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怒

陈旭的独断专横,引起了很多大臣的不满。宴会散了以后,杨彪等几个朝中重臣,就聚集在了一起。

他们的谈话,陈旭不得而知。但是对于熟读三国历史的陈旭而言,他深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利与弊。

如此行事,固然能够使陈旭,在讨伐其余诸侯的时候占据大义。然而,天子与满朝公卿,他们又岂会甘心充当傀儡?

也许绝大多数朝中大臣,他们对于汉室并不是那么忠心。但是,他们对于权力的渴望,却是非常强烈。

这也就注定了,陈旭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过程中,不仅要面对其余诸侯,还要预防祸起萧墙。

对于朝中重臣的聚会,陈旭派遣出去盯着他们的人,早已报给了陈旭。然而,现在的陈旭还不想,彻底与满朝公卿撕破脸皮。

因此,他并未派人彻查这些人谈话的内容。

只不过,自那以后,陈旭每次出门,身旁携带的护卫,突然增加了很多。

随后,陈旭将权力下发给程昱、李儒,并且嘱咐两人,要多多注意天子以及满朝公卿的动向。

这两人都是智谋过人之辈,而且他们也不是那种迂腐之人。若是天子与满朝公卿有所异动,这两人绝对不会顾及自己的名声,定会辣手行事。

特别是李儒,他以前在董卓帐下,没少与满朝公卿打交道。有了董卓的这个前车之鉴,陈旭相信,让李儒接受这个任务,他一定会做得更好。

攘外必先安内,若是内部不稳,又如何争霸天下?

“我不想像董卓那样飞扬跋扈,但是,我也不会有妇人之仁。这个天下,只有尽快结束战乱,才能更多的保留华夏元气。”

想到这里,陈旭握紧了拳头,眼中闪过一道莫名的光芒。

“希望你们不要逼我!”

陈旭走到门口,默默望着湛蓝的天空。

“玲儿,雨儿,绮玲也快来了吧,那几个臭小子,现在肯定更加壮实了。”

“阿政,阿骏都已经七岁,婷儿也六岁了。可惜自他们出生以来,我不是忙着内务,就是在外征战,对于他们的关心实在是太少了。”

想到了自己的几个女人,以及儿女,陈旭心中不免感觉有些愧疚。

自古以来,有得就有失。

陈旭如今,虽然成为雄踞一方的诸侯,得到了令人仰望的权力;然而,整日的忙碌,却让他没有过多的时间,去陪伴自己的亲人。

摸了摸下巴上越来越长的胡须,陈旭有些感慨不已:“真是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啊!”

陈旭来到这个时代,已经十二年了。这十二年以来,他每日忙忙碌碌,有时候居然忘记了自己的年龄。

“我已经进入而立之年,也不知道有生之年,我能不能结束了这个乱世?”

眼神无意识的望着蔚蓝的天空,陈旭心中思虑万千。耗费了十二年的时间,他才夺取两州之地,这还是靠着他对历史的先知先觉,才能屡屡把握住机会。

然而,现在的历史,早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大汉最强大的几个诸侯,仍旧割据一方。

人生之中,又有多少个十二年?陈旭想起了强大的袁绍、曹操,还有那个百折不挠的刘备,心中有一些迷茫。

他不知道,自己能否横扫诸侯,统一天下。

“尽人事,听天命吧!”

揉了揉眉头,陈旭又回到屋中,去处理那些冗杂的内务。哪怕陈旭帐下的能人不在少数,很多事情他还是要亲力亲为。

如今已近议定了定都蒲坂,那么这座残破的县城,自然要重新开始修葺。

虽然在宴席之中,陈旭说自己有三十万大军,建一座城池轻而易举。但是他也知道,那只不过是夸张的说法罢了。

莫说陈旭手下没有三十万大军,纵然有这么多军队,也不可能将他们全部征调过来,建造城池。

“如今关中饥民遍地,正好趁着修建城池的时机,以工代赈。若是我放出消息,前来修建城池则可以分发粮食,恐怕饥民就会蜂拥而至吧。”

