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借粮救民,吾辈义不容辞

第85章 借粮救民,吾辈义不容辞

“青州黄巾并非一时之祸,叔父也不必过于自责。”郑平微微敛容:“当务之急,是讨论下如何安置这城外的十余万流民。”

孔融为之一凛。

这黄巾贼虽然退去了,但这十余万流民却还在城下。

“玄德,你有什么想法?”孔融没有问郑平,而是看向刘备。

自郑平第一次入剧城,就在替刘备扬名,更是想让刘备当青州刺史。

孔融也想知道,刘备会如何处置这群加入了黄巾的流民。

刘备不假思索、语气多了几分沉重:“食汉禄,救汉民,是我等天职。百姓因为缺粮而受黄巾蛊惑,不得不四处流浪觅食变成流民,本就已经很可悲了。”

“倘若我等见危不救,流民就只有死路一条,于心何忍!”

“击杀贼首张饶,我们得了些粮食,大约能让这城下的流民吃上四五日。”

“不知文举公能否再筹措一些粮食,用于安置流民?”

刘备言语中,已经将这群黄巾流民定义成受黄巾蛊惑不得不背井离乡的流民,而不是将其视为黄巾降卒。

这称呼上的改变,也是刘备对这群流民的态度。

孔融有些吃惊。

平心而论,孔融对这些流民的处理,基本就是让其各自返乡、然后颁布政令让各县乡官吏妥善安置。

看似没什么毛病,但其实书生气太重。

若返乡就能有吃食,又何必当流民?

因此在听得刘备说要筹措粮食的时候,孔融是震惊的。

“玄德,你可知安置这些流民,要多少粮食?”

“不仅要让他们挨过今年的冬天,还得助他们来年耕种,然后一直到明年的秋天,才可能让流民们自给自足。”

“即便老夫能筹措一些粮食,又怎么可能让这十余万流民吃上一年?”

“以老夫本意,发放流民几日口粮,让其各自返乡觅食,亦或者去别郡投奔亲戚。”

如常理说,孔融的处理办法其实是没什么问题的。

毕竟给十余万流民提供一年的粮食,没有哪个郡国的太守国相敢拍着胸脯保证。

能给流民发放几日口粮,让其能返乡或者投奔亲戚,已经是孔融的“仁德”了!

然而,这并非刘备想要的结果。

刘备轻轻摇头,敛容凝声:“文举公,我自高唐县入北海国,沿途流民遍野,饿殍遍地。家中尚有余粮的,对流民畏之如虎,流民们又哪有亲戚可以投奔?”

“发放几日口粮,固然能彰显仁德,但也只是让他们晚几天饿死,改变不了大势的。”

“待口粮耗尽,要么饿死,要么易子而食,如此惨状,文举公真的忍心吗?”

孔融沉默。

刘备说的,孔融又何尝不知?

即便不忍心又能如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府库中没有足够的钱粮啊!

良久。

孔融凝声叹气:“玄德,老夫并非心狠之人!若只筹措这十余万流民几日的口粮,老夫自信也是能办到的。但要将其安置,老夫却是无能为力啊。”

“叔父,刘府君,暂且停下这个讨论吧。”郑平出言打断:“似你们这般讨论,这天黑了也讨论不出个结果。我来拟定安置方案,伱们负责签署审批就行了。”

“这些流民来自于北海国,那就只能安置在北海国。”

“府库无钱粮,但北海国的豪强士族有钱粮,只要合理调配,辅佐其他方略,让这十余万流民撑到来年秋天是没什么问题的。”

孔融听得心惊胆战,连连摇头:“显谋,你想让北海国的豪强士族拿出钱粮来赈济流民?”

“这不可能!这是绝对不可能办得到的。”

“豪强士族的钱粮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如何肯拿出钱粮来赈济流民?”

“纵然有一部分豪强士族心存仁心,但也只是杯水车薪。”

“老夫若是将这些政令下达,至少得有一半人反对!”

