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公孙家意

次日一早,祖昭来到马场与祖成、祖季会了一面。

今日他并不打算前往令支县,毕竟眼前既然已经获得了一些线索,若还人多势众的频频来往两地,或多或少都会有打草惊蛇之嫌。祖成与另外几个子弟是认识一些令支县的当地人,此次便由他们几人前去与这些令支县的熟人接洽。

临行前,祖昭与祖成又详细斟酌了一些细节,比如即便是认识的令支县当地人,也不能完全尽信,多少得留一些提防之心;又比如说在侦悉到邓茂或其他太平道众下落后,祖家该如何尽快采取行动,以及到底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祖成虽然明白大公子未雨绸缪,但这会儿也说不上具体的安排,包括联络那些令支县当地熟络的人,严格的说都算不上熟络,无非是以往两地商旅互有往来,偶尔见面吃酒罢了。至于采取行动那就更不好说了,按照他的理解,再抓获邓茂后必然要先进行一番审讯,得到贼人具体消息后方才做出相应对策。

“大公子,联络令支县王家的事情,我想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不过,采取行动的话,此事想必是应该先与太老爷和县君商议,又或者跟阿繁说一说。”

“我不是在计划什么,你们人少,如若掌握贼人线索又不知具体情况,就怕会出意外。”祖昭不疾不徐的说道。

“原来如此。那,大公子放心,我等必然会量力而为。”祖成想了想后答应道。

“量力而为是应该的。今日我会亲往县君府上走上一遭,希望能央到县君的笔墨,到时候即便需要请动令支县本地的官衙出面,也更方面一些。”祖昭说道。

“这样自然最好不过。隔县本来就很麻烦,隔郡更是互有不通之处。”祖成点头叹道。

之后,祖昭又让祖季通知本庄所有闲散的青壮子弟,今日白天里不要随意外出,一旦令支县那边有什么消息,又或者有任何需要人手的时候,可以随时组织起来一支人马。他心里是惦记着黄巾党人的危害,这也是为什么自己要专门跟祖成谈及“行动”方面的原因之一,怕的就是突遭聚众的黄巾党徒,一时失了照应,会让祖成等人陷入危险。

祖家庄以及整个北郭亭上下,自是有能力组织起一拨武装力量,再加上祖家特殊的军人世家地位,以及东汉末年不严谨的管制,哪怕公然配发兵甲器械,都不会引人嫌疑。如果能知晓太平道徒众的动向,甚至已然可以名正言顺的出兵讨伐,只可惜敌在暗我在明,很多时候只能被动行事。

交代差不多,祖昭送祖成等人出了马场。

到晌午时,他又专程去向祖父请安,昨日为了古丽娜尔的事情悍然与祖父辩驳当庭,无论对错与否都不能不顾纲常和亲情。既然如今暂时算是解决了古丽娜尔的难题,退一步主动向祖父认个错,也并无大碍。

来到祖举的居院见面后,祖昭发现祖父的情绪要比昨日好了许多,他猜测或许收留胡女之事其实并不算什么大事,昨日祖父只是不希望在公孙家众人面前有损门风罢了。祖父倚老卖老,还是出言教训了几句,再三叮嘱其一定要处理好胡女安置一事,切莫有任何差池,以免真正有辱祖家门风。

爷孙俩儿又讨论了一些正经事,祖举眼下担心的犹是劫马贼,除此之外也不甚放心公孙家宾客这几日的招待情况。着实未曾料到,偏偏在接待宾客的时候发生这么大的事情。这两日不仅要忙着张罗县府、郡府关系,让官府加大缉拿贼人的力度,又要为遇害的族人操办黑白之事,还要分心去应酬公孙家的宾客。

祖昭的意思很简单,公孙家的宾客俨然是其次,对方理应知晓眼下事态的轻重缓急,断然不会没事找事、故作矫情。他把自己心中的想法阐述出来,并且也赞同祖父尽快送走公孙家的宾客,至于联姻之事,反正现在只是初次接触,到时候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想来最早也得等到明年开春方才有所定论。

祖举自是觉得孙儿的话是有道理,不过却没有立刻表态。

祖昭随即又暗示性的提及关于太平道潜在隐患一事。祖举昨日自是已经了解了有关邓茂的线索,虽说他同样有所疑虑,但却远没有孙子祖昭所顾虑的那么多。听完祖昭的话之后,祖举深思一阵,许久没有说话。

“阿公,今日天下已非昔日可比,暗流涌动,人心不古。令支县太平道徒众都敢聚众闹事,亦然可证此等人绝非善类。”祖昭郑重其事的说道。

“你的话不无道理,可若当真如你所言,太平道袭传各州,一动则全动,后果着实不堪设想。”祖举深沉的说道。

“正因为如此,才不得不防。”祖昭强调的说道。在说服祖父的立场上,他早先就过明确的目的性,只有得到祖父的支持,自己才能完全掌握整个祖氏一族的资源。

“此事务必要从长计议。昭儿,你有此远见是好事,只是单凭臆断,此事可大可小,实在不足以尽信。当然,你阿公我绝非迂腐之人,你这段时间与安阳亭张氏兄弟往来,所为之事无不是居安思危。你大可按照之前的意思继续行事,在这方面阿公我必会鼎力相助。”祖举语重心长的说道。

