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230章 武安君威名

bookmark

蒙骜、王龁和司马靳都是秦国老将军, 一生经历的战役数不清。

但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场景。

善无城门开启,全军全城缟素,披甲的将领亲自抬着棺木出城而来。

蒙骜第一眼见到这支军队时心头一紧, 在得知他们是要投降时十分愕然。

司马靳亲自劝降, 做好了接受司马尚投降的准备, 此刻也十分愕然。

他劝降时,没想到善无城会全军投降。

赵军有多难啃, 跟随白起征讨三晋之地的司马靳很清楚。

司马尚或许会因为担心被杀而投降,但善无城中其他将领不会投降, 善无城的赵人也不会投降。

城中还有庞煖这个名声赫赫的赵国老将,可以压得住善无城的局势。

但只要司马尚投秦, 打开善无城的城门, 或者让善无城的城防出现混乱, 秦军就能迅速攻破善无城。

司马靳没有对司马尚说谎。

秦军打善无城越顺利,对雁门郡的赵人伤害就越少;如果善无城抵抗太厉害,秦军损失惨重, 那就算有蒙骜将军约束,秦军入城时也会屠掉整座城池泄愤。

而别人听到了秦军做的事,甚至不会认为秦军是在屠城。

因为善无城整座城池里所有的人都是秦军的敌人, 秦军只是正常打扫战场而已。

这一幕, 司马靳是万万没想到的。

难啃的善无城就这么投降了。

秦国所有将士都很茫然。

蔺贽和蒙骜打探了城中的消息, 从当事人嘴中拼凑出了具体的情况, 沉默良久。

蒙骜换上素服,亲自为司马尚送行。

蔺贽一边给秦王子楚写信,让秦王子楚发诏夸赞和奖赏司马尚,厚待司马尚的家人,一边亲手安排司马尚的丧事。

“将军本来是准备束手就擒的。他的家族在邯郸。”

司马尚的同僚道。

司马尚在原本的历史中, 与李牧一起被赵王迁所杀。

不是所有将领都能在君王要杀他的时候逃走。司马尚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将领,就算他不顾家族逃了,以他的能力,无法抹除“叛主”带来的负面作用。

他只能沦为庶民。

原本历史中廉颇怒气上头攻打乐乘,乐乘和廉颇先后逃离赵国,两人都没有再受到重用。

这个世界中,乐乘因为廉颇屠戮燕人而挂印逃走,现在也几乎销声匿迹。

被国君“送人”的将领,如廉颇、李牧,或者齐国复国最大的功臣田单,他们容易被他国国君重用。

如蒙骜、赵奢等在他国不受重用,正常辞官另找他家的将领,也不会被他国国君排斥。

但就算是被国君诬陷,只要将领叛逃,几乎就断了带兵的路。

国君需要将领绝对忠诚。就算是国君有过错,将领也不能背叛。否则将领手中有那么多兵,国君怎会心安?

司马靳以为自己给了司马尚一个“你来秦国,我提拔你,武成君也会继续用你”的理由,就能让司马尚为了偷生而不死。

司马尚却没有接过他给的梯子,而是以死做到了司马靳口中真正的“投降”。

“同为司马氏,我会与你家联宗。你的族人就是我的族人,请慢行。”

