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允诚书从济北来

本以汉家制度,内郡没有郡兵,太守、刺史是不能将兵的,只有治民之权,然自汉室丧乱、海内兵起以来,刺史、州牧不必说,郡守国相也早已是多有将兵的了,尤其是在战区,或者临近敌患的地区,比如当年讨董的各路诸侯,凡是参与其中的郡守国相们,各都有兵,且至今名头上都还有将军号,再比如豫州,孙坚以孙贲、徐绲等各领郡国,也都是军政俱理。

是以,荀贞用荀成以偏将军领泰山太守,虽有违汉制,然在情理之中。

不过,曹操却从中看出了一些什么。

荀贞的府下文武济济,够能力、同时也适合出掌泰山的人有不少,像华歆,有德望,有见识,家在青州平原郡,与泰山接壤,其乡高唐离泰山只有百余里地,人地皆熟,可谓是非常好的人选,从荀贞往前的用人风格可以看出,他绝不用人唯亲,而如今却谁都没用,单用他帐下军职最高的两人之一的荀成,这说明什么?曹操以己度之,料出荀贞定然是得了泰山仍不知足,有继续外扩之图,是以这才用将兵的荀成暂领泰山,其用意是为了方便日后的继续出征。

此外,从另外两点也可以佐证曹操的判断。

陈宫作为曹操现下得用的谋臣,他又是东郡本地人,无论大小事,曹操多与之商量,这会儿,陈宫就在堂上。

曹操对陈宫说道:“荀仲仁望高,既表他为泰山太守,自当以名贤相佐,贞之却表陈矫为丞,陈矫何人哉?泰山北、西皆黄巾众多,非强兵、能谋者不足御,贞之却以毛玠、羊秘为参军,高堂隆护军,使孙观、吴敦、凌操备守,在贞之帐下,此数君只是二流人物,何能负此任?仲仁名高,余辈名低,轻重不符,吾料贞之必是得陇望蜀,至迟明春他就会再次发兵外略。”

陈宫以为然,说道:“观镇东在泰山的任人举措,确似是权宜而已。”他皱着眉头,又说道,“镇东如真有再次外略之意,以将军看来,他是会向北,还是会向西?”

向北是青州的济南、齐国,向西是兖州的济北。

曹操一时也拿不准,反问陈宫,说道:“公台,你以为呢?”

陈宫捻着胡须,想了又想,说道:“青州黄巾势盛,齐国正处腹地,而济南西邻平原,宫以为,镇东应该不会北击济南、齐国。”

齐国西为济南,北为乐安,东为北海,这几个郡国都是黄巾肆虐的地方,任何一个正常智商的人,都不会冒着令自己的部队陷入群敌包围的危险而进攻齐国。济南比齐国好点,至少没有深陷在周围都是大股黄巾的环境中,但济南西边与平原国接壤,平原现有田楷,平原的北边是渤海,也就是说,这里有公孙瓒的强大势力存在,也不是一个好的进攻方向。

曹操说道:“如此,你是以为贞之意在济北了?”

“徐州在东平、任城皆有驻兵,此其一也,西攻济北,可以把济北的黄巾逐入青州、东郡,不用死战,并借机耗青、兖实力,此其二也,因是,宫以为,十有**镇东是意在济北。”

陈宫分析得有道理。

“把济北的黄巾逐入青州、东郡”,换个说法,也就是“以邻为壑”,早年陶谦、应劭便是这么干的,陶谦把徐州的黄巾逐入到了泰山、北海等地,应劭比陶谦负责任点,没有做得那么过分,但也把部分的泰山黄巾赶进了济北、济南等地,较之歼灭战,这样的战法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即如陈宫所说,“不用死战”,可以节省己方的兵力、民力,于当下荀贞明显有意吞并青、兖的背景下来说,还有第二个好处,也就仍是陈宫说的,“借机耗青、兖实力”。

曹操挠了挠头,换了个舒服点的坐姿,招手示意堂下的从吏拿来青兖徐豫的局部地图,令铺在案上,他托着腮帮子,用另一手按住地图上的卷起处,细细观看。

看了会儿,曹操说道:“梁甫为贞之所控,陈公道驻兵泗水西,胁亢父,贞之若果意在济北,形势将大不利吾兖矣。”

