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章

青山县有个富户叫金多,走南闯北赚下了不少家业。

也不知是哪里的高人指点,让他多做善事给后世儿孙多积点福禄,将来也能改换门庭,成为书香门第。

金老爷返乡之后修桥补路,开粥棚,斋僧布道好事做了不少,当地百姓纷纷称他为善人老爷。

从此,他家里渐渐儿孙兴旺,原本的嫡妻就生有一子。

后从他回家这几年,三年两个的抱。

等到长子娶妻生孙儿了,他媳妇又给他添了一对大胖小子,这可把他乐坏了。

每天抱着孙子领着小儿子到处逛的金善人,逢人就说苍天有眼。

有一次抱着孩子出门玩耍,瞧着山脚下自家那块儿地,荒着也是荒着,突然灵机一动,干脆命人修建个书院。

想着请个先生教导乡亲们的孩子念书,也不求能挣钱啥的。

他心里也清楚这地方,本就贫穷,只想多做点好事儿,为儿孙们积福。

当天回家,他就开始着手安排修建书院的事情。

银钱到位后,这些匠人们也手脚利索,很快就盖好一座书院。

青山县偏僻,人烟稀少,金善人还贴心的给学生们盖了屋舍,定下了逢七休沐的规矩。

平时吃住都在书院里,要求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不被外面的俗世所叨扰。

金善人的青山书院也因为这些规定,一时间在当地名声大噪,很多有小孩的人家都跃跃欲试,要报名参加。

要知道孩子们的束脩是给先生的,房子等于金善人白白做好事。

有点见识的乡亲们开始把家里得宠的男孩子送进书院,万一哪个有命中了举,一家子也就有个仰仗。

金善人自家的孩子也摸清楚了老爹的脾气,只要拿着本书看,肯定能得到奖赏,就算是拿倒了也不要紧,老爷子不识字。

这不金老三摇着脖子正在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是《神通诗》北宋汪洙年幼时候写的,无非是给小儿启蒙用来鼓舞士气的。

金善人从窗外听见了深以为然,觉得老三是读书的料,立刻给这争气的三儿子买了两个机灵俏皮的小书童,伺候老三读书。

金善人他也不懂行市,笔墨纸砚信奉越贵越好,一股脑儿从外县搬运来个文房四宝的铺子,唯恐耽搁了三哥儿的求学上进。

三哥儿正式入学拜先生的当天,金善人亲自跟着去的。

他活到四十岁,第一次近距离看见孔圣人像。

十几个孩子收拾的干净齐整,正跪成一排,磕头拜圣人,他一激动也跟着跪在门口。

金善人激动得浑身肉都颤抖,眼眶通红,把自己贴在地上,弯成一只肥硕的虾米,连连给圣人像磕响头。

同天来求学的几个孩子看到金善人的行为,叽叽喳喳议论这蠢胖子荒诞。

有年长的孩子听到他们说话,脸色一变,警告他们不得无礼,这可是金大善人,是他出钱盖的书院,才让十里八乡的娃娃有书念。

他们应该感恩,应该对他爱戴有加。

几个孩子听了年长孩子的话,想着在家里时,大人老是说金大善人这好那好的,他们也收起了玩笑,对金大善尊敬起来。

金家三哥儿后面拜师的是两个俊俏后生,一个略高点儿的,面皮黝黑。

穿着勉强裁成童生打扮的衣衫,看着就不大利索。

显然就是自家织得老粗布,乡下染坊颜料不均匀,深浅不一不说,还有几块没染上。

那孩子十三四岁左右,手上已经有了茧子,在家应该是跟着父兄下地劳作的勤快孩子。

金善人年老伤感,一看这孩子就想起自己幼年吃的苦。

听到先生简单考问几句,那俩孩子应对如流。

先生肯定了这是个聪明的孩子,金善人就认定了他有出息。

立刻命管家捧来了衣裳鞋袜,送给了和金家三哥儿一块儿拜师的这两个孩子。

希望他们在书院里多亲多近,互相督促着那个叫什么来着。

金善人往顶棚看了半天,最后做了个上吊的动作。

那个长得黑的孩子叫张铁,听到金善人对他的照顾,他心下感激,对这个浑身散满父爱的金善人,全是好感。

另一个孩子叫李豆豆,个子比张铁矮半头,眉眼清晰,脸皮白净,生得细皮白肉的,一笑露出两颗小虎牙。

他见那金善人好好得比量起上吊,忽然想起来道:“善人老爷说得可是头悬梁,锥刺股。”

金善人一听,连连点头:“我说的就是这句,奈何老是想不起来,还是你这个小娃娃机灵。”

