么十几岁的孩子干百户成何体统之类的话了。

到了十一月,隔得最远的赵率教也赶到后,朱由栋把这五十六个人召集起来,并加上方山学校里年纪最大的,这一年有了十七岁的二十四个学生(做总旗),一共是八十人,开了一个会。

当然,这个会议肯定是先要由南京守备勋臣、南京兵部尚书、五军都督府的相关官员先讲话的。不过这些家伙这会儿都有些忐忑:崇明沙的那些海匪已经够强了,操江提督也被太孙拿到了。太孙还嫌不足,还要在靖江岛这么关键的位置上再弄一支水军?看这个布局,太孙的意思是要垄断长江三角洲的丝绸、茶叶、瓷器外销了?

可是南京的官员们,只要等级高一点的,都是要么自己有商队,要么参了股。全都靠着海贸走私发家致富呢。这要是太孙要吃独食,以后可该怎么办?

所以,这一段时间,朱由栋们是集中精力办横海卫复建的事情。而南京的各级官员却是围着曹三喜各种献媚:大掌柜的,太孙对长江外贸到底是个啥意思?我们能入股么?

曹三喜发出的信号是:殿下是不会吃独食的,而且殿下建议大家联合起来,一起收货,统一定价,如此一来,大家赚钱不是更舒服?至于说,让谁入股,让谁滚蛋,就看谁支持殿下复建横海卫的工作了。毕竟,复建此卫,是太孙提的议,若是办得不好,太孙的脸上不好看啊。

这个风声放出去后,南京官场上下,稍微有点实力的大佬们纷纷叮嘱各自的手下和代言人:千万配合太孙的工作,一定不要招惹太孙啊!

所以,到了十一月十日这一天,朱由栋召集军官们开会的时候。南京各级官员很是知趣的全部出席捧场,在各自慷慨激昂的讲了一些场面话后又非常懂事的迅速退走。把舞台完整的留给了朱由栋。

