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一肚子坏水

“呵呵,有趣。”

广宗县,坐镇界桥一带的陈暮看着手中的情报,微微一笑,倒没想到甘陵城内还有这些破事。

军情司奉命刺探清河国的守军军情也不是一天两天,早在数年前就有了安排布置,这次青州军能这么轻易地打进清河国,杀入魏郡,军情司的情报功不可没。

这其实也跟古代通讯不发达加上保密措施不严密有关系,虽然关于粮仓、碉楼、堡垒、军营等军事设施普通人无法进去,但军情司无孔不入,秘密发展了下线,特别是清河崔氏本地世家大族暗中提供了一些情报,使得青州对于清河国的情况其实是了如指掌。

不过军队中高层贪墨粮草军械的事情,自然也不是军情司能够查出来的,所以城内具体存粮,军情司也只是通过粮仓内部的几名低级吏员了解个大概,知道约有三十多万石粟粮,食盐万石,可以坚持三四个月左右。

然而根据昨天从甘陵城内发出来的消息,城中粮库货栈失火,损失七八万石粮草,三四千石食盐,军械物资不计其数,接近城内库存的三分之一,涉及的金额达到四五千万钱。

虽然张郃对外宣传粮库失火是一个意外,已经处置了一些官员,且有守仓令史与数名低级官吏畏罪自杀。但谁都知道,这里面牵扯太广,恐怕这些自杀的低级官吏,也是背后身中二十几刀,被迫“自杀”,那些高层一个都没有揪出来。

内情陈暮当然不清楚,不过这件事情却大大出乎陈暮意料,没想到甘陵城内还出了这么大一件事,恐怕现在张郃的处境,亦是雪上加霜。

唯一的坏事就是此事之后,甘陵城已经戒严,不像之前一样,百姓还可以自由出入,所以后续的情报可能传递不出来。不过用脚指头想都知道张郃恐怕是欲哭无泪,在战争状态遇到这种糟心事,谁碰到了心态都得爆炸。

“司命,按照城中司卫的回报,他们剩余的存粮只有二十余万石,粮食恐怕维持不了多久,不如围城两月,城内必然粮尽而绝。”

一旁的太史慈建议道。

终于完成快递员任务的太史慈回来了,陈暮向洛阳朝廷上表,奏封他为护军中郎将,为杂号将军,现在领八千人,与陈暮一起镇守广宗县城,总算是完成了他沙场征战的夙愿。

听到他的话,陈暮笑了笑,摆摆手道:“无须这么麻烦,我们一路行军,从未袭扰百姓,也在清河下发过榜文,

称一路秋毫无犯,所以当地百姓皆没有逃走,各乡亭日子照过。我料那张郃绝境之中,必会劫掠甘陵城周边百姓补给,你们去注意这一点就行。”

“注意张郃劫掠百姓?”

太史慈一开始不明白什么意思,想了一会儿,才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一旦张郃出城劫掠百姓,我们就派人进攻,将他打败,趁势夺取甘陵城。”

陈暮翻着白眼道:“不是,我们不派兵。”

“不派兵?”

太史慈一头雾水,问道:“那我们去关注这个做什么,就在一旁干看着他劫掠百姓吗?”

如果张郃劫掠了百姓,对于围困甘陵确实是一件坏事,因为张郃从百姓那里得到了补给,粮食充足,就能坚守得更久。

所以太史慈还以为他们是要阻止张郃,哪知道陈暮根本就没有派兵的意思。

“嗯,干看着。”

陈暮露出狡黠的笑容:“等他们劫掠了百姓之后,我们就立即将被劫掠的百姓救出去,迁移走,然后印发传单报纸,再找来受祸害的百姓现身说法,去清河国各地宣传此事。”

太史慈有点发懵,不解道:“这有什么用?”

“用处大着呢。”

陈暮回过头,看了眼隐藏在阴影里的侯栩,说道:“伯杼先生,你明白了吗?”

