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征南将軍!

得到庞德公的“重礼”之后,李易很高兴,宴会还没结束,便让典韦去传令,将庞家送来的那些东西千万妥当保管,不要让人毁坏或者丢失,然后李易又拉着庞季说了好一会的话,这才放他离开。

庞季走后,郭嘉便问道:“看主公神色,似乎对庞家所赠之物极为看重?”

李易笑道:“奉孝可能觉得子尚直言有所夸大,呵呵,据我所知,天地之妙,其实更甚,不过其中道理一时难以描述,回去后我让人抄写几分,奉孝拿去一看便知。”

郭嘉当即点头,他虽然对庞德公了解很少,更觉得庞季说的玄乎,但他却极为佩服李易的眼光,既然李易敢这么说,那绝对是不会差了。

然后李易又对旁边的贾诩张辽说道:“先生,文远,如今荆州形势随时都有变化,届时需要先生要稳定后方,文远也要领兵在前,闲暇实在太少,等此事过后,两位也可研读庞德公所赠之物,绝对受用非凡。”

两人纷纷点头应下,心中也对那些书册多了一丝期待。

给几人说罢,李易目光下意识的瞥向跟着诸葛玄吃东西的诸葛亮,他想了想,却是决定先不把这些东西交给他。

李易对诸葛亮已经很好了,但他知道许多事情过犹不及,诸葛亮如今还小,还不是后来的诸葛武侯,李易可不想因为自己无休止的给予,结果让诸葛亮有了才华,却在性格方面长歪了,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李易决定先让诸葛亮过上几年的常规生活,让性子稳定下来,然后再考虑深层次的培养。

之后再无他事,等过了正午,宴会告终,到来的宾客也纷纷散去,只是在离开书院的时候,有个别人忍不住频频回头,其他人也纷纷效仿,于是众人这才发现,原来空旷的书院大门之上,不知何时多了一块金字黑木大匾,其中四个大字异常醒目,正是——襄侯书院。

对于书院名称,李易有过许多想法,不如什么中华阁啊,中华大学堂,甚至清华北大他都想过,但最后斟酌下来,觉得与其弄那些“情怀”,还不如实用一点,直接就叫“襄侯书院”,保证不管书院的宗旨是怎样的,但将来书院里出来的都是他李襄侯的门生,怎么看都是最具价值的命名。

只是考虑到以自己名号命名,有些张扬,所以李易一直都没说,而众人也没问,倒不是他们不好奇,而是之前有风声说,这个书院会叫做“南阳书院”,自然也就没必要再问了。

但众人没想到,直到他们临走,才发现了书院的“真面目”。

众人的目光在匾额上微微停顿,先是有些恍惚,随后就变得理所当然,因为不管是李易拿出来的那些东西,还是他自身表现出来的胸怀抱负,都足够撑得起这家书院了。

至于说李易挂上自己的名号,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野心……呵呵,古往今来,那些个厉害的人物,要真是丁点野心都没有,反倒是不正常了。

襄侯书院开门之后,“生意”明显非常不错,除去李易原定的那些学生,不少世家大族也主动送了家中子弟过来,不管他们这么做是向李易示好,还是看重李易这个学院本身,总之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情况,李易自然是非常高兴。

但在李易热热闹闹忙乎书院的时候,有不少人却是愁得头发都快掉光了。

袁术使者韩胤离开之后,虽然没有给李易回信,但袁术却是再度往襄阳方向进军了,这也代表着,袁术是采纳了李易的建议,准备先打到襄阳城下,给刘表施压。

于是,首当其冲的就是驻守在宜城的张虎。

刘表当初拨给了张虎四千人,其中有半数是荆州老兵,还有半数是没上过战场的新丁,算不上是精锐,单纯凭借这些人就想抵挡袁术是根本不可能的。

张虎武艺可以,但军略不行,连张允都能甩他一截,不过好在是有了江夏的一连串惨败,再加上袁术修整的缘故,让他有了充足的时间做准备,所以这段时间里张虎给宜城的城防增加了不少,单单是现成的滚木礌石一项,就足够一月消耗。

然后张虎又接收了不少从江夏逃回来的士卒百姓,从中挑挑拣拣,选精干之人编入军中,再加上宜城原本就有的守备兵马与本地青壮,一时间张虎能掌控的人马增加到了将近一万五千人。

