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与张飞的约定

刘琦的问话其实很不理智,因为荀彧如果明确反对的话,这会直接造成与贾诩之间的矛盾,但是刘琦见一向忠心汉室的荀彧淡定的有些反常,便忍不住出言试探。

但听得荀彧缓缓拱手说道:“主公,实不相瞒,对于曹公迁都的意图,是我们三人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做出的断定,其中微臣正是考虑了有智谋之士程仲德的建议,才最终笃定曹操一定会迁都,而对于没有将曹公迁都之事禀于主公,也是微臣与贾相国、庞仆射共同的想法,因为我等知道,主公忠于王室,礼敬天子,如若知道此事,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率军攻打伊阙关和函谷关,这样一来,虽然主公会因此而迅速取下洛阳,而迎立天子对主公带来的巨大不利将会逐渐呈现,主公为了汉室辛苦十余年,没有获得一天迎立天子的好处,反而立刻就会陷入两难境地,即便是微臣心中,都是不忍为之。”

“可是不管怎样?你都是汉臣,当年你为了大汉天子而忍辱负重,先是力劝曹操迎立天子,后来又在曹操称公之时进行阻止,像文若这样的操行,天下汉臣尽皆敬重,今日又如何会提出这等见死不救的事情来?”刘琦以为荀彧是因为向曹操劝谏遭拒、然后遭受贬谪一事而变得怯懦胆小、奉迎主上起来了,看向他的眼神不由得有些讥讽,说话也有些不客气起来。

可是没想到荀彧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不愉之色,淡淡说道:“主公这话实在是对微臣有些偏见,因为微臣所效忠的只是汉室,只是汉家天下,而并非是具体的一王一帝,若果真是像主公所想的那般,恐怕微臣早就该在当初少帝被董卓废去之时尽臣节了,哪里还有现在的荀彧?而正要是因为忠于汉室,微臣才会离开袁绍。投奔曹操,并且劝他迎立天子,以为内这样既可以让汉室稍安,又能为曹操确立政治优势,同时还能套住曹操,让他终生无望称帝,稍延汉室国祚。这其实也是一举三得的妙计。”

荀彧叹了一口气,又接着说道:“可是没想到主公竟然异军突起,以承平自保之荆州而占据南方半壁江山,令汉室复兴有望,而曹操却做出了令人无法理解的举动,大业完成了没有一半。他不说继续保持谦卑,招揽天下人才,以恢复汉室为号召,联合刘备等人共同对付主公你,却无法遏制膨胀的私欲,想要称公,实不相瞒。其实微臣当初并非阻止他称公,而是在提醒他不应该这么早就这么做,更不应该当出头鸟,试想一下。主公你建立了这么大的功业都没有称公,他如果率先称公、打破‘非刘姓不得称王称公’的传统,不仅为天下野心家开了惯例,将自己的野心暴露无遗,彻底将忠于汉室的文武官员置于对立面。”

荀彧话音刚落。便见一旁一直沉默不语的庞统拱手说道:“文若先生深谋远虑,实在令人佩服,只不过可惜这个曹操还是无法遏制权力的欲望,或者他也可能得知了先生当初的意图,所以对于先生阻止他称公的做法特别敏感,然后就借故疏远和贬黜了先生。”

荀彧赞同的点了点头,然后叹道:“庞仆射说的何尝不是?”

接下来又对刘琦躬身说道:“自此之后。微臣心中抑郁,只想着在战场上尽忠而死也就是了,可是没想到却被主公所俘获,微臣自然也知道主公是汉室复兴的另外一个希望。但是当时经心若死灰,根本再无意于天下事,幸得主公垂怜,饶过一条性命,却也只是清谈学问而已,直到后来曹操称王,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微臣自思正是当初献计迎立天子而导致天下出现了如此一个国贼,又想到以主公之强,早晚必定会攻破曹氏,届时臣之家小皆因从于反贼而惹来杀身之祸,特命犬子秘密逃往襄阳。又给舍侄公达写信,让他给予帮助。后曹操杀死皇后,鸩杀太子,天下不容,微臣这才决议归顺主公,并帮助主公扫平叛贼,重振汉室。”

刘琦这时候已经渐渐的理解荀彧的做法了,心中的不满渐渐消失,然后轻轻叹道:“文若为了汉室做出的这些,本王决不敢忘,文若心忧天下,戮力王室,实在是我辈之楷模,本王之前有所误解,言语不当之处还请见谅。”

说完之后,刘琦对荀彧深深地施了一个礼,意甚真诚,却慌得荀彧还礼不迭,连连自责道:“彧遇人不淑,为国贼效劳,如何当得主公如此大礼?主公莫要如此,微臣惶恐之至。请主公相信,微臣虽然愚钝,却也深知当今天子无力威服天下,幸得主公以汉室宗亲,重振汉室,微臣相信世祖光武之业为期不远,微臣将此话说与贾相国、庞仆射,两位大人亦与微臣所见略同,故而臣等冒死进谏,为了汉室复兴,为了天下利民百姓的安定,勿要迎立天子,如此则天子虽然被困邺城,将来看到汉室复兴的那一天,也一定会欣慰的。”

