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陈到

因为李易是提前动身,所以尽管西华到许县有些距离,但李易还是在刘繇“畏罪潜逃”的第二天,就来到了西华县城下。

西华县的县令自然知道前段时间颍川发生的事情,甚至他还打听到了不少的内幕,这些天里一直都是忧心忡忡的。

不过,他倒不是怕李易单方面打过来,毕竟李易名声在那摆着呢,李不可能像曹操一样,屠城滥杀,至于颍川的司马氏一家,那应该只是个例外,并且他一个小小县令,根本不认为自己值得李易特意针对,所以,即便李易打过来,他和西华百姓都是可以保全的。

这个县令真正怕的是孔融发兵与李易对阵,因为那样的话西华县妥妥就是个前线,覆巢之下无玩卵,无论谁胜谁负,他和西华百姓都要受到战火波及。

现在只有李易的兵来了,而孔融那边又没指示是战还是是和,他便果断开了城门,反正城里兵丁就几百号人,根本就挡不住李易,至于李易来豫州的借口虽然扯了一点,但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也不是不能接受。

李易对西华县令的识相表示很满意,于是,就见了他一面,然后请这个县令写一道海捕文书,帮助缉拿盗取典韦印信的刘繇。

西华县令当时手就抖了,他虽然不知道刘繇和朱皓来豫州的具体目的,但这两人一个汉室宗亲,并且是上一任兖州刺史的弟弟,另外一位也是当世名将之后,只用身份就能压死他,一道文书下去,他正个八经的仕途就宣告完蛋了。

这根本不是海捕文书,而是个投名状!

西华县令心中纠结,但看看李易的军容威势,他最终还是果断的认怂了,当下就整出了二十多分文书,然后也不管是不是符合规矩,大印一盖,直接就给豫州的其他县城送了过去。

李易见这个县令如此识趣,便没有动他位置,只是将县城中的兵丁带走一半,又留了一些荆州士卒,便继续奔着下一站汝阳而去。

李易这么大的阵势,又是突然进入豫州,按说在抵达谯县周遭之前应该是没什么阻碍的,像是西华这样的小县城,不抵抗才是正常现象,但是,汝阳却是让李易比较在意的地方。

因为汝阳的县令是陈到!

陈到何许人也,刘备账下效力,白毦精锐的统领,人设与赵云相似,尽管名望有些逊色,却也是个没什么黑料的将领。

李易对陈到的了解比较有限,但李易相信刘备的眼光,在李易看来,刘备的眼光与他的亲和力一样,都是出道既巅峰,能被刘备赏识重用的人,基本就没差的。

单凭这点,李易就不可能对陈到不在意。

只是李易没想到陈到会在汝阳当县令,再加上汝阳还是袁绍的老家,故而对于汝阳的形势李易虽然不至于紧张兮兮,但肯定是要认真对待的。

不过叫李易颇为意外的是,这一日在大军距离汝阳还有十来里地的时候,便听先锋传来消息,说是汝阳县令陈到求见。

李易当即就来了兴趣,叫人请陈到来见。

很快,就有亲卫领着一个模样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来到了李易的面前,那人看到坐在高头大马上的李易,当即俯身拜道:“草民陈到,拜见襄侯!”

因为还在行军,李易不好做那些场面上的东西,而且陈到初来,李易就是心里欢喜,也不能表现的太过主动,所以,李易并未下马,而是上下打量了陈到几眼,见他虽然精神头不错,但衣着却较为朴素,并非官绅打扮,再联系到他方才的自称,先是说了一句“无需多礼”,跟着便问道:“你是汝阳县令,却为何要自称草民?”

陈到缓缓起身,却是不敢去看李易面孔,毕竟双方身份相差悬殊,而且他又是主动找上门来的,心中多少有些紧张。

好在李易语气比较平和,让陈到心里踏实了不少,深吸一口气道:“陈到刚刚已经自解县令官印,如今已无官身!”

李易眉头一挑,面露诧异之色,问道:“这是为何?”

陈到躬身答道:“豫州太史将军举荐陈某于军中效力,曾面见孔使君,然孔使君却认为到面容平庸,缺少威严气度,难为大将,于是让陈某来做了这汝阳县令!”