徐、兖交接的地带,多是平原、丘陵的地貌,没有太多的险隘,只有泰山、泗水可为屏障,而这些可为屏障的地方,或随着泰山的失陷,已为荀贞掌控,或早就被荀贞布局置点,从整体的战略态势而言之,兖州目前处在绝对的下风,可以说兖地的东大门已经对荀贞打开。

陈宫也很忧心,说道:“刘兖州在济北国的西南边数与济北黄巾战,皆不利,万一济北黄巾受镇东所迫,往西、南逃窜,刘兖州一定会大败。他一旦大败,东郡乱矣。”对曹操说道,“以宫陋见,公孙伯珪既或会与刘幽州相争,冀方局势略安,将军宜再引兵助刘兖州。”

东郡与济北国接壤,在济北的西边,济北黄巾一旦向西,东郡就要麻烦了。

听到陈宫的这话,曹操不置可否,他心中又想起了鲍信给他的那封密书。

鲍信的密书是昨天送到的,曹操素来果断,领兵打仗的时候,他通常是得策辄行,在行施的过程中再随机应变,可再看完了鲍信的密书后,他却吃惊之余,直到现下,尚无法做出决断。

鲍信在这道密书中,对曹操提出了一个危险的议策。

他在信中写道:“刘公山志高才短,刚愎嫉能,空拥兖地,下不能安民,上败坏天时,郡国离心,士民含怨,以致引数万甲士,竟数败于黄巾,久则州内必成贼域,外有徐州兵盛,泰山已失,镇东兵锋西向,君与吾不得规大河以南事小,恐无立足地矣!君,命世之才,信私与州别驾、治中言论,皆以为非君不能安宁生民,灭贼御徐。陈留张孟卓与君友善,山阳袁伯业,本初从兄也,州内郡国可称豪杰者,唯此二人,我欲谋之与共迎君牧兖州。君意何如?”

