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民族认同感

我们都是华夏子孙?

这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把诸多国君弄得有点懵。

他们此次过来,除了是受莫卢国和驾洛国的国君邀请以外,最主要的,就是想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情况。

弁韩王和辰韩王被抓,其实他们并不是很关心。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一个很松散的结构,组织力、团结性根本不强,虽然这两个韩王名义上统治着他们,但也仅仅只是名义上而已。

国君们真正关心的,还是自己切身利益。毕竟弁韩王和辰韩王本身就是二韩地区最强大的国家首领,结果被人仅仅以五百人轻松掳走,属实有些吓到他们。

因而这次集结上万人过来,除了保护自身以外,还隐约到了点兴师问罪的意思。如果不能给他们一个交代,也许就会引发战争。

现在他们的军队就已经将这里团团包围,大半个驾洛国都被他们控制起来,展现出了他们的决心。

没想到预料中的剑拔弩张根本不存在,人家过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套近乎。

让人不知道该怎么说。

场面一时颇为安静,众人互相对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小声议论了几句。

过了片刻,才有一名代表站起来,以秦礼向陈暮行了一礼,问道:“我是勤耆国国君秦稚,敢问先生是何人?”

“我是一名汉人,为大汉朝廷光禄大夫,陈暮,字子归,见过诸位同族。”

“汉人?”

“不错,大汉子民。”

陈暮笑着回应。

秦稚就说道:“既是大汉子民,那先生就应该去找汉人才对,我们三韩之地,倒也有少部分汉人,我们乃是秦时过来之人,与先生不同。”

陈暮笑问道:“哪里不同?”

“先生是汉人,我等皆是秦人,自然不同。何况此地汉人、秦人、楚人、燕人、齐人各不相同,与先生非同族之人也。”

秦稚也算是把复杂的二韩地区简单地概括了一遍。

这就是身份认同的问题。

就好像项羽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秦朝子民一样,很多秦末流落过来的遗民,在身份认同里,依旧更愿意归属自己曾经被灭掉的母国。

因为他们跑到朝鲜半岛的理由不同,有些人是躲避秦末徭役而来,他们的身份认同或许承认自己是秦人,而有些人则是六国遗民,在母国被灭后逃亡至此,身份认同则是六国。

所以这里才会区分出那么多国家。

然而陈暮却笑了起来,朗声说道:“诸位,你们的祖先或许是秦人,是楚人,是燕人,是齐人,相信这一点,你们也都很清楚,秦末之后,天下大乱,大汉崛起,袭承秦制,天下一统,尔等先祖虽为六国子民,然从今往后,大家都只有一个民族,那就是华夏子孙,我们当然是同族。”

“谁跟你是同族,我祖上乃是楚人,若非国家被秦国所灭,

缘何会流落到这朝鲜来?”

有人不满说道。

弁韩辰韩之地,都是燕国、楚国、齐国等地遗民,因为这三国靠海,且燕国就跟朝鲜半岛接壤。

像楚国最大的时候,包括汉朝的徐州全境、荆州全境、豫州全境以及扬州全境,因此从徐州东海琅琊等地出发,坐船绕过山东半岛,抵达韩国也非常正常,这一点在《三国志》《后汉书》有记载,国名中带楚的,基本就是楚国后裔。

秦朝虽然大发神威,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但有很多贵族不愿意做秦民,所以远遁海外,在秦朝统一天下,以及秦末汉初这两个阶段,也是朝鲜半岛中原移民最多的时候,总人口达到十多万众。

这些它国移民也分阶段,秦末的移民有些会承认秦国,但秦初的移民,心里还惦记着六国,比如项羽这个六国复辟者,就是典型的例子,心中根本不承认大秦。

因此当陈暮想要高举民族主义的时候,他们这些人自然不愿意承认。

然而陈暮既然过来游说,心里当然早有腹稿,他看着那人微笑地说道:“敢问你是何人?”

“我是楚离国国君楚堪。”

楚堪骄傲道。

“哦?”

陈暮问道:“莫非是楚君绎之后?”

“不错。”

楚堪傲然说道:“先祖留下来的典籍记载,我祖上本姓芈,秦灭楚之后,改姓楚,以纪念先国。”

陈暮顿时笑了起来:“既是楚君之后,那你就应该知道,楚君乃是颛帝高阳氏之裔,颛帝高阳氏为轩辕黄帝之孙。我陈姓出自舜帝,为轩辕黄帝八世孙,本同出一源,如何不是同族呀?”

