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七章 穿越者的成就

“臣新丝路护卫队总队长吴三桂,拜见皇上。”

“臣甘肃布政使何腾蛟,拜见皇上。”

“臣……”

1643年9月20日,朱由栋乘坐的专列抵达了兰州。

他是这一年五月下旬出发的,留下了朱由校和朱慈燚共同监国。一路上走走停停,花了将近四个月,才抵达兰州——这个速度,不要说火车了,便是步行,也该到了。

之所以走得这么慢,当然是因为皇帝想了解基层的第一手情报。

在北直隶,他亲眼目睹了农民们的夏收。当然,皇帝陛下作秀是有限度的,他并没有亲自下田去和农民一起收割小麦。但是当他的九龙伞在田间地头打开的时候。当地的农民了除了山呼万岁以外,还自发的进行了一场收割比赛。以至于那天的气氛极为热烈,直接把好几个老农给兴奋得中暑了……

在山西,他看到了四大家族入股开办的白虎银行的兴盛:大明进入蒸汽时代,以及开始大量建设以火电厂为主的电厂后。山西的煤炭销路大兴。除了几个大型国有煤矿外,其他民间资本控股的中小型煤矿如雨后春笋般的开办了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少赌徒以身家财产作抵押,向银行贷了一笔款子后,找个风水师指点一下就开始朝地下挖:挖到煤炭,一起发财。挖不到,家破人亡……

无数的小型煤矿疯狂挖掘,对矿工的需求直线上升:蒸汽时代,燃煤就是时代的动力。只要挖出来了,绝对不愁卖。但是资本的逐利性,使得这些小型煤矿的矿工生存质量极低,更有黑心老板各种坑蒙拐骗的拉来一些外地人进矿——其待遇更低,甚至完全形同矿奴。

对这些问题,作为穿越者,朱由栋虽然早就知道可能会出现。但是当他冒着一定风险,轻车简从的对一些中小煤矿进行突击检查后。其看到的矿工们的惨状,还是让他感到触目惊心。而白虎银行那些负责催收欠了贷款还不上的催款队,搞出来的种种事情,比后世的黑恶黑多了……

然后大发雷霆的皇帝直接一道电报,把信王朱由检和太子朱慈燚从北京召唤了过来:此事交给你们办了,首先要制定行业准入标准,不能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入场,更不能让那些普通百姓赌性发作不顾一切的贷款开矿。然后要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工人最低薪资标准、工伤矿难补偿标准、尘肺养护标准等一系列保障措施并要求地方官员严格执行——先不说矿工造反比普通农民造反危险一百倍的问题。关键是我们作为皇族,这普天之下的每一个汉民,不说让他们都过得丰衣足食,但至少,让他们有尊严的活着,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随着朱由检的到来,山西官场又是一片官不聊生。不过这些朱由栋就不管了。他的专列继续前行,到了陕西。

历史本位面上1643年的陕西,那是赤野千里人相食。不过在这个位面,陕西的局面就要好多了。

在农业基本完蛋的陕北,得益于他作为穿越者的先知先觉。这里开始大量的开采石油:陕北的石油,产量少,油品不高,而且分布较为分散——这种油矿,最适合民间资本入场。

蒸汽机的本质原理就是烧开水,而火电厂说白了就是蒸汽机烧开水产生蒸汽带动发电机发电——而烧开水嘛,煤炭烧石油烧那不都是烧吗?而且随着大明化工领域的进步,石油除了做燃料,也多了很多其他的用途。因此,陕北这点油量,也是不愁销路的。

虽说站在全局来看,陕北的油量很少。但是这数百口油井要养活陕北本来就不多的人口(有大量人口被迁徙到了台湾、南洋、吉林)还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至于关中地区,朱由栋惊喜的发现:当年袁应泰留下的各种水库、水渠,这会儿都还能够有效使用。所以虽说这些年陕西总体降雨较少。但只要不是太极端的气候,光是关中平原本身,是完全能够做到粮食自给自足的……

就这么一路调研一路解决问题,所以虽然有了火车之助。但朱由栋还是磨磨蹭蹭到了九月下旬,才到了兰州。

然后,兰州火车站这边,迎接他的这群大臣中,第一个报名的居然是吴三桂?