却是要拥护曹操,夺刘岱的权。

20 血雨腥风洛阳城(下)86 了却山中寇贼事(十)24 杜买182 元龙片言郯城开136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三)62 五角鼓声声悲壮(下)82 光阴似苒流如箭15 出城激战118 欲进故退曹孟德2 二李阴与泽贼通116 荀公达重任兖州167 满营呼拥张益德(上)85 威震阳翟(下)147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四)30 临大事从容不迫84 处弱先击为惑敌 假败归营而骄贼58 关张各有惆怅情93 孙文台一战破营 荀贞之喜得徐荣173 荀成将度自雍然(上)132 圣旨一下赴冀州(二)19 辛瑷(上)59 荀君为政(上)10 曹孟德四策御敌53 只知太守不知君107 转战十县至平舆(上)113 诏讨东郡出汝南(下)9 道人54 焉知生死麹义勇78 开阳连营屯兵地 陶谦厚待泰山军229 卞驺黄巾待驱行159 沙丘台上旧时月(十四)93 夜夜磨我削葵刀51 佳客翩翩洛阳来(上)146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三)184 拣选英俊充州任62 田使君退还平原94 会师城下(上)199 委昱谌西京以资118 谋议取徐分优劣 战起要在以速胜64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70 土为季夏序主养 将临战至纷请前98 董卓大败奔逃处 荀贞勒兵宜缓迎44 许仲程偃47 将军何尝真无情23 文聘(中)67 凤集西乡(上)58 胡轸奔袭鲁阳城 王匡兵败小平津57 程仲德画策狠辣51 佳客翩翩洛阳来(上)230 兖州刺史左右难78 张飞宿将袭如狼(下)20 校尉效从麾下战 将军谋议分进兵86 戏志才谋划粮械 程君昌察漏补缺54 灭族(下)27 朱公伟奉天子诏3 书里有一个错处,向大家道歉48 惟是小人最难养77 曹隐袁进皆贵宦17 偏将军用计赚盖123 吕布剑客意亦雄2 双喜临门(下)129 三战尽复东郡地(十四)26 祖宗德泽在遗黎79 闻听道上辱郡丞(下)60 镇东结与糜家婚3 杀人42 固知功业不易立 败而不馁真英雄203 当治上田粮产丰165 常山中军真倜傥(下)201 择妇寻姚问北孙217 选将调兵间先行106 忠壮引来海内重 张纮迎愿献绵薄51 佳客翩翩洛阳来(上)37 起行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101 两军对阵烟尘起28 孙文台发豫州兵8 清洗颍阴(下)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253 王叔文献策谋权169 满营呼拥张益德(下)11 荀家五虎度陈仓(中)81 琅琊太守牢骚盛 孔明当年正少年137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三)53 灭族(上)75 既见君子其乐如何69 丈夫做事应如北风扫雪147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四)213 简卢从程计说孙34 冯家49 登门175 阴德献上削贼策36 争锋唯数刘邓劲 夸功最推高素雄1 谋北要在泰山郡49 郭公则拍案痛斥 曹孟德座上借兵55 毁容51 无中生有兵家计59 文若誓愿扶汉室 贞之笑辱董仲颖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归乡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
20 血雨腥风洛阳城(下)86 了却山中寇贼事(十)24 杜买182 元龙片言郯城开136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三)62 五角鼓声声悲壮(下)82 光阴似苒流如箭15 出城激战118 欲进故退曹孟德2 二李阴与泽贼通116 荀公达重任兖州167 满营呼拥张益德(上)85 威震阳翟(下)147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四)30 临大事从容不迫84 处弱先击为惑敌 假败归营而骄贼58 关张各有惆怅情93 孙文台一战破营 荀贞之喜得徐荣173 荀成将度自雍然(上)132 圣旨一下赴冀州(二)19 辛瑷(上)59 荀君为政(上)10 曹孟德四策御敌53 只知太守不知君107 转战十县至平舆(上)113 诏讨东郡出汝南(下)9 道人54 焉知生死麹义勇78 开阳连营屯兵地 陶谦厚待泰山军229 卞驺黄巾待驱行159 沙丘台上旧时月(十四)93 夜夜磨我削葵刀51 佳客翩翩洛阳来(上)146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三)184 拣选英俊充州任62 田使君退还平原94 会师城下(上)199 委昱谌西京以资118 谋议取徐分优劣 战起要在以速胜64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70 土为季夏序主养 将临战至纷请前98 董卓大败奔逃处 荀贞勒兵宜缓迎44 许仲程偃47 将军何尝真无情23 文聘(中)67 凤集西乡(上)58 胡轸奔袭鲁阳城 王匡兵败小平津57 程仲德画策狠辣51 佳客翩翩洛阳来(上)230 兖州刺史左右难78 张飞宿将袭如狼(下)20 校尉效从麾下战 将军谋议分进兵86 戏志才谋划粮械 程君昌察漏补缺54 灭族(下)27 朱公伟奉天子诏3 书里有一个错处,向大家道歉48 惟是小人最难养77 曹隐袁进皆贵宦17 偏将军用计赚盖123 吕布剑客意亦雄2 双喜临门(下)129 三战尽复东郡地(十四)26 祖宗德泽在遗黎79 闻听道上辱郡丞(下)60 镇东结与糜家婚3 杀人42 固知功业不易立 败而不馁真英雄203 当治上田粮产丰165 常山中军真倜傥(下)201 择妇寻姚问北孙217 选将调兵间先行106 忠壮引来海内重 张纮迎愿献绵薄51 佳客翩翩洛阳来(上)37 起行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101 两军对阵烟尘起28 孙文台发豫州兵8 清洗颍阴(下)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253 王叔文献策谋权169 满营呼拥张益德(下)11 荀家五虎度陈仓(中)81 琅琊太守牢骚盛 孔明当年正少年137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三)53 灭族(上)75 既见君子其乐如何69 丈夫做事应如北风扫雪147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四)213 简卢从程计说孙34 冯家49 登门175 阴德献上削贼策36 争锋唯数刘邓劲 夸功最推高素雄1 谋北要在泰山郡49 郭公则拍案痛斥 曹孟德座上借兵55 毁容51 无中生有兵家计59 文若誓愿扶汉室 贞之笑辱董仲颖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归乡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