侯栩弯腰拱手道:“我明白了。”

“那就去做吧。”

“唯!”

“子义,你与先生一起去。”

“啊,又跑腿啊。”

“你现在是将军了,此事涉及军事,你当然要去。”

“能打仗吗?”

“能。”

“好,那我去。”

太史慈就跟着侯栩一起出了府邸。

八月初秋,在兴武元年这样全国性的干旱当中,冀州大地上似乎就连空气都是干燥的,城外大量的田地缺水,土地龟裂,无数百姓在青州军队的帮助下,从清河挖渠取水灌溉田地,勉强维持着粟田所需的最低水资源。

事实上从七月份开始,冀州各处的河流水量已经少了很多,虽然还未断流,也没有到冬季枯水季节那么夸张。

毕竟在全球未变暖,甚至东汉末年隐隐有小冰河期间的迹象,既冬天特别寒冷,夏天特别炎热。黄河发源地青藏高原夏天雪山融化,想要彻底断流或者进入枯水期不太现实。

可正因为天气过于炎热,导致除了大型河流以外,很多依靠地下水的小型河流出现了断流与枯水迹象,生活在小型河流附近的百姓遭了灾难,粮食减产,生活艰难。除了清河这样的中等河流还有水以外,冀州不少小河甚至干枯到已经彻底枯竭。

炽烈的阳光烘烤着大地,空间都似乎扭曲起来。在这样的烈阳之下,太史慈与侯栩率领着军情司的密探,奔出了城池,过了界桥,往甘陵的方向而去。

沿途除了广宗附近以外,往东去的平原之上,很多乡亭的百姓生活过得非常困难,已经有一些百姓因为这场旱灾开始背井离乡,往广宗或者东武城的方向,准备去投奔青州,因为青州早就发过传单,汉土之民,皆为华夏之根本,若艰难困顿之时,青州愿意接纳。

只是这部分毕竟只是少数,故土难离,哪怕刘备在冀州的名声相当不错,百姓也相信他的军队不会袭扰和攻击他们,但汉人只要有一丝生的希望,还没有到完全绝境的那一刻,就不会想着离开自己的家乡,往未知的方向而去。

二人带着司卫一路驰骋,晚间在野外休息时,太史慈好奇地向侯栩问询道:“伯杼先生,我一直没有想明白,司命为什么要放任张郃的军队劫掠百姓,而不阻止他们呢?”

侯栩笑了笑道:“其实也不能算劫掠,司命的说法严重了一些。应该说是征粮,若甘陵城中无粮,张郃必然会找城外乡野大族征收粮草,这样的例子在此时不胜枚举,又无关乎百姓,掀不起什么波浪。所以司命的意思,其实就是把性质变一下,改为劫掠。”

“这有什么区别吗?”

太史慈不解。

侯栩便耐心地解释道:“区别很大,劫掠粮草是不给百姓活路,势必会造成百姓恐慌,引起大规模迁移。而征收粮食,一般会给百姓留一条活路,百姓能活下去,就不会想着迁移走。”

“哦,我明白了,司命是打算将清河国的百姓人口迁移到青州去,以补充青州实力?”

太史慈高达50多的智力飞速运转,觉得自己想明白了。

哪知道侯栩微微一笑道:“这只是其中一个目的吧,司命这么做,迁移百姓只能算是附带的,毕竟就算这样,你也迁移不了多少人,顶多几万人而已。”

“那是?”

太史慈不解,除了能把百姓吓走以外,还有什么别的目的?

侯栩说道:“此计一石三鸟,一者迁移百姓,让张郃没有办法继续找百姓就粮。二者混淆视听,四处造谣让冀州各地百姓恐慌。三者,按照司命的话来说,叫杀人诛心。”

“杀人诛心?”

