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国家根基已朽(四)

“殿下,诸位,这一排房屋里面,摆放的都是洪武朝时的黄册。洪武朝,一共编了三次黄册(朱老四是不承认建文这个年号的。所以建文三年编的黄册,叫做洪武三十四年编)。合计二十五万三千七百六十六册。”

“嗯,张勇啊。洪武朝的黄册距今都有两百多年了吧?有没有纸张虫蛀粉烂,订书的棉线发霉朽断的啊?”

“回殿下的话,这种情况确实是有的。但是,洪武朝时国家纲纪严明,地方修订黄册,都严格按照朝廷的规定。在纸浆中参入了花椒、明矾。订书的棉线都是双股双订。安置黄册的房间都有石灰铺垫以防潮湿。至于这库房,本来都是修成南北向,以便阳光东西交替翻晒。而且黄册库的吏员在艳阳天还要轮流将黄册搬出室外翻晒。总之,洪武朝的黄册两百多年来,确实有纸张粉烂,棉线发霉的情况。但这种情况,最多也就一成。”

“嗯,甚好。那永乐朝的黄册呢?烂了坏了的有多少?”

“呃,殿下,小臣惭愧。或许是我们平日照拂不周,永乐朝的黄册损坏率大约接近两成。”

“孤还在北京的时候,就听说洪武、永乐两朝的黄册质地最佳,虽然历经两百余年,但多数仍可翻阅查证。号称‘铜黄册’。不过,好像也只有这两朝的黄册才是‘铜黄册’吧。”

虽说明代的大臣没有满清的大臣那样动不动就下跪的毛病,但是听到朱由栋如此带有杀气的询问,不光是张勇,便是他后面的张士佩等人,其膝盖都差点一软。

朱元璋、朱棣,那都是狠人。一言不合就杀你全家,诛你九族甚至十族。所以,这两朝的官员相对老实,朝廷说要用什么质量的纸张,就老老实实的用什么纸张。说用什么规格的棉线,就一定用什么棉线。因此,单单就黄册的质量而言,洪武、永乐两朝的质量是最好的。这就造成虽然这两朝的黄册成册年代最为久远,但保存完好率却是最高!

永乐之后,仁熙朝只有十个月,不去说他。朱由栋等人来到了宣德朝的黄册存放屋舍。总体来说,宣德朝的质量也就马马虎虎,随机翻阅十本以内的黄册,不太容易翻到朽坏不堪的。但要找到一本完好无缺的,也着实不容易……接下来,朱由栋等人明显感到,正统、成化、弘治三朝,黄册质量稳步下降。到了正德朝,哎,哎,除了哎,已经不能说啥了。

“嘉靖朝、隆庆朝的孤都不想看了,头前带路,去看看万历十年、二十年的黄册。”

“呃……臣等遵命。”

张勇前头带路,众人鱼贯而行,很快的就来到了环洲的最东端,这里的屋舍一看墙体颜色和粉灰,便知道新建不久。

“咦?”

“大伴你想说什么?”

“殿下,奴婢刚才一路看过来,只觉得越是年代短的,黄册质量反而不如年代久远的。本来到了这万历十年的黄册,奴婢以为只会比正德朝的更烂。但是……”

“你是不是想说怎么万历十年的黄册质量突然好转了?”

“殿下恕罪,不过实情就是如此。所以奴婢心生疑惑。”

“哈哈哈,这有什么好疑惑的?万历十年,你也不想想是谁在当政!”

“万历十年,哦,原来如此……哎~~~”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朱由栋轻轻点了一下后,大家都瞬间明白了过来。但在明白过来之后,也都跟着曹化淳无奈的轻叹一声。

万历十年,是政治强人张居正生命的最后一年。其他的,就不用多解释了。

抬首看了一下屋顶,朱由栋藏在袖子里的双拳轻轻的捏了捏,似乎花了一点点时间鼓足了勇气,然后对张勇道:“带孤去万历二十年的屋舍。”

“这个,太孙……由于环洲岛上已经实在没有地方安置新的黄册,所以万历二十年及其以后的黄册,是在樱洲岛上。这又得反复登船。今日太孙操劳了一天,不如……”

“孤不累,多上下几次船而已,没关系。”

“呃,太孙殿下……”

“怎么?是怕情况太糟糕孤会发火?”

“呃……”很无奈的低头沉思了一会后,张勇看了看朱由栋身边身材魁梧,面带凶相,而且悬挂腰刀,右手始终按在刀柄上的李世忠、刘招孙两人一眼后。很是光棍的答应了:“既然如此,太孙请。”

“枝吖”声中,屋舍的房门打开了。扑面而来,是前面所有房屋都极难闻到的一股霉臭味儿。在这个场合,南京户部的官员们似乎早有认识,在开门之前就轻轻的移动脚步,占到了外围。所以,这股霉臭奇袭,毫不留情的笼罩了朱由栋及其下属。

“汝等好胆!竟敢如此对待太孙!”

