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司马懿横空出世

李儒毫不犹豫的答道:“主公,现在我们唯一可以调动的兵卒就是甘宁将军的水军,不如将水军调到陈留或虎牢,进一步压制曹操。”

还没等李重回答,周瑜就摇头道:“文优,这个办法不妥,甘宁将军手下只有万余水军,就算调动到陈留或者虎牢,但时间内也不会对战局产生太大的影响,而且甘宁将军还要控制大河的行道。”

李儒思索了一下,点头道:“不错,甘宁还要保护运粮的船只,确实不宜里大河过远。不过这样一来李儒倒有个想法,只是对于兴霸来说,有点困难。”

“哦……”李重奇道:“什么办法,说来听听。”

李儒指了指地图,说道:“洛阳距离虎牢不足百里,如果甘宁将军在洛阳和虎牢之间扎下一座营盘,立即就可以切断虎牢的粮道,到那时,就该曹操急了。”

周瑜点头道:“文优所说确实不错,用兵之毒莫过于断粮,但问题是甘宁如果在虎牢和洛阳之间扎下大营,必定会遭致曹操的猛攻啊!”

李重闻言笑道:“既然而为都这么说,那就让甘宁辛苦一些吧,按照甘宁的能力,守住大营不成问题。”

定下计策来,李重立即派人甘宁下令,命令甘宁在洛阳和虎牢之间选择一合适地点登录,掐断虎牢的粮道。

不提李重的毒计,曹操这里也聚集一众文武商讨对策。

和李重不同,曹营众人都有些无奈的感觉,曹操问话之后,众人尽数默然,过了好一会,荀彧才皱眉道:“主公,如今我军兵力不如李重,想要击败李重太难了,除非叫夏侯渊将军收兵才有希望。”

“绝对不行!”曹操毫不犹豫的说道:“夏侯渊收兵一事莫要再提,此战无论胜负,陈留、许昌一带都再无宁日,必然会陷入本公与李重、刘备的反复争夺之中,所以我们必须要占据益州,占据一个能提供粮草兵源的富庶之地。”

贾诩也随之附和道:“主公所言不假,蜀中道路崎岖,我们必须趁着这次难得的机会一举攻破成都,迫降刘璋。如果让夏侯渊将军撤兵,留守涪县的兵卒必然遭致蜀军的疯狂反复,一旦涪县失守,再想入蜀难如登天。”

荀彧只能苦笑一声,他又如何不知攻打益州的机会难得,无奈的说道:“李重现在派张辽驻守徐州,甘宁控制河道,郝昭驻守晋阳,赵云驻守陈县,各条战线都兵力充足,毫无破绽可循。”

曹操长叹一声道:“就算找不到李子悔的破绽也要找啊!据我猜测,李子悔一定会派甘宁掐断虎牢的粮道,如之奈何?”

李重:曹老大,你真高,这都猜得到。

就在这时,处在众文武最末端忽然有人说道:“主公,属下认为,李子悔还是有破绽可循的。”

曹操听得此人语音还略显稚嫩,不由得注目观看,去发现出言的正是主薄司马朗的弟弟司马懿。不由得心中一动,笑道:“原来是司马懿啊!说说,李子悔哪里有破绽可循?”

司马懿此时才十五岁(179—251),正是少年时光,长得一表人才,只是一双眼睛略显狭长,平添了一丝阴骛之气。

司马懿躬身道:“启禀主公,司马懿认为,李子悔的破绽在于任城!”

“任城!”曹操摇了摇头,笑道:“陈县的赵子龙勇猛无敌……嗯……手下又有徐庶这样的人才协助,如何又能称得上破绽呢?如果让曹仁攻打任城,不但路途遥远,而且胜少负多啊!”

曹操此言一出,众人皆点头应是,只有贾诩略微皱了一下眉头,低头不语。

司马懿朗声道:“曹仁将军长途奔袭,确实不是赵云的敌手,但是为了配合李子悔的攻势,赵云被迫将战线从任城前移至陈县,足足推进了五百里,新攻克的各县也不会立即依附赵云,所以赵云军势不稳。”

说到这里,司马懿停了一下,给众人留下思考的时间,这才接着说道:“当然,就算这样,赵云只守不攻,守住陈县还是绰绰有余的,单靠曹仁将军的力量并不足以击败赵云,但如果我们找一个帮手呢?”