孔融平日里就经常跟北海国的豪强士族打交道,对于这些人的心思,不说全部清楚,但也能知道大概。

一起聚个会,互相吹捧下名声,然后办些力所能及的事还可以。

但若是要让他们拿出钱粮赈济流民,一个个肯定会跳脚怒骂孔融。

孔融的反应,在郑平的预料之中。

毕竟孔融自个儿就是士族,而且还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士族大儒。

对于普通的百姓,孔融虽有仁德之心,但绝不会倾尽全力去救助,这是由孔融的出身地位以及能力决定的。

倘若执意要向豪强士族摊派救民的钱粮,那一定会引起豪强士族对孔融的敌意。

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谈不上对错。

郑平淡然一笑:“叔父,豪强士族肯不肯拿出钱粮赈济流民,不在于其是否有仁心,而在于赈济流民是否能获利!”

“假如赈济流民,能让豪强士族获得巨大的利益,他们不仅不会反对政令,还会争先恐后的抢着赈济。”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赈济流民,亦是如此!”

孔融愣住,对郑平这番话不怎么能理解:“显谋,这赈济流民,难道还能有利可图?”

一旁的应珣,也是惊讶的看向郑平。

赈济流民,大抵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又怎么可能有利可图?

难道还让豪强士族去贪墨赈济流民的钱粮不成?

郑平不答反问:“叔父可曾听说过《汜胜之书》和《四民月令》?”

孔融点头:“博陵崔氏崔寔的《四民月令》,汜水汜胜之的《汜胜之书》,老夫的藏书之中亦有抄录本。但这不过是两本农书,跟赈济流民有什么关系?”

郑平轻笑:“《汜胜之书》虽然成书前朝,但流传到了现在,大抵都遗散四方,很少有能抄录全本的。”

“《四民月令》成书也就三十余年,也唯有一些世家大族才有抄录本。”

“但这两部书,小侄不仅有全本,而且还是刊印在左伯纸上装订成册的全本,数量也不少!”

“除此之外,还有能提高犁地速度数倍的曲辕犁,也已经改良成功。”

“简而言之,小侄能让这北海国的豪强士族,实现精耕细作,让粮食增产。”

“也能这些豪强士族,在以农为本的前提下,还能再兼事商贸,获得更多的财富!”

“虽然这北海国的豪强士族,有一部分已经开始在尝试农商结合,但他们缺乏更专业的指导,以及更先进的工具。”

“而这些,小侄都能提供!”

“他们要付出的,仅仅只是一些暂时用不上的钱粮。”

“至于叔父口中的反对者,根本不需要去理会!”

“人有衰老之日,这豪强士族也有衰落之时。”

“政令是公平的!不能与时俱进,只想着墨守成规的,注定会被新兴的族群取代,弱肉强食,这本来就是世间的法则之一。”

任何超前思想政令的出现,都会引起新旧利益族群的争斗。

如战国常见的变法,便是如此。

有人得利,就有人损利。

但相对于战国的变法,郑平的方式更柔和。

因为郑平用的,不仅仅是超前思想,更重要的是有超前的生产力工具!

以大量的利益,去让豪强士族主动去追逐。

而在追逐过程中,又会主动的去替刘备打压旧的利益集团。

虽然豪强士族会在追逐利益中逐渐变强,但对于刘备而言,最紧迫的任务是解决这北海国十几万流民的吃喝问题。

若是担心几十年后豪强士族的尾大不掉,就不去救助眼前的十余万灾民,那就纯粹是杞人忧天了。

任何的政令都是在解决当前矛盾。

而往往功在千秋的政令,都会罪在当代。

都罪在当代了,这政令执行不就成了他人嫁衣了吗?

郑平自认为是没有替他人做嫁衣的觉悟的。

未来没有发生的矛盾,是可以规避和延缓的,但当前的矛盾若是不解决,那连活下去的资格都没有了。

孔融惊愕的看着郑平,久久不能言语。

郑平这想法太大胆了!

这是要改变整个北海国豪强士族的现有格局吗?

都说商人逐利,但豪强士族其实更逐利。

“显谋,你虽然说得很好,但北海国的豪强士族未必可信。”孔融点出了郑平方案的核心关键。

说得再天花乱坠,那也得有人信啊!

郑平敛容而道:“叔父,若我告诉这十余万流民,只要将身上多余的钱粮拿出来,我就能让他们明年获得更多的粮食,他们肯定是不会信的。”

“可同样的方案,若让北海国的豪强士族相信,却是不难!”

“以刘府君之名,郑家、孔家、平原王府联名作保,谁敢不信?”

