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国制(下)

国家之中事务繁杂,各种政策更是数不胜数,但真正的关键核心还在于用人为官之上。

所以在天下将定之时,没有人去纠结其他,全都是将注意放到了用人之上,以此可决定未来梁朝只命运也!

卫涛两世为人,以前世之资讯发达,对于历朝历代的政策,卫涛自然都是有所耳闻,甚至后世更有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等,也算是了解一二。

不过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之后,卫涛却是不可能全然照搬,尤其是这用人之策,科举能够数千年流传,自然也就是卫涛的首选。

但正如周瑜所言,那两大不足,前者是让吏员欺上瞒下,甚至因此造出了大批的糊涂官员,而后者,则同样是历朝历代,禁之不绝之事,哪怕是卫涛也不可能是保证什么。

这也是卫涛虽然已经知道这是经过历史证明过了的,但也始终是犹豫不决的原因。

而卫涛所言之改变也正是如此,若是将九品中正制与这科举结合起来会是如何?

结果可能会是更好,结果也可能会是变差,但无论如何,卫涛却是明白,在外患暂时安宁的时候,却正是自己最好一试的时候。

五胡乱华已止,但未必不会卷土重来,自己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提升大汉民族实力,让这事情永不可能发生也!

“公瑾所言的确是不差,事情也正是如此也!”

卫涛微微一笑,却是认可了那周瑜所言。不过下一句就此话题一转。直接而道。

“不过此事我却是有所思也。长文的九品中正制的确很是不差。若是两者相结合,虽然未必可绝徇私舞弊之患,但却绝百无一用之儒生也!”

“敢问,陛下是为如何也?”

听到卫涛这话,周瑜等人皆是精神一振,直接齐声而问。

真的说起来,徇私舞弊几乎就不可能杜绝,毕竟人皆有私心。但若是能够保证官员不昏庸,那么天下的安宁就是指日可待也。

“九品中正制,以分九品而定官,其中自有其利处,然却让寒门无路,科举一途,虽然有径可寻,但易于陷入经书不可自拔,未可是治理天下也!”

卫涛微微一笑,娓娓而道来。

“我之意。是以科举选才,但凡能够行科举一事者。皆可是为官吏,然此官职位不过最高者九品,无论是世家子弟,还是寒门子弟,最少也需与此干上一年,一年者当以定优劣,但凡是优者,则以九品中正制以定品级。品级高者,则大升其职,品级低者则其位不动。至于劣者,自当革除其职也!不过此等提升,纵有大功者,最多拔擢二级,而且还需再经三年历练,有此而后,行定品选出有资质之人,而后再行科举,以科举成绩定优劣,优者更上,劣者则下。”

听到卫涛所言,周瑜等人更是皱眉而思。

其实卫涛这一套也是简单,就是将每一次官员的提升都用科举来确定,而得不得到科举的资格则是由着九品中正制而决定。

当然,若是如此一来,那么寒门同样也是没有丝毫机会,因为按着原来的九品中正制,他们往往都是属于没有资格参加入科举的人。这也就不是卫涛的意思了。

所以卫涛对于九品中正制品级的评定还是要有修改,当下不等周瑜等人开口卫涛就是继续而言道。

“九品中正制之中所言定品的确不错,不过经此一来却是有所不足,其中还需加上官员资历,官员声望,以及官员才干评定,另外天地君亲师也,其老师,姻亲之家等等都须是考量,其中分寸细节还需好生考量才是。此为万世之基础,切不可亲率才是。”

“这……这……”

哪怕周瑜等谋臣皆是不世谋臣,但一时之间也不可能就是想得清楚明白,同样也需要花费时间细细思量,同样是需要时间细细思量。

“呵呵……公瑾,汝等不必着急回复于朕,其实这也只是朕的一些想法,至于可不可行,还需要重臣商讨,如今将汝等找来,却是先与汝等定下个大概而已,汝等回去之后好自而思之便可。”

卫涛微微一笑而道,其实卫涛这也是借着他们的口这一份决议通告给各个世家大族,以此来看看他们的反应如何。

“臣等领命,还请陛下给予臣等一些时日好自商议。”

果然一听,周瑜等人皆是相视一眼,而后就是向着卫涛拱手而道,都是顶级谋臣,虽然一时有些想之不透,但也知道这其实就是卫涛先小让一步,是给世家颜面,也是向世家表明,想要独揽朝政是为不可能。

对此,卫涛自然不会不允许,随即就让周瑜等人各自归去。

时间一过数日,这一段时间当中,这一阵议事已经是在天下传扬了出去,不少人都是在议论,而各大世家更是因此往来频繁,席间所言之事便为如此也!

