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95章 神灵杯中血

bookmark

“血祭”自古有之, 如今七国和周王室的祭祀也在延续广义的“血祭”。

《周礼·春官·大宗伯》曰,“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 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沈祭山林川泽,以疈辜祭四方百物。”

古时认为, “气”通魂魄。祭祀就是用各种“气”来制造氛围,沟通神灵。血气、酒气、烟火气皆是如此。

自周起,国家祭祀的血祭从人祭改为牲畜。战国时虽有人祭复苏的苗头, 但世间大多将其作为残暴象征,以非奴隶、战俘殉葬的大规模人祭更是被人所唾弃。秦国就曾因为“三良殉葬”而衰落。

但只要重血祭, 总会有人想到用更高级的“血祭”,人祭。

当人类对神灵有过多的要求,或者神灵迟迟不肯回复他们的时候, 他们就会献上更优秀的祭品——人类自己。

封建时代来临, 平民成为百姓,是国家税收和兵役的主要来源,“民可覆舟”成为现实,有识之士将人的生命看得更加珍贵,祭祀礼法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祭祀之“气”,由牺牲之丰盛逐渐转向执礼者之敬与德, 从“血气”通灵变成了“德气”。

这个变化,从春秋时就开始了。儒家思想是由执掌祭祀的礼官所转化而来, 他们对祭祀研究得最为透彻, 也是最先提出祭祀用德的人。

《左传》记载, 随侯认为祭祀应要具备“牲牷肥腯, 粢盛丰备”,季梁则认为“民, 神之主也”,祭品丰盛的含义不在于祭品本身,而是表现出黎民过得很好。

《尚书》也言,“无于水监,当于民监”。祭祀是透过准备祭品的过程,向上天禀报黎民过得很好,用祭祀来积聚民心。

朱襄在战书中便写明了这一点,将这个时代关于祭祀变化的林林总总思想统合在了一起,告诉众人,民心乃天心,鬼神依托于民心向背。

换句话说,不利民的鬼神不准存在。

正因为战国时已经有了如上思想,朱襄才敢提出伐山破庙,才确信自己只要有充足的理由,秦王就会同意他的上书,天下士人也会站在他的这一方,与他一同想方设法阻止民间祭祀陋俗。

但朱襄的战书能让秦兵听懂他的内心,能让天下士人听懂他的内心,能让七国国君听懂他的内心,他现在要拯救的那些村民却听不懂。

这些引经据典的道理,这些慷慨激昂的言辞,在村民眼中还不如巫师嗷嗷跳起的不知何意的祭祀舞蹈。

秦兵“剿匪”是不会在乎村民的死活。如果村民反抗,那村民就是匪,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砍下村民的脑袋赚取军功。

朱襄只能用装神弄鬼,比巫师更像巫师的方式,去破除巫师的权威,让村民放下手中抵抗的武器。

有时候朱襄能成功,但大部分时候,村民将祭祀的鬼神视作祖先,甚至他们祭祀的血腥神灵本身就融入了祭祖的理念,秦兵破庙就是灭他们的祖先祭祀香火。

秦兵的兵锋一旦启动,就像是一驾疾驰的战车,不可能停下来。李牧降服云梦泽杀的人,都没有朱襄所发动的这次“宗教”战争杀的人多。

李牧得知此事时,匆匆鄂邑赶回来,对着朱襄破口大骂:“那些人确实该死,你不能写信让我回来开战?你上什么战场!”

张若试图劝说:“李将军,伐山破庙也是剿匪,这是军功……”

“他不需要军功!”李牧完全没给这位秦国老将面子,指着朱襄的头发道,“你不了解他,在赵国的时候,廉公为了给他军功,让他上战场,什么都不干,别人帮他砍头换军功他都不乐意,被廉公追着揍。”

“在朱襄看来,人的性命高于一切,无论是自己人还是敌人,他都不忍心害其性命,所以他不愿意上战场。赵人自愿拼命救他,他愁白了头发。”

“现在他居然上了战场……居然上了战场!”李牧握紧拳头,狠狠砸在桌子上,“朱襄,你不信任我吗?我说不会让你上战场,我就一定能做到!不过是伐山破庙,你和我说一声,难道我还攻不下几座破庙?!”