虽然这个人数与袁术的大军相比不值一提,但也算是让宜城有了一战之力,毕竟守城嘛,难度相对比较低一些。

在张虎准备妥当之后,袁术也亲自帅大军到了宜城城下,先是劝降,许下高官厚禄,张虎回绝的很干脆,甚是还放箭射袁术的使者。

袁术很生气,当即就想强攻,但综合了一下自己这边的观察,以及城中细作送来的消息,却是忍不住暗暗咂舌。

太细节的东西不提,只说宜城的城门吧,张虎叫人用泥土把所有城门堵死夯实不说,还在每个城门下设了一营兵马,这架势简直是比乌龟还乌龟,气的袁术大骂张虎胆小如鼠。

不过骂归骂,袁术也没昏头,知道张虎这安排让宜城城防增加不少,虽然强攻肯定能拿下,但损伤多少士卒就难说了。

袁术虽然在后世名声不好,甚是是愚蠢的代名词,但人家也是有将才的,与身边人一番商议后,袁术便有了决定。

留下大将陈纪带兵三千驻扎在宜城城外,另有两千人埋伏在远处山林旁边作为策应,然后帅大军绕开宜城继续往前行进,目标是黎阳,那里有黄忠的八千兵马驻扎。

袁术已经得到消息,纪灵所率先锋已经另走道路先行达黎阳,黄忠见状单骑出城与纪灵叫阵,纪灵自然不怂,但交手后纪灵才发现自己竟然不敌,便想退去,不料被黄忠抓住机会放了冷箭,得亏纪灵反应快,外加李易送了他一匹好马,纪灵虽然肩膀中箭,但总算跑得快,保住了性命。

虽然受伤的是纪灵一个,己方兵力并没有折损,但纪灵所部却是士气大跌,已经不再适合攻城,只能等待袁术大军。

而袁术放弃强攻宜城,也有一部分是纪灵前锋受挫的缘故。

袁术大军行进很快,很快就抵达黎阳,黄忠见状,便要再次出城斗将,不是黄忠好勇斗狠,只是他心里清楚,想要给襄阳争取时间,固守自然是必须的,但如果能击杀对方一两个大将,也一样可以起到效果,正如射了纪灵那一箭,纪灵的兵马就一连几天都没动静。

但是,让黄忠没想到的是,袁术大军刚刚到达黎阳城下,一天都没停,直接就展开了攻城。

这与黄忠的预计有些不一样,虽然黄忠知道,因为黎阳距离襄阳太近的缘故,袁术不可能跟宜城一样绕过去,但怎么说也该稳扎稳打才对,结果一上来就全力猛攻,实在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黄忠自然不知道,袁术这次的目的不在于杀伤多少,而是要以最快的速度将大军推进至襄阳城下,尽快给刘表造成压力,然后让李易施行计划。

所以,遇到可打可不打的宜城,袁术选择了绕路,但面对必须那下的黎阳,袁术就是不顾一切,要以最快速度将之拿下。

于是,黎阳的战事一爆发,直接就进入了绞肉机模式,双方损伤都是不少,但黄忠毕竟兵少,而且刘表给黄忠的兵马虽然多了一些,但就质量上而言,还比不上张虎的,因此,第一天就有扬州兵马杀上城头,若不是黄忠身先士卒鼓舞士气,黎阳城恐怕第一天就要丢了。

但黄忠知道,面对袁术不要命的攻击,黎阳是危险了,于是当天就向襄阳发了告急。

刘表收到黄忠送来的消息,自然是召集众人商议。

之前刘表安排张虎与黄忠,是为了拖延时间,而且这个安排大抵上是没问题的。

按照常理,张虎借助宜城地利,可阻挡袁术大军一段时间,而黄忠这边在战败纪灵之后,刘表等人更是欢喜,觉得袁术两个月都不一定能说杀到襄阳。

但谁也没想到,袁术剑出偏锋,竟然不顾后路,直接围了黎阳,让荆州外围最坚固的一座堡垒直接失去了作用。

刘表他们当然看得出,袁术这么干是有风险的。

古代打仗,粮草物资输送非常重要,行军打仗必须保证后续道路畅通,因此大军遇到城池一般都要拿下,步步推进,不能在后方留下隐患,能做到不顾后路往前打,而且军队不出事的,华夏历史上也就寥寥几个牛人能做到。

袁术现在把最难啃的宜城给丢一边去了,这是一种冒险,但何尝袁术的自信?

因为张虎在宜城布置的乌龟壳,虽然坚固难攻,但正如袁术骂的那样,张虎是真的怕了,所以才拼了老命打造防御。

那么,就算袁术走了,张虎敢出城打劫袁术的粮道么?

