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 联军窘境

?“周瑜从黄河逆流而上,攻破我军营寨,张辽将军战死,邓艾小将军失踪。”

“随后,周瑜率领关羽、太史慈、张郃奇袭箕关,郝昭将军早有准备,保住城池不失。”

“然而,随后沮授带领联军精锐,正面强攻箕关东门,周瑜率领军队强攻箕关西门。”

“郝昭将军死战数日,城破突围而去。”

关中文武知道了最新战报以后,脸色各异,许多人甚至面露恐惧之色。

张辽战死,箕关被破,两件都是石破天惊的大事,让众人惊骇莫名。

阎行率先开口:“郝昭将军既然有了防备,为何还会被攻破箕关?”

赵云知道阎行久居凉州,对于箕关不太了解,当即答道:“箕关乃是关中东边门户,防御东边敌军自然占据地理优势。”

“然而,想要防御西边敌军,就会力有未逮。”

庞德也是一脸急色,道:“箕关若破,联军就可以从箕关杀入河东郡,而后长驱直入奔向长安。”

“这个时候,我等纵然继续固守函谷关,也失去了意义。”

由于箕关失守这件大事的发生,张辽战死的消息,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毕竟,张辽相比起赵云等人,还是有些名声不足。

更何况,张辽一直领兵在外,并未待在权力中心,很多后来投奔陈旭的将领,对于张辽并不熟悉。

庞德话音刚落,屋内众人便开始议论纷纷,就连几个谋士都是眉头紧皱。

这场议事持续了很久,可是众人都没有商议出应对之策,陈旭听得心烦意乱,最终宣布散会,而后将贾诩等人留了下来。

几人在屋内密议了什么事情,被人不得而知。

如今局势,对于关中军而言非常不利。

失去了箕关这个关中东部屏障,陈旭除了退守长安以外,就只能正面与联军交锋了。

只不过,依照双方现在的实力对比,贸然与联军决战,不过是自寻死路罢了。

须知,这两年以来,联军兵力并没有减少,而且曹操、孙权、袁谭还一直在境内征兵。

时至今日,联军纵然在攻城的过程中,损失了不少兵马,总兵力仍旧超过五十万,声势极其浩大。

迫于无奈,陈旭终于在第二日传达了命令,让士卒们放弃函谷关,全线撤退。

与此同时,驻守武关的张绣也得到命令,陈旭让他舍弃武关,直接领兵返回长安。

因为陈旭知道,自己弃守函谷关以后,整个弘农郡,以及大半个京兆尹就会迅速沦陷,武关那个时候,就会成为一座孤城。

孤城难守,这个道理陈旭非常明白,这才会让张绣弃关而走。

如此一来,还可以将所有兵力集结在长安,共同抵御联军的进攻。

转眼之间,又过去了几个月时间,关中再次进入了冬季,陈旭已经率领大军退到了长安。

在长安城内,郝昭向陈旭请罪,陈旭却是没有责罚郝昭,反而勉励了他几句。

陈旭撤离函谷关以后,联军果真势如劈竹,兵分数路先后将弘农郡、河东郡、左冯翊,以及大半个京兆尹攻下。

至此,整个关中已经只剩下了右扶风,以及长安附近的一些城池没有沦陷。

一时间,长安城内人心惶惶,朝中些许仍旧忠于汉室的官吏,却是振奋异常。

秦王府邸之内,关中诸将齐聚一堂。

陈旭面沉如水,喝道:“我们如今退到了长安,已经退无可退,必须在此地与联军决一死战!”