随即激动道:“读书上进的孩子就是出口成章,老金这辈子就敬重读书人。”

李豆豆不过十二三岁的样子,听到金善人说话,露出了羞涩的表情,还是先生解围到:

“都是圣人的徒子徒孙,去书房描红去吧。”

张铁是个自来熟的,拉了李豆豆就一口一个兄弟叫着,金家三哥儿一把拉住张铁另外一只手,笑道:“我们一块儿去念书。”

张铁黑黑的面庞绽开笑容,重重的点点头:“好。”

书院新开张,也就十几个孩子在一块儿叽叽喳喳,孩子们脾气秉性各不相同,离开父母到了陌生的地儿还有些不适应。

金善人的这块儿荒地原本就大,盖起了书院之后,给学生们住的屋舍就有三十六间。

奈何今年只有十几个学生在书院读书,一个学生一间房还富裕二十多间。

金善人也不在意,让孩子们住得好点儿,也有利于读书进步。

他和青山县家里有点闲钱的富户商议了,每年每家贴补先生点儿银钱。

毕竟书院里虽然让学生给先生束脩,但考虑到孩子们的家庭条件,也只是让淡淡的给点儿,过过明面罢了。

学生们只要带点粮食来就好。

金善人想的周到,还特意雇了个老妈子给先生和学生们做饭。

学生给先生提供束脩之后,把自己的口粮交到大灶上,老妈妈统一安顿一日三餐。

金善人每月还出二十斤白面和五斤肉,一月一顿肉包子,算是给这群孩子们改善伙食。

也和他们的家里说妥,哪个娃娃将来有了功名,多出些银钱把这书院继续办下去。

在外面见过世面的金善人认为,学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

没事儿除了念叨他家三哥儿外,也没少唠叨这些孩子们。

反正而今他闲的没事,整日往书院逛逛,美其名曰闻点儿书香墨香。

万一给他肚里熏出点墨水,也写个诗做个对什么的,谁还不能有点理想?

万一见鬼了呢。

书院的小伙子们在一起念书,难免磕碰,今个好了,明儿几个掐起来了都是常事。

老先生是从外乡请来的,惩罚措施就是打手心,背书和抄写,俗称老三样儿。

教室里,先生端着鼻烟壶,和十几个正在读书的孩子们一起摇头晃脑,满口之乎者也。

这天金善人也来了兴趣,跑到教室里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在念书的时候,扭脖子幅度过大,一下子给扭伤了。