要不后世都说华夏人都是炎黄子孙,上古八大姓氏,基本都出自炎帝和皇帝一脉,追根溯源的话,现代大部分人的姓氏,都能找到同一个先祖。

虽然两千年后的现代,也有其它少数民族融合之后改的姓氏。但在汉朝,基本就不存在少数民族融合的问题,需要到五胡乱华、辽、金、蒙、清等等外族统治华夏的时期,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所以如果有名有姓,按照祖宗族谱往上追溯,其实大家都能够攀得上亲戚。

一席话语说得楚堪哑口无言,瞪大了眼睛不知所措。

他其实并不知道楚君熊绎的来源。

因为他毕竟是楚国遗民,能够带走的书籍有限,仅仅只是模糊记载了一些楚国历史,以及老人们代代相传的一些故事而已,对于更深层次的东西,他完全不知道。

但中原文明不同,从秦汉到汉末,文化传承并没有断绝,包括《连山易》《归藏易》,《尚书》数十篇,《孙膑兵法》数十篇,《鬼谷子》数篇,《黄帝外经》,等等后世要么残缺不齐,要么彻底消失的许多名篇在此时都没有失传。

像华夏炎黄子孙代代相传,血脉来历,在春秋时期著作的大量书籍中都有记载。

楚堪这些人不过是流落海外的乡野遗民而已,抱着祖上留下来的一些残篇和口口相传度日,又怎么会知道完整的文明传承?

“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真是假?”

过了一会儿,楚堪发出质疑。

陈暮说道:“此事在春秋时无数典籍皆有记载,中原大地上连一楚地幼童都知道自己祖上来自何处,你却连你自己祖宗生于哪里都不知道,不觉得羞愧?”

莫卢国的国君卢人乙嗤笑道:“我们莫卢国的先祖高傒受封于卢公,祖宗为高氏,姜姓,乃太公望之后也,这事我们卢姓子孙谁人不知?”

“是啊,我们燕人祖先是周文王长子召公,乃是圣人之后。”

“我们秦人先祖是秦非子,为周王养马。”

“我们齐人皆为太公望子孙。”

诸多国君纷纷说出自己的出身,唯恐怕别人说自己连祖宗是谁都不知道。

当然,他们也仅仅只是知道祖宗是谁。

毕竟留下了一些残破典籍。

楚堪也知道他祖宗是熊绎,但再往上追溯,比如秦非子其实是殷商遗民,那位“恶来”的后人这件事,他们就不是很清楚了。

听到众人的话,楚堪瞪大了眼睛,看到诸多国君看向他的眼神颇为古怪,顿时面红耳赤,掩面坐下。

陈暮笑着说道:“看来大家也都明白自己祖上是谁,来自哪里,既然是这样的话,那大家难道还否认我们是同族吗?要知道再往上追溯,我们都是周朝子民,都是华夏子孙,出自炎帝与黄帝。”

“不错,我的先祖为太公望,但太公望的祖上,却是炎帝。炎帝生于姜水,因而以姜为姓,我们卢姓子孙,其实都是炎帝苗裔。”

卢人乙马上站出来附和。

陈暮环顾众人,露出微笑:“炎帝与黄帝,乃我们共同先祖也。二者联合,大败蚩尤,共建华夏。后来黄帝传子少昊,少昊传子颛顼,颛顼传帝喾,帝喾传尧,尧传舜,舜传禹,自此有大夏,有殷商,有大周。”

“后来周天子分封天下诸侯,从而演化出无数姓氏,自此就有了春秋,有了七国。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才有了大秦,秦朝灭亡之后,大汉袭承秦制,自此从黄帝始,已过去近两千年。”

“但不管怎么样,你们是楚人也好,是燕人也罢,在两千多年前,我们却是同一个祖先,血脉相承,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自此有衣冠,有文明,代代不可断绝。”

“你们的祖先,都是炎帝与黄帝的传人,你们生来就流淌着华夏血脉,你们所说的话,皆是中原雅语。所穿之衣,皆是秦汉之风。我们会耕作、会织造、会渔猎,这都是先人筚路蓝缕,代代相传所致。难道诸位是不愿承认自己是华夏子孙,炎黄后裔吗?”