刘备救北海的信义,郑玄扬名海内的名望,孔融的士林声望,桓帝亲弟弟平原王的皇室名头。

再有郑平那替豪强士族们谋划的未来利益,足以令北海国的豪强士族动心。

正如郑平说的一样,若是向十余万流民这般许诺,流民只会觉得本就不多的钱粮又要被抢了。

但豪强士族不一样。

他们不缺钱粮,有承担风险追求更多利益的基础条件在!

郑平敢这般笃信,也是基于郑玄和孔融的名望。

若是连郑玄和孔融联名作保都不能让北海国的豪强士族相信,又有谁的作保能让人相信?

孔融看向郑平的眼神,瞬间多了惊讶,心中更是惊诧不已。

联名作保?

显谋就如此笃信,可以将这一切都赌在刘备身上吗?

倘若刘备对北海国的士民失信了,那么郑玄和孔融也得因此而背负骂名。

蒋济怎么死的?

就是因为替司马老贼作保,然被后司马老贼毁约给气死的。

即便是一旁的刘备,此时也是心绪难平。

虽然郑平告诉过刘备安置方案,但郑平当着众人面,说出“以刘府君之名,郑家、孔家、平原王府联名作保,谁敢不信?”的话来,依旧让刘备感动不已。

这是将身家性命、累世名望都赌在了自己身上!

如此恩情,如何不让刘备感动?

“能得显谋如此信任,何其可幸!此生必不相负!”刘备看向郑平的眼神,多了十分的坚定。

而在刘备身后,一直眯着眼静听的关羽,猛然睁开了丹凤眼。

但这眼中不是杀意,而是敬意!

“显谋对玄德公,竟然这般推崇?”太史慈立在郑平左侧,看向刘备的眼神也多了凝重。

虽然刘备对太史慈颇为礼遇,但太史慈并未同意刘备的招募,只是以郑平朋友的身份暂时听命刘备。

相对于刘备,太史慈更青睐同郡的刘繇。

但现在,因为郑平对刘备的推崇,太史慈也渐渐有了择主考校之心。

君择臣,臣亦择君。

太史慈本就是有大志的,这择主之事,不会因为刘备的礼遇就贸然决定。

而最惊讶的,却是应珣了。

在郑平来借兵之前,应珣甚至都不知道刘备是谁。

这一路上的接触,应珣也只是感受到了刘备的弘雅信义。

应珣素来钦佩自家兄长应劭,因此对刘备虽然有佩服之意但也不多。

至少在应珣心中,自家兄长应劭才是这天下间一等一的贤士俊杰。

然而现在,应劭却见到了震撼莫名又颇为疑惑的一幕。

震撼的是,北海郑玄的儿子,要堵上郑家、孔家的名望,来替刘备作保!

疑惑的是,这是北海国,不是平原郡,即便要作保,难道不是刘备和郑平给孔融作保吗?

见众人都被镇住了,郑平又给了刘备一个眼神示意。

刘备会意,向孔融郑重作揖长拜:“常言道:仁德当载世!请文举公助我借得钱粮,以救这北海国十余万流民!”

“玄德,你——”

孔融见刘备躬身行了个大礼,心中百感交集。

这一拜,刘备是在替这十余万流民而拜。

虽说刘备愿意去救这十余万的流民,但如果没有孔融作保,这北海国的豪强士族也不可能相信刘备。

毕竟刘备的名望,还不足以让这北海国的豪强士族,甘心拿出族中的钱粮来。

良久。

孔融长叹:“玄德有救万民之心,吾婿有平天下之志,若老夫再推诿,反倒成了小人了。”

眼神逐渐坚定,孔融上前扶起刘备:“老夫,便替玄德作保,借粮救民!”

(本章完)