陈到脸色还是稍稍有些涨红,虽然说这年头比较流行以貌取人,但陈到自忖自己的长相还是合格的,而且他想当的是武将,武将战场厮杀,脸上挂花的不在少数,可孔融却愣是以莫名其妙的理由否定了他,让他去做一个县官。

虽然年纪轻轻就当了一个县令,也算是很不错了,但陈到是个有理想的人,最不能接受的就是现实与理想的背道而驰,这让陈到过得很煎熬,他早就想撂挑子了,只是撂了之后不知道该去干嘛,直到李易来了,倒是正巧给了他机会。

李易忍不住有些想笑,之前得知孔融任命陈到,他还以为是孔融慧眼识人,很是担心陈到被孔融给拉了过去,哪曾想却是这么一回事,让他暗暗窃喜之余,又忍不住想要吐槽孔融。

跟在李易身边的黄忠更是连连摇头,这里他功夫最好,眼光也很毒,一眼就看出陈到绝对是个好手,以他带兵几十年的经验,愣是想不明白孔融是怎么给陈到下的评价。

陈到继续说道:“到自幼习武,在家乡有些许名声,太史将军闻听之后登门招揽,言道如今乱世,天下群雄并起,虽然多有苦难,却也是大好男儿建功立业之时,若有武艺傍身,不能辅佐明主披荆斩棘,成就一番事业,却甘于平庸,任凭浮沉,非是大丈夫,于是,到随太史将军面见孔使君,不想却被轻视,虽得县令之位,却犹如瓮中鱼鳖,到心中不甘,故而自己辞了县令之位前来投奔襄侯,还望襄侯收留!”

陈到最开始说话的时候语气中带着点埋怨,但很快,那股子味道就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年轻人的那股子冲劲儿,跟当初的张辽徐晃他们很像。

这时李易对陈到已经非常满意了,不过李易还没有直接点头,而是问道:“既然你有意投效在我麾下,但你孤身前来,就不怕我与孔融一样,对你轻视?”

“若为襄侯效力,陈到便是——”

陈到正要说自己愿意给李易牵马坠蹬,因为他确实是这么想的,之前去见孔融,他也不是真的想为孔融卖命,而是奔着太史慈去的,当时哪怕孔融随便勉励两句,然后叫他去太史慈手下做个小兵,他也不会有怨言。

因为陈到相信,他若是有才干,就算是从小兵做起,将来也必然有崭露头角的时候,但当个县令,而且还是在汝南这地方,那就真的只是县令了。

所以,陈到说要为李易牵马坠蹬,并非只是漂亮话,而是真心的,他相信,以李易善于识人用人的名声,他很快就会有出头的那一天。

不过李易却打断了陈到的话,继续问道:“你既为汝南县令,也知道我兵马到此,又有意投奔于我,若是为今后仕途着想,你应当在我大军到后,直接大开城门迎我入内,有此献城之功做保,我少说也要与你一个校尉之职,可你现在却是挂印而去,布衣而来,既无功劳,也无引荐,我便是让你做个前锋小卒,也无不妥之处,但从小卒到校尉,虽然不是不能,却也不是易事,所以,你可知道,你已经白白错过了旁人求都求不来的机会!”

李易这个问题问的有点为难人,不过李易身边的人却是纷纷对陈到投以善意和鼓励的目光,因为他们知道,一般人才来投奔,李易是不会玩这一手的,不然将对方问住就尴尬了,而能被李易故意“刁难”的,基本都是比较有本事的人。

陈到显然是不知道李易这个套路的,心里稍稍沉了一下,他不怕去当小兵,却怕因此被李易不喜,因为李易素有识人的美名,但李易肯定也有个人喜恶,若是对他有了不好的看法,那么他之后就算再努力怕是也没用了。

陈到略微犹豫了一会,最终还是实话实说道:“陈到不敢欺瞒襄侯,孔使君虽然对我有些看法,到心中亦有不满,便是汝南县令也是因为太史将军的缘故,但是,平心而论,孔使君与我并无亏欠,到虽不满,却不能怨恨,我若是为求功名,便将城池献给襄侯,虽不及卖主求荣,但也相差不远。”

陈到没有注意到李易与蒯越等人脸上情不自禁露出来的笑意,还在继续说道:“而且,太史将军于我有恩,我虽然决定投效襄侯,却也不想陷他于不义,若是献城,今后两军对垒,怕是无颜与其相见,还请襄侯体谅。”

其实李易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自己心里便有一个大概的猜测,现在听了陈到的解释,他只能说果然不愧是刘备看重的人。

本来李易的问话就该到这里结束的,但陈到的表现让他来了兴趣,再度问道:“你几次提到太史慈,我与他也是熟识,知道他是不可多得的将才,而孔融迂腐,难有大作为,我想让太史慈为我所用,你可能替我劝降于他?”