这场遍布天下的饥荒,是件不可忽视的事实。哪怕并州早有准备,陈旭的治下,仍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取得关中以后,不仅要赈济百姓,还要剿灭盗匪,安抚民心。

如今的关中,简直乱成了一团糟。虽然陈旭已经名义上占据了关中,但是很多地方,都还没有被他彻底掌控。

在饥荒的逼迫下,那怕再善良、淳朴的百姓,也会变成十恶不赦的盗匪。

“稳定关中,恢复生产才是正事啊!至于朝中百官,先不去理会他们。”

陈旭看着手中的案牍,沉默不语。

如今,陈旭不仅要面对无处不在的饥荒,以及席卷各地的匪患。还要修筑都城,负责招收流民、百姓。

最为重要的是,改变并州的行政中心,必定要将晋阳的文武全部迁入蒲坂。

不仅如此,整个并州的兵力分配,以及官员调动,也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这种事情,并不是田丰等人能够擅作主张的。他们虽然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但是事情的最后,还是需要陈旭做决定才行。

连续几日,陈旭几乎都没有好好休息,他一直被堆积如山的公文所淹没。

“哎,满朝公卿每月的俸禄,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啊。”

陈旭看着一张文书上面所写的内容,顿时感觉有些头疼。

纵然现在陈旭坐拥并州、司隶两州。可是,并州先接纳了将近两百万的人口,欠下了无数外债。

好不容易度过了这个难关,现在又遇到饥荒,并且还夺取了关中。

并不说关中是个天府之国,就钱粮丰盛,可以高枕无忧。

先后经历了黄巾起义;十常侍之乱;董卓乱政;诸侯讨董;李傕、郭汜攻破长安;以及前所未有的干旱、饥荒以后。

曾经富饶无比,作为天下中心的关中,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变得残破不堪。

若是不能迅速恢复关中的生产,恐怕司隶不仅不会成为陈旭的粮仓,反而会是一个天大的累赘。

值此危难时机,陈旭所需要投入的钱粮,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然而,满朝公卿之中,两千石大员不计其数。可以说,朝中官吏之中,根本没有官衔非常低的官吏。

只是这些朝中官吏,每年所要分发的俸禄,都是一个庞大的开销。

皱着眉头,陈旭无奈地叹息道:“想要掌控天子,就不得不背起满朝公卿这个负担啊。”

看着堆积如山的案牍,陈旭心中感觉颇为无奈。他深吸了一口气,再次把头埋进了案牍之中。

“主公,甘将军又与吕将军争执起来了!”

郝昭跑了进来,有些慌张的说道。

当初陈旭让郝昭守永安,期间果真有不少饿得眼红的百姓,成群结队攻打县城。

奈何郝昭并非常人,每次都将这些人杀得四散而逃,威震永安四境。

后来,饥饿无比的盗匪,也顾不上对郝昭的惧怕。数千人扮成流民,成群结队的混入城中,想要抢些赖粮食逃跑。

不想,他们的计谋却被郝昭识破。

郝昭用计将这些人全部围了起来,迫使混入城中的盗匪投降。

盗匪投降以后,郝昭不但没有杀他们,反而每日分发粮食给他们。

那些被抓起来的盗匪,每日都能吃个六成饱。一时间,他们居然有些乐不思蜀。

最后,郝昭准备放掉他们的时候,这些人都不愿意离开。

郝昭却是对他们说道:“我知你们以前都是良善家的百姓,只因实在过不下去,才不得不沦为盗匪。”

“我主陈文昭仁义无双,体恤百姓。只要你们能够改邪归正,都可以得到官府的救济。”

“待吾主平定关中以后,甚至会给你们分发田地、种子,让你们重新过上安定的日子,不知你等可愿归顺?”

