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一家于这村里本就是外人,虽有“崔家娘子”编的那一套“丈夫不堪拖累,另谋高枝”的说法,却终究还是有些人不太信的。
毕竟,古代重男轻女,抛弃娘子还有可能,抛弃好好的儿子,着实不像话,尤其是王平长大后,渐渐露出好相貌来,纵有王婆子分辨说这是随了母亲,仍有那些碎嘴的编排说“这崔家娘子不定是私通了哪家的好看小子才有了这般模样的儿子,故而才被丈夫抛弃”云云。
待得她这一去世,村里人瞧着王平小小年龄十分可怜,没有赶他走,但也没有更多的关照,只当没这个人似的,显示出一种异常的冷漠来。
王平经历过好多个世界的古代,许多次都是从贫寒来的,自然理解他们的想法,这年头,粮食收成还有个欠收呐,谁家也不是吃饱了没事干的,自家的孩子都顾不过来,又怎么顾得上理会别人家的孩子,还是他这等非亲非故的外来人口,能不赶出去,就已经是善心了。
因此,当有大官要收个养子的消息传出来的时候,王平自己就先动了心思。
“倒是这么说来着,但要求也高,这父母都要没了的,还要亲人家里头不拖累,又不要那等刚出襁褓的,却也不要那等半大小子的,嫌弃养不熟。再有一条,还要合眼缘,这一条最是难唱……”王婆子说着,明白了王平的意思,“你是要去?”
见得王平点头,王婆子叹息一声,明白他的意思,摩挲着他的头顶说:“你是个好孩子……”
别的不肯多说,却愈发上心了几分,又让儿子特意去县城里打听了,待听得附近乡村多有把孩子送过去的,王婆子亲自出面去找了村长,请着村长走一趟,把王平带到县城里去,也是要让人重视的意思。
村长也不含糊,五十来岁的老汉,身体健壮,次日就亲自赶着牛车载着王平去了。王平穿着王婆子给的旧衣,虽有不少补丁,却是改得很合身,洗得也干净,整整齐齐穿好了,人也显出几分精神来。
“真是个好模样,肯定没问题的。”村长连声赞着,路上还不忘教王平莫要忘恩负义,又让他乖巧懂事些,必能惹人喜欢的。
王平一一应了,脸上神色平和,待到了那大官租住的宅院外头,看到不少的孩子或懵懂或紧张地站着,心里头也多了一分忐忑,也不知这大官是怎样的官员,又是怎样的品性,又怕他不会收外来的人。
村长有备而来,没让王平在那一堆孩子里头等,寻了个看门的,递上两句好话并几个大钱,就先领着王平进去了。
即便进去了,也没见到正主,只被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盘问了几句,便留下了。
这一日,加上王平,一共被留下了五个孩子。
那管家又在此地停留了几日,总共收了约有十五六个男孩子,这才带着走了。这几日里,王平因着认识几个字,早早露出聪明像来,再有一张漂亮脸蛋,又会哄人,得了管家看重,有了些傍身的碎银。走之前跟管家告了假,特意回了村子一趟,把钱给了村长一些,算是谢了他,剩余的都给了王婆子。
王婆子窥着这人家做派,那十来个孩子总不能都收为养子,怕这其中有假,却又说不明白。这会儿子有些担心,避开送他回来的车夫,拉着他的手道:“你可仔细点儿,看着若是人家不好,只管悄悄地逃了回来,我都打听了,你这不是签了身契的,能走。走了也不是逃奴,不怕。回村子来,婆婆总管你一口饭的。”
话语十分感性,王平谢过她的好意,却不好深信此话,但也不失为一条退路,低声应了,又宽慰她两句,只说自己是要去京里享福的,哄得王婆子又笑了起来,这才离开。
回去跟管家复命,管家对此也没多问,安排了一行人启程,一路无话。
待到了京中,因路上有疾病故,男孩子剩下了十三个,都是五岁到七岁间的孩子,渐渐也都熟悉了,免不了也就各有团体。
王平这里并两个约略认得两个字的七八岁孩童是一起的,因会两个字可知是家里条件曾经不错的,不肯与那等乞丐流民出身的孤儿为伍,见得王平识字多,又得管家看好,便跟他混熟了。
这些日子,王平也大略知道了这京中大官收养子的缘故,据说是幼年离家,此时虽混得一身官衣,但早已寻不到家人,又年岁大了,这才想着寻一个养子来摔盆送终,并无什么坏心,倒是大大的好事。
旁的孩子都信了,王平的心里头却存疑,先不说一个人怎么可能毫无亲族,找不到血缘亲近的孩子过继。就说这官员身份,若是真的有些才学,收一个弟子可比养子管用多了,又不用人家断绝父母缘分,必然好找得多,好的也多,何必非要大老远跑到所谓老家找来些未必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呢?