一席话语,只是振聋发聩,听得众人热血沸腾。在以往,这里的人虽然崇拜祖先,可对于祖先,一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然而直到今天,他们才知道,自己的先祖是谁,来自哪里,是怎么样才让他们的血脉流传到此。

弁韩与辰韩在马韩那边,又被称为秦韩,因为这里主要民族皆是秦人。除了少部分其他种族之外,他们说一样的语言,拥有一样的风俗,有同样的传承,自然拥有近乎本能的亲近。

事实上后来二韩诸国合并,成立新罗国,就在于大家都有民族认同感,所以才抱团在一起,对抗以少数民族扶余人为主体的百济国。

华夏族之中的秦人与汉人只占韩国人祖先的一部分,因为还有大量殷商遗民、扶余人、秽貊人、沃沮人甚至是倭人也参杂在其中,共同构建了后世所谓的大韩民族体系。

但那毕竟是两千年后的事情。

而在如今,秦人与汉人的移民时间还长,并没有与其他民族产生融合,同样也不存在对其他民族的心理认同感。

因为弁韩与辰韩只是《三国志》《后汉书》对他们的称呼,而在《后汉书》中记载,他们的老人自称秦韩,是秦末逃避徭役才来此地居住,可见他们心中更加认同秦国。

民族认同感就是这么来的,文化继承,古老相传。因为老人们常常说他们是秦国后裔,导致后辈子孙就与其他民族会有隔阂,互相之间通婚也是各个华夏族的国家通婚,很少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国家通婚。

因此当陈暮慷慨激扬地告诉他们我们是同一个民族,同一个祖先的时候,自然激发了他们的认知,促进了民族统一阵线,这就是所谓的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在后世不可取,因为这不利于民族大融合。

像欧洲殖民者就喜欢玩这套操作,比如某带嘤帝国,就喜欢在殖民地搞民族主义,让殖民国家的各个民族分裂,天天闹内讧,无法对他们的殖民政权产生威胁。

甚至原本是同一种族的国家,殖民者们还要强行分出两个民族出来。比如卢旺达的胡图族和图西族,本来就是同一个种族,被殖民者们强行分裂,让他们内讧厮杀,可见欧洲人玩这一套手段有多熟稔。

但陈暮玩这一套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现代的民族观念不强,人在海外,就得强化这种民族观念,团结一部分人,打击另外一部分人,才能更有利于自己的布局。

至于等到什么时候朝鲜半岛尽归大汉所有,扶余人、秽貊人、沃沮人乃至乌桓人、鲜卑人、匈奴人都成为大汉子民的时候。

自然就是各民族都有同一个祖先,民族一家亲,大汉人不打大汉人了。

不同的时期,就得用不同的政策。

一切的出发前提都是为了稳定统治,玩政治嘛,不寒碜。

短短几句话,诸多国君们都欣然向往先祖,让他们产生了民族认同感。

陈暮看着台下众人一开始都是充满了敌意,现在却全都缓和下来,微微一笑,终究是打算图穷匕见了。

他轻轻地说道:“诸位,我们华夏子孙,屹立于天下之巅,一直以来,都是这天下的翘楚。但是我来此地,却是看到了华夏子孙被异族人统治,这让我甚是心痛呀。”

“额......”

一句话,仿佛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所有人都沉默不语。

陈暮继续道:“尔等来此,虽建立了国家,却与村何异?而在你们之上,却有马韩等异族之人称王,此情此景,我心在滴血。咱们华夏子孙,岂能任人蹂躏?”

说罢拍拍手。

门外就有士兵将弁韩王与辰韩王押来,五花大绑捆在堂上。

“你们看,这异族人披兽皮,不束发,没有文明,没有传承,没有我们华夏衣冠,难道你们也要与他们一样,沦为野人?”

陈暮指着二王发出了灵魂拷问。

根据史书记载,弁韩王和辰韩王都是马韩人,一个是扶余人,一个是秽貊人,在汉代,确实跟野人没什么区别。

之前被大家推举为代表的秦稚站出来说道:“先生来此,是为了抓捕马韩人的吗?”

