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没那么娇贵,夏日时,有时候在外头都会淋着雨。 下着大雨,也许也找个地方躲起来,雨停了连忙出去干活。
冬日也是,在田野间,经常看到有人冒着雨,去翻地,有些人家有着十几亩地,只有一只骡子,有些只有一只水牛,有些甚至没有。为了赶在年前能够翻地,冒着雨也是寻常。
李海下着雨时,他穿着一件挡着雨的衣裳,带着翠花家的水牛便下了地。
二房目前还没买水牛,应该说,还没找到合适的时机来,看了方圆十里的牛,合适的并没有。
元氏想着,既然买牛,那最好是买好一点的,而那些已经大了的牛,没有一只是入得元氏的眼睛,只好找一些小牛回来养,养牛最好是在牛六七个月这样买回来,一年这样的话,又太大了一些,教起来又有些麻烦。
趁着现在冬日,小牛在一年当,价格稍微低一些,元氏又想着早点买,免得开了春,草儿长出来了,加又要春耕,水牛的价格变贵了便不好了。
元氏平时忙着,也很少有时间去看人家的牛,也不知道谁家的牛好,只能托着平时去干工匠活儿的两个哥哥,帮忙打听。
这一打听,消息倒是传得很快,隔壁村一家养了一头母牛,前儿生了一头牛,也是母牛,温顺之余,也不差力气。
正是元氏一直想要的样子,于是便托元大明和元二明,拿着二两银子,去人家家里买了回来,因为家里有地,当初分了家,也没轮到啥,以后也不能总是用翠花家的,买了这头小牛回来正好。
三亩地,李海做得很迅速,在连续下了五天的雨后,天气放晴,李海已经把三亩地全都翻了,灶台已经启用,当时祭灶神时,元氏还杀了一只鸡。
算是给灶神用,也算是给辛苦的李海补补身子。这冬天下雨,一直都是下着小雨,且绵绵细雨,一连能够下好几日,家里的地儿翻了,元氏便想着去镇摆摊。
离过年只有几个月了,镇的生意要是再不做,开了春,生意可能没这会儿那么好了。元氏着急,天一放晴,便火急火燎地去地里摘了菜,晚回来连忙做馅料。
因为厨房和院墙已经做好,二房自己开了一个院门,不必再和大房三房挤那个院门,这段日子,元氏大概是嫁进李家之后过得最舒心的。
一切都是自己掌握,不必看别人的脸色,也不必担心别人再玩自己的头泼脏水,这点让她很满意。
这几日,李桂川回家的时候,经常能听到元氏哼着调子,也不知道是啥,但她心情好,这家也过得好。
新买回来的水牛放在一个牛棚里,和马棚隔着,搁在一处,而这牛棚正好是挨着三房那边的院墙,刚离了家的小牛。多少有些忐忑,经常叫,有时晚都在叫,让崔氏苦不堪言。
这接连几日,都是板着脸。仿佛人家欠了她好几十两银子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