不敢吭声怕耽误了同学们读书,他直着脖子深一脚浅一脚回家找推拿师父来正脖子。

金善人这一扭伤,就开始不大去书院了。

他还挺迷信,以为圣人怪罪他有辱斯文。

金善人不来书院捣乱,学生们渐渐原形毕露,当着先生一个个规规矩矩,背地里调皮捣蛋。

好在书院外面就是荒地,除了荒山水洼没什么人家。

当初阴阳先生也说了,这块儿荒地煞气重,建成书院还能压一压青山县的煞气。

一群男娃娃阳气最重,在这儿集中起来读书,也是造福乡里的好事。

金善人脖子好了以后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他不顾年迈外出学习造纸。

在青山县雇了不少工匠生产纸张,往外卖能赚些钱。

书院的孩子每人按月供应一些,让他们自己出钱买一些。

先生若是夸哪个孩子文章好,金善人不吝奖励。

从笔墨纸砚到衣服鞋袜,不给青山县供出一个举人老爷,金善人誓不罢休。

张铁算是书院里最勤快的孩子,他和几个强壮的轮着挑水回来给老妈妈做饭用,再担满两个大水缸,留给先生和同学们洗漱。

读书人重仪表,仪容不整是要受罚的,这群孩子来书院之前都是些乡下小子,没几个按时洗脸洗脚的。

先生每天晚上蹲院里监督,看不见这群小子倒洗脚水是要责骂的。

夏天还好说,冬天要取暖,好几个小子商议着凑合一下一个屋里住,生火容易,人多还暖和。

李豆豆平时性子不算孤僻,就是不肯和同学共居一室。

大伙儿也由着他去,张铁力气大,没少了往回砍柴火,不理同学们背地里议论李豆豆假清高。

张铁见李豆豆的穿着打扮,应该家里条件还不错,而且他房里还有个炭火盆,休沐过后会带些木炭回来取暖。

但不管如何,他还是经常分给李豆豆一些柴火,也算是他的小小心意。

就这样一来二去,李豆豆和张铁就慢慢熟了起来,关系也好了起来。

书院里,一群男孩子衣裳裤子坏了,能坚持的等着休沐回家找各自娘或是姐姐嫂子们缝补。

实在坏得有辱斯文,就麻烦做饭的老妈妈缝。

只是那老妈妈年老眼花不算,耳朵还背,半天听不见说得是什么。

逼得这群男孩子开始学着简单的缝补。

还别说,平常不出众的李豆豆针线不错。

几个男孩子发现他经常给张铁缝补那上山砍柴穿的破夹袄,渐渐这群小子们开始厚着脸皮求他帮忙。

背地里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做娇娇女。

先贤有闻鸡起舞,老先生要求学院的孩子们,日出洗漱,围着学院慢跑一圈儿之后读半个时辰书之后再一同进早膳。

哪个敢睡懒觉,先生提着板子就是一顿爆锤,贩夫走卒尚且早早谋生去,读书上进的公子哪个不比常人多吃些苦头,就做了人上人?

想想也是悲催,老先生年过五十还在跟孩子们厮混,他中过秀才就没了下文,一辈子靠教书讨生活,立志要中举也好被人称呼一句老爷。

可有志气归有志气,一辈子的志气最终化成了和这群孩子们置气。

一言不合就一通手板子,深信不严不成器,自己成不了举人老人不要紧。

万一出了个举人老爷的学生,也算是他入土前了却心愿。

23.第 23 章21.第 21 章8.第 8 章5.第 5 章20.第 20 章25.第 25 章25.第 25 章7.第 7 章32.第 32 章9.第 9 章6.第 6 章17.第 17 章2.第 2 章6.第 6 章26.第 26 章21.第 21 章27.第 27 章16.第 16 章4.第 4 章34.第 34 章4.第 4 章5.第 5 章10.第 10 章4.第 4 章2.第 2 章6.第 6 章27.第 27 章16.第 16 章15.第 15 章14.第 14 章26.第 26 章15.第 15 章26.第 26 章19.第 19 章19.第 19 章29.第 29 章20.第 20 章3.第 3 章17.第 17 章17.第 17 章1.第 1 章35.第 35 章18.第 18 章15.第 15 章34.第 34 章26.第 26 章8.第 8 章7.第 7 章13.第 13 章14.第 14 章2.第 2 章12.第 12 章12.第 12 章4.第 4 章32.第 32 章21.第 21 章29.第 29 章22.第 22 章29.第 29 章19.第 19 章6.第 6 章12.第 12 章17.第 17 章20.第 20 章27.第 27 章19.第 19 章1.第 1 章20.第 20 章30.第 30 章21.第 21 章29.第 29 章10.第 10 章29.第 29 章20.第 20 章26.第 26 章28.第 28 章33.第 33 章6.第 6 章26.第 26 章32.第 32 章17.第 17 章6.第 6 章35.第 35 章35.第 35 章31.第 31 章23.第 23 章6.第 6 章29.第 29 章10.第 10 章30.第 30 章11.第 11 章19.第 19 章34.第 34 章
23.第 23 章21.第 21 章8.第 8 章5.第 5 章20.第 20 章25.第 25 章25.第 25 章7.第 7 章32.第 32 章9.第 9 章6.第 6 章17.第 17 章2.第 2 章6.第 6 章26.第 26 章21.第 21 章27.第 27 章16.第 16 章4.第 4 章34.第 34 章4.第 4 章5.第 5 章10.第 10 章4.第 4 章2.第 2 章6.第 6 章27.第 27 章16.第 16 章15.第 15 章14.第 14 章26.第 26 章15.第 15 章26.第 26 章19.第 19 章19.第 19 章29.第 29 章20.第 20 章3.第 3 章17.第 17 章17.第 17 章1.第 1 章35.第 35 章18.第 18 章15.第 15 章34.第 34 章26.第 26 章8.第 8 章7.第 7 章13.第 13 章14.第 14 章2.第 2 章12.第 12 章12.第 12 章4.第 4 章32.第 32 章21.第 21 章29.第 29 章22.第 22 章29.第 29 章19.第 19 章6.第 6 章12.第 12 章17.第 17 章20.第 20 章27.第 27 章19.第 19 章1.第 1 章20.第 20 章30.第 30 章21.第 21 章29.第 29 章10.第 10 章29.第 29 章20.第 20 章26.第 26 章28.第 28 章33.第 33 章6.第 6 章26.第 26 章32.第 32 章17.第 17 章6.第 6 章35.第 35 章35.第 35 章31.第 31 章23.第 23 章6.第 6 章29.第 29 章10.第 10 章30.第 30 章11.第 11 章19.第 19 章34.第 34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