但,也许是这位官员性子孤拐,也算不得什么大的问题。
既然知道不是要被卖或者怎样,王平也安心了许多,随着伙食的上去,他长胖了些,也显出了些孩子该有的可爱来,愈发讨喜,那管家也对他并那两个识字的格外看重些,书籍都不禁的,连纸墨也给备了,也不怕孩子浪费。
因了这份特殊待遇,少不得引得几个孩子存了坏心,成为孤儿若没了亲族庇护,混在街面上又能学什么好,见得有人比自己好,自然是不忿,再想着这名额只有一个,便有那么六个合起伙来作恶。
害得一个识字的被打伤了右手,再拿不成笔了。因这事情严重,管家便查问了,王平才是被主要针对的那个,自然不会为那六个孩子遮掩。
他从来不认为孩子犯错就不叫错,孩子才是最天真残忍的那群人,所以他们的错也应该受到惩罚,不应该因为年龄小就被原谅。
管家拿了实据,又吓唬那六个孩子,孩子的心性哪里有多坚强,有人受不住就招了,其余的自然也不敢再硬抗到底,如此,就被扫地出门。
这般,十三个孩子只剩下八个,这八个中,又有若干性子不好手脚不干净的被管家剔除出去,最后留给那大官的选择范围只有四个。
“都会些什么呀?”大官见到四人之后悠悠问了一句,管家之前已经回过一遍四人特长,这次他再问,只是瞧瞧五人的心性。
这其中,有紧张地不敢抬头的,有眼珠子乱转看着就机灵却不敢先开口的,还有一个直接把目光看向了身边那个比他还矮一些的孩子,那个站在第一位的孩子明明穿着跟大家都一样的衣服,却是长得最好看,目光也最正的一个。
“回父亲,孩儿会读书会写字会算术会孝顺父亲,以后还会考状元,让娘当诰命夫人,让父亲以我为荣!”
看着那孩子昂着头,挺着小胸脯说出这番壮志勃勃的话来,大官先笑了起来,略显消瘦的脸庞因为这一笑也多出了一些亲和力来,让那个紧张的稍稍松了一口气,紧张的那个微微抬头看了一眼露出了灰心丧气的表情,就知道一定比不过的。
那个机灵的还有几分不服气,越过了顺序有样学样地说:“我也行,我也行,父亲,我也会学读书学写字,以后也能考状元的!”
他这一声“父亲”喊得多了几分亲近,又顺了大官的耳,他的笑容愈发真切了些,连声应着:“好好好,你们都是我的好孩儿,快过来,让我好好瞧瞧。”
机灵的得了称赞,忙跑上前去,跑了两步才想起来去拽王平,拉着他一左一右站到大官身边,由着他细细打量。
适才离得比较远还不觉得,走得近了,闻到这位无须官员身上的某种香气,一道灵光闪电似地劈过脑海,王平马上明白了这位的身份,怪不得管家一路上含糊其辞只道是大官,他还当不说官职名称是某种“为尊者讳”,谁想到……竟然是位太监。
事已至此,懊悔却是不能够了,唯有硬着头皮走下去。被太监认为养子,纵然以后不好混,但眼下却是衣食无忧的。
那机灵的小子被改名叫做袁孝承,王平则成了袁长生,这是因为这位袁太监知道他小名就是长生,便道是个好寓意,索性就做了大名。
因袁孝承七岁,年长,便做了兄长,王平则成了次子,余下的两个因未被选中便被管家带走了,说是放到别处听用。
对此,袁孝承满口赞成,他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少爷了,哪里还肯留着那些个知道自家根底的,只怕来日露了怯让人嘲笑。
王平对此倒是无所谓,这等身世问题,明眼人都知道,不在说与不说。
关键在于,一个太监能认养子,还是这等能够传宗接代的养子,必然是要宫中允了的,而宫中能够允这件事的除了皇帝不作他想。既然皇帝都允了,也没人会抓着这个小辫子不放,只当是给皇帝颜面,他们这两个养子也是公认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