而吴三桂之后,接下来的何腾蛟、刘宗敏等人,更是让他感慨万千。

感慨完了之后,他只觉得心情极为舒畅:这不很好吗?吴三桂保家卫国,不用做反复背叛的汉奸。何腾蛟安安稳稳的做一任地方官员,不用壮烈殉国。刘宗敏把自己的打铁天赋兑现了,换来今日衣食无忧而不用被酷吏催逼得家破人亡……历史已经彻底改变了,或许这些人在这个位面很难出现在大中学的历史课本上,但这样不是很好吗?这都是朕这个穿越者的成就啊!

未来,哪怕朕没有获得这场七个穿越者之间竞争的最终胜利。但只要看到这些因朕而改变了命运的人,也不枉这穿越一遭了。

在火车站一阵唱和后,众人陪着朱由栋来到了兰州城内的布政使衙门,大家坐定后,朱由栋先开了口:“朕从火车站一路行来,怎么没有看到几座星月寺?”

“呃?臣不知皇上这话是何意?兰州城内确实有一些星月教徒,但是数量不超过三千。这星月寺有是有的,但不过只有两所。而且他们都在城西,皇上从城东过来,自然是看不到的。”

“哦,原来如此。”话说到这里朱由栋也觉得一阵恍然:21世纪,兰州城内的星月寺,估计比银川还要多。他还想着既然来到这里,就把城内的阿訇们召集起来讲讲宗教团结呢。没想到这会儿……

“那个,吴三桂。”

“臣在。”

“新疆那边的星月寺多么?”

“回皇上,很多。”

“嗯,那你待会替朕拍个电报给新疆布政使,就说朕大概十月下旬到新疆,去了那里之后,要会见当地有名望的阿訇们,让新疆布政司早做准备。”

“是,臣领旨。”

把宗教的事情先安排之后,他转过头来对着刘宗敏意味深长的笑了笑:“刘厂长,朕听说,你的兰州铁厂可是一厂养活一城人啊。怎么样,压力大不大?”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皇上。”粗壮汉子局促的站起身来:“这铁厂不是卑职的,是皇上的,是大明的。至于说压力,卑职肯定是有的。毕竟,俺们厂现在主要负责给兰新复线提供钢轨,这每一截钢轨的质量都要保证万无一失,卑职每天都要亲自质检,但……这每天出厂的钢轨实在是太多了,卑职只能是抽检。卑职亲自检查过的当然没有问题,但卑职没有检查过呢?虽说厂子里也安排了其他的质检人员,但是……”

“哈哈哈,我大明自从徐先生当年出任工部尚书后,就重新恢复了秦代‘务勒工名’的制度。每一截钢轨,批号是多少,质检人员是谁,都是要打上标记的。到时候出了问题,按图索骥,追责就是了嘛。”

“皇上,话虽然是这么说。但卑职是厂长,只要钢轨出了问题,哪怕不是卑职质检的呢,卑职还是会觉得责任重大的。”

“那没办法,西方有句话,叫做欲戴王冠,先承其重。你是厂长嘛,当然责任最大。不过,你如此的有责任感,朕很喜欢。说说,除了担心产品质量问题,还有什么担心的?”

“这个……”

“怎么了?有人在这里不方便说话?要不要朕把这些家伙都赶出去?”

“皇上。”旁边的何腾蛟苦笑一声,站起身来:“主要是煤矿所产煤质的问题,布政司和铁厂已经扯皮很久了…….”

“嗯,去陇东地区寻找新的煤矿?这个主意好。是谁提出来的?”

“皇上,是我们钢厂的总务科长孙可望。”

“你说谁?孙可望?他祖籍哪里?陕西米脂啊?哈哈哈哈~有意思,太有意思了。嗯,何腾蛟。”

“臣在。”

“甘肃这些年农业和畜牧业年年受灾,朕是知道的。你为了保证省内百姓就业,保护省内小煤矿的心情朕也是理解的。但既然原有小煤矿的煤已经影响到了钢轨的质量,那,你作为布政使,是不是也该站在朝廷的立场想想问题?”