司马靳在司马尚的棺木前保证。

蔺贽叹了口气,以秦国丞相的身份安抚善无城的军民,安排降将降兵。

因为雁门郡是边郡,除了零星高层将领,大部分将士都是当地人,比较好安排。

司马尚一死,善无城几乎不可能再重新倒向赵王。蔺贽放心地将愿意留下的赵将赵兵打散后编入秦军,让秦军带着赵军习惯秦军中的律令。

蔺贽知道李牧虽然已经离开雁门郡十多年,但威名在雁门郡犹存。

他向雁门郡旧将许诺,如果他们现在想去投奔李牧,他立刻安排上。将来雁门郡的事,他也会全部交由李牧处理。

雁门郡旧将十分信任蔺贽。

蔺贽身上那一层蔺相如之子、长平君和武成君之友的光环,是安抚善无城最好的人选之一。

秦王子楚得知雁门郡投降后,心情十分复杂。

他不顾身体抱恙,来到雁门郡安抚赵人,许诺给他们免除赋税和徭役一年,让他们先休养生息。

他亲自为司马尚写了祭文。

司马尚面对赵王的诬陷仍旧赴死,这是对赵王的“义”;他死时促使善无城投秦,是对下属将士和雁门郡赵人的“仁”。

“仁义”二字,不过如此了。

赵王偃也得知了善无城的事。

他立刻厚赏郭开,认为郭开果然看得很准,司马尚等雁门郡旧将就是心向秦国,早就想要背叛他。

可惜他没有早发现司马尚等人的真面目。

“早知如此,寡人应当在信陵君死后立刻撤换掉所有雁门郡将领。”赵王偃愤愤道。

郭开道:“所有与朱襄、廉颇、李牧有旧的人,应当都是心向秦国的。传闻朱襄是会妖法的妖人,惯爱蛊惑人心。君上不得不防!”

赵王偃深以为然。

他立刻要把司马尚的家人下狱,但好歹仍旧没胆子下诏去动蔺家的人。

司马尚的家人在赵王偃下诏抓捕前就接到消息,被人送走了。

这些人中有赵国的卿大夫,有赵国的游侠,还有秦国安排的人。

多股不同的势力没有任何配合却配合默契,护住了司马尚的家人入秦。

蔺家人在家乡得知这件事后,族老商议了一番,咬牙给祖先起棺,也偷偷往秦国迁徙。

以赵王偃狭隘的心胸,恐怕真的会迁怒他们。

原本七国“士”在各国游走做官,只要是正当途径,他们的家人都不会被他国国君迁怒。

这是这个时代的潜规则。

如果你动了这个潜规则,就没有士人敢来你这个国家做官。

更何况就算祸及家人,也是祸及活着的家人。如赵王偃这种要掘先人墓的就太过荒诞了。

不过赵王偃是一个能立娼妓为妃,捧着娼妓之子当赵王的人,多荒诞的事在他身上都不令人奇怪。

庞煖猝不及防被擒,他的兵还未反应过来,就因为主将被擒束手就擒。

秦王子楚试图劝降庞煖。

庞煖是赵王偃一手提拔,宁愿死也不背叛赵王偃。

在蔺贽的劝说下,秦王子楚以佩服庞煖高义为由,将庞煖独身放回。

庞煖以为蔺贽仍旧心向赵国,十分感激蔺贽。

“赵偃都要动蔺公的墓了,他居然还相信你对赵国有怀念。”秦王子楚背着手,没好气道,“你在外装得可真像模像样。”

蔺贽这么做,是因为秦国不可能在一两年内迅速吞并赵国。

赵王偃是个心胸狭隘又多疑的人。他肯定会继续倚重亲自提拔的庞煖。而庞煖年老,若赵王偃过分倚重他,将来庞煖一死,赵国就不足为惧了。

且邯郸城内肯定需要找个人对雁门郡投秦负责,司马尚已死,一定会有想要取代庞煖的人抨击庞煖。

赵王偃又要和卿大夫们打起来了,加剧赵国朝堂的混乱。

虽然这次赵王偃是站在正确的一方。

蔺贽道:“谁让我是蔺相如之子?”

秦王子楚:“……蔺公若在天有灵,一定会打个霹雳劈死你。”

蔺贽道:“怎么可……”

“轰!”

原本乌云密布的天空,轰雷炸响。

蔺贽:“……”

秦王子楚:“……”

“君上,丞相,下雨了,快避雨……咦?你们脸色怎么这么苍白?难道是感染风寒了?太医,太医!”

太医来了,给秦王和丞相开了安神药。

子楚和蔺贽捧着安神药。

“乌鸦嘴!”

“呵,寡人这是金口玉言!”

……

赵国的事还没有传到南秦来。

信息传递不易,当李牧知道雁门郡的事后,已经过去半年,九原郡和云中郡都降了。

九原郡和云中郡都受李牧和信陵君影响颇深,军中不乏两人旧部下。

他们亲眼见着雁门郡已经竭尽全力抵挡秦军,主将司马尚居然被赵王偃赐死,难免心生悲凉,害怕赵王偃也不信任他们。

而雁门郡被秦军占领,云中郡和九原郡就是孤悬在外的孤城,没有补给也没有援军,拼死抵抗也没用,不如降了。

降了之后,说不定还有机会回到李牧将军麾下,在秦国混点战功呢。

对此,秦军许多将领对他们说,“想屁吃”。

就像是当初人人都想去武安君麾下一样,现在秦国将领想去李牧将军和王翦将军麾下,想得眼睛都红了,哪里能让赵将来抢一份羹。

赵将:“?”