“非也。”

陈暮朗声道:“尔等既是华夏子孙,那今后也该是大汉子民,大汉强盛,当庇护尔等,从今天开始,这朝鲜半岛,所有人都归大汉统治,所有人都是大汉百姓,尔等可有异议?”

大汉统治?

众人面面相觑,气氛顿时诡异起来。

“你们有异议吗?”

陈暮微笑地看着弁韩王和辰韩王。

二人都被堵上了嘴巴,士兵将塞在嘴里的布取出来,两个人都是咕噜咕噜一阵哀求。

卢人乙翻译道:“光禄大夫,他们说愿意臣服。”

没有人想死。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呀。

“大家看。”

陈暮顿时哈哈大笑起来:“连异族都愿意臣服于我大汉,难道你们身为华夏子民,不愿意认祖归宗吗?”

“哼,我们在这里过得很好,不需要接受大汉的统治。”

楚堪冷哼一声。

在这里虽然国小民少,但好歹也是称王称霸,哪怕是个村霸,至少也能过得很滋润,如果被汉朝统治,谁知道他们还能不能继续当统治者。

涉及到自身的利益,即便上一秒大家还有民族认同感,承认自己是华夏子孙,下一秒就能够翻脸不认人。

“看来我之前说的话,尔等都没有听进去。”

陈暮叹息道:“可惜,我们明明都是同宗同源,传承同一个祖先,却要自相残杀。”

“汉人,滚回你的大汉去!”

楚堪拔出剑来。

有不少国君跟他一样,怒视陈暮。

陈暮说道:“你们所恃者,无非是城外大军尔。”

“不错。”

另外一位不愿意臣服的国君道:“我们大军一万,你只不过是一千人,也想在我们头上做王?”

“谁说我只有一千人了?”

陈暮古怪地看了他一眼,转头看向孙观。

孙观笑了笑,倒退着出去。

顷刻间大门打开,门外诸多士兵进来,全副武装,冷漠地看着他们。

楚堪叫嚣道:“大家一起杀出去,外面还有我们的护卫侍从,只要到了城外,纠集大军,把他们全杀光。”

“呵呵,我建议大家都坐好,再耐心等等。”

陈暮平静地坐在席上,目光丝毫不动。

他的身边有很多士兵保护,还有几名大将护卫,倒也不担心这些国君和他们埋伏在门外的侍从威胁到他。

而且他们门外的侍从也就是个笑话,早就被陈暮的士兵卸下武器俘虏了。

过了片刻,甚至半刻钟不到,孙观就回来了。

“四将军,处理好了。”

“怎么样了?”

“不过尔尔,大军出动,只是斩杀了数百人,全都放下武器投降了。”

“带诸位国君们出去瞧瞧。”

陈暮淡然一笑。

三韩之地就是群战五渣而已,所谓的一万大军,要铠甲没铠甲,要弓箭没弓箭,刀剑或许有,但质量比之青州军差得多,连士兵甲胄都破不了防,甚至很多人都用木棍为武器。

这样的军队,拿头跟青州军打?

士兵们逼迫诸多国君退出房屋,国君们巴不得跑出去,到城外纠集队伍,但才出了屋子,就看到外围自己的带来的护卫全部被抓了起来。

一些国君吓得不轻,心惊胆战,可还有些国君为自己打气,认为只要到了城外,一切都会好起来。

可跑出城后,他们看到了毕生难忘的场景。

在伽耶津河畔,漫山遍野,都是敌人,他们有的拿弓箭,有的拿刀盾,有的拿长枪,列着整齐的步伐,将他们的军队团团包围起来。

而他们的士兵,早就被卸下了武器,被敌人分割成数十块,各自或是在河边蹲着,或是在平地蹲着,或是在树林下蹲着,或是在小山头下蹲着,反正全都蹲在那里,双手抱头,像是一群被猫踩着尾巴的老鼠般滑稽可笑。

原来。

小丑竟是我自己!

