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第271章 要裁军,先建军,做最坏打算。

庆历三年,这是赵骏来到大宋的第七个年头。

在这七年时间里,他做了很多事情。

他扫清开封府顽疾,清除掉藏在汴梁地下阴沟里的老鼠,解决了百姓告状难的问题。

他走遍天下,深入基层,了解民间疾苦,知道了底层的世事艰难,从而在范仲淹身后,帮助他主持庆历新政改革,轻徭役减赋税,为百姓减轻负担。

他扩大御史台和皇城司职权,让监督范围更广,对官员的督促更具意义。

他还组织建立起多个职权部门机构,明确划分官员的职责,取消了县衙、州衙审案权,将公检法独立;并且对原来朝廷不是很重视的发明创造、文化宣传、教育发展做了巨大贡献。

除此之,他改良火药,指导大炮、火枪发明,建立钢铁厂、纺织厂、印刷厂,制造珍妮纺纱机,研发新的高效钢铁转炉,让大宋的冶炼技术达到质的飞跃。

他做了许多许多的事情,让大宋数千万百姓受益。可却唯独没有对大宋一直以来的三大弊病——冗官、冗兵、冗费这三个问题下手。

因为正如他早年说过的那样,三冗问题不止是拖垮大宋的毒药,同时还是稳定大宋局势的一味良药。

就单拿冗兵来说。

宋朝把大量造反起义的农民、好勇斗狠的罪犯、社会上的游侠混混等不利于统治的人全都招安进军营里,极大地维护了地方的稳定。

像狄青、张玉、韩世忠等人,本质上来说都是乡镇里的小混混,喜欢打架斗殴,却最终成为一代名将。

而且冗兵虽然严重,可也让大宋能够有足够的兵力应付突如其来的危机。

辽国在庆历年见到大宋与西夏之间战斗连战连败,屯兵十余万在边境却最终没有大军南下,是因为真和宋国兄弟之盟,感情深厚所以好兄弟不内斗?

错了。

是因为大宋一边在西北调集数十万军队和西夏打仗,一边又调集了数十万军队在河北边境枕戈以待防备辽国。

辽国于是觉得虽然大宋那边连战连败,可宋军几十万部队横在那里,依旧是块难啃的骨头,最终获得了庆历增币的承诺,见好就收。

所以冗兵看似严重拖垮了大宋的财政,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又勉强吊住了大宋的这口气,不至于让大宋早早地灭亡!

一旦赵骏穿越过来没多久,就急吼吼地嚷嚷,我要解决三冗,我要裁撤冗官、冗兵,要缩减一切费用开支。

恐怕要不了多久,外敌环绕,朝廷动荡,各地造反起义,大宋国内民不聊生。

到那个地步,即便赵祯和吕夷简他们知道赵骏是不可多得的穿越者,兴许也得如晁错一般,杀了他平息祸乱。

赵骏是个年轻气盛的人,也是个爱国的小愤青,但并不代表他就真的蠢。

心里有信仰,崇拜那位说人民万岁的伟人,所以他希望全大宋的百姓过得好,汉人强盛,可不代表他在得到权力之后,就能够立即肆无忌惮。

因为伟人也曾经说过,要做出适合自己国情特点的革新,而不能一拍脑袋,觉得既然这个是弊病,就用强力手段驱除。

那样做无异于饮鸩止渴。

因此他来到这里之后,只做一些温良的改革。

遭遇的最大的抵抗,也就是庆历新政考成法之下,百官们不满自己每天要做那么多事,每天要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了。

但如今,他终于觉得时机到来。

后苑内。

范仲淹刚刚在政制院办公。

忽然王守忠过来,告诉他官家找他有点事。

于是在吕夷简、王曾等人诧异的眼神当中,范仲淹就跟着王守忠出来。

此时他走在后苑小道上,远远地穿过远处田园,见到了正在观稼殿外来回笃步的赵祯。

旁边赵骏脸色严肃,双手背负在身后,目光抬起头看天,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官家,汉龙。”

范仲淹先向赵祯行礼,随后跟赵骏打了声招呼。

“范卿。”

赵祯应了一声,便说道:“先进去吧。”

“是。”

范仲淹大抵是猜到什么事情了,顿时激动起来,跟着赵祯进观稼殿。

赵骏给王守忠使了个眼色,王守忠会意,过来便把门关上,然后挥手让周围站岗的侍卫离开,自己跟个门神似的拦在外面。

三人进殿,赵祯径直坐到了自己的主位上,随后招呼一声,让范仲淹和赵骏各自坐在他的左右手下方。

等人都齐了,坐好之后,范仲淹才探头开口问道:“官家,唤臣来是有何事?”