“多谢阿公,有阿公这番话,孙儿已然知足。”祖昭慨然说道。

他很清楚,自己的心思不可能让祖父完全接纳,但好歹祖父军人出身,居安思危的意识或多或少是有的。尽管对于他而言,这会儿还有几分掣肘,然而聊胜于完全没有准备。

“稍后你去一趟西院,跟公孙家的客人们好好亲近亲近。昨日阿公我已跟公孙治老先生谈过,公孙治老先生多少是明白的。想必公孙家一行人不日就会告辞,你趁着还有一些时日,多跟他们再来往一下,多少让公孙家能更了解你一些。”祖举又说道。

“孙儿明白。”祖昭有些微的迟疑的回答,在这个时候他当然没有心思来考虑增进公孙家的关系,不过想到公孙家还是有个别几个急公好义者,这份情义总得领。

从祖父居院出来,祖昭倒是有几分犹豫,不过最终还是选择去一趟西院。

这几日公孙家一众宾客尽皆只是在西院活动,早几日的外出游玩、大摆筵席等等,无一不是告一段落。以至于公孙家众人除了每日关心劫马案进展之外,大多时候百无聊赖,不少人业已开始盼望着早起打道回府。

来到西院,循礼向公孙家几位长辈问候。

公孙治倒是仍有闲情逸致,正在大厅上煮茶小憩。见到祖昭到来后,十分热情的邀请其同坐饮茶,刚落座又关切的开始询问调查劫马案的进展。祖昭简要的说了一些今日庄上行动安排,不过并没有说得过于详细。

“唉,当真是不曾料到,竟会出这等事故,岂不叫人扼腕?”公孙治叹息的说道。

“先生所言极是,要不然这几日又岂能怠慢先生。此次是阿公专门叫小子前来,一则向老先生和其他远道而来的朋友赔礼道歉,二则也是竭诚希望老先生万不要因此事而扫了雅兴,大可宽心多住几日,即便是要外出,只消提前说上一声,必然一应安排妥当。”祖昭与公孙治相对而坐,说话时欠身以示谦逊。

“呵呵,大公子太客气了。此次前来叨扰已有数日,即便因为近日事故,但也绝对不曾有任何怠慢之言,相反已然让我等一行着实领教到贵庄上下的至真至诚。只恨我等在今日事故上帮不上忙,倘若真有任何需要,淳于大人和我公孙家几位子弟必无分毫推辞。”公孙治缓缓的说道,语气听上去很是真诚。

“多谢先生,小子自知先生不是外人,若真需要淳于大人相助之时,小子一定前来拜求。”祖昭并不托大的说道。

“说来,世道日渐不宁,就怕这天下的太平日子不多了。”公孙治忽地话语一转,显出一副忧心忡忡的说道。

祖昭对公孙治突如其来的这番话有些许疑惑,虽说早先他同样是听到公孙治说过类似的话,然而彼时非同此时,此时的话总有一种弦外之音。

“先生的话不错。若真查实与太平道众有关联,怕就怕以太平道众今时今日之势,恐会掀起大风大浪。”他顺着公孙治的话说道。

“大公子果然是有见识的人。居安思危,早作准备,相信总不会有错。到时候我公孙家若能与祖家结为友好,彼此能有所照应,相信是再好不过的。”虽说祖昭知书达理、少年老成,但在公孙治面前始终是小孩,因而他在说这番话时故意显得更为直接一些。

“先生之言甚是,正所谓强强联手、化零为整,面对任何变故都能更为从容不迫。”祖昭自然不至于蠢到连这番话都不明白,他这次算是看出公孙治这个老人表面上慈和龙种,然而却也是一个暗藏城府的人,要不然断不会轻易说出天下将会大乱的预言。

正聊到这里,厅堂外的走廊上传来一阵欢快的脚步声。不一会儿,一个身穿华贵白衣的小人出现在正门外。这小人不是别人,正是那位叫人感到很奇怪的小公子。祖昭还记得对方的名字,应该就叫作“小半”。

小公子看到厅堂内的公孙治和祖昭,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连忙闪身躲在一侧,只露出半张脸庞害羞不已向内偷看。

公孙治自是看到了“小半”,他脸色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变化,但是这份变化很快又被掩饰到一抹慈和的笑容后面。他笑呵呵的对祖昭说道:“大公子,这孩子名叫公孙小半,是老朽的小侄儿。”