关中诸将之中,很多人当即跃跃欲试,却有一些人面露忧色。

田丰好似看出了众人心中的忧虑,当即安慰道:“诸位也无需太过担心,联军出兵日久,后勤压力越来越大。”

“特别是现在,联军持续往西推进,补给线越来越长。”

“再加上风陵渡、平阴两条河段行船不易,联军对于黄河并不熟悉,又是逆水行舟,根本没有办法继续水运粮草。”

“继续拖延下去,联军必定后勤乏力,崩溃只是早晚的事情。”

事实上,陈旭等人之所以制定战略,且战且退,其中一个目的正是拉长联军的补给线。

黄河之中,有两条河段难以行船。

东吴水军想要克服这个困难,利用水运运输粮草,还需要花费几年时间。

时至今日,双方交战已经有两年半了,依照联军庞大的兵力,已经消耗了许多钱粮。

如果陈旭能够守住长安,失去了水运便利的联军,崩溃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须知,仅仅是提供五十多万大军,陆路所需运输粮草的民夫,就是以百万计。

不仅仅是参战的联军士卒,在疯狂消耗着粮草,那些民夫也要消耗大量粮草。

而且诸侯的大肆征兵,以及大肆征发徭役,对于境内生产力的破坏,也非常巨大。

此消彼长之下,联军若是不能尽早攻破长安,早晚都只能溃败。

田丰将其中关键,详细给众人讲诉了一遍,关中诸将这才心中稍安,慌乱的情绪也被缓缓平复。

随后,程昱亦是说道:“不仅如此,别看联军现在势大,可是内部矛盾也越来越激烈。”

“当联军内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是我们大破联军之时。”

诸将对于这些点,也是深有体会。

在战场之上,明显可以看出,有些诸侯麾下的军队拼尽全力,有些诸侯麾下的士卒却不怎么卖力。

还有就是,诸侯麾下士卒经常抢夺战利品,为此爆发过很多次冲突。

虽然后来都被诸葛亮平息了下来,不安的种子却已经被埋下了,早晚都会生根发芽。

在场的关中诸将,很多可能没有太大才华,却也是沙场宿将,知道内部矛盾,比强大的敌人更加可怕。

眼看诸将士气慢慢提升起来,陈旭却放出了一个重磅消息。

“这两年多来,并州牧、益州牧分别在并州、益州各自征兵十万,已经开始向冀州、荆州发起进攻。”

说到这里,陈旭环顾众人,面含笑意:“如此一来,冀州、荆州必定人心惶惶,袁谭、刘备又岂会不撤兵?”

诸将闻言,更是士气大振。

陈旭麾下人口,虽然要比联军加起来少上一些,却也不会少太多。

联军能够聚集五十万大军,还各自在境内留下了数万大军驻守,陈旭如果倾尽全力,征召的军队又岂会比他们少?

只不过,如果陈旭不顾一切征召军队,并州、益州的生产,就会因此遭到破坏。

故此,陈旭早早就给陈宫、陈政两人下达了命令,让他们各自征召十万军队用以军屯。

如此一来,这些士卒既可以屯田生产粮食,又能够在农闲时分接受训练,可谓是一举两得。

一开始,陈旭之所以没有让这些军队参战,是因为这些人乃新兵,根本不适合上战场。

最为重要的原因,却是时机未到。

那个时候发动,最多也只是破坏诸侯联军,攻打关中的计划而已,并不能大破联军。

甚至于,这种举动不见得能够使得联军崩溃。

毕竟,那个时候联军结盟没有多久,气势正盛,冀州对于陈宫、荆州对于陈政的警惕心也很强。

而且两州士卒征召没有多久,战斗力十分低下,贸然将他们带入战场,不过是自寻死路罢了。

最为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那个时候,陈旭有信心能够凭借二十万军队,挡住联军的进攻,这才一直没有发动。

时至今日,却此一时彼一时也。

诸侯有着强大的野望,想要一举攻下关中,陈旭又何尝没有,一战消灭联军主力的野心?

只要能够大破联军主力,诸侯再也不足为惧,统一天下更是指日可待。

为了这个野心,陈旭愿意赌上一把。

霸陵,位于长安东部,距离长安只有百余里路程。

诸葛亮以及曹操等人,率领大军屯兵于此,却并没有继续西进,前去攻打长安。

盖因如今正值寒冬,士卒们久战疲惫,不能继续强攻城池。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几个月以来,联军迅猛推进,攻城略地势不可挡,兵力太过分散。

甚至就连那些被联军拿下的城池,也不见得十分稳固。

出于种种考虑,诸葛亮当即下达命令,在霸陵城内开始休整,准备来年开春以后,再去攻打长安。

这一日,诸葛亮与诸侯议事完毕之后,袁谭当即说道:“战争持续两年多时间,冀州向关中运输了许多粮草,已经有些后继乏力。”