“大孙,你来跟范卿说吧。”

赵祯看向赵骏。

赵骏沉声道:“我觉得第三轮改革,应该可以开始了。”

“可以了吗?”

范仲淹精神一振。

说实话,前两轮改革。

第一轮考成法只是整顿吏治。

第二轮虽然涉及多个方面,但核心只是休养生息。

而范仲淹真正要做的,向来都是解决三冗。

历史上他庆历新政,革除弊病,不就是为了解决冗官冗费冗兵吗?

如今。

终于到了正式开始的时候了。

赵祯担忧问道:“大孙,真的已经到时候了吗?”

“是啊。”

赵骏长叹道:“到了。”

他站起身,双手背负在身后,低头看着地面,在厅中来回笃步。

“如果我是在七年前,就要开始新政,那个时候的大宋,就像是个处于绝症当中的病人。”

“三冗在那个时候,虽然在祸害这个病人的身体,可同样也在吊着他的一口命。”

“冗官稳住天下读书人,冗兵能缓解社会矛盾,让西夏和辽国忌惮。冗费支出虽多,却让百官衣食无忧。”

“这样即便当时的大宋内忧外患严重,起义遍地,在士人和军队的支持下,还能维持局势。”

“如果我那个时候就要兴冲冲地搞改革,大宋的下场,只有一个结果。”

赵骏扭过头,看向二人,厉声说道:“死路一条!”

“但现在。”

他吐了一口长气,指着门外认真道:“内忧外患暂时解除,大病谈不上痊愈,但也已经开始恢复,民生逐渐安稳,百官各司其职,三冗就变成了尾大不掉。”

“非要这个时候开始吗?”

赵祯面色愁苦道:“此时国内才刚刚安稳不过两年,很多事情还未走上正轨,若是现在开始,朕怕又会引发新的动荡。”

“唉。”

赵骏又叹了一声,坐回了椅子上。

范仲淹就问道:“是什么契机,或者说是什么原因,让你觉得可以开始了?”

“去美洲的船回来了。”

赵骏坚定且认真地说道:“新的作物一旦在大宋推广,势必能够让生产力再次暴增,此时正是裁军的好时机。”

“可是为什么不再等等?”

赵祯劝道:“现在也只是听说他们回来了,都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带回来我们需要的东西,并且就算带回来了,推广出去,恐怕没有三五年都是个问题。”

“不能再拖了。”赵骏叹息道:“老哥你也知道大宋一年军费、官员俸禄以及其它杂七杂八的开支多少,我们甚至都没有多少钱修缮治理,不能发展教育,基建交通,若是再不对三冗动手,只会让三冗继续把大宋拖垮!”

他虽然搞过很多创收,也国库在段时间内暴涨,但这一切都只是短暂的假象。

因为赵骏来之前,贪官污吏遍地。所以他可以四处以查贪腐为名,搜刮这些贪官污吏的家产,将他们的钱财没收进国库。

因为大宋榷场制度由来已久,负责榷场经营的官吏上下其手,在里面捞了不知道多少钱财。

所以他可以改革国营榷场,把大量国营股份卖出去,换到现银。

但天下的官员不会越杀越多,如果把查贪腐常态化、精细化、长效化,那么腐败的官员只会越来越少,而且就算有,也远不如刚开始那么肥硕。

天下的国营榷场也是有数的,总有一天会卖完。到时候没有国营资产可以卖,那还能卖什么东西填充国库呢?

难道大量挪用银行交子铺里的钱?

这东西只能顶一时急需用,如果大量挪用的话,只会造成经济崩溃,物价暴涨,从而让国家处于崩溃边缘。

即便赵骏开拓了五大贸易路线,可在宋朝这个时间点,市场就那么大,蛋糕就那么大,生产力就那么大,更甚至还有交通限制。

和大宋贸易的50多个国家,除了周边西夏、辽国、大理、吐蕃、日本、高丽等国家以外,其余中东乃至非洲的那些国家,受限于交通,贸易额就这么点大。

而且市场总有饱和的一天。

因此有一点吕夷简说得没错,那就是长时间入不抵支,总有一天国库要完蛋,朝廷无钱可用,最终造成工资发不下去,国家濒临崩溃。

归根到底,哪怕这段时间国库还算有些存余,内帑也有不少存款,奈何大宋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发工资、建学校、修水渠、挖运河、做研究、搞治理、造火器都要钱。