太史慈眼神中露出迷茫,不明白侯栩说的意思。

看到他的样子,侯栩也只是笑了笑,就不再继续说,因为这是涉及到政治层面的计谋,太史慈没跟官场上的人打过交道,跟他说了也听不懂。

劫掠粮草和征收粮草是两个概念,一个是直接把百姓所有的粮食全部抢走,甚至有可能连百姓的肉也不能幸免于难。

比如程昱就曾经在劫掠了自己家乡东阿县,帮曹操大军掠得了三日粮草,其中就掺杂了大量的人肉脯。

而征收粮草则是以地方行政官员的命令,让百姓交出多余的存粮。

像袁绍、王匡,就曾经在河内郡与冀州逼迫世家大族与百姓交出粮食,以做军用,不过只是征收一部分,并没有把所有粮食抢走。

因此从这一点来看,二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前者是不给百姓活路,心好点让你自生自灭,心坏点就把你也变成军粮。

后者则是给一条活路,至少会留一部分让百姓坚持到下一次耕种。

像这样的事情在汉末历史当中还有无数,征收粮草都算是好的,就怕不仅抢了你的粮食,还要夺你的命。

百姓的生命在这个时代,就像是路边的野草一样凋零,命比草贱可不是一句玩笑话。

根据《三国志》《后汉书》记载,各地大诸侯不说,即便是地方官吏、盗匪、兵丁,劫掠百姓,抄略人民的事情也是数不胜数。

和帝时期还有五千多万人口,到了汉末就只剩下两千万左右,可见这场动乱到底有多可怕。

简单来说,汉末三国并不是什么浪漫的史诗,而是人间炼狱。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不过陈暮却觉得,张郃还没胆子大到直接劫掠甘陵城周边数万百姓的地步。

一来冀州世家盘根错节,城外很多田地百姓是世家大族的私产,动这些人,无异于是给河间张家找不痛快。

二来现在冀州可是党人当政,党人的眼里揉不进沙子,他要这么干,那就是自寻死路。

所以陈暮认为,张郃顶多是找城外那些大族强行征收一部分粮草。

甚至可能找不到大族头上,找那些非隐户的自耕农,这些自耕农无权无势,征收他们的粮草也安全得多。

那么陈暮的做法,自然也就很好理解了。

杀人诛心。

张郃只要敢动,那么抢的是百姓的粮食,掘的,却是冀州的根!

若是以前,没有印刷术,舆论战术起不到什么效果,哪怕是曹阿瞒屠城,也仅仅只是让徐州百姓迁移而已,其它地方的百姓并不知道这件事情。

但现在,有了印刷术,就有了发起舆论攻势的能力。

铺天盖地的造谣,再加上受害者现身说法,很快冀州政权劫掠百姓的事情就会传遍整个冀州大地,动摇王芬统治的根基。

虽然不一定能造成多大破坏力,可只要百姓有了怀疑的种子,那么这份不信任,就会深埋在冀州百姓的心底。

等到下一次再“偶然”发生一次这样的事情时,作为对比的青州仁厚之风,就会深入人心,从而让百姓喜迎王师,欢迎刘备入主冀州!