见李易语气没有异样,陈到稍稍松了口气,而对于李易会问及太史慈,陈到倒是丝毫不觉意外,相反,李易要是对太史慈没兴趣才是假的。

只是,想到太史慈的性格,陈到有些为难道:“太史将军曾与陈到数次说起襄侯,称赞襄侯乃是当世英雄,甚至在襄侯转战徐州扬州之时,便断言曹操袁术之流绝非襄侯敌手,对襄侯极是仰慕,只,只是……”

陈到无力道:“孔使君于太史将军有恩,而太史将军又极重恩义,虽然仰慕襄侯,但要他如到这般背离孔使君而投奔襄侯,实在有些困难。”

李易微微颔首,虽然对于孔融与太史慈的具体关系不是很清楚,但孔融能把太史慈从青州带到豫州,可见关系绝对不浅,要是太史慈能轻易倒向他,反而是不正常。

不过,李易对陈到的话还是比较满意的,既然太史慈对他有好感,只要能将太史慈抓了,再说服他应该不难。

说了这么多,李易试探的已经差不多了,于是笑着道:“本来,我当让你做个校尉的,但你孤身来投,便暂且做个普通军士吧。”

陈到一怔,心里稍稍有些意外,虽然他不介意从最下面做起,可他觉得自己也不应该这么低啊。

不过陈到短暂走神之后,马上便道:“多谢襄侯!”

李易笑了笑,却是接着又道:“不过我看你心有志向,又兼忠义,是个可造之材,这样,你便在我帐前执戟,闲暇时可旁观军议,有不解之处也可私下寻人请教,待得你何时懂得领兵、用兵,我便让你做个校尉,不过再想往上,就要用功劳来换了,如此安排你可还满意?”

陈到兴奋的嘴唇都有些颤抖,他没想到李易让他当的是这样的兵,这分明就是全力栽培!

而跟在李易左右的人则是暗道一声果然,甚至不少人还对陈到投来了羡慕的目光,有了李易今天的话,陈到之后只要努力一些,完全有可能成为一方主将。

陈到猛的拜倒在地,重重叩首,大声道:“襄侯,主公大恩,陈到必粉身碎骨以报主公厚恩!”

李易摆摆手道:“起来吧,无需这般多礼,子敬,叫人带一匹好马过来,我还要问问汝阳的情况。”

陈到又对着李易拜了三拜,这才起身,然后注意到李易的话,强忍着心中的激动,躬身说道:“主公,属下还有事情需要禀报。”

“哦?”

李易有些好奇的问道:“还有何事,莫不是与城内情况有关?”

陈到拱手道:“属下就任汝阳县令之后,发现县中上至官吏,下到寻常兵丁,皆为袁家之人,官府难以运作,到便从南下的流民中寻了一些青壮,共三百余人,用于戍卫城门,以及处理县中其他杂事。”

说到这里,陈到的表情有些不好意思,继续道:“属下出城,但他们依旧留在城中,而且他们对主公也是极为仰慕的,所以主公此时过去,城门应当已经大开。”