张若看着李牧痛苦的模样,又看向朱襄的一头白发,半晌说不出话来。

他发现,他以为了解了朱襄,但他或许对朱襄远远不够了解。

他只知道朱襄由赵入秦一夜白头,却不知道朱襄的白发渐生和离开故土关系不大,而是和赵民有关。

朱襄爱民,不是一句空泛的评价。难道朱襄的爱的民,也包括那些手持利器的愚昧庶民吗?

李牧的手砸在木桌上的时候将木桌砸裂了一个角,他的手掌被木刺刺破,鲜血淋漓。

朱襄赶紧让人拿来滤清的酒和配置好的草药,给李牧包扎手。

“我不是不信任你,只是这件事因我而起,是我要求伐山破庙,那么我就该站在这个战场上。”朱襄解释,“我对山野众神下了战书,难道你让我站在你们身后去享用破除人祭的名声,名声背后的代价全部交给你和张公?李牧,我虽懦弱,但还不至于如此令人不齿。”

李牧对朱襄怒目而视:“你与我亲如兄弟,我是将领,杀戮无数,此番伐山破庙本就该由我出手。什么代价什么名声,你何必想这么多?”

朱襄道:“世人确实不会在意,但我在意。子曰,君子内省不疚。对世人,对友人,我要求一个无愧于心。”

李牧就像是愤怒的公牛一样喘着气,但最终,他又用包扎好的手重重地捶了一下膝盖,咬紧牙关,没有继续辩驳朱襄。

朱襄说他要“无愧于心”,李牧就无法与他辩论了。

“就算手染鲜血,你也无愧于心?”最终,李牧只这样问道。

朱襄神思恍惚了一瞬,然后神色坚定道:“淫祠邪祀断不可留,我无愧于心。”

“那就好,你要记住你现在说的话。”李牧道,“你做的事很正确,你无愧于心。”

朱襄叹了口气,苦笑道:“好,我会记住。”

李牧道:“不知道蔺礼等友人得知此事,该有多痛苦?荀公和廉公也一定会非常难过。他们会责怪我没有看好你。”

朱襄:“……你们对我保护过度了。”

李牧没说话。

不是他们想对朱襄保护过度,实在是君子如玉,玉却高洁易碎。

“接下来交给我,你去休息。”李牧道。

朱襄拒绝:“鄂邑十分重要,你该去守着鄂邑。我有张公,不需要你。”

张若:“……”突然有点想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李牧和朱襄僵持不下。几日后,这个问题被解决了。

蒙武把辎重抛到身后,先飞舟前来,传达秦王的命令。

他从汉水到达鄂邑码头,得知朱襄所做的事后,把飞舟丢下,快马加鞭,两日后来到朱襄驻地,见面就破口大骂:“你是嫌弃秦国将领不够多,不能领兵吗?你上什么战场!”

正准备和蒙武见礼的张若:“……”这句话有点耳熟。

朱襄无力道:“别骂了别骂了,李牧已经骂过一次了。”

李牧在一旁抱着手臂道:“等你回咸阳,还会再听人骂几次。”

李牧道:“你照过镜子吗?眼下青黑,双颊凹陷,恐怕很多日没有睡好。”

蒙武把坐着的朱襄拎起来,仔细端详:“政儿和雪姬看到你这样,不知道会有多担心?有时候我真不知道你那些莫名其妙的坚持究竟是为了什么。既然不想上战场,就永远不要上战场,别为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原因逼迫自己。”

朱襄拍了拍蒙武拎着他的手,摇摇头道:“不是什么莫名其妙,更不奇怪。”