荀彧沉声道:“司马懿……你说的帮手不会是刘玄德吧?”

司马懿毫不犹豫的答道:“我所说的帮手正是刘备刘玄德。”

荀攸闻言摇头道:“这不可能,刘备刚刚攻克江东,哪有余力再和李重开战呢,更何况,刘备也信不过主公。”

“不一定!”曹操忽然摇头说道:“如果我们将许昌让给刘玄德,你们说刘备会不会出兵陈县?”

司马懿恭声道:“主公英明,属下想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想要取信刘玄德,必先与之许昌。而且我们也不怕刘备吞了许昌却不出兵攻打赵云,刘备是个聪明人,他不会不知道,李子悔在占据陈留之后,必定挥兵南下攻取许昌的。”

说到这里,帐中众将顿时议论纷纷,他们明显感到司马懿说的确实有些道理。众人没有出言附和,只是有点舍不得许昌而已。

“司马懿,如果刘备不与主公联盟又将如何?”说话的是徐晃。

司马懿毫不犹豫地答道:“如果主公舍得许昌一地,刘备必然会与主公结盟。”

顿了顿,司马懿接着补充道:“恕司马懿直言,按现在的形势看,李子悔对刘备的威胁要比主公大得多。”

司马懿话说得有些不顺耳,但却毫无虚假之处,李重和刘备的边境线更长,还有水军,还有周瑜等东吴残部呼应。更何况李重现在的势力也确实比曹操打,刘备自然要更重视李重一些。

曹操沉默了一会儿,缓缓说道:“你此言不假,要是能用许昌一地,削弱李重的实力,我也是愿意的……相信刘备也是愿意的。”

曹操定下计来,自然有人前去实施,和聪明人打交道就是简单。刘备很快就给曹操回信,声称愿意和曹操结盟,共讨不义。曹操也是妙人,当即表刘备为楚公,领荆州牧一职。

说实话,到现在刘备占据荆州才算名正言顺。

当然,就算刘备和曹操都绝世枭雄,雷厉风行,但大军出征这么的的事总归需要准备一段时间的。

而在这一段时间,注定是曹操非常难熬的时期。

甘宁是属于胆大包天类型的,接到李重的军令之后,立即带领八千兵卒弃舟登岸,在虎牢西三十里处安营扎寨。不但如此,甘宁还在稳下营寨之后带兵突袭洛阳,甘宁的运气真心不错,居然还遇见了曹操的运粮队,结果可想而知。

曹操登时大怒,甘宁敢切断他的粮道也就算了,这在曹操的意料之中,但甘宁居然还敢主动出击,挑拨曹操的虎须,真是气煞了曹操。

于是曹操立即派徐晃带兵前去攻打甘宁的营寨,这真不是一个好选择,甘宁最愿意的就是和曹操2死拼了,哪怕是吃点亏,甘宁也是愿意的。不然的话,甘宁的水军就真干吃饭、不干活了。

甘宁和徐晃大战了一场,甘宁倒也没占到便宜,水军就是水军,就算守着营寨也没打过徐晃,双方的伤亡人数相差无几。

最后甘宁还和徐晃厮杀了一场,二愣子甘宁大获全胜,一刀削断了徐晃的盔缨。

当然别的地方也没闲着,李重趁着徐晃和大战甘宁之时,猛攻虎牢关,曹操的兵卒不够,被李重打的几乎抬不起头来,着实狼狈了一阵子。

这两地都不是主要战场,主要战场还是在陈留。陈留战场要比虎牢惨烈的多,太史慈带着四万大军围住陈留的东北南三面城墙,只留下西门给夏侯惇出入。这倒不是太史慈想要围三缺一,实在是兵力不够。

兵力不够的原因是太史慈昼夜不停的攻打陈留,兵卒需要轮换休息。太史慈的兵卒不需要厮杀,他们的任务是保护攻城器械。

对付陈留这样的坚城,最有效的进攻手段就是投石机了,所以太史慈命令贾逵赶制了上百座投石机,安放在陈留城墙二百步开外。

这些投石机所投掷的重物更是五花八门,有石块,有点燃的木头,还有烧制的砖头,晒硬的粘土。每时每刻,各式各样的重物都轰击着陈留城,发出咚咚的响声,一到夜里,在城外都能看见陈留城中烟火缭绕。