他们明白了李牧将军在秦国的地位,但是,我们才是李牧将军原本的嫡系旧将!回到李牧将军麾下是理所当然的事!

赵国降将和秦将在武成君一事上发生了严重的争执,最后发展成了约架,并通通被罚。

被罚后,他们的关系突然好上了一大截,都能勾肩搭背了。

蒙骜酸溜溜道:“如果不是我儿实在是没用,我肯定会妒忌李牧,给李牧使绊子。”

秦王和丞相已经回咸阳,他可以胡言乱语了。

王龁提醒道:“现在蒙武不就是李牧的副将?他们要争抢的位置是蒙武的。不仅蒙武,你孙儿蒙恬也早就在李牧手下为将,早早立功了。”

蒙骜立刻不酸了,他大笑三声,扬眉吐气。

司马靳嘀咕:“我倒是还想继续跟着武安君。听闻武安君也在南秦,或许武安君也会重新披甲。”

王龁沉默了许久,道:“我也想。”

蒙骜:“……”我也不差啊!基本战无不胜啊!你们怎么全部当着我的面想其他的主将!

生气!

蒙骜一拍脑袋:“如果武安君为将,那我儿和我孙儿也是武安君的副将啊!”

王龁和司马靳:“……”好了,他们开始酸了。

还不知道雁门郡之事的白起,确实已经披甲了。

朱襄和嬴小政原定是三四月青黄不接的时候出兵,但白起却在春耕的时候出征,打了朱襄一个措手不及。

春耕缺人。武安君你听听劝啊!

但显然,武安君白起平时都是一个很和气的人,但在用兵一事上,哪怕面对秦昭襄王,他都能执拗到死。

春耕秋收什么的,那是其他人该关心的事。

他既然为主将,所想的就只有如何最大限度地扩大战果。

在朱襄和嬴小政都措手不及中,白起领兵星夜兼程,跨越大半个南楚,急行军奔赴居巢。

南楚国定都寿春。

寿春原本是楚王想要迁都的地方,楚国分裂后,修到一半的寿春城便宜了南楚君。

寿春北有淮水作为屏障,南有巢湖作为屏障。

居巢是巢湖旁边最重要的城池,也是南楚最重要的产粮地。

谁也不知道白起怎么悄无声息地来到了居巢城下。

就像是华阳之战中,谁也不知道白起是如何以平均每日百里的急行军,仅仅八日,就悄无声息地到达华阳一样。

以这个时代兵卒的素质,日夜兼程日行百里急行军八日,还具有强大的战斗力,是难以想象的事。

这样的壮举,在现代能做到的国家都寥寥无几。

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白起很多次带的兵还不是自己练的兵。

仿佛无论是谁的兵到了他的手上,都会焕发出强大的意志力、战斗力和服从力,就像是他的手臂和手指一样,能做到任何匪夷所思的命令。

巢湖一日城破,快的都来不及求援。

明明近在咫尺,白起率领军队入城暂时休息的时候,寿春还陶醉在笙歌中。

秦国正在打韩国和赵国,南秦离战场非常遥远,南楚一众君臣当然一点警惕心都没有。

虽然秦国已经重建了长江北岸的城池,但他们把与长江之间大片土地的楚人迁徙走,筑起长长的防御线,每二三十里一座堡垒,自称如赵国、燕国、魏国、秦国修建的抵御北胡南下的长城一样坚固。

被赶离家乡的楚人成了最好的役夫,在沉重的徭役下为南楚国建成了这座南方长城。

今年南方长城建成,南楚国众君臣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正放下心来享乐中。

白起却像是开了卫星挂一样,在所谓的南方长城眼皮子底下穿过,绕开了零星监视。

这时南楚国为了抵御秦国的无人地带成了秦军最好的掩护。

秦军带着干粮和水,以强大的毅力偷取居巢,几乎没有损失。

休整一日后,白起就不急了。

他大摇大摆地往寿春而去,在寿春门口摆开阵势,安营扎寨。

一个寿春城而已,白起想打下来轻而易举。

但白起的战略目标从来都不是一城一地,而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依托巢湖的大粮仓,他围而不打,就是为了围城打援,以寿春城为诱饵,歼灭南楚国不多的精锐部队。