朱襄一边整理衣服的褶皱,一边平淡道:“我见到祭坛之上,白嫩可爱的孩童被肢解成神灵的佳肴,娇俏的女子身穿盛装被勒死成神灵的侍女,青壮男子被割破脖子放血盛满酒杯为神灵祝酒。”

“我伐的不止这一处的山破的不止这一地的庙。”朱襄指着自己的胸口,“我要伐掉破掉人心中的那些淫祠邪祀。”

“只写战书远远不够,我需要站在战场上,亲历这场战事,然后告诉所有人……”

“告诉所有人,我杀了神灵,神灵奈我何?”

朱襄深吸一口气,挤出笑容。

“敕封神灵,将民间祭祀纳入朝廷管理一事很难一蹴即成,但我有个办法一蹴即成,那就是由世人传言离神灵最近的我,来做这个伐山破庙的人。”

“只有我能做,你们都不行。”朱襄看着自己的两位友人,重复道,“只有我能做。”

朱襄看到祭坛上的惨景,看到秦兵剑下的那些他本来想救的人,即便他两股战战,也必须站在这个战场上。

世间有诸多不平凄惨事,他看不到就能心安理得地不管,甚至连赵人现在在战乱中受的苦他都能闭目假装看不见。

但这件事到了他的眼前,他已经看见了,又有能力做到一些事,他就必须去做。

“李牧,你回鄂邑,我留在这里领兵继续清扫。”蒙武没有再与朱襄争辩,“朱襄,你已经上了战场,后续清扫不需要再出面。张公,兵权给我。”

蒙武亮出律令:“朱襄接诏,秦王有令,若朱襄涉足危险之地,命我将其拘禁。”

朱襄跪下接诏,看着诏书上蔺贽和夏同的字迹,蒙武的签字画押,太子柱和秦王的印章,默然无语。

这个诏令,似乎有点奇怪?