对此,卫涛是乐观其成,只要最后的结果能够是好便好,九品中正制若真正能够让汉族万世强盛,卫涛必定以取之。

可惜九品中正制却是做不到此。

当然,虽然也是经过卫涛一番修改之后,但卫涛同样也是不敢说自己做法就是为正确,最多只能够是说试上一试而已。

这期间倒还是发生了一件小事,司马懿癫疯失踪,真正的失踪,哪怕是卫涛下令去查,也没有查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无论司马懿是不是真的癫疯,但从此而后再也没有丝毫那司马懿的迹象,谁也不知道那司马懿当时是不是真的已经癫疯。

集合天下所有的谋臣,将最后九品中正制最为重要的用人部分九品官人法,再是与科举结合到了一起。

那些世家大族的人不傻,他们也知道,卫涛能够容得下世家大族,但不可能无限制的容下世家大族。

如今天下已经平定,卫涛就是九五至尊,虽然只是一人,但本身便在所有世家的联盟之上,而如今卫涛既然已经有所退却,那么也没有必要一定是逼迫至极的道理。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无论我卫涛还是那些世家大族,虽然也是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但其实根本也不过就此在认真的探讨而已,最后终于是就此将之定下。

这一局真的说来,其实也是各个世家向着卫涛投降,虽然卫涛依旧是要世家,而且世家的根基也不会被寒门动摇,但相比其真要达到的却是没有得到,卫涛还是能够以寒门制约住世家。

毕竟双方的实力不等,卫涛的实力更强而已。

而当这等协议一成,除了一些真正是为灰心丧气不愿再是出仕的人之外,绝大多数的人全都是留了下来,收回了辞官之请。

而在经过了这么一次之后,卫涛趁机梳理天下,将各地之权利尽可能是收归道自己手中。

这不是卫涛恋栈权利,而是当此之时,唯有是如此才是能够更好的稳定天下。

而在用人制度上适用了九品官人法之后,很快九品中正制就是风行天下,不少读书之人都是习惯于以此分定种种高下。

不过正如同九品中正制结合了科举一般,但凡是有推行,无不是如此,都是与着考验相结合,并不单单指着出身分品。

其实这其中少不得卫涛在暗中的大力推广,如此一来,不少事情自然也就是顺理成章很是轻易就此可行了。

事实上,在九品官人法将第一批官员选出,而后又是在原有的官员之中相互考核,卫涛已经是发现如此一来,效果的确是上佳,所以干脆就是主动推行天下,有着卫涛自己的引导,比之历史上要好上许多。

单单只是如此,就足以是让卫涛欣喜不己,也许自己没有完美之策可以让汉族永世为强,但随着自己一点点的努力,却是可以让汉族尽可能的是保持着强大。

这对卫涛而言,的确已经是可以算是尽可能做到的事情了。

五胡乱华已经被卫涛多生生改变,而且随着新朝建立,中原百姓也可重新安居乐业,不断增强整个大梁王朝的实力。

而且卫涛还更不止是如此,凭借着自己对于外族的同化之策,汉族越来是越强,越来越是为壮大,并且随着外族的融入,汉族本身也是多出一种对外的侵略性,哪怕这侵略性往往只在边疆才是浓厚,但也足以是支持汉族不断对外开拓进取。

因此,对外的战争并没有因为天下一统而停息,反而是因为卫涛当时之策而更为强烈。

那些本来是为大汉边患的民族,在无法寇略中原之后,全都是被卫涛打发出去成为了不断向外的远行军,而有着大汉为后盾,这等远行军始终是保持着强大的实力,为着大梁朝扩充领土。

如此一来,历史上因为土地兼并,最后不得不内争不断自耗元气的中原内部终于是被尽可能的延期了下去。

如此而来,大梁王朝就是比任何人所想象的都是要长,成为了这一代历史上最为鼎盛的王朝!(……)