如果可能,他还希望楚王能够派兵援救。

他现在不会攻打楚国,但楚国青壮兵卒死一个少一个。楚国面积已经缩水很多,每死一个青壮就会让他们衰落一分。

白起大大方方亮出自己的旗帜,让南楚国和楚国随意来援救。

武安君白起重新挂帅。当六国人得知此事时,武安君已经把南楚国国都寿春城给围了。

此事立刻压过雁门郡投秦,成为七国最关心的事。

连楚王都吓得酒醒了。

人的名树的影。武安君一出,就算是如今炙手可热的武成君都无法相提并论。

武安君生生把魏国和韩国打成了三流小国,让赵国一蹶不起,还烧了楚王的祖陵。

这样的人,就算已经沉寂十几年,被提起来的时候也会小儿止啼。

更何况原本武安君所吓唬的孩童,现在正好已经成长成了青壮年。

他们听着武安君的名声长大,虽没有见过武安君,但武安君长久的沉寂不仅没有让他们轻视武安君,反而让武安君的名声在传播中更加可怖。

南楚君在寿春城内六神无主,想求援又不敢派人出城。

白起等得不耐烦,居然派人冒充南楚君去各地求援。

楚王丢掉装神弄鬼的衣袍,紧急召开朝议,讨论谁去救南楚国。

南楚国是楚国和秦国的屏障,寿春离陈都非常近。如果寿春失陷,南楚被灭,楚国是真正危险了。

到处抢功劳的李园此刻缩了起来。

他就算再自大愚蠢,也不认为自己能打得过白起。

白起这个杀神一出,可不会留活口。他不想死在战场上。

想来想去,楚国君臣认为,还是只有项燕能用。

项燕从封地写信请缨,楚王却不敢让项燕去。

他非常惧怕白起,怕得这十几年晚上仍旧会做白起相关的噩梦。

白起把他君父从南边一路赶到北边,烧了楚国的都城和祖陵,让他的君父成为历代最窝囊的楚王之一。

楚王那时正在秦国当质子,差点吓破胆。

楚王急需安全感。

他知道项燕是最合适的人,但他无法派出项燕。

他召项燕来陈都。

只有项燕在身边,他才能睡得安稳。

项燕来到陈都之后再次请战。

如果南楚国被灭,就算是他也回天乏术,只能在秦国的南北夹击中走向灭亡。现在楚国唯一的胜机就是把南楚国保住。

项燕还劝说楚王。如果他现在救下南楚国,南楚国就可以重新并回楚国。

楚王知道项燕说的是对的。

理智上,他知道应该这样做。但他做不到。

他提起白起就心悸,想起白起就头疼,晚上梦中全是他在咸阳城远远看到的凯旋的白起的可怕身影。

压力太大,楚王甚至有了疯癫的迹象。

他本来就老了,又在春申君之死上受了太大刺激。

自从春申君死后,楚王总容易梦见春申君来床头质问他。所以楚王才会沉迷鬼神。他要睡在许多巫师巫婆中才能入眠。

长期以来的睡眠不足摧垮了他的精神,让他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少。

武安君白起的复出就像是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了楚王。

不仅楚王不准项燕出兵,楚国朝堂大部分宗室和卿大夫都不愿意项燕离开。

他们也知道项燕是楚国最厉害的将军,如果项燕去了南楚,他们怎么办?

现在韩国已降,赵国北方三郡也已经全部归附秦国。

如果秦国的兵锋南下怎么办?谁能抵挡秦国?

南楚国和楚国隔着一条淮水,可比现在楚国北边的边境安全多了!

项燕被束缚在陈都,只能带兵在北边驻守,预防秦军南下。

楚王随意点了一个将领,派了十万军队渡河去支援南楚国。

白起早就等到淮水边。

他来到南楚国后,南楚国那些封君居然得到信也不敢救援寿春城,一个个闭门不出,只在城池附近修建工事。

没有人敢来救援。

没有人敢与武安君白起率领的秦军打野战。

白起就在寿春城周围养精蓄锐,等待楚国大军来临。

楚军浩浩荡荡渡过淮水,渡水刚渡了一半,白起埋伏的军队就杀出。

已经渡过淮水的楚军慌不择路,许多人回头跳入淮水。

这一战,楚军的尸体都快把淮水堵住了。

在淮水北岸的楚军看到这一幕,既不敢继续渡过淮水支援,又不能掉头就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另一半军队被秦军轻松分食。