第175章 盐铁之论,带阿亮入军营第206章 青州三营,淮南佐世之才第18章 忠孝难全,义士奔赴仁主第253章 大赏特赏,刘备得青徐扬第228章 郭嘉郑平,陶谦营寨起火第12章 郑玄劝学,传道授业解惑第85章 借粮救民,吾辈义不容辞第160章 布策冀州,袁绍又悲剧了第206章 青州三营,淮南佐世之才第27章 欲承其重,刘备镜心通明第210章 智威云长,曹操心生嫉妒第177章 双谋合变,袁绍袁术犯蠢第291章 金印紫绶,大汉皇叔刘备第147章 远交近攻,袁绍定连环计第267章 白袍初战,赵云被鄙视了第75章 祈天灯现,破乐陵斩贼首第223章 荀攸到来,刘备闻听噩耗第153章 颍川群谋,沮授独木难支第194章 生财有道,青州安诸州乱才回来,今天没时间写了,汗第94章 最终谋划,虎吞天下大势第318章 疲虎之计,关羽颜良相遇第26章 十二策论,刘备立凌云志第253章 大赏特赏,刘备得青徐扬第12章 郑玄劝学,传道授业解惑第136章 智为将首,关羽谋西凉将第246章 养虎孙坚,郑平的术与略第258章 关中旱灾,荀谌欲说荀攸第164章 刘备议政,处处都要钱啊第275章 擘画大势,郑平最终目的第122章 焦心热中,田丰初见刘备第322章 各逞手段,刘备惊人之举第305章 智说吕布,曹家有子曹昂第174章 千里决胜,刘备郑平论势第257章 白袍添将,袁绍惊言中计第182章 调虎离山,关羽计算袁术第30章 高唐华家,郑平的小迷弟第167章 传国玉玺,孙坚洛阳撤兵第100章 卢植赠书,加强版关云长第270章 好谋无断,迟疑的袁本初第237章 人心尽失,袁术又作死了第79章 大汉良将,忠臣心在社稷第322章 各逞手段,刘备惊人之举第90章 刘备进兵,卢植张飞到来第253章 大赏特赏,刘备得青徐扬第15章 蒹葭苍苍,北海伊人今在第135章 孙坚兵败,麴义破成皋关第329章 离间计成,袁绍罢免文丑第3章 青州祸事,郑平策论黄巾第232章 杀鸡儆猴,关羽主政徐州第167章 传国玉玺,孙坚洛阳撤兵第307章 荆州之争,曹昂游说蔡瑁第134章 今日敌手,汉末三大良将第267章 白袍初战,赵云被鄙视了第261章 考校亮逊,宗太公为本谋第161章 舌灿莲花,郑平游说刘虞第248章 孙坚赴宴,惊呆了的周瑜第86章 刘备传檄,君子行以大义第180章 长安变势,韩马进兵并州第169章 以身为棋,奉天子封四方接下来几天的更新(必看)第116章 双鱼濡沫,刘备迎娶郭昭第61章 智驱虎豹,政令以利诱之第66章 破贼杀敌,关羽初显帅才第103章 权略相争,河北义士沮授第202章 坐山观虎,曹操喜袁术怒第77章 郑平借兵,张飞寻访卢植第254章 征北将军,临淄侯刘玄德请假一天第240章 十二军令,郭嘉陷入混乱第259章 将计就计,荀攸反说荀谌第285章 黄忠辞官,凤雏被忽悠了第182章 调虎离山,关羽计算袁术请假一天第133章 鬼才布计,刘岱袁绍联姻第169章 以身为棋,奉天子封四方第102章 谋夺青州,刘备被针对了第241章 孙坚北上,郑平布局江东第52章 汉家宗亲,青州刘氏底蕴第99章 众望所归,继任青州刺史第331章 关羽决意,刘协中箭而亡第208章 少年三杰,刘备用兵徐州第101章 刚毅大节,关羽拜师卢植第86章 刘备传檄,君子行以大义第237章 人心尽失,袁术又作死了第256章 周郎孙郎,白袍营的规矩第175章 盐铁之论,带阿亮入军营第231章 刘备假节,憋屈的曹阿瞒第328章 郑平设伏,文丑丢盔弃袍第175章 盐铁之论,带阿亮入军营第61章 智驱虎豹,政令以利诱之第279章 刘备发飙,擒文丑破南皮今天停电了,只有一更哈第327章 踏冰借道,刘备雪夜破袁第182章 调虎离山,关羽计算袁术第214章 董卓封公,三足鼎立之势第169章 以身为棋,奉天子封四方第254章 征北将军,临淄侯刘玄德第214章 董卓封公,三足鼎立之势第174章 千里决胜,刘备郑平论势