而且就张虎出来了,他的部下能有多少胆气?更不要说城外还有袁术留下的人马,弄不好张虎出城的结果就是直接丢了宜城。

这个道理刘表他们也看得出来,因此虽然宜城对襄阳的防御起不到什么直接作用了,但谁也不敢让张虎冒大风险回撤,现在放在宜城,最起码能牵制袁术几千兵力。

那么,宜城不能动,黎阳的处境就很尴尬了。

让襄阳再派援军不现实,虽然已经聚拢了不少兵马,但其中许多新丁,守城还行,让他们出城ye战,绝对要遭。

但也不能再叫黄忠死守了,毕竟双方兵力差距那么大,用黄忠和几千将士的性命去争取一两日的时间,实在不划算,刘表也没那么狠心。

最终,刘表一脸黯然的对黄忠下达了让他见机撤兵的命令。

之所以让黄忠自己找机会撤,实在是黎阳被袁术大军围着,黄忠就算想走,也不见得能脱身。

而且,这道命令一下,也就代表着刘表之前针对袁术大军做出的阻敌计划彻底告吹,接下来的战事就是防卫襄阳了。

随着荆州战事的不断变化,这些情况自然也以最快的速度传入了长安,现在朝堂上那些人也是坐蜡,谁也没想到,整个荆州战事,除去张允有过昙花一现的不错战绩,其余大小战事的表现是叫人一言难尽。

于是,理所当然的,就有人开始质疑刘表的能力了。

其实刘表在荆州的表现不算差,毕竟袁术来的太突然了,刘表事先根本没有准备,而之后的布置,除去用张允这点有错之外,刘表的其他安排虽然不能说太好,但也绝对不坏。

但朝臣们不考虑那些,他们只看结果,现在除去寻找解决之法外,还必须有人为此事背锅。

于是,有人建议天子除去刘表官职,让刘繇接替刘表之位,主持荆州战事。

只是没等天子表态,刘繇自己就跳出来表示不干。

荆州都被打烂了,让他主持谁去?怎么不直接说叫他千里送人头?

其实,朝廷也是对荆州实在没办法了,建议让刘繇过去,八成目的是告诉天下人,朝廷已经有了动作,另外一成是让刘繇过去尽量拖时间,最后一成才是期望刘繇能挡住袁术。

但刘繇不往泥坑里跳,众人只能再寻解决之法,只是讨论了几天,最后也没能拿出主意,直到有一日,在众人尽皆无言之后,伏完站了出来,继李傕之后,举荐李易为征南将军,让李易都督荆州战事。

这次再提议李易,反对的人就少了许多了,一方面是伏完的面子,还有就是荆州的烂摊子没人敢伸手接了,那就丢给李易负责呗?

荆州完蛋了罪过是刘表和李易的,但如果李易能做出点功劳,朝廷也能挽回一点颜面,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朝廷不费一兵一卒,只需要给李易一个征南将军的虚名罢了。

但在朝堂言论偏向李易的时候,王允却是站出来表示了反对,不光反对,还指责李易一直按兵不动是渎职,甚是已经与袁术有了勾结,为防意外,请天子尽快将李易罢免!

其实王允说的挺对的,但这个世界的董卓是李易杀的,跟王允半点关系都没有,所以现在的王允并没多少实权,相反,伏完却是小皇帝的亲戚,再加上李傕知道他是李易老丈人,平时多少给点面子,所以,伏完还是有一定话语权的。

于是,对于这个问题,双方又讨论了不到半日,在李傕也介入的情况下,朝堂意见终于达成一致,小皇帝下旨,加封李易为征南将军,接管荆州一切兵马,全面负责荆州战事!