长此以往,只会让中央不断羸弱。

这就好像脑袋里面长了颗瘤子,原来这颗瘤子不断地吸食人的营养,导致人越来越虚弱,虽然不致命,却让这个人长期处于病危状态。

而现在通过调养身体,让药物和食物多化作营养,既补充了这颗瘤子需要的养分,也慢慢让人的身体变得健康起来。

可这颗瘤子一直在这里,就一直是个隐患。

一旦这个人把买药和食物的钱花完,没有钱再治病的时候,这颗瘤子就会爆发,成为要伱命的绝症。

所以趁着手里还有钱,趁着现在身体稍微恢复不少,早点做手术,将这颗瘤子除掉。

这就是赵骏的打算。

原本他是想着再过几年,等国内的民生安稳下来,真正来到一个仁宗盛世的时候,再开始动手。

但没想到美洲的船只回来了。

虽然红薯、玉米、土豆、花生之类的作物并非刚开始就那么高产,然而它们的优点就是并不需要占用耕地。

像红薯、土豆和花生,野山坡、菜地边角料、田埂旁甚至是砂粘型土壤都能种植,只要浇点水,不去管它都能自己长起来。

哪怕这样不能保证产量和质量,可广而种植的话,对于目前的大宋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生产力提升。

如此一来,就能够保证国内在开始解决三冗问题的时候,不会因为其它问题而内乱。

万一在动军队利益的时候,引发军队叛乱的话,朝廷一来有钱有粮食可以安抚,二来不用担心大量的农民起义,造成军队和农民共同爆发,让国家左支右绌。

所以趁着生产力大幅度提升,百姓安居乐业,国内不稳定因素彻底解决的时候,对三冗问题动手,就是最好的选择!

“但此时船只尚未靠岸,即便带来了能提升生产力的东西,也要花时间推广下去吧。”

赵祯为难道:“是不是该缓缓。”

“不,缓确实要缓,但缓的不是不做事,而是先做一些事情,边提升生产力,边为将来做好铺垫。”

赵骏对二人说道:“就如同我们能有现在,是先铺垫了打赢了辽国和西夏,老范仗着打了胜仗的威望,才能把考成法和新政推广下去一样,现在做好铺垫,就是为了将来对军队、对冗官和冗费动刀。”

“什么铺垫?”

赵祯忙问。

“要裁减军队,就必须先建立军队!”

赵骏举起了一根手指头:“第一,我们必须先培养一支绝对忠诚于我们的部队,这支部队数量至少要几万人,而且都是精锐之士,统兵的将领必须常在军营里训练,必须是我们能够信任的人!”

赵祯顿时沉思起来。

军队其实一直在他手里,挑选一支数万人的精锐部队并不难。

从西北军当中抽调就是了。

但后者就难办了,这严重违背了宋朝将领非战时领兵的要求,恐怕一旦做了,百官们便马上弹劾不止。

“你有什么想法?”

赵祯问。

“老范、张亢、狄青、张玉、折继闵、郭遵、周美、张岊、王信、范恪、杨文广等等,都是能信得过的人。”

赵骏思索道:“我的想法是,这支部队就放在汴梁,让老范和张亢做主将和副主将,然后老范和张亢作为文官,平时就上朝,训练的时候也要去训练。”

他继续说道:“比如这支部队是五万人,分成十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一名信得过,能打仗的将领带五千人,将领常驻于营中,防止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问题,保证军队战斗力。”

“而且这支部队还配备最好的新式武器,比如火炮、燧发枪,正好咱们的燧发枪已经设计投产,加上钢铁源源不断地制造,新的火器装备将马上迎来冷兵器迭代。”

赵骏看着两个人,目光冷厉地说道:“未来裁军、淘汰老弱、严查吃空饷喝兵血,一旦有人鼓动军队造反,这支部队将迅速出击,平定一切祸患,哪怕辽国和西夏来犯,有一支已经建立起火器的强大军队,也不用担心安全。”

“这”

赵祯刹那间就犹豫了起来。

这一刀果然先砍自己。

第一个动的就是他的利益啊。

若是如此,这就意味着这支军队将会脱离自己的掌控。

虽然名义上肯定还是他下旨,枢密院发兵。

但那些将领常在军中的话,这些士兵将成为这些将领的私兵。

到时候一旦这些将领依靠自己平日威望,带士兵造反的话,恐怕又要重蹈五代十国的覆辙。

所以在大宋皇帝攥兵权攥在骨子里的情况下,这件事还真让赵祯犹豫不决。

“老哥,你在犹豫什么呢?”