第175章 盐铁之论,带阿亮入军营第206章 青州三营,淮南佐世之才第18章 忠孝难全,义士奔赴仁主第253章 大赏特赏,刘备得青徐扬第228章 郭嘉郑平,陶谦营寨起火第12章 郑玄劝学,传道授业解惑第85章 借粮救民,吾辈义不容辞第160章 布策冀州,袁绍又悲剧了第206章 青州三营,淮南佐世之才第27章 欲承其重,刘备镜心通明第210章 智威云长,曹操心生嫉妒第177章 双谋合变,袁绍袁术犯蠢第291章 金印紫绶,大汉皇叔刘备第147章 远交近攻,袁绍定连环计第267章 白袍初战,赵云被鄙视了第75章 祈天灯现,破乐陵斩贼首第223章 荀攸到来,刘备闻听噩耗第153章 颍川群谋,沮授独木难支第194章 生财有道,青州安诸州乱才回来,今天没时间写了,汗第94章 最终谋划,虎吞天下大势第318章 疲虎之计,关羽颜良相遇第26章 十二策论,刘备立凌云志第253章 大赏特赏,刘备得青徐扬第12章 郑玄劝学,传道授业解惑第136章 智为将首,关羽谋西凉将第246章 养虎孙坚,郑平的术与略第258章 关中旱灾,荀谌欲说荀攸第164章 刘备议政,处处都要钱啊第275章 擘画大势,郑平最终目的第122章 焦心热中,田丰初见刘备第322章 各逞手段,刘备惊人之举第305章 智说吕布,曹家有子曹昂第174章 千里决胜,刘备郑平论势第257章 白袍添将,袁绍惊言中计第182章 调虎离山,关羽计算袁术第30章 高唐华家,郑平的小迷弟第167章 传国玉玺,孙坚洛阳撤兵第100章 卢植赠书,加强版关云长第270章 好谋无断,迟疑的袁本初第237章 人心尽失,袁术又作死了第79章 大汉良将,忠臣心在社稷第322章 各逞手段,刘备惊人之举第90章 刘备进兵,卢植张飞到来第253章 大赏特赏,刘备得青徐扬第15章 蒹葭苍苍,北海伊人今在第135章 孙坚兵败,麴义破成皋关第329章 离间计成,袁绍罢免文丑第3章 青州祸事,郑平策论黄巾第232章 杀鸡儆猴,关羽主政徐州第167章 传国玉玺,孙坚洛阳撤兵第307章 荆州之争,曹昂游说蔡瑁第134章 今日敌手,汉末三大良将第267章 白袍初战,赵云被鄙视了第261章 考校亮逊,宗太公为本谋第161章 舌灿莲花,郑平游说刘虞第248章 孙坚赴宴,惊呆了的周瑜第86章 刘备传檄,君子行以大义第180章 长安变势,韩马进兵并州第169章 以身为棋,奉天子封四方接下来几天的更新(必看)第116章 双鱼濡沫,刘备迎娶郭昭第61章 智驱虎豹,政令以利诱之第66章 破贼杀敌,关羽初显帅才第103章 权略相争,河北义士沮授第202章 坐山观虎,曹操喜袁术怒第77章 郑平借兵,张飞寻访卢植第254章 征北将军,临淄侯刘玄德请假一天第240章 十二军令,郭嘉陷入混乱第259章 将计就计,荀攸反说荀谌第285章 黄忠辞官,凤雏被忽悠了第182章 调虎离山,关羽计算袁术请假一天第133章 鬼才布计,刘岱袁绍联姻第169章 以身为棋,奉天子封四方第102章 谋夺青州,刘备被针对了第241章 孙坚北上,郑平布局江东第52章 汉家宗亲,青州刘氏底蕴第99章 众望所归,继任青州刺史第331章 关羽决意,刘协中箭而亡第208章 少年三杰,刘备用兵徐州第101章 刚毅大节,关羽拜师卢植第86章 刘备传檄,君子行以大义第237章 人心尽失,袁术又作死了第256章 周郎孙郎,白袍营的规矩第175章 盐铁之论,带阿亮入军营第231章 刘备假节,憋屈的曹阿瞒第328章 郑平设伏,文丑丢盔弃袍第175章 盐铁之论,带阿亮入军营第61章 智驱虎豹,政令以利诱之第279章 刘备发飙,擒文丑破南皮今天停电了,只有一更哈第327章 踏冰借道,刘备雪夜破袁第182章 调虎离山,关羽计算袁术第214章 董卓封公,三足鼎立之势第169章 以身为棋,奉天子封四方第254章 征北将军,临淄侯刘玄德第214章 董卓封公,三足鼎立之势第174章 千里决胜,刘备郑平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