“皇上,臣已经多次去了省内的几个煤矿,要求他们提高煤质。但是……皇上,这几个煤矿可是牵涉到近十万人的饭碗,要是铁厂不用他们的煤,刘厂长是能睡好觉了,可是臣就睡不着了啊。”

“办法不是给你想出来了么?甘肃的地下,可多的是宝贝。布政司出面,组织省内的几个小煤矿组建勘探队,去陇东找吧,朕保证,那里一定有大煤矿。另外,既然朕都到了这里,再给你支招。玉门关附近、祁连山下,好好找,那里的油田产量不比现在陕北的油田产量少。还有,陕、甘、川三省交界的文县阳山,有一个大金矿!”

“啊?皇上,此话当真?哦,对了,皇上苍龙转世,生而知之嘛。”

“诶,什么苍龙转世,生而知之的话就不要提了。说起来也是朕的不是,最近这些年,因为南美的金银来量极大,加之国家已经掌握了不少大型油田的地址。所以都忘了甘肃也是有矿的了。”

是的,甘肃的玉门油田,开采于1939年,是中国的第一口油田,也是中国石油工业的诞生地。而甘肃的文县阳山金矿,则是被发现于20世纪90年,当年就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金矿。

当然,这玉门油田顶峰时一年也就五十万吨产量,比起后世的大庆每年几千万吨产量实在差得太远。而阳山金矿在现代化挖掘模式下,二十多年里一共也就出产黄金300余吨,和南美的金矿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但是,这么两个矿,再加上陇东地下的优质煤田——足够养活现在的甘肃了。