赵骏皱眉道:“我不可能让人能掌握五万部队,老范和张亢平日里都上朝,要调兵也必须要有你的虎符,下面的将领只能掌握5000人,难道你还怕他们能造反吗?”

范仲淹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也劝道:“是啊官家,只要我们能掌握一批精锐的士兵,就再也不用担心内忧外患的问题了。”

“老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做人还是要果断一点,想想秦始皇,想想汉武帝,想想李世民,你难道不希望自己成为千古一帝,成为新时代奠基人吗?”

赵骏再次劝道。

赵祯咬牙道:“好吧.朕自是信任大孙和范卿的,此事就全由你们去做!”

“嗯。”

赵骏点点头,严肃地说道:“第一步控制自己的军队之后,那就真要开始搞大改革了。到时候大裁军、清查军队人数之类,都要动很多人的利益,就要看我们能不能顶住这个压力了。”

这也是为什么赵骏一定要等生产力提升上来,才能搞改革冗兵的缘故。

一旦大裁军,那么社会上就会立即多几十万士兵,这些人如果不给他们分发田地,或者给他们找一个生计,很有可能就会变成不稳定因素。

但大宋荒地多的是,可哪那么多水利设施去搞灌溉?

庆历年间,蔡襄还上书,说汴河水利设施多年无人修缮,以至于京城以及河南府明明应该沃野千里,却是有数万倾荒地,白白浪费了土地。

所以赵骏认为,趁着现在朝廷还有钱,干脆就把大量的军队裁撤,要么雇佣他们去修水利设施,挖建运河,以工代赈。要么给他们一些土地,让他们去种植粮食,总比待在军队,继续躺着拿钱损害国家财政强。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在触动军队利益的情况下,他们手中有一支可以打仗的军队,来镇压一切可能存在的叛乱!