第97章 居然是你第109章 陷阵一营,可敌万人第543章 李襄侯单刀赴会,孙幼台纳头便拜第663章 曹操撤军?第743章 我全家仰慕大将军第508章 全是李某之过第509章 扬州情况第486章 温水煮青蛙第552章 周瑜盗书第732章 赵云第191章 不愧恶来之名第751章 兴商第726章 东平陵内乱第357章 高顺来访第493章 英雄末路(中)第123章 徐晃有大将之风第536章 富春第449章 他不是甘平第163章 襄侯,请留步!第124章 赌一个凉王第617章 人有点多第11章 大丈夫当建功立业第184章 水中看美人第508章 全是李某之过第410章 狼狈的袁术第671章 戏忠去也,主公勿念!第546章 少将军,保重第569章 郑家堡第180章 只愿天下处处有良医第264章 糜竺有一妹第247章 襄阳来讯第6章 谁敢与我一战第94章 曹操死于此树下第691章 提前腾地方第110章 李儒的苦肉计第521章 文人的节操第282章 叫一声姐夫听听第418章 曹操欲伐徐州第79章 胡车儿第319章 陆康有请第493章 英雄末路(中)第177章 李易要跑路?第371章 你让我很失望第270章 准备坑黄祖第722章 田丰刚烈第581章 请襄侯北上勤王第204章 李易只能自证清白第153章 小霸王拦路第259章 蒯家的决断第556章 攻城第753章 河北近况第483章 又到年末第647章 有勇有谋,有担当第150章 天下诸侯,愚蠢不过袁公路!第36章 性格决定格局第438章 襄侯要取豫州第777章 大汉永昌(终章)第536章 富春第224章 谁给谁赔罪第417章 程昱的祸水东引第306章 又是刘表!第365章 这是一个枭雄第284章 请襄侯放过我家弟弟第371章 你让我很失望第348章 王璨第323章 陆康一退再退第647章 有勇有谋,有担当第223章 欺负老实人第379章 终见文聘第518章 寿春 人心惶惶第617章 人有点多第482章 不接招第425章 何人为右军师?第771章 投降第294章 袁术欲称帝第140章 被遗忘的三兄弟第326章 几个熊孩子第162章 快将襄侯拦下第681章 昭然若揭第656章 我可贤明?第186章 士为知己者死第109章 陷阵一营,可敌万人第212章 易英连弩第222章 刘琦第611章 蒯越之谋第204章 李易只能自证清白第412章 袁术哭了第213章 萧何月下追韩信第747章 重器 利器第98章 孙氏必有人封侯第22章 再遇魏续第72章 督军有难事第173章 襄侯,纪某错了!第775章 大事定矣第573章 鲁肃举贤第307章 糜家第492章 英雄末路(上)第547章 顾雍第403章 荀攸第649章 舍己为人
第97章 居然是你第109章 陷阵一营,可敌万人第543章 李襄侯单刀赴会,孙幼台纳头便拜第663章 曹操撤军?第743章 我全家仰慕大将军第508章 全是李某之过第509章 扬州情况第486章 温水煮青蛙第552章 周瑜盗书第732章 赵云第191章 不愧恶来之名第751章 兴商第726章 东平陵内乱第357章 高顺来访第493章 英雄末路(中)第123章 徐晃有大将之风第536章 富春第449章 他不是甘平第163章 襄侯,请留步!第124章 赌一个凉王第617章 人有点多第11章 大丈夫当建功立业第184章 水中看美人第508章 全是李某之过第410章 狼狈的袁术第671章 戏忠去也,主公勿念!第546章 少将军,保重第569章 郑家堡第180章 只愿天下处处有良医第264章 糜竺有一妹第247章 襄阳来讯第6章 谁敢与我一战第94章 曹操死于此树下第691章 提前腾地方第110章 李儒的苦肉计第521章 文人的节操第282章 叫一声姐夫听听第418章 曹操欲伐徐州第79章 胡车儿第319章 陆康有请第493章 英雄末路(中)第177章 李易要跑路?第371章 你让我很失望第270章 准备坑黄祖第722章 田丰刚烈第581章 请襄侯北上勤王第204章 李易只能自证清白第153章 小霸王拦路第259章 蒯家的决断第556章 攻城第753章 河北近况第483章 又到年末第647章 有勇有谋,有担当第150章 天下诸侯,愚蠢不过袁公路!第36章 性格决定格局第438章 襄侯要取豫州第777章 大汉永昌(终章)第536章 富春第224章 谁给谁赔罪第417章 程昱的祸水东引第306章 又是刘表!第365章 这是一个枭雄第284章 请襄侯放过我家弟弟第371章 你让我很失望第348章 王璨第323章 陆康一退再退第647章 有勇有谋,有担当第223章 欺负老实人第379章 终见文聘第518章 寿春 人心惶惶第617章 人有点多第482章 不接招第425章 何人为右军师?第771章 投降第294章 袁术欲称帝第140章 被遗忘的三兄弟第326章 几个熊孩子第162章 快将襄侯拦下第681章 昭然若揭第656章 我可贤明?第186章 士为知己者死第109章 陷阵一营,可敌万人第212章 易英连弩第222章 刘琦第611章 蒯越之谋第204章 李易只能自证清白第412章 袁术哭了第213章 萧何月下追韩信第747章 重器 利器第98章 孙氏必有人封侯第22章 再遇魏续第72章 督军有难事第173章 襄侯,纪某错了!第775章 大事定矣第573章 鲁肃举贤第307章 糜家第492章 英雄末路(上)第547章 顾雍第403章 荀攸第649章 舍己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