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杨玄琰

“阿爷,阿爷!你看这身新衣裳我穿得好不好看?”

“阿爷,明日要去拜客时的礼物,我都预备好了。”

“阿爷,我这琵琶弹得好不好?”

幼女尚在牙牙学语,其他三个女儿却是有的即将嫁人,有的尚在垂髫,有的却还是懵懵懂懂的年纪……然而,自己身边的姬妾宠婢有宜男之相的不在少数,可愣是生不出一个儿子来,如今一任蜀州司户参军届满,杨玄琰已经没有了继续努力的心思,就连对仕途的热切之心也已经淡了很多。此时此刻,他点头认可了长女玉卿的精心准备,又心不在焉地敷衍了玉瑶,但下一刻,他就招手把玉奴叫到了面前。

“玉奴,你跟着杜明府学琵琶,有多久了?”

“快一年了呢!”玉奴伸出粉嫩嫩的手指掐了掐,随即便露出了一个明艳的笑容,“师傅说,玉奴又用心又有天赋,日后琵琶一定比他弹得更好!阿爷,刚刚玉奴那一首春江花月夜弹得好不好?师傅说,这首是我弹得最好的一首曲子……”

听着小丫头絮絮叨叨地说着杜士仪是如何夸奖她如何指点她,字里行间尽是孺慕,倘若不是身在和益州咫尺之隔的蜀州,知道这位年纪轻轻的成都令是如何恩威并济的好手段,知道杜士仪是如何一步一步掌握主动权,最后甚至把益州长史范承明这样的顶头大上司给挤了走,杨玄琰简直会以为玉奴口中的师傅和杜士仪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知道小孩子不会懂得那么多官场仕途中的纠葛,他只是心不在焉地在小丫头的肩头轻轻拍了两下。

“等过了年你就七岁了。多和你阿姊学学女红,不要尽往外跑……”

话还没说完,他就感觉到自己的衣角突然被人死死拽住。低头看到玉奴仰着小小的脑袋,脸上尽是迷茫和不解,他心头一软,但最终还是硬起心肠说道:“杜明府日理万机,岂能时时耗费时间教你琵琶?能够教你琵琶的整个成都城内应有尽有,不要没事再去叨扰杜明府了!”

“不要!”

玉奴使劲摇了摇头,又死死咬住了嘴唇,眼睛里竟是露出了晶莹的水光:“阿爷不在,师傅就和阿爷待我一样,除了师傅,我不跟别人学琵琶,绝不学!”

眼看在杨玄琰这个父亲面前从来都是最听话最孺慕的玉奴撂下这话,竟是转身就疾步跑了,玉卿不禁瞠目结舌。待看到玉瑶快速反应过来慌忙起步去追,她连忙来到父亲面前,满脸不解地问道:“阿爷为何要拦着玉奴?玉奴确实是比我和玉瑶天赋好多了,不过每旬去县廨两日,如今不少曲子她已经弹得似模似样,再说杜明府仿佛也颇为喜爱她,每逢她回来时,甚至还会捎带些饮食和小玩意给我和玉瑶。除却杜明府收的弟子陈季珍,还有崔家长孙崔颌,成都城内几乎少有得杜明府青眼相加的人……”

“就因为这个我才担心。”杨玄琰长叹一声,暗叹留在城里照拂家人的毕竟只是侄儿,在杜士仪面前自然没有底气,他也不敢让他们远着杜士仪。可如今他既然回来了,就不得不权衡后果。杜士仪撵走了范承明,这也就意味着彻底站在了中书令张说的对立面,那位宰相可不是一个能容人的,而他的弟弟和其他族人,颇有些在朝为官的,万一因为杜士仪和玉奴的这一层关系被人惦记上……

玉卿虽然年少,但因为一直打理家中事务,此刻从父亲那紧蹙的眉头上,竟是猜到了几分端倪。尽管她也一直对玉奴进出成都县廨捏了一把汗,生怕小丫头一个不好反而得罪了杜士仪,可此时此刻,想到妹妹刚刚的泪眼汪汪,她忍不住开口说道:“阿爷其实不用想太多。这次端午节,京城楚国夫人还特意命人送了东西给我们姊妹几个。说起来我们和弘农杨氏的关系已经有些远了,却还能蒙人惦记,总不成是因为叔父在河南为官吧?”

“这……”

玉卿年少而明媚的脸上露出了一个笑容:“凡事顺其自然就好,否则阿爷一回来玉奴就不去成都县廨,说不定杜明府还以为阿爷是故意的呢!从前听说这位杜明府是君子,可我看着他仿佛有些睚眦必报呢!”

说完这些,她再不多言,屈膝行了一个礼,随即转身退出了屋子。等到了外头,她见玉瑶正拉着眼睛红通通的玉奴过来,她就迎了上前,掏出手绢轻轻给妹妹擦拭着脸上的泪痕。虽然都是姊妹,但她和玉奴玉瑶是一母同胞,而最小的玉眉却是庶出,所以在她心中,玉奴方才是小妹。仔仔细细地给玉奴擦干了那些眼泪,她方才柔声说道:“别哭了,大姊已经劝过阿爷,不会拦着你去和杜明府学琵琶的。玉奴乖,不要再哭了。”

“真……真的?”