“如果还不能尽快攻破长安,恐怕冀州已经无力继续支援粮草了。”

这并非袁谭在推脱,而是情况的确如此。

虽说冀州富庶,可是自袁绍以来,冀州就没有什么出色的内政人才。

而且袁绍屡次与陈旭交战,消耗钱粮无数,也被陈旭坑了几次,根本没有讨到什么好处。

袁谭继承冀州基业以后,虽然有心发展内政,奈何袁尚叛乱,导致冀州战火纷飞。

陈旭当初劫掠兖州的举动,更加使得袁谭雪上加霜,国力严重下降。

战事完毕以后,袁谭还没来得及发展内政,就不得不再次征召大军,响应诸葛亮号召,与诸侯会盟攻打关中。

故此,冀州境内此时粮草缺乏,无力供给联军继续作战,却也是在情理之中。

诸葛亮闻言,却是心中一沉。

他虽然明白袁谭有些苦衷,却也知道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现象,稍有不慎都会让联军土崩瓦解。

毕竟,粮草乃是重中之重,联军如果缺乏粮草,顷刻之间就会溃败。

虽说其余诸侯,也能够继续供给联军粮草,然而古人云:不患寡,唯患不均。

如果几大诸侯都继续供给粮草,大家也不会些什么,可一旦有一方无力供给粮草,其余几位诸侯难免会心有芥蒂。

诸葛亮思量半晌,正要说话之际,就听见了曹操的声音。

“其实不仅是冀州,徐州存粮也没有了多少。”

曹操脸上,也带着一丝忧虑之色,继续说道:“若大军还在洛阳以东,能够水运运输粮草还没有什么。”

“可是,过了洛阳以后,黄河之上几乎都不能运输粮草,而且如今乃是冬季,哪怕洛阳以东的黄河,也不能行船。”

“如此一来,每次运输粮草所消耗的钱粮,就会翻上好几倍,对于后勤的压力十分巨大。”

“特别是有些地段,道路行驶非常不易,而且还经常下雨,运输粮草更加困难。”

“而且我等现在,继续往西边推进很长一段路程,这更是加大了运输粮草的难度。”

曹操也并不是在推辞,虽说徐州有荀彧这个王佐之才,将境内打理得井井有条。

只不过,相比起其余诸侯,别看曹操地盘不小,境内人口却并不占据优势。

须知,黄巾起义的时候,青州就是重灾区,许多百姓死于战火之中。

到了后来,管亥更是带领百万黄巾军,前去并州投奔陈旭,这更加使得青州人口凋零。

徐州虽然乃是富庶的地域,只不过曹操当初攻打徐州的时候,屠杀了太多百姓,使得徐州元气大伤。

后来曹操占据徐州以后,更是有很多百姓畏惧曹操凶名,从徐州逃走。

故此,哪怕后来这么多年以来,荀彧努力发展内政,增加境内人口基数,底子仍旧显得有些薄弱。

曹操的话,使得袁谭产生了共鸣,当即狠狠点了点头。

继而,他有些抱怨的说道:“徐州还好一些,冀州、幽州距离关中更远,又没有水路可以运粮,耗费在途中的粮草更多。”

“故此,并非我等不愿提供粮草,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孙权见状,亦是说道:“东吴虽然存粮颇多,可是距离关中最为遥远,纵然有水路运粮,却也耗费甚大。”

“再这么继续下去,东吴早晚也会支撑不住。”