第四十六章 打脸就要打痛(七)第七六三章 临阵科技突破第三零五章 开台王的策略第三九八章 准备仁川登陆第五四八章 继续开发东北第七七八章 大明皇帝板载第二四八章 内官亦需缩编第三三九章 工业革命发端(二)第四五三章 奥斯曼的权臣第五二一章 朱家的男人们第一一零章 金陵日报创刊第五七五章 袁可立的学生第十八章 狗屎般的财政(三)第三零五章 开台王的策略第八零零章 攻占亚速群岛第六二三章 奥朗则布背刺第二三八章 选妃并不简单(三)第六六四章 准备发行纸币第四十二章 打脸就要打痛(三)第五六零章 外事要讲纪律恢复更新可能时间第七七一章 雷击舰队登场第七十章 西北危机已现(一)第六二二章 绝望的皇太子第四二八章 台湾府的发展第二二二章 拿骚的莫里斯(二)第四九九章 风帆最后华章(二)第三八六章 现在扭头向东第二零三章 完成首次组阁第五六五章 圣地亚哥海战第一七六章 宿命的萨尔浒(六)第四九一章 冲锋枪的历史第四六六章 开阳援助天玑第四九三章 执政越来越难第七六五章 战略就是调动第六七六章 士兵们的日常第四八三章 大明朝的军改第七九八章 欧洲的商人们第五二三章 强力支援土鸡第三五九章 台湾岛的开拓第三三五章 日本的新策略(一)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网之鱼第七七零章 被迫敌前转向第五十五章 情报才是主业第一五八章 这绝不是挑衅第五三零章 战事陷入焦灼第七五七章 唯有科技制胜第五七零章 最后的一堂课第一九九章 丧事不止一件第七七二章 老子要吃独食第三六二章 霸道的熊总督第一一四章 东林也要办报(三)第八零二章 告欧洲人民书第一六一章 太孙殿下出征(二)第八十九章 国家根基已朽(一)第四四六章 圣人还是圣人第三四八章 东海上的决战(五)第四七七章 欧洲人的改变第一七零章 战前最后准备第六二五章 阿格纳的和谈完本感言暨新书写作计划第七一五章 后勤陷入窘境第二二零章 首战是在色当(三)第六三一章 三方各自部署第三十八章 东瀛岛的变化(二)第七三三章 其实我在三层第二九零章 复仇者黎塞留第六六四章 准备发行纸币第二三七章 选妃并不简单(二)第二五七章 大坂的夏之阵(三)第五八七章 皇明宪章摘录第二一八章 首战是在色当(一)第六十八章 东北号角连营(三)第五十一章 唯大势不由人第六四三章 朱慈燚的幕僚第七四九章 改国策备大战第五三六章 首席民政秘书第七五二章 最大胜利保障第十章 孤的元从班底(二)第七八一章 做好大餐迎客第七六二章 大明高级密探第七八三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四七八章 欧洲人的改变(二)第六三六章 帝国开始崩溃第五十章 纳黎萱的独子第二五六章 大坂的夏之阵(二)第三一七章 海军事海军了(一)第六七六章 士兵们的日常第五五六章 欧洲将星璀璨第一零零章 我们的海贼王(二)第五零六章 适度扶持藩国第一零九章 现在开始起航(四)第七八二章 北线归于平静第二一八章 首战是在色当(一)第三七五章 三府交点争夺第二八五章 易普拉欣崛起(二)第一二八章 东林陷入颓势(三)第五五五章 利益才是永恒第一五一章 兴盛的宽甸堡第三一零章 崇明沙攻防战(二)
第四十六章 打脸就要打痛(七)第七六三章 临阵科技突破第三零五章 开台王的策略第三九八章 准备仁川登陆第五四八章 继续开发东北第七七八章 大明皇帝板载第二四八章 内官亦需缩编第三三九章 工业革命发端(二)第四五三章 奥斯曼的权臣第五二一章 朱家的男人们第一一零章 金陵日报创刊第五七五章 袁可立的学生第十八章 狗屎般的财政(三)第三零五章 开台王的策略第八零零章 攻占亚速群岛第六二三章 奥朗则布背刺第二三八章 选妃并不简单(三)第六六四章 准备发行纸币第四十二章 打脸就要打痛(三)第五六零章 外事要讲纪律恢复更新可能时间第七七一章 雷击舰队登场第七十章 西北危机已现(一)第六二二章 绝望的皇太子第四二八章 台湾府的发展第二二二章 拿骚的莫里斯(二)第四九九章 风帆最后华章(二)第三八六章 现在扭头向东第二零三章 完成首次组阁第五六五章 圣地亚哥海战第一七六章 宿命的萨尔浒(六)第四九一章 冲锋枪的历史第四六六章 开阳援助天玑第四九三章 执政越来越难第七六五章 战略就是调动第六七六章 士兵们的日常第四八三章 大明朝的军改第七九八章 欧洲的商人们第五二三章 强力支援土鸡第三五九章 台湾岛的开拓第三三五章 日本的新策略(一)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网之鱼第七七零章 被迫敌前转向第五十五章 情报才是主业第一五八章 这绝不是挑衅第五三零章 战事陷入焦灼第七五七章 唯有科技制胜第五七零章 最后的一堂课第一九九章 丧事不止一件第七七二章 老子要吃独食第三六二章 霸道的熊总督第一一四章 东林也要办报(三)第八零二章 告欧洲人民书第一六一章 太孙殿下出征(二)第八十九章 国家根基已朽(一)第四四六章 圣人还是圣人第三四八章 东海上的决战(五)第四七七章 欧洲人的改变第一七零章 战前最后准备第六二五章 阿格纳的和谈完本感言暨新书写作计划第七一五章 后勤陷入窘境第二二零章 首战是在色当(三)第六三一章 三方各自部署第三十八章 东瀛岛的变化(二)第七三三章 其实我在三层第二九零章 复仇者黎塞留第六六四章 准备发行纸币第二三七章 选妃并不简单(二)第二五七章 大坂的夏之阵(三)第五八七章 皇明宪章摘录第二一八章 首战是在色当(一)第六十八章 东北号角连营(三)第五十一章 唯大势不由人第六四三章 朱慈燚的幕僚第七四九章 改国策备大战第五三六章 首席民政秘书第七五二章 最大胜利保障第十章 孤的元从班底(二)第七八一章 做好大餐迎客第七六二章 大明高级密探第七八三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四七八章 欧洲人的改变(二)第六三六章 帝国开始崩溃第五十章 纳黎萱的独子第二五六章 大坂的夏之阵(二)第三一七章 海军事海军了(一)第六七六章 士兵们的日常第五五六章 欧洲将星璀璨第一零零章 我们的海贼王(二)第五零六章 适度扶持藩国第一零九章 现在开始起航(四)第七八二章 北线归于平静第二一八章 首战是在色当(一)第三七五章 三府交点争夺第二八五章 易普拉欣崛起(二)第一二八章 东林陷入颓势(三)第五五五章 利益才是永恒第一五一章 兴盛的宽甸堡第三一零章 崇明沙攻防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