到了那个时候,刘备再攻打冀州,就会顺风顺水许多,少了无数阻碍。

陈暮。

可是一肚子坏水。

第九十一章 攻心为上第六十章 赢了他一次第五十七章 火烧曹营第二十八章 刘备来京第四十二章 一声大哥,一生大哥第一百零八章 敲山震虎第一百七十六章 孙坚遭袭第二章 反间计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访第五十七章 重要讲话第九章 罗市贼第七十三章 袁绍自己人第二百五十二章 诈降第四章 乃祖之风第六十九章 农业规划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二章 活着第八十三章 浮阳之战(2)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六十九章 大汉上将军讨逆先锋孙文台第六十七章 天子赐剑第三十五章 民风淳朴蒲阴县第十章 B计划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三十二章 仁义无双刘玄德,忠孝二全陈子归第二十八章 刘备来京第一十六章 朝堂惊变第四十章 奇袭第二十六章 试探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话第二百五十六章 智取涉县请假条第三十三章 斩二将第九十八章 黄忠战甘宁第六十七章 远洋船队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三十章 出城死战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二百五十一章 投降?第九章 寿诞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三十一章 试探端午节请假条第五十一章 二战管亥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计第二十二章 吕布的困境第五十四章 周瑜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一十八章 我曾一言而祸乱天下!第八十八章 拦个张郃折磨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个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阳陷落第六十八章 武课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绍北上,吕布东归第五十七章 围魏救赵第四十九章 责任第一百八十一章 决战前后第七十五章 从地狱里回来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三十七章 离别第四十六章 人皆蝼蚁第七十六章 三股势力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二百一十章 阵斩高览第一百六十章 谷阳之战第一百七十四章 进攻内黄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应敌第一十九章 投名状第七十四章 解开心结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战再起第一章 虽非同胞,情同手足第一百八十一章 决战前后第三十章 东汉门阀第六十五章 人心叵测第五十八章 呔,看法宝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惊变第六十二章 关中大胜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四十章 梦开始的地方第七十九章 无敌的神威少将军跑了第七十四章 废帝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禅第二百二十五章 战术布置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东第八十一章 在广陵画上一个圈第二十章 阎忠的二个任务第一十三章 大幕溅起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阳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二章 营寨鏖战第六章 马钧第一十三章 二桃杀三士第九章 寿诞第三十九章 陈丞相第六十章 大儒郑玄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长统第二十四章 夷灭三族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俊重病,攻城之日
第九十一章 攻心为上第六十章 赢了他一次第五十七章 火烧曹营第二十八章 刘备来京第四十二章 一声大哥,一生大哥第一百零八章 敲山震虎第一百七十六章 孙坚遭袭第二章 反间计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访第五十七章 重要讲话第九章 罗市贼第七十三章 袁绍自己人第二百五十二章 诈降第四章 乃祖之风第六十九章 农业规划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二章 活着第八十三章 浮阳之战(2)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六十九章 大汉上将军讨逆先锋孙文台第六十七章 天子赐剑第三十五章 民风淳朴蒲阴县第十章 B计划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三十二章 仁义无双刘玄德,忠孝二全陈子归第二十八章 刘备来京第一十六章 朝堂惊变第四十章 奇袭第二十六章 试探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话第二百五十六章 智取涉县请假条第三十三章 斩二将第九十八章 黄忠战甘宁第六十七章 远洋船队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三十章 出城死战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二百五十一章 投降?第九章 寿诞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三十一章 试探端午节请假条第五十一章 二战管亥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计第二十二章 吕布的困境第五十四章 周瑜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一十八章 我曾一言而祸乱天下!第八十八章 拦个张郃折磨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个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阳陷落第六十八章 武课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绍北上,吕布东归第五十七章 围魏救赵第四十九章 责任第一百八十一章 决战前后第七十五章 从地狱里回来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三十七章 离别第四十六章 人皆蝼蚁第七十六章 三股势力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二百一十章 阵斩高览第一百六十章 谷阳之战第一百七十四章 进攻内黄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应敌第一十九章 投名状第七十四章 解开心结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战再起第一章 虽非同胞,情同手足第一百八十一章 决战前后第三十章 东汉门阀第六十五章 人心叵测第五十八章 呔,看法宝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惊变第六十二章 关中大胜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四十章 梦开始的地方第七十九章 无敌的神威少将军跑了第七十四章 废帝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禅第二百二十五章 战术布置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东第八十一章 在广陵画上一个圈第二十章 阎忠的二个任务第一十三章 大幕溅起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阳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二章 营寨鏖战第六章 马钧第一十三章 二桃杀三士第九章 寿诞第三十九章 陈丞相第六十章 大儒郑玄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长统第二十四章 夷灭三族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俊重病,攻城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