荀彧一句话说完,贾诩、庞统立刻齐齐躬身行礼,沉声说道:“请主公以祖宗基业为重,勇挑重担,戮力汉室复兴,勿要令祖宗失望,令天下万民失望。”

刘琦听到他们三人推心置腹的这一番话,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轻轻扶起他们,郑重说道:“诸公请起,本王身负天下众望,怎敢不从命?唉,本以为迎立天子,天下一统将会不远了,却没想到竟然还有如许波折,看来三五年内很难实现心中志向了。”

说完之后,刘琦连连叹息不已,荀彧三人尽皆默然无语。

过了一会,便听得贾诩说道:“主公,虽然河北急切难平,然而曹操北遁,兖州必然空虚,主公可集中兵力,乘虚而入,先取兖州,占据河南之地,之后据河与曹操对峙,将来一旦准备充足,渡河向北,可取天下。”

刘琦深为然之,重重点了点头,又听得庞统上前说道:“主公,微臣与贾相国、裴尚书令、荀中书令、王仆射等人之前曾经商议过,襄阳地方狭窄、宫室简陋,已经不适合作为主公治所,一旦我军取下了洛阳之后,便一起向主公上书,请求迁往洛阳,今日恰好皇帝被曹操挟持到邺城,王都废弛,堪为主公所用,臣等请求主公将治所迁往洛阳,如此一来,既可以雄踞中原,又能方便对北方用兵,更何况洛阳乃大汉旧都,王气聚集之地,平王东迁、光武中兴,尽皆始于此地,更兼有现成宫室所用,实乃继承汉室基业之吉兆也。”

刘琦抬起头来,见贾诩和荀彧尽皆点了点头,略一思索便答应了下来,然后说道:“既如此,那本王便同意在三个月内将治所迁往洛阳,代天子镇守洛阳宫室,然既然是代为镇守,自然只能是尽臣子本分,我等只是居住南宫的三公府第,而天子所居北宫正殿则先行封存,派专人进行定期打扫。”

шшш▲tt kan▲Сo

贾诩等人见刘琦如此,也只能罢了,毕竟天子刚刚被劫往北方,如果一上来就居住天子宫室,会影响刘琦在天下的名望,虽然这一点名望的损失对事业上如日中天的刘琦来说微乎其微,但是一向洁身自好的刘琦却宁愿自己受些委屈,也不愿受到一些具有忠君思想的老古董的指责,毕竟现在天下未平,自己还需要团结这些道学家,利用他们将舆论批评的导向引到曹操那里。

几人又经过一番商议,便决定由吕蒙、孟获、沙摩柯等将率领本部兵马五万人,再从周瑜的函谷关守将中抽调两万人,组成七万大军,以吕蒙为主将,孟获、沙摩柯为副将,从洛阳东取虎牢关,与赵云一起夹击陈留,之后再依次夺取梁国、沛国、济阴、山阳、任城、鲁郡、泰山等地,乘着曹操在中原的守御空虚,一举夺取整个兖州,之后再与徐州的魏延、于禁等将夹攻青州的河南之地,统一整个河南之地。

与此同时,又命周瑜率领其余的军队,会合并州刺史庞德、凉州刺史马超一起进攻夏侯渊镇守的河东。

虽然大致大致制定好了计划,可是对于由谁出任吕蒙大军的先锋,他们之间却并没有取得统一的意见,庞统推荐甘宁,贾诩推荐胡车儿,荀彧则推荐老乡杜袭。

就在这时,忽然听得廖化在账外禀报:“启禀主公,安西将军张翼德求见,说是有要事。”

刘琦听了微微一怔,随即笑道:“先锋来矣,张翼德为万人敌,威震曹军,更兼胆大心细,又素来敬重名士,只要我们派一名军师相佐,绝对是一个最适合的先锋。”

“可张飞毕竟不是主公麾下将士,此人名义上归属大汉,与主公只是盟友关系,之前诩劝主公削夺他的兵权,主公不同意,如今再授予其重任,微臣怕有尾大不掉之忧。”贾诩对此颇为担心,连忙劝阻道。

却不料刘琦笑道:“文和且放心就是,当初本王与张飞有约定,今日就让其彻底归服。”