尽量减少人员伤亡,破坏陈留的防御,就是太史慈的主导思想。

太史慈真不着急,自古以来,没有反击的城池注定是不可久守的,单靠投石机的杀伤能力,都够夏侯惇喝一壶的了。

陈留城中一共有二万多兵卒,而投石机一天就能砸死上百兵卒,太史慈的设想是先大三个月再说,这样一来夏侯惇就要损失掉近万兵卒,注意,这些兵卒是毫无价值的死掉,消耗不到太史慈的有生力量。

而太史慈这边倒真没什么损失,没有石头就投掷泥土,泥土这东西到处都是,就是把陈留附近的土地掘地三尺太史慈也不在乎。而操作投石机的都是民夫,这些民夫虽然不能上战场,但出苦力还是没有问题的。

太史慈有三万民夫呢!

而夏侯惇出城捣毁投石机太史慈也不怕,河北别的不多,就是骑兵多,夏侯惇不服你就出来。

就算偶尔失败一次太史慈也不怕,造投石机嘛!花点时间就可以了。

…………

哈哈哈,蜘蛛忽然发现一个问题,二月十二十八天,凑够十万字不容易啊,蜘蛛就墨迹几句啊!放心,绝对不超过四千字。

青龙偃月刀

因刀背如锯齿,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一种刀刃部分为半月形,刀上铸刻有龙的大刀。偃月,半弦月。偃月刀,出现于唐宋时代,用于操练,以示威武雄壮,并非实战所用。《三才图会·器用》卷六:“关王偃月刀,刀势即大,其三十六刀法,兵仗遇之,无不屈者。刀类中以此为第一。”

丈八点钢矛

又名丈八蛇矛,长一丈八(约4.14米)的长矛,名为蛇矛并不是矛头象蛇形,而是指其长度似蛇不要以为象金蛇剑那样)。历史上张飞所使矛没有名称,而东晋的陈安曾用过丈八蛇矛。

矛长丈八尺曰俏,马上所持,言其俏俏便杀也;又曰激矛,激截也,可以激截敌阵之矛也。(汉刘熙《释名·释兵》)

铁脊蛇矛

程普用的长矛,其矛杆为铁铸,曾用它于汜水关刺死董卓的部下胡轸。

而在现实中的铁脊蛇矛应是矛头为铁铸:

矛,宜刺之兵也,三分其长,二为刃、一为。刃之脊隆起,脊之两旁微陷,以通空气,取其刃而易拔也。(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