正如孙权所说那般,东吴乃是距离关中最远的一个诸侯,别看有船只帮忙运输粮草,却也要先将粮草运到淮河才行。

随后,还要用船只携带粮草,而后从淮河进入其他河流,全境都是逆流而上,行船非常不易。

诸葛亮听到这里,心中却是一沉,只不过却没有表露出来。

几大诸侯之中,也只有刘备始终不发一语。

第546章 攻破陈留第619章 关武请命第335章 连战连捷第865章 孙策之死(下)第860章 陈政定夷越第264章 水淹第102章 马惊第383章 吕布挂帅第857章 出兵冀州第596章 扰敌撤兵第92章 离去第847章 诸侯尽离去第107章 身亡?第1000章 天旋地转第580章 抉择第704章 国士无双第529章 胡氏见闻第152章 田丰激将第418章 诡异举动第290章 程昱之言第60章 欲杀文昭第894章 决战日第422章 降者无数第982章 子杀父第672章 中伏身死第44章 一病不起第171章 子龙锋芒第323章 出兵关中第359章 初战告捷第612章 凉州急报第486章 授课第79章 再次掌兵第940章 谷城截杀第908章 巨大牺牲第418章 诡异举动第939章 大破吴军第25章 灾年粮价跌第111章 民心第31章 练兵第721章 新鲜血液第502章 孰对孰错第1000章 天旋地转第456章 中伏第818章 册立新君第731章 雷霆一击第431章 群狼噬虎第648章 疯言封王第387章 围杀第219章 白波军第205章 罢兵第981章 殒命第294章 吕布出手第826章 夜袭杀天使第301章 反应第578章 献第604章 喜得麟儿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893章 英雄相见第118章 敲晕第715章 大战开幕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194章 陷阵营第549章 幕后之手第893章 英雄相见第676章 义释严颜第267章 不可敌第594章 豫州剧变第965章 一封信第206章 擒张辽第824章 驿馆说鲁肃第340章 见过将军第797章 入凉州第475章 逃脱第484章 畸形繁荣第442章 三大发明第87章 择婿第59章 殇第197章 历史车轮第256章 无家可归第130章 名将之殇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576章 张鲁逆袭第460章 大捷第363章 斩李暹第744章 纠结第107章 身亡?第413章 斗智斗勇第977章 喜得周瑜第703章 用兵如神第201章 封官第164章 胡人劫掠第29章 荐文昭第265章 惊变第139章 卢植掌兵第940章 谷城截杀第646章 李儒发威第166章 历史真相第124章 胜负有凭第269章 止戈第407章 两军对阵
第546章 攻破陈留第619章 关武请命第335章 连战连捷第865章 孙策之死(下)第860章 陈政定夷越第264章 水淹第102章 马惊第383章 吕布挂帅第857章 出兵冀州第596章 扰敌撤兵第92章 离去第847章 诸侯尽离去第107章 身亡?第1000章 天旋地转第580章 抉择第704章 国士无双第529章 胡氏见闻第152章 田丰激将第418章 诡异举动第290章 程昱之言第60章 欲杀文昭第894章 决战日第422章 降者无数第982章 子杀父第672章 中伏身死第44章 一病不起第171章 子龙锋芒第323章 出兵关中第359章 初战告捷第612章 凉州急报第486章 授课第79章 再次掌兵第940章 谷城截杀第908章 巨大牺牲第418章 诡异举动第939章 大破吴军第25章 灾年粮价跌第111章 民心第31章 练兵第721章 新鲜血液第502章 孰对孰错第1000章 天旋地转第456章 中伏第818章 册立新君第731章 雷霆一击第431章 群狼噬虎第648章 疯言封王第387章 围杀第219章 白波军第205章 罢兵第981章 殒命第294章 吕布出手第826章 夜袭杀天使第301章 反应第578章 献第604章 喜得麟儿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893章 英雄相见第118章 敲晕第715章 大战开幕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194章 陷阵营第549章 幕后之手第893章 英雄相见第676章 义释严颜第267章 不可敌第594章 豫州剧变第965章 一封信第206章 擒张辽第824章 驿馆说鲁肃第340章 见过将军第797章 入凉州第475章 逃脱第484章 畸形繁荣第442章 三大发明第87章 择婿第59章 殇第197章 历史车轮第256章 无家可归第130章 名将之殇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576章 张鲁逆袭第460章 大捷第363章 斩李暹第744章 纠结第107章 身亡?第413章 斗智斗勇第977章 喜得周瑜第703章 用兵如神第201章 封官第164章 胡人劫掠第29章 荐文昭第265章 惊变第139章 卢植掌兵第940章 谷城截杀第646章 李儒发威第166章 历史真相第124章 胜负有凭第269章 止戈第407章 两军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