发火的自然是刘招孙——人家李世忠虽说也是将门,但李家封了爵后已经开始世家化了。也就刘大刀的养子还保留了军人的直脾气。

“诶,招孙,不要发火。”依然笑意盈盈的朱由栋招呼住刘招孙后,还给黄册库的管理员们解释了一句:“我们先前看到的正德朝的黄册,不一样有许多霉烂的么?不过那些东西都烂了快一百年了,霉味什么的都散得差不多了。这万历二十年的黄册,才刚刚开始霉烂嘛。味道是大了一点,正常,正常啊。”

迈步走入屋舍,朱由栋依然是双手背在身后,整个人好整以暇的慢慢踱步。他身后的曹化淳、王承恩、张世泽、李怀忠等人,却已经是从惊讶迅速发展到愤怒,统统的涨红了脸颊。

这是万历二十年送进来的黄册啊!可是都成了什么样子?大面积的霉烂、虫蛀,好多书本上还能看到密密麻麻的小虫在那里欢快的啃噬。好多架子看上去是空的,但走近了一看,却更是触目惊心:整本册子已经完全被虫蛀光了,只在架子上留下了一道书本的印迹,除此之外,就什么都没有了。

“张勇,这是怎么回事?”

吼出这句的,只能是南京户部尚书张士佩了。尚书大人这会儿一定得赶在曹化淳等人之前发问:这既是为自己免责——殿下,臣以前都不知道这个地方情况是如此糟糕啊。这样就算太孙追责下来,也就是个失察之罪——尚书大人事务繁多,失察是正常的,来来来,罚酒三杯,下不为例。

另一方面,这也是长官对下属的保护:我提问,其实不是在责问你,而是给你一个解释的机会。

“张大人容禀,自洪武四年国家推行户贴起,不管是户贴,还是黄册,甚至鱼鳞图册。其纸张都不由国家统一制作下发,而是由各县自行制作,黄册库只是下发纸张标准而已。自永乐后,各地交上来的黄册,其制作纸张的水准变差已经不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了。黄册库也多次上奏通政司,朝廷也多次下发严旨要求各地严控纸张水准。但是……下官是万历二十五年被分到这黄册库来的。来的时候,万历二十年的黄册就已经开始霉变,并有虫蛀现象。下官对此虽拼尽全力挽救,但到底纸张本身不防潮,不防虫。这,下官也实在没有办法啊。而且……而且……”

朱由栋转过身来,仍然微笑而温和的说道:“而且什么?说下去。”

张勇的牙齿不自禁的打了一个寒战:“而且,万历三十年刚刚入库的那批,其纸张质量,比二十年那一批,还要糟糕!”