第318章 攻陷武关第273章 苦训第254章 平叛(二)第120章 孙策之死(一)第320章 汧水大战第7章 破敌之策第241章 孟获归降第305章 曹操的哀叹第263章 赵云归降第116章 太史慈第220章 曹操兴兵第429章 先锋张飞第73章 将计就计第102章 学习经学?第339章 谈判第81章 刘晔归心第471章 曹洪之祸第69章 豫章之争第371章 作者是谁?第408章 天降雷火?第455章 血战濮阳(二)第227章 朐忍之战第30章 襄阳黄硕?第426章 贾诩的用心第182章 昌盛之象第324章 用张飞换汧县?第400章 荀彧归心第134章 荆襄巨变(十一)第322章 身陷重围第244章 北方联盟第452章 攻破济北第347章 枭雄末路(二)第390章 孙尚香的心声第323章 刘备到来第232章 生擒孟获第253章 平叛(一)第193章 兵临许昌第397章 忧思之情第10章 安众之战(三)第225章 大军出征第197章 英雄落幕第308章 曹操征乌桓第475章 刺曹(四)第388章 倭女之争第457章 血战濮阳(四)第54章 暴怒的魏延第17章 长沙太守第104章 城门外的暗杀第232章 生擒孟获第17章 长沙太守第502章 刘琦的野望第16章 许婚第56章 魏延受罚第96章 刘琦大婚(三)第245章 张鲁心服第166章 奇袭吴郡第282章 狄道之攻坚第464章 弥留之际第359章 渭南之战(一)第106章 应敌之策第110章 樊氏的妒火第506章 噩耗频传第291章 允吾之战(三)第49章 张津之死第316章 杀父之仇第251章 马孟起义释张飞第4章 神医华佗第73章 将计就计第249章 马超归降第486章 匈奴之变第255章 汉中危局第83章 江东二乔第106章 应敌之策第172章 徐氏用计第308章 曹操征乌桓第481章 猪一样的队友第159章 劝降陈登?第478章 北征之议第342章 张飞的决断第142章 各怀戒心第140章 南阳之争(一)第171章 孙翊之死(二)第172章 徐氏用计第468章 刘琦也有无奈第207章 部族纷争第474章 刺曹(三)第414章 张辽突围第69章 豫章之争第380章 刘琦的幸福生活第172章 徐氏用计第308章 曹操征乌桓第12章 名扬荆襄第494章 竟然是曹爽!第183章 够得着吃不着第367章 泣别第349章 枭雄末路(四)第232章 生擒孟获第212章 韩遂与马腾的仇怨第105章 相持之局
第318章 攻陷武关第273章 苦训第254章 平叛(二)第120章 孙策之死(一)第320章 汧水大战第7章 破敌之策第241章 孟获归降第305章 曹操的哀叹第263章 赵云归降第116章 太史慈第220章 曹操兴兵第429章 先锋张飞第73章 将计就计第102章 学习经学?第339章 谈判第81章 刘晔归心第471章 曹洪之祸第69章 豫章之争第371章 作者是谁?第408章 天降雷火?第455章 血战濮阳(二)第227章 朐忍之战第30章 襄阳黄硕?第426章 贾诩的用心第182章 昌盛之象第324章 用张飞换汧县?第400章 荀彧归心第134章 荆襄巨变(十一)第322章 身陷重围第244章 北方联盟第452章 攻破济北第347章 枭雄末路(二)第390章 孙尚香的心声第323章 刘备到来第232章 生擒孟获第253章 平叛(一)第193章 兵临许昌第397章 忧思之情第10章 安众之战(三)第225章 大军出征第197章 英雄落幕第308章 曹操征乌桓第475章 刺曹(四)第388章 倭女之争第457章 血战濮阳(四)第54章 暴怒的魏延第17章 长沙太守第104章 城门外的暗杀第232章 生擒孟获第17章 长沙太守第502章 刘琦的野望第16章 许婚第56章 魏延受罚第96章 刘琦大婚(三)第245章 张鲁心服第166章 奇袭吴郡第282章 狄道之攻坚第464章 弥留之际第359章 渭南之战(一)第106章 应敌之策第110章 樊氏的妒火第506章 噩耗频传第291章 允吾之战(三)第49章 张津之死第316章 杀父之仇第251章 马孟起义释张飞第4章 神医华佗第73章 将计就计第249章 马超归降第486章 匈奴之变第255章 汉中危局第83章 江东二乔第106章 应敌之策第172章 徐氏用计第308章 曹操征乌桓第481章 猪一样的队友第159章 劝降陈登?第478章 北征之议第342章 张飞的决断第142章 各怀戒心第140章 南阳之争(一)第171章 孙翊之死(二)第172章 徐氏用计第468章 刘琦也有无奈第207章 部族纷争第474章 刺曹(三)第414章 张辽突围第69章 豫章之争第380章 刘琦的幸福生活第172章 徐氏用计第308章 曹操征乌桓第12章 名扬荆襄第494章 竟然是曹爽!第183章 够得着吃不着第367章 泣别第349章 枭雄末路(四)第232章 生擒孟获第212章 韩遂与马腾的仇怨第105章 相持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