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子午谷

从关中进入汉中,一直有六条古道,分别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库谷道、武关道。

这些古道在军事战略上而言,全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然而在古往今来的战争之中,其中五条古道仍然许多次或被攻破,或被偷渡。

这其中只有子午谷里的子午道,却是唯一一座多次被人谋划偷渡,却从来没有成功过的险峻要塞。

故此,后世才有了秦岭六道,子午为王的说法。

真正让子午谷扬名后世的事情,还是因为三国时期,魏延曾经向诸葛亮献子午谷奇谋。

当时正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延觉得长安守将夏侯楙怯而无谋,愿自请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魏延认为夏侯楙一定会弃城逃走。

这样一来,就可以轻易占据长安。

结果诸葛亮认为这条计策太过冒险,没有采纳魏延的建议。

却不想,事后司马懿得知这条消息以后,就感叹着说道:“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他非无谋,但怕有失,不肯弄险。”

正是因为诸葛亮五次北伐全都失败,而且死在了北伐的过程中。再加上司马懿的一番话,才使得许多人暗自叹息:假如当时诸葛亮用魏延子午谷奇谋,会不会早就灭掉了魏国

人们读三国演义大多都会偏爱蜀国,故此对于诸葛亮几次北伐无功而返,许多人都忍不住捶胸顿足,仰天长叹,心中遗憾不已。

也正是因为这遗憾,才使得人们更加怀念子午谷奇谋,子午谷的名声也因此越来越大。

然而,先不说关于子午谷奇谋的真实性,也不管司马懿是否说过那番话。若是细细分析,才发现魏延的计谋经不起推敲,诸葛亮拒绝这条计策倒也并无过错。

首先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他的首要目的不是攻入关中,占据长安。相反,他却是准备占据整个凉州。

诸葛亮之所以迫不及待的北伐,乃是因为蜀国只占据一州之地,发展潜力比起曹魏相差甚远。

若是北伐能够占据凉州,那么蜀国不仅能够极大扩充地盘,还可以增加许多人口。如此一来,日后再与魏国比消耗,也就不至于太落入下风。

故此,诸葛亮这一次的既定战略,乃是先从阳平关往西挺近凉州的武都郡,而后再越过岐山一直往北占据萧关,夺取安定郡。

事实上,这一次诸葛亮占据凉州的目的,几乎已经快要达成。只不过因为马谡失了街亭,蜀军粮道被断,诸葛亮才不得不放弃已经占据的广大领地,反而开始撤兵。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的时候,根本没有弄清楚诸葛亮的战略目标。诸葛亮不是想要攻入关中灭亡魏国,而是为了夺取凉州。

故此,纵然魏延的计策最后能够成功,也早已与诸葛亮的战略背道而驰。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拒绝了魏延的建议。

然而,若是不考虑诸葛亮的大战略,单单谈论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也会发现这其实是个非常可笑的计策。

正如前面说言:秦岭六道,子午为王。自古以来,奇袭子午谷的战例不在少数,却从来没有一次成功的事迹。

东晋名将桓温伐前秦,进攻长安,命司马勋由汉中出子午谷,未出谷道就被秦军击败。

南北朝时期西魏派贺若敦等发兵子午道,前去镇压乐炽。乐炽等烧子午栈道,据守直谷,使贺若敦的部队不能前进。

五代后蜀从子午道北进的军队,被后汉王景崇击败。

明末闯王高迎祥欲自汉中进攻西安,使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却被孙传庭却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劳,双方激战四天后,闯王高迎祥兵败被俘。