第四五五章 许显纯在仰光第一一九章 扶上马送一程(一)第七二三章 如何扩大内需第七七九章 双方继续加码第三一八章 海军事海军了(二)第六二一章 曹变蛟的初阵第六零七章 奥朗则布之路第四九五章 马尼拉湾海战第七八三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三十三章 原始资本积累(八)第七零四章 不速之客又至第六一九章 穿越喜马拉雅第五七八章 菲利普的理政第六三四章 三位殿下之战第一三四章 家事也是国事第二八一章 无压制之义直第八章 言官们的弹本第三一六章 崇明沙攻防战(终)第十七章 狗屎般的财政(二)第一五二章 熊廷弼的手段第五二一章 朱家的男人们第六三一章 三方各自部署第五四四章 小冰河大威力第五五八章 进化论的萌芽第六七五章 将帅们的调整第八零一章 亚速尔的海战第一五二章 熊廷弼的手段第四十九章 打脸就要打痛(十)第三五一章 李三才的竹杠第五九七章 宦官的危机感第一零六章 现在开始起航(一)第三五零章 东海上的决战(终)第四一四章 一次会战结束第四二一章 易普拉欣野望第三章 大家都是戏精第三六三章 朱由栋的杀招第三八七章 登陆地点选择第六一八章 大明主力登陆第四九四章 万里援军抵达第三四九章 东海上的决战(六)第四七六章 河套重工中心第二十六章 原始资本积累(一)第六八八章 大明的特种兵第二二六章 土著中的垃圾(二)第二八二章 东南两路有警(一)第五六四章 张献忠摸内奸第六四五章 苏伊士开通了第二九零章 复仇者黎塞留第三零五章 开台王的策略第二五一章 盐税应该很多第一五三章 萧伯芝的表演第七八三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七零八章 时间就是生命第三九八章 准备仁川登陆第六八零章 老贼的好打算第一二三章 殿下的新玩具(一)第六五零章 一锤子的买卖第五七七章 农业未雨绸缪第五三九章 耶路撒冷磨盘完本感言暨新书写作计划第六零八章 大明两路进军第一七零章 战前最后准备第二十一章 有的人欠收拾(三)第四三七章 追击其实不难第三六三章 朱由栋的杀招第二一三章 法兰西的应对第六十章 手心背都是肉第五八五章 赤脚医生手册第三零七章 万历四十五年(一)第四九六章 铁甲舰的战斗第七四三章 大明发行纸币第七一三章 周遇吉的奇袭第五零零章 吕宋之战终焉第二三六章 选妃并不简单(一)第三章 大家都是戏精第九十章 国家根基已朽(二)第五五六章 欧洲将星璀璨第四五零章 欧洲恢复和平第四三五章 后勤保障无碍第六二八章 明军转入防守第六十八章 东北号角连营(三)第三二五章 滨海厂的木匠第五六三章 李自成的方略第六七六章 士兵们的日常第六五八章 邮轮上的学习第七一八章 如何重振经济第六十九章 东北号角连营(四)第二一二章 目标是法兰西第七章 皇帝真不好当第五七八章 菲利普的理政第七八七章 战斗陷入混乱第五八三章 黎塞留的游记第三七零章 大明开始收网第五十章 纳黎萱的独子第四九五章 马尼拉湾海战第四十七章 打脸就要打痛(八)(加更)第八十二章 大丈夫当如是第一一一章 射雕英雄火爆第一四三章 四方英才汇聚第三零六章 敌人不会听话
第四五五章 许显纯在仰光第一一九章 扶上马送一程(一)第七二三章 如何扩大内需第七七九章 双方继续加码第三一八章 海军事海军了(二)第六二一章 曹变蛟的初阵第六零七章 奥朗则布之路第四九五章 马尼拉湾海战第七八三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三十三章 原始资本积累(八)第七零四章 不速之客又至第六一九章 穿越喜马拉雅第五七八章 菲利普的理政第六三四章 三位殿下之战第一三四章 家事也是国事第二八一章 无压制之义直第八章 言官们的弹本第三一六章 崇明沙攻防战(终)第十七章 狗屎般的财政(二)第一五二章 熊廷弼的手段第五二一章 朱家的男人们第六三一章 三方各自部署第五四四章 小冰河大威力第五五八章 进化论的萌芽第六七五章 将帅们的调整第八零一章 亚速尔的海战第一五二章 熊廷弼的手段第四十九章 打脸就要打痛(十)第三五一章 李三才的竹杠第五九七章 宦官的危机感第一零六章 现在开始起航(一)第三五零章 东海上的决战(终)第四一四章 一次会战结束第四二一章 易普拉欣野望第三章 大家都是戏精第三六三章 朱由栋的杀招第三八七章 登陆地点选择第六一八章 大明主力登陆第四九四章 万里援军抵达第三四九章 东海上的决战(六)第四七六章 河套重工中心第二十六章 原始资本积累(一)第六八八章 大明的特种兵第二二六章 土著中的垃圾(二)第二八二章 东南两路有警(一)第五六四章 张献忠摸内奸第六四五章 苏伊士开通了第二九零章 复仇者黎塞留第三零五章 开台王的策略第二五一章 盐税应该很多第一五三章 萧伯芝的表演第七八三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七零八章 时间就是生命第三九八章 准备仁川登陆第六八零章 老贼的好打算第一二三章 殿下的新玩具(一)第六五零章 一锤子的买卖第五七七章 农业未雨绸缪第五三九章 耶路撒冷磨盘完本感言暨新书写作计划第六零八章 大明两路进军第一七零章 战前最后准备第二十一章 有的人欠收拾(三)第四三七章 追击其实不难第三六三章 朱由栋的杀招第二一三章 法兰西的应对第六十章 手心背都是肉第五八五章 赤脚医生手册第三零七章 万历四十五年(一)第四九六章 铁甲舰的战斗第七四三章 大明发行纸币第七一三章 周遇吉的奇袭第五零零章 吕宋之战终焉第二三六章 选妃并不简单(一)第三章 大家都是戏精第九十章 国家根基已朽(二)第五五六章 欧洲将星璀璨第四五零章 欧洲恢复和平第四三五章 后勤保障无碍第六二八章 明军转入防守第六十八章 东北号角连营(三)第三二五章 滨海厂的木匠第五六三章 李自成的方略第六七六章 士兵们的日常第六五八章 邮轮上的学习第七一八章 如何重振经济第六十九章 东北号角连营(四)第二一二章 目标是法兰西第七章 皇帝真不好当第五七八章 菲利普的理政第七八七章 战斗陷入混乱第五八三章 黎塞留的游记第三七零章 大明开始收网第五十章 纳黎萱的独子第四九五章 马尼拉湾海战第四十七章 打脸就要打痛(八)(加更)第八十二章 大丈夫当如是第一一一章 射雕英雄火爆第一四三章 四方英才汇聚第三零六章 敌人不会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