祖昭微笑着点了点头,哪里知道那小公子仍是一副害羞样子,并且反而还藏躲的更多了。

【没想到回到南方老家却比北京冷啊!老家没暖气,冷啊冷啊!】

第34章 ,郡北之惑第60章 ,削铁如泥第74章 ,自有风范第40章 ,擒贼擒王第90章 ,贼酋王政第78章 ,县府一聚第25章 ,县令之豫第39章 ,油有皮甲第121章 ,本初再战第9章 ,又见黄巾第112章 ,双雄争锋第70章 ,野兽战术第7章 ,察举提拔第43章 ,再一而战第89章 ,*之擒第6章 ,航海之想第36章 ,郡地有议第80章第10章 ,箭术之争第46章 ,田豫田宪第21章 ,滋生事端第13章 ,光和七年第14章 ,发展贸易第16章 ,城下一战第43章 ,计策诱敌第13章 ,光和七年第44章 ,戎装出讨第8章 ,明经算术第28章 ,黑箭之凶第88章 ,故技重施第96章 ,煽风点火第3章 ,彻夜难眠第45章 ,初识名女第29章 ,调任辽东第106章 ,强权至上第65章 ,血战之际第52章 ,新有祸乱第51章 ,一酒一言第121章 ,本初再战第14章 ,发展贸易第35章 ,一事而起第37章 ,定罪叛将第43章 ,再一而战第7章 ,夜入驿站第12章 ,好弓善射第83章 ,故人来见第51章 ,一酒一言第42章 ,事急而行第73章 ,蓄养商资第23章 ,夜路之变第44章 ,戎装出讨第67章 ,救场第46章 ,田豫田宪第34章 ,潜行夜谈第16章 ,张预求救第101章 ,寻找少帝第20章 ,高奂之怒第51章 ,投敌未遂第36章 ,助公孙瓒第44章 ,战术演练第58章 ,全军追击第79章 ,势如破竹第89章 ,细细之盐第102章 ,欲更帝位第58章 ,公孙伯圭第57章 ,火计之计第113章 ,活捉敌将第4章 ,李信带信第8章 ,夜幕杀人第100章 ,以正威名第88章 ,四散斥候第12章 ,动员劳力第27章第44章 ,戎装出讨第5章 ,涿郡卢家第32章 ,新的线索第26章 ,里应外合第27章 ,决堤洪流第77章 ,火烧粮草第120章 ,巧占幽州第66章第89章 ,*之擒第95章 ,兵临城下第71章 ,余有予鱼第55章 ,名家之后第108章第79章 ,昌城叛乱第61章 ,察举方正第3章 ,欲加之罪第99章 ,大起大落第17章 ,粮草之困第6章 ,航海之想第49章 ,双将争锋第76章 ,一有失误第55章 ,贪图己利第35章 ,两地之思第45章 ,聚围四方第51章 ,夜骑搏杀第53章 ,贼乱平第100章 ,以正威名
第34章 ,郡北之惑第60章 ,削铁如泥第74章 ,自有风范第40章 ,擒贼擒王第90章 ,贼酋王政第78章 ,县府一聚第25章 ,县令之豫第39章 ,油有皮甲第121章 ,本初再战第9章 ,又见黄巾第112章 ,双雄争锋第70章 ,野兽战术第7章 ,察举提拔第43章 ,再一而战第89章 ,*之擒第6章 ,航海之想第36章 ,郡地有议第80章第10章 ,箭术之争第46章 ,田豫田宪第21章 ,滋生事端第13章 ,光和七年第14章 ,发展贸易第16章 ,城下一战第43章 ,计策诱敌第13章 ,光和七年第44章 ,戎装出讨第8章 ,明经算术第28章 ,黑箭之凶第88章 ,故技重施第96章 ,煽风点火第3章 ,彻夜难眠第45章 ,初识名女第29章 ,调任辽东第106章 ,强权至上第65章 ,血战之际第52章 ,新有祸乱第51章 ,一酒一言第121章 ,本初再战第14章 ,发展贸易第35章 ,一事而起第37章 ,定罪叛将第43章 ,再一而战第7章 ,夜入驿站第12章 ,好弓善射第83章 ,故人来见第51章 ,一酒一言第42章 ,事急而行第73章 ,蓄养商资第23章 ,夜路之变第44章 ,戎装出讨第67章 ,救场第46章 ,田豫田宪第34章 ,潜行夜谈第16章 ,张预求救第101章 ,寻找少帝第20章 ,高奂之怒第51章 ,投敌未遂第36章 ,助公孙瓒第44章 ,战术演练第58章 ,全军追击第79章 ,势如破竹第89章 ,细细之盐第102章 ,欲更帝位第58章 ,公孙伯圭第57章 ,火计之计第113章 ,活捉敌将第4章 ,李信带信第8章 ,夜幕杀人第100章 ,以正威名第88章 ,四散斥候第12章 ,动员劳力第27章第44章 ,戎装出讨第5章 ,涿郡卢家第32章 ,新的线索第26章 ,里应外合第27章 ,决堤洪流第77章 ,火烧粮草第120章 ,巧占幽州第66章第89章 ,*之擒第95章 ,兵临城下第71章 ,余有予鱼第55章 ,名家之后第108章第79章 ,昌城叛乱第61章 ,察举方正第3章 ,欲加之罪第99章 ,大起大落第17章 ,粮草之困第6章 ,航海之想第49章 ,双将争锋第76章 ,一有失误第55章 ,贪图己利第35章 ,两地之思第45章 ,聚围四方第51章 ,夜骑搏杀第53章 ,贼乱平第100章 ,以正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