以上的记载,无一不显示出了从子午谷进兵的困难。

退一步来讲,就算魏延当时能够通过子午谷,出其不意攻下长安,又没有考虑后果呢

长安一带无险可守,纵然魏延领兵五千进入关中,却无疑成为了一支孤军,蜀国大军想要再从子午谷通过,势必难比登天。

而长安的西部、北部、东部,全都是魏国领地,要不了几日,魏国就可以调集大军围困长安。

所以说,纵然魏延果真打下长安,也免不了败亡的结局。

还有司马懿所说的那句话,其实根本无从考究。就算他真的说过这话,也很有可能是挑拨离间罢了。

魏延此人性格高傲、性情极恶,自五虎上将先后去世以后,就常以蜀国第一大将自居。

每次随军北伐,魏延都自比为前汉的韩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

诸葛亮对于魏延的请求,自然是不会应允,故此魏延常恨自己之才不能尽其用。

假设一下,若是司马懿的那番话传到魏延耳中,会不会更加坚定了魏延的心思。使他觉得自己对了,诸葛亮的所作所为不对,而怀恨在心

自古以来,国家不惧外敌,而惧内患。若是诸葛亮、魏延不合,就好使战国时期的蔺相如、廉颇不睦一般,对于蜀国的危害不言而喻。

若司马懿果真说过那句话,则他挑拨离间的功夫,已经练得炉火纯青了。

子午谷虽然险峻无比,大军通行不易。然而由于这是汉中与关中之间,距离最近的一条路,故此平常十分也有不少商贩从这里通过。

以前董卓、李傕、郭汜乱政,就有许多百姓从此地逃往汉中。

当然,由于这条古道的重要性,汉中张鲁在险峻的位置,也派有一些军士把守。只不过他们对于那些商贩,以及前往汉中的百姓,却是从来不会阻拦。

这一日,一行二十余人从这里经过,他们虽然风尘仆仆、满脸憔悴,却也掩饰不住身上非同寻常的气质。

除了领头那人有些书卷气息以外,其余的二十余人,都是孔武有力之辈。他们身上,也都带着武器。

当然,在乱世之中出门携带武器,已经成为了惯例,故此这些人倒也没有特别引人注意。

历史上诸葛亮五出岐山,演义中六出祁山。

第836章 天佑巴郡第249章 汇合第779章 下战书第133章 四方来投第466章 六郡叛乱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753章 反攻第435章 得汝南第706章 梓潼城破第829章 武关城下第981章 殒命第84章 水淹第369章 粮草被劫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409章 刘备中伏第86章 苏醒第166章 历史真相第570章 离别第320章 破公孙第134章 褚燕第724章 武关之战第765章 两败马超第20章 重逢第17章 杀人第956章 斗阵(中)第446章 考核第197章 历史车轮第363章 斩李暹第738章 再战第1007章 托孤第29章 荐文昭第608章 盗窃案第87章 择婿第932章 陨将日第716章 昔日孩童第455章 临阵斩将第654章 再杀一人第733章 破寨第251章 祭奠第531章 惊天之言第60章 欲杀文昭第889章 暗度陈仓第259章 黑云压城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18章 神勇第141章 军营骚乱第268章 欲劫粮草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194章 陷阵营第143章 两军对垒第514章 真实郑屠第480章 欣欣向荣第378章 杀眭固第870章 骊山脚下第704章 国士无双第262章 中计第747章 快来了第653章 血溅大殿第468章 沙盗第212章 张扬第859章 班师回朝第230章 郭嘉第922章 兵棋推演第455章 临阵斩将第558章 法正第429章 言而有信第129章 东风乍起第554章 吾誓杀汝第711章 蒲坂风波第678章 斥徐晃第993章 痛失一臂第535章 仲达第850章 乱世知己第251章 祭奠第686章 遭遇战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337章 绝路第787章 剑指凉州第11章 讹诈第294章 吕布出手第712章 徐庶登场第902章 锦囊第708章 烈火滔天第146章 大雪将至第336章 李儒献策第591章 张郃第172章 放风筝第539章 战!第86章 苏醒第153章 再添豪杰第593章 程昱进谏第139章 卢植掌兵第133章 四方来投第579章 马腾降陈第341章 惊天阴谋第906章 再设计第143章 两军对垒第241章 杀意第487章 临江仙第985章 荆州平定
第836章 天佑巴郡第249章 汇合第779章 下战书第133章 四方来投第466章 六郡叛乱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753章 反攻第435章 得汝南第706章 梓潼城破第829章 武关城下第981章 殒命第84章 水淹第369章 粮草被劫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409章 刘备中伏第86章 苏醒第166章 历史真相第570章 离别第320章 破公孙第134章 褚燕第724章 武关之战第765章 两败马超第20章 重逢第17章 杀人第956章 斗阵(中)第446章 考核第197章 历史车轮第363章 斩李暹第738章 再战第1007章 托孤第29章 荐文昭第608章 盗窃案第87章 择婿第932章 陨将日第716章 昔日孩童第455章 临阵斩将第654章 再杀一人第733章 破寨第251章 祭奠第531章 惊天之言第60章 欲杀文昭第889章 暗度陈仓第259章 黑云压城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18章 神勇第141章 军营骚乱第268章 欲劫粮草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194章 陷阵营第143章 两军对垒第514章 真实郑屠第480章 欣欣向荣第378章 杀眭固第870章 骊山脚下第704章 国士无双第262章 中计第747章 快来了第653章 血溅大殿第468章 沙盗第212章 张扬第859章 班师回朝第230章 郭嘉第922章 兵棋推演第455章 临阵斩将第558章 法正第429章 言而有信第129章 东风乍起第554章 吾誓杀汝第711章 蒲坂风波第678章 斥徐晃第993章 痛失一臂第535章 仲达第850章 乱世知己第251章 祭奠第686章 遭遇战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337章 绝路第787章 剑指凉州第11章 讹诈第294章 吕布出手第712章 徐庶登场第902章 锦囊第708章 烈火滔天第146章 大雪将至第336章 李儒献策第591章 张郃第172章 放风筝第539章 战!第86章 苏醒第153章 再添豪杰第593章 程昱进谏第139章 卢植掌兵第133章 四方来投第579章 马腾降陈第341章 惊天阴谋第906章 再设计第143章 两军对垒第241章 杀意第487章 临江仙第985章 荆州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