白起老了,已经不是能亲自上马作战的年龄。

他就坐在战车里,就像是一个随处可见的老人一样,只那双冰冷的双目摄人心魄。

他看着哀嚎的楚军眼神毫无波动,就像是看着一群冰冷的战功。

白起在淮水边大败楚军,楚军不敢再南下支援。

南楚君见状,只能出城投降。

白起都未攻城,坚固的寿春城就在“武安君”这个名号强大的压力中投降了。

寿春城投降,白起慢慢蚕食南楚国其他城池。

王翦在白起出兵的时候就已经作为白起的偏师出兵。如果南楚国封君和楚王出大军救援,王翦就会与白起里外夹击。

现在南楚国的封君等死,楚军被拦截在淮水,王翦就率兵与白起分头攻占南楚国的城池。

南楚国本来就不得人心。

朱襄在南秦良好的名声不仅吸纳了许多南楚国的楚人流民,没有离开南楚国城池的楚人也更乐意投向朱襄。

谁都知道白起杀人有多狠。

白起“人屠”的称号不是从长平之战开始。早在他为将初期,就已经有这样的称号。所以他没有在这个世界的长平杀俘,“人屠”之名也很响亮。

现在秦国虽然自称仁义之师,打仗时候也确实很收敛,没有再出现杀俘虏的事。

但这是武安君白起,“人屠”白起。

当白起放言“不杀降”的时候,这句话在所有人的耳中都变成了“不降杀”,最后变成了“降的不够快就杀”。

于是南楚国各城池哭天抢地投降,投降时还点名要见长平君。

这时候只有长平君的仁名能安抚他们。

长平君不来,他们心慌啊!

朱襄本来忙于春耕,被白起叫到了战场上专职劝降。

他去哪个城池,哪个城池就立刻开门投降。

白起干脆派小股军队分散各个城池守着,让朱襄拿着号码牌依次来劝降。

南楚国被打下之后缺人种地,白起就懒得去歼灭已经完全失去了战斗意志的南楚兵。

白起留在城池的人多则一万,少则几千。

如果这时候城中的南楚将士冲出来,肯定能取得胜利。

但没有人敢出城。

他们看到白起的旗帜飘扬在城池外面,就心慌腿软,根本不敢与之交战。

如果只是白起,他们担心白起的杀心,可能还会在濒临死亡中获得勇气。

俗话说兔子急了也要咬人。

但南秦还有一个长平君。

谁都知道长平君的仁名。只要长平君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就算是武安君也不会再举起屠刀。

于是长平君的存在给了他们活下去的希望,削弱了他们对秦国的抗争心。

在白起和朱襄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下,仅仅过了半年时间,南楚国所有城池都投降秦国。