赵骏。

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162.第161章 有些事情,必须去做!303.第299章 与辽国军备竞赛第319章 摊丁入亩与杀猪过年第60章 上架感言第359章 好二儿要凉了?第342章 用好手里的刀203.第200章 故里无故人第23章 宇宙的尘埃299.第295章 规矩要改一改了第82章 这样的大宋,还不如破灭了第446章 吃绝户,陈规陋习第10章 世间并非非黑即白(求推荐票)134.第134章 烧第一把火162.第161章 有些事情,必须去做!195.第193章 人情世故,是张大网195.第193章 人情世故,是张大网第383章 钦差到来第412章 宋国武器商第411章 把岛国端上大宋的餐桌第340章 他们以为朝廷是讲道理的310.第306章 坏消息,只来一万人,将领叫狄第99章 瓶中人235.第232章 跑得慢,就得死!第368章 东北辽军三十万,遇我也需尽低眉153.第152章 赵祯有子与元丰改制第420章 黄河水清,李元昊死,天下大吉第343章 全城搜捕253.第249章 赵骏结婚第97章 老范的帮助第53章 帝王之术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范洞悉306.第302章 釜底抽薪130.第130章 羊也有咬人的一天127.第127章 赵骏是主心骨第440章 出京巡视,少杀一点第60章 上架感言274.第270章 时机已到,准备起兵!第454章 幽燕路发展规划,与世家谈谈184.第182章 保不住了188.第186章 西北誓师大会第49章 赐赵骏同进士出身第65章 想通了(第五更)149.第148章 让他们看看他们治下的大宋(二第81章 无忧洞第437章 新的发展,新的革新200.第197章 赵骏是小霸王第365章 千炮瞄城第415章 宋日黑船事件115.第115章 建立政制院,从一品国公120.第120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第317章 一炮轰杀大越皇帝186.第184章 千金买马骨第92章 取字汉龙,晏殊七窍生烟274.第270章 时机已到,准备起兵!164.第163章 这里永远是你的家246.第242章 政制院换届第354章 后装枪炮,王曾病逝第87章 他们开心就好268.第264章 想想知院会怎么做284.第280章 钦差遇刺,此事可解第386章 辽宋对峙,发行纸币263.第259章 给天下官员涨薪第11章 赵祯是贱骨头(求推荐票)第405章 铁甲舰建造成功,先告诉邻居第11章 赵祯是贱骨头(求推荐票)210.第207章 你们相信我吗?247.第243章 这个男人来自后世第354章 后装枪炮,王曾病逝300.第296章 李元昊绷不住了第338章 李元昊的惆怅110.第110章 官家真的变得不一样了第377章 弃子攻杀第352章 出兵西北,派韩琦张亢第331章 大化学家赵祯234.第231章 宋辽保塞决战第427章 目标西域,一朝雪耻第49章 赐赵骏同进士出身第55章 朝廷的应对第394章 决战圈套第27章 交子205.第202章 宋夏战争,元昊来袭279.第275章 与将门利益交换第366章 收复青塘116.第116章 无内鬼,来点大宋笑话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报告以及新的规划第450章 图谋幽燕世家184.第182章 保不住了第34章 数学课第97章 老范的帮助第325章 全国性扫黑除恶250.第246章 庆历新政,吏治篇187.第185章 还是游戏好玩第34章 数学课第432章 版图大增,重走天下第336章 一点工业革命的小小震撼第85章 知皇城司,偶尔当个人第417章 能登炮击事件,震惊日本161.第160章 搞钱!搞钱!搞钱!126.第126章 大宋与企鹅笑话253.第249章 赵骏结婚
162.第161章 有些事情,必须去做!303.第299章 与辽国军备竞赛第319章 摊丁入亩与杀猪过年第60章 上架感言第359章 好二儿要凉了?第342章 用好手里的刀203.第200章 故里无故人第23章 宇宙的尘埃299.第295章 规矩要改一改了第82章 这样的大宋,还不如破灭了第446章 吃绝户,陈规陋习第10章 世间并非非黑即白(求推荐票)134.第134章 烧第一把火162.第161章 有些事情,必须去做!195.第193章 人情世故,是张大网195.第193章 人情世故,是张大网第383章 钦差到来第412章 宋国武器商第411章 把岛国端上大宋的餐桌第340章 他们以为朝廷是讲道理的310.第306章 坏消息,只来一万人,将领叫狄第99章 瓶中人235.第232章 跑得慢,就得死!第368章 东北辽军三十万,遇我也需尽低眉153.第152章 赵祯有子与元丰改制第420章 黄河水清,李元昊死,天下大吉第343章 全城搜捕253.第249章 赵骏结婚第97章 老范的帮助第53章 帝王之术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范洞悉306.第302章 釜底抽薪130.第130章 羊也有咬人的一天127.第127章 赵骏是主心骨第440章 出京巡视,少杀一点第60章 上架感言274.第270章 时机已到,准备起兵!第454章 幽燕路发展规划,与世家谈谈184.第182章 保不住了188.第186章 西北誓师大会第49章 赐赵骏同进士出身第65章 想通了(第五更)149.第148章 让他们看看他们治下的大宋(二第81章 无忧洞第437章 新的发展,新的革新200.第197章 赵骏是小霸王第365章 千炮瞄城第415章 宋日黑船事件115.第115章 建立政制院,从一品国公120.第120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第317章 一炮轰杀大越皇帝186.第184章 千金买马骨第92章 取字汉龙,晏殊七窍生烟274.第270章 时机已到,准备起兵!164.第163章 这里永远是你的家246.第242章 政制院换届第354章 后装枪炮,王曾病逝第87章 他们开心就好268.第264章 想想知院会怎么做284.第280章 钦差遇刺,此事可解第386章 辽宋对峙,发行纸币263.第259章 给天下官员涨薪第11章 赵祯是贱骨头(求推荐票)第405章 铁甲舰建造成功,先告诉邻居第11章 赵祯是贱骨头(求推荐票)210.第207章 你们相信我吗?247.第243章 这个男人来自后世第354章 后装枪炮,王曾病逝300.第296章 李元昊绷不住了第338章 李元昊的惆怅110.第110章 官家真的变得不一样了第377章 弃子攻杀第352章 出兵西北,派韩琦张亢第331章 大化学家赵祯234.第231章 宋辽保塞决战第427章 目标西域,一朝雪耻第49章 赐赵骏同进士出身第55章 朝廷的应对第394章 决战圈套第27章 交子205.第202章 宋夏战争,元昊来袭279.第275章 与将门利益交换第366章 收复青塘116.第116章 无内鬼,来点大宋笑话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报告以及新的规划第450章 图谋幽燕世家184.第182章 保不住了第34章 数学课第97章 老范的帮助第325章 全国性扫黑除恶250.第246章 庆历新政,吏治篇187.第185章 还是游戏好玩第34章 数学课第432章 版图大增,重走天下第336章 一点工业革命的小小震撼第85章 知皇城司,偶尔当个人第417章 能登炮击事件,震惊日本161.第160章 搞钱!搞钱!搞钱!126.第126章 大宋与企鹅笑话253.第249章 赵骏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