第六八九章 敌舰兵临城下第四二零章 双子们的布局第四三零章 商界开始改变第七一一章 欧洲人撤退了第六一二章 卢象升的谋略第七八零章 此乃示弱以敌第七八七章 战斗陷入混乱第四一三章 身体素质差异第二八五章 易普拉欣崛起(二)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专家第七十八章 刘大刀的奋迅(二)(收藏满三千加更)第七一四章 只是双眼流汗第六一零章 比哈尔邦出兵第六八一章 大明朝的应对第十九章 有的人欠收拾(一)第三十九章 赚钱必须高尚第五五四章 欧奥间的分歧第五三七章 耶路撒冷围成第一四五章 先定规后开营第四三三章 科研获得突破第六四三章 朱慈燚的幕僚第一七八章 宿命的萨尔浒(八)第一三三章 国事就是家事第三二零章 朝鲜王的哀求第二零八章 金军媒之布局第五五零章 电学研究转向第二六五章 官员们的俸禄(二)第五十六章 宽甸绝不可弃第八十九章 国家根基已朽(一)第二六二章 大坂的夏之阵(终)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网之鱼第一一三章 东林也要办报(二)第五三零章 战事陷入焦灼第三八四章 无所谓的担忧第五九九章 公务员的考试第四一九章 民族文明根性第三十二章 原始资本积累(七)第三九二章 宗室们的分化第一一六章 东林也要办报(五)第一一五章 东林也要办报(四)第六零八章 大明两路进军第四一三章 身体素质差异第十四章 穿越的老套路(二)第七二七章 土鸡的三国志第二二三章 划时代的差距第四二八章 台湾府的发展第一五六章 李成梁的致仕第三三三章 战舰要下饺子第四二五章 皇帝还是万岁第七四零章 不能再争国本第二四一章 大坂的冬之阵(二)第四九八章 风帆最后华章第四二八章 台湾府的发展第三三八章 工业革命发端(一)第九十八章 千万人吾往矣第五二四章 印第安女战士第四四二章 最好的投名状第三七九章 切割中南半岛第一九零章 行百者半九十(一)第六六四章 准备发行纸币第四九四章 万里援军抵达第三八八章 还是先朝后倭第二四九章 衍圣公是大敌第四五六章 效仿魏武故技第六二九章 天启御驾亲征第五五八章 进化论的萌芽第七七八章 大明皇帝板载第六五二章 两个人的汇报第三五九章 台湾岛的开拓第四二七章 三万里的返航第二十三章 忠臣和官混子第二一五章 巴格达的帕夏第二一三章 法兰西的应对第六七零章 大战一触即发第一一九章 扶上马送一程(一)第八十六章 大明直辖木邦(一)第六八四章 屹立的张巡寨第七八零章 此乃示弱以敌第六九四章 宗室也有血性第六零七章 奥朗则布之路第七八三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八零二章 告欧洲人民书第四二一章 易普拉欣野望第二六三章 抖起来的户部第二三七章 选妃并不简单(二)第七五七章 唯有科技制胜恢复更新可能时间第六四二章 新一代的将星第一零九章 现在开始起航(四)第三零五章 开台王的策略第一五零章 布局毕欲发动第四九五章 马尼拉湾海战第四八七章 你也是文抄公第六八零章 老贼的好打算第六七零章 大战一触即发第七七二章 老子要吃独食第五五七章 独立军上高速第七零六章 白起作战启动第五五四章 欧奥间的分歧第九十一章 国家根基已朽(三)
第六八九章 敌舰兵临城下第四二零章 双子们的布局第四三零章 商界开始改变第七一一章 欧洲人撤退了第六一二章 卢象升的谋略第七八零章 此乃示弱以敌第七八七章 战斗陷入混乱第四一三章 身体素质差异第二八五章 易普拉欣崛起(二)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专家第七十八章 刘大刀的奋迅(二)(收藏满三千加更)第七一四章 只是双眼流汗第六一零章 比哈尔邦出兵第六八一章 大明朝的应对第十九章 有的人欠收拾(一)第三十九章 赚钱必须高尚第五五四章 欧奥间的分歧第五三七章 耶路撒冷围成第一四五章 先定规后开营第四三三章 科研获得突破第六四三章 朱慈燚的幕僚第一七八章 宿命的萨尔浒(八)第一三三章 国事就是家事第三二零章 朝鲜王的哀求第二零八章 金军媒之布局第五五零章 电学研究转向第二六五章 官员们的俸禄(二)第五十六章 宽甸绝不可弃第八十九章 国家根基已朽(一)第二六二章 大坂的夏之阵(终)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网之鱼第一一三章 东林也要办报(二)第五三零章 战事陷入焦灼第三八四章 无所谓的担忧第五九九章 公务员的考试第四一九章 民族文明根性第三十二章 原始资本积累(七)第三九二章 宗室们的分化第一一六章 东林也要办报(五)第一一五章 东林也要办报(四)第六零八章 大明两路进军第四一三章 身体素质差异第十四章 穿越的老套路(二)第七二七章 土鸡的三国志第二二三章 划时代的差距第四二八章 台湾府的发展第一五六章 李成梁的致仕第三三三章 战舰要下饺子第四二五章 皇帝还是万岁第七四零章 不能再争国本第二四一章 大坂的冬之阵(二)第四九八章 风帆最后华章第四二八章 台湾府的发展第三三八章 工业革命发端(一)第九十八章 千万人吾往矣第五二四章 印第安女战士第四四二章 最好的投名状第三七九章 切割中南半岛第一九零章 行百者半九十(一)第六六四章 准备发行纸币第四九四章 万里援军抵达第三八八章 还是先朝后倭第二四九章 衍圣公是大敌第四五六章 效仿魏武故技第六二九章 天启御驾亲征第五五八章 进化论的萌芽第七七八章 大明皇帝板载第六五二章 两个人的汇报第三五九章 台湾岛的开拓第四二七章 三万里的返航第二十三章 忠臣和官混子第二一五章 巴格达的帕夏第二一三章 法兰西的应对第六七零章 大战一触即发第一一九章 扶上马送一程(一)第八十六章 大明直辖木邦(一)第六八四章 屹立的张巡寨第七八零章 此乃示弱以敌第六九四章 宗室也有血性第六零七章 奥朗则布之路第七八三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八零二章 告欧洲人民书第四二一章 易普拉欣野望第二六三章 抖起来的户部第二三七章 选妃并不简单(二)第七五七章 唯有科技制胜恢复更新可能时间第六四二章 新一代的将星第一零九章 现在开始起航(四)第三零五章 开台王的策略第一五零章 布局毕欲发动第四九五章 马尼拉湾海战第四八七章 你也是文抄公第六八零章 老贼的好打算第六七零章 大战一触即发第七七二章 老子要吃独食第五五七章 独立军上高速第七零六章 白起作战启动第五五四章 欧奥间的分歧第九十一章 国家根基已朽(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