正如郝昭所言,这些人都是被逼无奈,才沦为盗匪的。毕竟,面对饥荒,没有人能够保持镇定。

再加上西凉军肆无忌惮的劫掠,哪怕有些人想要勉强生活,亦是被断绝了生路。正是因为这样,很多百姓才铤而走险。

可以说,现在关中活着的百姓,绝大多数都成为了盗匪。

陈旭若想彻底平定关中,就必须安抚住这些人。对于这些被逼无奈沦为盗匪的百姓,一味的杀戮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更何况,先不说并州军,能不能彻底杀光所有的盗匪;若果真将所有人都被杀掉,陈旭得到的只是一个关中的空壳。

因此,无论如何,招安盗匪都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这些人以前都是普通家的百姓,若是投降以后能够接到官府的救济,他们必定不会再次作乱。

然而,这些人毕竟当过一段时间的盗匪,有了一丝匪气。若是郝昭一开始,就以粮食诱降这些人,可能盗匪还会以为郝昭软弱可欺。

正是考虑到这些,郝昭才屡次击败盗匪,使得并州军威名远扬。而后他再用计迫降盗匪,最后才是劝降。

郝昭跟随陈旭有了一段时间,‘恩威并施’也被他学了过去。

这些盗匪,先被郝昭击败震慑,而后又体会到并州军的好处,因此听说郝昭要他们投降以后,根本没有一人反对。

毕竟,他们虽然是盗匪,但是关中已经没有东西可供他们劫掠了。不然的话,这些人也不会打并州军的主意。

因此,哪怕接受并州军的救济,每日只能吃六成饱,他们也都非常满足。

随后,郝昭又将那些盗匪的头目放了出去,让这些人凭着以前的关系,四处招降山贼流寇。

有了盗匪头目当作媒介,那些沦为山贼、流寇的百姓,纷纷前去永安投降并州军。

郝昭没有食言,但凡有人前来投降,他根本不计这些人以前的罪过,并且提供粮食给他们。

短短十来日,永安县城方圆百里的盗匪,尽皆消失殆尽。以前被西凉军劫掠一空的永安县城,再次变得熙熙攘攘。

陈旭与甘宁汇合以后,听闻了郝昭的事迹,就让他带着永安大多数的百姓,前来蒲坂,用以充实这个新都城的人口。

郝昭因为立下功劳,也被陈旭提拔成校尉,并且让他负责招收流民,以及管理城中治安。

方才郝昭在城中巡视,见到吕布、甘宁两人对峙,这才急急忙忙前来报告。

陈旭听见了郝昭的话,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他一拍案几,怒声喝道:“这都什么时候了,他们两人还想着内斗,真是岂有此理!”

陈旭用力过猛,那些堆放在案几上面的案牍,顿时‘哗啦啦’的掉在了地上。

陈旭看着郝昭,沉声说道:“我让你负责城中治安,他们两人若是私斗,直接抓起来就是,又何须向我禀报?”

郝昭闻言,呐呐不语。

郝昭虽然负责治安,但是吕布、甘宁都是并州上将,他们无论是自身的勇武,还是官职,都要远远超过郝昭。

更何况,这次攻打并州,甘宁连破数城,并且寻到天子;吕布斩杀李傕、郭汜,迎回满朝公卿。

这种大功,并不是郝昭那些小打小闹所能相提并论的。

看着郝昭诚惶诚恐的样子,陈旭才知道自己失言了。

凭借吕布、甘宁如今在并州之中的地位,郝昭这个小小的校尉,并且还是临时管理城中治安之人,又岂能管到这两人头上?

可以说,现在的吕布、甘宁,除了陈旭,恐怕没人能够拉开他们。

深吸了一口气,陈旭对郝昭说道:“伯道,下次若是再遇到这种事情,直接带兵将他们抓起来即可,休要前来禀报我。”

“末将领命!”

“看来这一次,要挫挫他们的锐气才行啊。”

陈旭看着守在门口的典韦,沉声喝道:“阿韦,召集所有亲兵,随我前去见见他们两人!”

“诺!”

典韦应了一声,就让身旁的一个亲兵前去召集人马。

没过多久,整齐的脚步声就传了过来,只见三百全副武装的并州士卒,来到了官府门口。

陈旭披挂完毕,带着宝剑、长枪,喝到:“跟我走!”