南楚国灭。

武安君白起之名,再次响彻天下。

第130章 对东瓯好意第122章 始皇崽兔子第153章 夫妻肩上泪第146章 空荡荡酒壶第41章 干菜炒腊肉第242章 念来存故人第150章 廉颇大礼包第24章 白水煮豆饭第65章 彩头饺子宴第245章 长平君唤雨第213章 过年庆典日第206章 始皇崽教弟第90章 咸菜熏香肠第12章 始皇鼻涕泡第135章 松茸火腿鸡第81章 水患后钉螺第230章 武安君威名第244章 大梁护城河第45章 油酥卤鸡鸭第35章 雪做的食盒第100章 竹笋乳鸽粥第198章 始皇崽游记第143章 出城小矮马第154章 始皇崽头槌第237章 瓦解五国军第93章 友人庆祝酒第184章 广陵郑国渠第194章 秋后烤红薯第224章 冰镇甜豆花第83章 天河瀑布雨第163章 冲锋轻重骑第213章 过年庆典日第249章 王翦灭赵国第105章 归秦九鼎粟第34章 老翁唾沫水第188章 沿江内迁令第165章 直辕战意义第224章 冰镇甜豆花第229章 为庶民投秦第94章 山野神祭品第105章 归秦九鼎粟第57章 粟米酒醉鸡第2章 猪油蒸鸡蛋第184章 广陵郑国渠第57章 粟米酒醉鸡第170章 摆事实证据第149章 瓦罐煨莲藕第226章 不过多门课第9章 羊肉汤泡馍第131章 台风后淤泥第8章 始皇金大腿第265章 论迹和论心第165章 直辕战意义第146章 空荡荡酒壶第216章 故友终重逢第29章 庆典土豆花第222章 张良说楚王第60章 野菜汁凉面第171章 手撕烤鸡肉第39章 始皇崽糖球第104章 蔡泽庆贺礼第221章 诸老将请战第55章 荷叶叫花鸡第116章 菊花豆腐羹第215章 杀人者魏王第232章 屋漏连夜雨第172章 韩相国遗愿第234章 无害我田稚第144章 蔺贽新田律第229章 为庶民投秦第103章 火烤楚军营第68章 赵王悔恨泪第131章 台风后淤泥第53章 墓前细绒棉第90章 咸菜熏香肠第114章 好感五颗心第57章 粟米酒醉鸡第246章 秦王政养儿第268章 番外一第116章 菊花豆腐羹第66章 海带味噌汤第202章 敌友相送别第2章 猪油蒸鸡蛋第47章 蔺相如戒尺第98章 肉片浇锅巴第221章 诸老将请战第206章 始皇崽教弟第98章 肉片浇锅巴第113章 李斯凉开水第184章 广陵郑国渠第212章 信陵君醉言第88章 双季再生稻第174章 长平君粉丝第205章 鸡清汤时蔬第21章 果酱蒸蛋第123章 干锅土豆片第242章 念来存故人第264章 楚王启安葬第210章 强烈既视感第205章 鸡清汤时蔬
第130章 对东瓯好意第122章 始皇崽兔子第153章 夫妻肩上泪第146章 空荡荡酒壶第41章 干菜炒腊肉第242章 念来存故人第150章 廉颇大礼包第24章 白水煮豆饭第65章 彩头饺子宴第245章 长平君唤雨第213章 过年庆典日第206章 始皇崽教弟第90章 咸菜熏香肠第12章 始皇鼻涕泡第135章 松茸火腿鸡第81章 水患后钉螺第230章 武安君威名第244章 大梁护城河第45章 油酥卤鸡鸭第35章 雪做的食盒第100章 竹笋乳鸽粥第198章 始皇崽游记第143章 出城小矮马第154章 始皇崽头槌第237章 瓦解五国军第93章 友人庆祝酒第184章 广陵郑国渠第194章 秋后烤红薯第224章 冰镇甜豆花第83章 天河瀑布雨第163章 冲锋轻重骑第213章 过年庆典日第249章 王翦灭赵国第105章 归秦九鼎粟第34章 老翁唾沫水第188章 沿江内迁令第165章 直辕战意义第224章 冰镇甜豆花第229章 为庶民投秦第94章 山野神祭品第105章 归秦九鼎粟第57章 粟米酒醉鸡第2章 猪油蒸鸡蛋第184章 广陵郑国渠第57章 粟米酒醉鸡第170章 摆事实证据第149章 瓦罐煨莲藕第226章 不过多门课第9章 羊肉汤泡馍第131章 台风后淤泥第8章 始皇金大腿第265章 论迹和论心第165章 直辕战意义第146章 空荡荡酒壶第216章 故友终重逢第29章 庆典土豆花第222章 张良说楚王第60章 野菜汁凉面第171章 手撕烤鸡肉第39章 始皇崽糖球第104章 蔡泽庆贺礼第221章 诸老将请战第55章 荷叶叫花鸡第116章 菊花豆腐羹第215章 杀人者魏王第232章 屋漏连夜雨第172章 韩相国遗愿第234章 无害我田稚第144章 蔺贽新田律第229章 为庶民投秦第103章 火烤楚军营第68章 赵王悔恨泪第131章 台风后淤泥第53章 墓前细绒棉第90章 咸菜熏香肠第114章 好感五颗心第57章 粟米酒醉鸡第246章 秦王政养儿第268章 番外一第116章 菊花豆腐羹第66章 海带味噌汤第202章 敌友相送别第2章 猪油蒸鸡蛋第47章 蔺相如戒尺第98章 肉片浇锅巴第221章 诸老将请战第206章 始皇崽教弟第98章 肉片浇锅巴第113章 李斯凉开水第184章 广陵郑国渠第212章 信陵君醉言第88章 双季再生稻第174章 长平君粉丝第205章 鸡清汤时蔬第21章 果酱蒸蛋第123章 干锅土豆片第242章 念来存故人第264章 楚王启安葬第210章 强烈既视感第205章 鸡清汤时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