第224章 谁给谁赔罪第664章 张绣的发现第32章 专为太师而来?第405章 誓死追随征南将军第512章 一人可抵十万兵第123章 徐晃有大将之风第510章 分兵第386章 居然是曹操!第728章 赵子龙入青州第155章 文仲业泪流满面第444章 把魏延拉下去,砍了!第198章 李襄侯生死不知第732章 赵云第763章 攻占平原津第496章 实话实说第174章 二虎竞食与反客为主第543章 李襄侯单刀赴会,孙幼台纳头便拜第321章 为大汉而死,理所应当第771章 投降第39章 赤诚君子李太白第693章 翁婿第383章 刘表什么都答应第634章 无间道第27章 见袁隗第401章 杀机第236章 两全其美第384章 狮子大开口第752章 又打起来了第719章 吕蒙第1章 翼德不要冲动第5章 待我归来再饮第257章 伏完来信第207章 史阿死的冤第263章 徐晃的事犯了第609章 委屈你了第140章 被遗忘的三兄弟第426章 曹操吕布拜把子第267章 又见庞季第195章 这个杀千刀的第209章 不信,你可以摸摸第217章 黄承彦第408章 典韦斩将第61章 节操要少,底线要牢第765章 平原第201章 别怕,是我第777章 大汉永昌(终章)第487章 一锅端了第676章 以命换命第435章 金雕入梦第439章 张闿来投第34章 提议迁都第461章 李易乃是真君子第646章 多谢将军手下留情第245章 书院第71章 入营第613章 修仙第181章 此人医术不在张机之下第542章 不可自误第776章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第138章 董卓,死!第562章 送袁绍大礼第103章 闺蜜是用来插刀的第293章 半壁江山,指日可待第698章 示敌以弱?第276章 为襄侯牵马坠蹬第245章 书院第153章 小霸王拦路第212章 易英连弩第246章 再见蔡琰第185章 我夫君要胜过李易十倍第159章 谁更适合做荆州之主第7章 酒尚温第318章 凌超请死第32章 专为太师而来?第394章 征南将軍!第244章 不愧是大儒啊第124章 赌一个凉王第475章 我是路过的第433章 軍元券第498章 备去了,襄侯勿念第736章 称帝?第19章 欲谋大事,必先扬名第693章 翁婿第662章 曹操,兖州,弃子第145章 岳父大人莫要自误第630章 曹操的心思第632章 刘繇可与李易一战第161章 小霸王名震荆襄第667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376章 李易立身之本第590章 虞翻第232章 南阳功曹第351章 这是老夫的文章第411章 生擒纪灵第206章 枪王童渊第748章 蒸汽机第34章 提议迁都第44章 我来劝将军消消火(求收藏)第535章 断贡第585章 扬州新格局
第224章 谁给谁赔罪第664章 张绣的发现第32章 专为太师而来?第405章 誓死追随征南将军第512章 一人可抵十万兵第123章 徐晃有大将之风第510章 分兵第386章 居然是曹操!第728章 赵子龙入青州第155章 文仲业泪流满面第444章 把魏延拉下去,砍了!第198章 李襄侯生死不知第732章 赵云第763章 攻占平原津第496章 实话实说第174章 二虎竞食与反客为主第543章 李襄侯单刀赴会,孙幼台纳头便拜第321章 为大汉而死,理所应当第771章 投降第39章 赤诚君子李太白第693章 翁婿第383章 刘表什么都答应第634章 无间道第27章 见袁隗第401章 杀机第236章 两全其美第384章 狮子大开口第752章 又打起来了第719章 吕蒙第1章 翼德不要冲动第5章 待我归来再饮第257章 伏完来信第207章 史阿死的冤第263章 徐晃的事犯了第609章 委屈你了第140章 被遗忘的三兄弟第426章 曹操吕布拜把子第267章 又见庞季第195章 这个杀千刀的第209章 不信,你可以摸摸第217章 黄承彦第408章 典韦斩将第61章 节操要少,底线要牢第765章 平原第201章 别怕,是我第777章 大汉永昌(终章)第487章 一锅端了第676章 以命换命第435章 金雕入梦第439章 张闿来投第34章 提议迁都第461章 李易乃是真君子第646章 多谢将军手下留情第245章 书院第71章 入营第613章 修仙第181章 此人医术不在张机之下第542章 不可自误第776章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第138章 董卓,死!第562章 送袁绍大礼第103章 闺蜜是用来插刀的第293章 半壁江山,指日可待第698章 示敌以弱?第276章 为襄侯牵马坠蹬第245章 书院第153章 小霸王拦路第212章 易英连弩第246章 再见蔡琰第185章 我夫君要胜过李易十倍第159章 谁更适合做荆州之主第7章 酒尚温第318章 凌超请死第32章 专为太师而来?第394章 征南将軍!第244章 不愧是大儒啊第124章 赌一个凉王第475章 我是路过的第433章 軍元券第498章 备去了,襄侯勿念第736章 称帝?第19章 欲谋大事,必先扬名第693章 翁婿第662章 曹操,兖州,弃子第145章 岳父大人莫要自误第630章 曹操的心思第632章 刘繇可与李易一战第161章 小霸王名震荆襄第667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376章 李易立身之本第590章 虞翻第232章 南阳功曹第351章 这是老夫的文章第411章 生擒纪灵第206章 枪王童渊第748章 蒸汽机第34章 提议迁都第44章 我来劝将军消消火(求收藏)第535章 断贡第585章 扬州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