这一次,陈旭是真的发怒了。

第892章 陷阵营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487章 临江仙第879章 酷吏第20章 重逢第346章 以陈代汉第273章 甘宁第621章 设伏第633章 郭淮第163章 洞房第896章 急转直下第707章 洪水滚滚第173章 赵云统兵第73章 暴走第987章 少年入长安第852章 阵前斗将第706章 梓潼城破第882章 袁绍身死第224章 唯才是举第658章 据理力争第776章 解惑第590章 曹孙动向第194章 陷阵营第908章 巨大牺牲第489章 纠结第161章 斩赤龙第319章 邀战第574章 欲袭南郑第216章 内乱第574章 欲袭南郑第769章 吴懿第1010章 血色山河第657章 问计司马懿第379章 图谋第44章 一病不起第198章 诸侯会盟第719章 心忧第338章 弑帝第675章 欲杀严颜第753章 反攻第182章 力战而死第243章 陷阵第67章 人头滚滚第350章 怒第755章 虎豹骑第56章 折辱第311章 名将樊稠第423章 袁术之死第524章 简雍第945章 连战连捷第823章 下马威第374章 冰释前嫌第903章 碎玉、竹节第207章 于夫罗第1009章 天下一统第765章 两败马超第272章 少年第889章 暗度陈仓第249章 汇合第790章 望风而降第329章 虐吕布第873章 胜者第786章 噩耗第739章 文丑受死第12章 太平道第606章 鸿门亭第1006章 家宴第986章 邓艾据辽东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262章 中计第964章 战局骤变第160章 中平三年第245章 大捷第414章 伤亡惨重第695章 江州之战第508章 大开眼界第77章 奇袭丘县第31章 练兵第831章 吓退庞统第278章 相见第787章 剑指凉州第972章 争功第419章 关羽显威第134章 褚燕第739章 文丑受死第530章 议事第94章 策马北上第29章 荐文昭第243章 陷阵第549章 幕后之手第211章 归心第427章 迁徙人口第901章 张任之怒第876章 死士入荆州第154章 转眼半年第790章 望风而降第692章 将计就计第126章 以牙还牙第233章 斩将第891章 挥兵南下
第892章 陷阵营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487章 临江仙第879章 酷吏第20章 重逢第346章 以陈代汉第273章 甘宁第621章 设伏第633章 郭淮第163章 洞房第896章 急转直下第707章 洪水滚滚第173章 赵云统兵第73章 暴走第987章 少年入长安第852章 阵前斗将第706章 梓潼城破第882章 袁绍身死第224章 唯才是举第658章 据理力争第776章 解惑第590章 曹孙动向第194章 陷阵营第908章 巨大牺牲第489章 纠结第161章 斩赤龙第319章 邀战第574章 欲袭南郑第216章 内乱第574章 欲袭南郑第769章 吴懿第1010章 血色山河第657章 问计司马懿第379章 图谋第44章 一病不起第198章 诸侯会盟第719章 心忧第338章 弑帝第675章 欲杀严颜第753章 反攻第182章 力战而死第243章 陷阵第67章 人头滚滚第350章 怒第755章 虎豹骑第56章 折辱第311章 名将樊稠第423章 袁术之死第524章 简雍第945章 连战连捷第823章 下马威第374章 冰释前嫌第903章 碎玉、竹节第207章 于夫罗第1009章 天下一统第765章 两败马超第272章 少年第889章 暗度陈仓第249章 汇合第790章 望风而降第329章 虐吕布第873章 胜者第786章 噩耗第739章 文丑受死第12章 太平道第606章 鸿门亭第1006章 家宴第986章 邓艾据辽东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262章 中计第964章 战局骤变第160章 中平三年第245章 大捷第414章 伤亡惨重第695章 江州之战第508章 大开眼界第77章 奇袭丘县第31章 练兵第831章 吓退庞统第278章 相见第787章 剑指凉州第972章 争功第419章 关羽显威第134章 褚燕第739章 文丑受死第530章 议事第94章 策马北上第29章 荐文昭第243章 陷阵第549章 幕后之手第211章 归心第427章 迁徙人口第901章 张任之怒第876章 死士入荆州第154章 转眼半年第790章 望风而降第692章 将计就计第126章 以牙还牙第233章 斩将第891章 挥兵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