第290章 天子意如何第283章 曹操攻江东第282章 周公瑾‘二桃杀三士’第128章 阻与斗第381章 水淹山越第166章 欲谋水军第443章 曹操殒第86章 卫子羽十骑赴会(中)第384章 卫涛欲西攻第28章 攻下山寨第81章 亏空情弊第387章 姜伯约计诱黄汉升第285章 尽掌幽州第222章 卫涛劝张宁(上)第113章 吕布败三英第256章 兵伐冀州第105章 相斗黑山军第87章 卫子羽十骑赴会(下)第255章 孔融泣言第72章 请谈第213章 破釜沉舟(下)第435章 魏帝曹操第291章 子瑜荐陈群第3章 才女识音第192章 天下形势滔滔第325章 直逼襄阳第333章 沙摩柯败降第325章 直逼襄阳第408章 孟获欲诈降第210章 刘皇叔第298章 卫涛一言降士气第319章 斗将第197章 将攻渤海第440章 曹洪投降(下)第227章 以退为进第365章 吕蒙献计第128章 阻与斗第72章 请谈第84章 童渊来意第213章 破釜沉舟(下)第49章 斩杀黄巾将!第114章 败吕布第227章 以退为进第158章 勤王密诏第177章 貂禅第107章 檄文遍传讨董卓第252章 魏文长强势硬提亲第141章 入下邳第61章 嫌隙横生第222章 卫涛劝张宁(上)第268章 下邺城逢纪死第271章 袁绍末路第103章 欲联袁绍应黑山第252章 魏文长强势硬提亲第161章 子瑜显才第218章 欲吞幽州第57章 被困长社(下)第294章 渡过渭河第346章 司马徽失态第326章 为攻襄阳第109章 周瑜到来第360章 巧言戏鲁肃第276章 先战庞德再斗马超第287章 对阵马腾第28章 攻下山寨第9章 匈奴游骑第289章 阎行丧胆!第294章 渡过渭河第414章 曹操再相邀第428章 仲达毒计第2章 热血曹操第178章 劝降高览第367章 首战之两败俱伤第108章 欲破虎牢关第240章 伊籍之谋第417章 预谋曹操第105章 相斗黑山军第82章 不一般的黄巾第224章 先挫一阵第105章 相斗黑山军第399章 刘备绝命反击第267章 三戟斩刘豹第151章 匈奴来袭第109章 诈城无功第410章 大破蛮营第215章 嫁祸鲜卑第58章 火攻?第59章 还是火攻!第23章 初来的震慑第363章 孙权生退意第393章 关羽同城亡第219章 毒粮计?火计?第14章 进击匈奴第442章 双雄纵论(下)第407章 调虎离山之计第226章 大破乌桓第172章 大败高览!第412章 威压孟获第273章 失望第156章 十面埋伏
第290章 天子意如何第283章 曹操攻江东第282章 周公瑾‘二桃杀三士’第128章 阻与斗第381章 水淹山越第166章 欲谋水军第443章 曹操殒第86章 卫子羽十骑赴会(中)第384章 卫涛欲西攻第28章 攻下山寨第81章 亏空情弊第387章 姜伯约计诱黄汉升第285章 尽掌幽州第222章 卫涛劝张宁(上)第113章 吕布败三英第256章 兵伐冀州第105章 相斗黑山军第87章 卫子羽十骑赴会(下)第255章 孔融泣言第72章 请谈第213章 破釜沉舟(下)第435章 魏帝曹操第291章 子瑜荐陈群第3章 才女识音第192章 天下形势滔滔第325章 直逼襄阳第333章 沙摩柯败降第325章 直逼襄阳第408章 孟获欲诈降第210章 刘皇叔第298章 卫涛一言降士气第319章 斗将第197章 将攻渤海第440章 曹洪投降(下)第227章 以退为进第365章 吕蒙献计第128章 阻与斗第72章 请谈第84章 童渊来意第213章 破釜沉舟(下)第49章 斩杀黄巾将!第114章 败吕布第227章 以退为进第158章 勤王密诏第177章 貂禅第107章 檄文遍传讨董卓第252章 魏文长强势硬提亲第141章 入下邳第61章 嫌隙横生第222章 卫涛劝张宁(上)第268章 下邺城逢纪死第271章 袁绍末路第103章 欲联袁绍应黑山第252章 魏文长强势硬提亲第161章 子瑜显才第218章 欲吞幽州第57章 被困长社(下)第294章 渡过渭河第346章 司马徽失态第326章 为攻襄阳第109章 周瑜到来第360章 巧言戏鲁肃第276章 先战庞德再斗马超第287章 对阵马腾第28章 攻下山寨第9章 匈奴游骑第289章 阎行丧胆!第294章 渡过渭河第414章 曹操再相邀第428章 仲达毒计第2章 热血曹操第178章 劝降高览第367章 首战之两败俱伤第108章 欲破虎牢关第240章 伊籍之谋第417章 预谋曹操第105章 相斗黑山军第82章 不一般的黄巾第224章 先挫一阵第105章 相斗黑山军第399章 刘备绝命反击第267章 三戟斩刘豹第151章 匈奴来袭第109章 诈城无功第410章 大破蛮营第215章 嫁祸鲜卑第58章 火攻?第59章 还是火攻!第23章 初来的震慑第363章 孙权生退意第393章 关羽同城亡第219章 毒粮计?火计?第14章 进击匈奴第442章 双雄纵论(下)第407章 调虎离山之计第226章 大破乌桓第172章 大败高览!第412章 威压孟获第273章 失望第156章 十面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