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二十九章 收服荆州士林第七十三章 投石问路第四十五章 长社城下第七十二章 真假周泰第四十二章 一声大哥,一生大哥第五十四章 肘,跟我进屋第六十三章 人心险恶第一百一十二章 远征西域第一百九十七章 张郃投降第五十四章 斗法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个男人不在第二百五十章 袁绍死了?第六十二章 奇袭长安第八十七章 浮阳之战(完)第七十三章 袁绍自己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钩了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第三十四章 大乱将至第五十章 斗将第一十一章 玉堂寻贤访陈生第二百七十三章 决战之日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三十七章 废史立牧第五十四章 万里长征第一步!第一百一十五章 陈子归的心机第六十六章 鲜卑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二十五章 广年对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谋第四十一章 陈暮是我弟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议第二十六章 坐而论道第一百二十六章 东征高句丽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阵地向右移二里第六章 汉末群雄之猛虎孙文台第三十一章 劝服马腾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诛请假条第六十九章 崩溃第三十二章 满满的套路第六十九章 西凉铁骑第七十七章 一肚子坏水第二百四十章 一生之敌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么回事?请假条第五十七章 围魏救赵第三十二章 吕布东逃第三十九章 授天书第五十四章 万里长征第一步!第二十九章 战争机器运转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六十八章 三韩第四章 半个大汉人第四十二章 吕布投冀州第四十七章 黄道大吉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七十四章 解开心结第四章 推诿第五十六章 将胆第三十二章 清君侧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战第五十六章 将胆第九十五章 荆州风雨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八十九章 临时变阵第一百五十五章 辽东第七十章 孙曹刘一网打尽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二百七十三章 决战之日第二百一十九章 突袭魏桥第一十三章 大幕溅起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五十三章 厚脸皮的袁术第二百二十五章 战术布置第九章 给曹操送口棺材第一百零一章 取汉中第十章 掌控舆论的优势第六十六章 鲜卑第二百八十章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三章 天下大势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第三十四章 养蛊第二十五章 广年对第六十五章 神鬼之谋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六十四章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第七十四章 解开心结第四十五章 长社城下第一十八章 我曾一言而祸乱天下!第七十章 等人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宫第五十三章 厚脸皮的袁术第三十七章 离别第四章 汉末群雄之黑马刘玄德第二十八章 刘备来京
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二十九章 收服荆州士林第七十三章 投石问路第四十五章 长社城下第七十二章 真假周泰第四十二章 一声大哥,一生大哥第五十四章 肘,跟我进屋第六十三章 人心险恶第一百一十二章 远征西域第一百九十七章 张郃投降第五十四章 斗法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个男人不在第二百五十章 袁绍死了?第六十二章 奇袭长安第八十七章 浮阳之战(完)第七十三章 袁绍自己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钩了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第三十四章 大乱将至第五十章 斗将第一十一章 玉堂寻贤访陈生第二百七十三章 决战之日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三十七章 废史立牧第五十四章 万里长征第一步!第一百一十五章 陈子归的心机第六十六章 鲜卑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二十五章 广年对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谋第四十一章 陈暮是我弟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议第二十六章 坐而论道第一百二十六章 东征高句丽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阵地向右移二里第六章 汉末群雄之猛虎孙文台第三十一章 劝服马腾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诛请假条第六十九章 崩溃第三十二章 满满的套路第六十九章 西凉铁骑第七十七章 一肚子坏水第二百四十章 一生之敌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么回事?请假条第五十七章 围魏救赵第三十二章 吕布东逃第三十九章 授天书第五十四章 万里长征第一步!第二十九章 战争机器运转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六十八章 三韩第四章 半个大汉人第四十二章 吕布投冀州第四十七章 黄道大吉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七十四章 解开心结第四章 推诿第五十六章 将胆第三十二章 清君侧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战第五十六章 将胆第九十五章 荆州风雨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八十九章 临时变阵第一百五十五章 辽东第七十章 孙曹刘一网打尽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二百七十三章 决战之日第二百一十九章 突袭魏桥第一十三章 大幕溅起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五十三章 厚脸皮的袁术第二百二十五章 战术布置第九章 给曹操送口棺材第一百零一章 取汉中第十章 掌控舆论的优势第六十六章 鲜卑第二百八十章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三章 天下大势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第三十四章 养蛊第二十五章 广年对第六十五章 神鬼之谋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六十四章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第七十四章 解开心结第四十五章 长社城下第一十八章 我曾一言而祸乱天下!第七十章 等人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宫第五十三章 厚脸皮的袁术第三十七章 离别第四章 汉末群雄之黑马刘玄德第二十八章 刘备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