第232章 屋漏连夜雨第217章 中原有大菽第238章 李牧大危机第152章 始皇崽论文第66章 海带味噌汤第172章 韩相国遗愿第181章 舅母竹篾条第64章 荀子木拐杖第84章 军屯地南瓜第264章 楚王启安葬第174章 长平君粉丝第136章 竹笋傍林鲜第55章 荷叶叫花鸡第226章 不过多门课第95章 神灵杯中血第101章 老秦王诱饵第15章 香卤猪内脏第72章 长平税赋钱第48章 蔺相如赠礼第171章 手撕烤鸡肉第184章 广陵郑国渠第176章 问晋公后人第10章 猪油蒸鸡蛋第176章 问晋公后人第183章 浮丘与叛徒第50章 太医安神药第144章 蔺贽新田律第156章 始皇崽墨痕第233章 船迟打头风第138章 墙上楚地图第81章 水患后钉螺第243章 是儒家圣王第34章 老翁唾沫水第269章 番外二第13章 新鲜生土豆第99章 红烧江鲈鱼第188章 沿江内迁令第60章 野菜汁凉面第134章 荀子醉米酒第142章 荷叶时令菜第209章 焖烤熊掌肉第189章 李牧反制策第107章 君子伪善心第204章 妄议相国位第57章 粟米酒醉鸡第125章 汉水釜鬵鱼第77章 浮灯烟花火第265章 论迹和论心第153章 夫妻肩上泪第194章 秋后烤红薯第253章 秦王政谋划第163章 冲锋轻重骑第143章 出城小矮马第263章 楚王启殉楚第55章 荷叶叫花鸡第195章 朱襄骂友信第199章 兄友弟也恭第66章 海带味噌汤第191章 夜袭孔明灯第263章 楚王启殉楚第155章 刀削柰果皮第20章 秦王蜂蜜水第255章 秦王绕柱走第79章 大葱蘸蒜泥第121章 红烧牛肉面第93章 友人庆祝酒第152章 始皇崽论文第83章 天河瀑布雨第34章 老翁唾沫水第86章 隔水蒸南瓜第62章 韩非红眼眶第126章 白水煮鸡蛋第124章 五香卤兔头第101章 老秦王诱饵第82章 补药鸡蛋汤第3章 荠菜瘦肉粥第146章 空荡荡酒壶第104章 蔡泽庆贺礼第251章 分别待团聚第74章 廉颇心火气第9章 羊肉汤泡馍第169章 我上奏废后第173章 大哭熊孩子第252章 太子丹出逃第79章 大葱蘸蒜泥第94章 山野神祭品第62章 韩非红眼眶第52章 豆叶小米粥第260章 张良又一策第56章 蔗糖蒸橙子第241章 暂不定谥号第232章 屋漏连夜雨第63章 白棉花朵朵第111章 糖炒板栗子第189章 李牧反制策第119章 白起青玉佩第13章 新鲜生土豆第171章 手撕烤鸡肉第131章 台风后淤泥
第232章 屋漏连夜雨第217章 中原有大菽第238章 李牧大危机第152章 始皇崽论文第66章 海带味噌汤第172章 韩相国遗愿第181章 舅母竹篾条第64章 荀子木拐杖第84章 军屯地南瓜第264章 楚王启安葬第174章 长平君粉丝第136章 竹笋傍林鲜第55章 荷叶叫花鸡第226章 不过多门课第95章 神灵杯中血第101章 老秦王诱饵第15章 香卤猪内脏第72章 长平税赋钱第48章 蔺相如赠礼第171章 手撕烤鸡肉第184章 广陵郑国渠第176章 问晋公后人第10章 猪油蒸鸡蛋第176章 问晋公后人第183章 浮丘与叛徒第50章 太医安神药第144章 蔺贽新田律第156章 始皇崽墨痕第233章 船迟打头风第138章 墙上楚地图第81章 水患后钉螺第243章 是儒家圣王第34章 老翁唾沫水第269章 番外二第13章 新鲜生土豆第99章 红烧江鲈鱼第188章 沿江内迁令第60章 野菜汁凉面第134章 荀子醉米酒第142章 荷叶时令菜第209章 焖烤熊掌肉第189章 李牧反制策第107章 君子伪善心第204章 妄议相国位第57章 粟米酒醉鸡第125章 汉水釜鬵鱼第77章 浮灯烟花火第265章 论迹和论心第153章 夫妻肩上泪第194章 秋后烤红薯第253章 秦王政谋划第163章 冲锋轻重骑第143章 出城小矮马第263章 楚王启殉楚第55章 荷叶叫花鸡第195章 朱襄骂友信第199章 兄友弟也恭第66章 海带味噌汤第191章 夜袭孔明灯第263章 楚王启殉楚第155章 刀削柰果皮第20章 秦王蜂蜜水第255章 秦王绕柱走第79章 大葱蘸蒜泥第121章 红烧牛肉面第93章 友人庆祝酒第152章 始皇崽论文第83章 天河瀑布雨第34章 老翁唾沫水第86章 隔水蒸南瓜第62章 韩非红眼眶第126章 白水煮鸡蛋第124章 五香卤兔头第101章 老秦王诱饵第82章 补药鸡蛋汤第3章 荠菜瘦肉粥第146章 空荡荡酒壶第104章 蔡泽庆贺礼第251章 分别待团聚第74章 廉颇心火气第9章 羊肉汤泡馍第169章 我上奏废后第173章 大哭熊孩子第252章 太子丹出逃第79章 大葱蘸蒜泥第94章 山野神祭品第62章 韩非红眼眶第52章 豆叶小米粥第260章 张良又一策第56章 蔗糖蒸橙子第241章 暂不定谥号第232章 屋漏连夜雨第63章 白棉花朵朵第111章 糖炒板栗子第189章 李牧反制策第119章 白起青玉佩第13章 新鲜生土豆第171章 手撕烤鸡肉第131章 台风后淤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