第352章 攻心之计最难防第379章 坏心眼儿的下场第248章 亡命之徒3第433章 男人怎能说不行第28章 联手破虎牢第218章 重燃战火第164章 攻守变换第72章 转攻阴馆第372章 刘玄德其人其事第350章 司马懿横空出世第6章 东莱太史慈第223章 主动出击第377章 百里追杀大耳贼第362章 近乎化境的射术第56章 冰河血战第188章 计划破产第219章 反戈一击第123章 巅峰之战2第4章 入伙第218章 重燃战火第2章 没准备好的穿越第421章 耸人听闻的想法第73章 周泰搏命夺阴馆第305章 中原一战定江山2第69章 李傕破长安第206章 决一死战第267章 郭嘉为饵钓诸葛1第99章 破城之计第291章 赵云百骑挡千军第381章 李重的文治武功第459章 曹操的强势反扑第417章 疯狂的火力压制第344章 小人物扭转乾坤第454章 先杀卧龙诸葛亮第252章 筑沙为城第190章 一决胜负第66章 董卓之死第404章 关羽弃马逃生天第124章 繁琐之事第187章 邺城到手第238章 用空间换时间第492章 赵云诈取阳平关1第370章 玩死倭国的理想第9章 动手之前的准备第343章 天意如刀命难逃第209章 悲愤二人组第338章 挑风云兄弟相残第161章 狡诈狡诈第334章 先行一步步步杀第460章 古来英雄今何在第425章 大雾将起水战来第142章 将星陨落3第200章 百骑冲阵第458章 赵云意气丢青釭第217章 刘氏联盟第459章 曹操的强势反扑第30章 喜从天降第360章 庞德百里追魏延第455章 再斩武圣关云长1第326章 真正的战略重心第44章 进退两难的王当第301章 甘宁逆袭夏侯惇第465章 哭笑之人对相转第100章 略占上风第368章 关羽怒提青龙刀第367章 黄忠无奈投河北第58章 征战四方第312章 杀气弥漫的战场第7章 太史老夫人第358章 传说中的反偷袭第495章 再创那百家争鸣第294章 骑兵的绝杀战术第479章 下策中策和上策第404章 关羽弃马逃生天第36章 为了陈琳而翻脸第224章 名将VS名将第184章 袁尚逆袭第114章 炮灰吕布第245章 破釜沉舟第37章 入主广武第305章 中原一战定江山2第162章 时机不到第400章 马孟起暗自离心第53章 离间计第393章 月色下江边鏖战第457章 徐公明火中取栗第172章 战况焦灼第283章 合纵连横天下事第307章 中原一战定江山3第260章 人吃人的乱世第28章 联手破虎牢第215章 李儒的战略眼光第175章 围困邺城第76章 诸侯发力第459章 曹操的强势反扑第175章 围困邺城第117章 命不该绝第92章 最好的激励手段第274章 一语点醒梦中人第68章 疯魔吕布
第352章 攻心之计最难防第379章 坏心眼儿的下场第248章 亡命之徒3第433章 男人怎能说不行第28章 联手破虎牢第218章 重燃战火第164章 攻守变换第72章 转攻阴馆第372章 刘玄德其人其事第350章 司马懿横空出世第6章 东莱太史慈第223章 主动出击第377章 百里追杀大耳贼第362章 近乎化境的射术第56章 冰河血战第188章 计划破产第219章 反戈一击第123章 巅峰之战2第4章 入伙第218章 重燃战火第2章 没准备好的穿越第421章 耸人听闻的想法第73章 周泰搏命夺阴馆第305章 中原一战定江山2第69章 李傕破长安第206章 决一死战第267章 郭嘉为饵钓诸葛1第99章 破城之计第291章 赵云百骑挡千军第381章 李重的文治武功第459章 曹操的强势反扑第417章 疯狂的火力压制第344章 小人物扭转乾坤第454章 先杀卧龙诸葛亮第252章 筑沙为城第190章 一决胜负第66章 董卓之死第404章 关羽弃马逃生天第124章 繁琐之事第187章 邺城到手第238章 用空间换时间第492章 赵云诈取阳平关1第370章 玩死倭国的理想第9章 动手之前的准备第343章 天意如刀命难逃第209章 悲愤二人组第338章 挑风云兄弟相残第161章 狡诈狡诈第334章 先行一步步步杀第460章 古来英雄今何在第425章 大雾将起水战来第142章 将星陨落3第200章 百骑冲阵第458章 赵云意气丢青釭第217章 刘氏联盟第459章 曹操的强势反扑第30章 喜从天降第360章 庞德百里追魏延第455章 再斩武圣关云长1第326章 真正的战略重心第44章 进退两难的王当第301章 甘宁逆袭夏侯惇第465章 哭笑之人对相转第100章 略占上风第368章 关羽怒提青龙刀第367章 黄忠无奈投河北第58章 征战四方第312章 杀气弥漫的战场第7章 太史老夫人第358章 传说中的反偷袭第495章 再创那百家争鸣第294章 骑兵的绝杀战术第479章 下策中策和上策第404章 关羽弃马逃生天第36章 为了陈琳而翻脸第224章 名将VS名将第184章 袁尚逆袭第114章 炮灰吕布第245章 破釜沉舟第37章 入主广武第305章 中原一战定江山2第162章 时机不到第400章 马孟起暗自离心第53章 离间计第393章 月色下江边鏖战第457章 徐公明火中取栗第172章 战况焦灼第283章 合纵连横天下事第307章 中原一战定江山3第260章 人吃人的乱世第28章 联手破虎牢第215章 李儒的战略眼光第175章 围困邺城第76章 诸侯发力第459章 曹操的强势反扑第175章 围困邺城第117章 命不该绝第92章 最好的激励手段第274章 一语点醒梦中人第68章 疯魔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