玉奴有些意外地扬起了头,见玉卿使劲点了点头,一向对大姊信赖备至的她立刻破涕为笑,面上满是惊喜。而在她身旁,玉瑶却讶异地张大了嘴巴,难以置信大姊真的能劝动父亲。想到杜士仪竟然直接把自己拒之于门外,她心中就有些酸溜溜的,可想想玉奴刚刚梨花带雨的样子,她又心软了,上前把人箍在怀里安慰了好一阵子,见小丫头渐渐困了,她方才赶紧叫了婢女满娘过来把人带回房去,等人一走方才直勾勾地看着玉卿。

“大姊,你真的说服了阿爷?”

“还要等阿爷自己决断。”玉卿轻轻叹了一口气,也不知道是说给玉瑶听,还是说给自己听,轻轻喃喃自语道,“阿爷也好,叔父也好,几位族叔也好,河中杨氏在朝中没有一个显赫的,就连弘农杨氏这些年在朝中也大不如前,若不是因为玉奴和杜明府的关系,楚国夫人又怎会想起给我们捎东西来?虽说楚国公尚未平冤昭雪,可先头王皇后都废了,若是惠妃能够册后,还愁姜氏不能复起么?阿爷即便不求闻达,也不能因为胆小怕事反而开罪了人。”

“大姊真是厉害呢!”玉瑶惊叹了一声,随即便露出了遗憾的表情,“只可惜,杜明府只肯教玉奴……”

最后那句话声音很小,玉卿根本没在意,自然没有听见。等到次日一大清早,杨玄琰接到杜士仪的回帖,原本踌躇了一晚上不曾睡好的他,不得不下了决心立时再去县廨拜访。当被带进那三间书斋时,他看到左边一张书案后坐着一个尚在总角的童子,应就是传闻中杜士仪所收的出身乡野的弟子,他忍不住多看了两眼,随即才往正位上的人看去。待发现人已经起身相迎,他自知刚刚分神,连忙快走两步上前。

“见过杜明府。”

“杨公垩安康。”

因为杨玄琰的年纪比自己大了一倍,又是玉奴的父亲,杜士仪自然礼待。等见礼之后坐下,侍者送上了茶汤来,他让陈宝儿到窗下去读书,这才取了一盏茶目视杨玄琰笑道:“杨公在蜀中远比我资深,想来对于饮茶也应该比我更精通才是。”

“不敢不敢。”杨玄琰不敢托大,谦逊地欠了欠身,这才干咳一声道,“我初来时还不惯这苦,但这数年已经渐渐迷上了这苦中回甘的滋味,可也远不敢说精通。也就是这些年饮茶之风渐渐风靡,蜀中种植茶树的人也越来越多,不过如杜明府这般,将所有抛荒山地都辟出来种茶的,却着实让人钦服。”

“益州并不是最适合种茶的地方。此前和李家争过茶园的客户彭海曾经告诉我,雅州才最适合种茶。兼且从雅州入吐蕃,有一条险峻却更近的路,所以,真的要让蜀茶风靡天下,远达吐蕃,雅州方才是必争之地。”杜士仪一边说一边放下茶盏,笑容可掬地看着杨玄琰说道,“杨公在蜀中已经当了两任官,不知道可愿意到雅州担大梁否?”

蜀州户超三万,是上州,司户参军为从七品下,而雅州却只是下都督府,户还不到两万,同样的六曹参军也是从七品下,但却少有人肯去,哪怕高于六曹的正七品上录事参军也少有人肯为。因而,杨玄琰乍一听不禁一愣,随即便是暗生愠怒,可还不等他把委婉的推托之词说出口,杜士仪便笑着说道:“楚国夫人对杨公颇为期许,听说姜四郎已经对其表兄李司业举荐,而李司业向宇文户部举荐,请任杨公为雅州司马。”

不是六曹参军或是录事参军,而是雅州司马!那可是从五品下的官职!

杨玄琰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他不在乎司马比起六曹参军和录事参军,荣耀多于实质,几乎等同于一个闲职。他想的是这样一个官衔在手,至少他日后的墓志上又能多上一任官职,说不定这一任之后还能再谋一任,但雅州这种地方形同左迁,他不禁又有些犹豫。然而,杜士仪就仿佛偏好一次又一次说出让他动摇甚至于惊骇的话来,此话一出,竟又补充了一句。

“现任雅州都督卢使君体弱多病,而雅州蛮羌遍布,少有人愿意到此地赴任,故而卢使君便始终勉为其难担当此职。因而,若是杨公肯屈就,州中政务恐怕要多偏劳几分。”

第306章 马球三杰第371章 怨心深种,丰收大归第983章 跑官第597章 弄巧成拙第607章 长安急召第29章 诗未过半势已成第268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100章 红袖添香更添乱第955章 两面可汗第18章 美人飘渺,功成身退第934章 美人计第1224章 老而不死谓之贼第1244章 为东宫一脉做主第1222章 深夜杀机第1059章 御前争桃子第751章 突破口第944章 王权再易主第304章 门下省履新第685章 使君游西域第617章 度量和闹事第618章 相交之道第709章 夤夜废太子第855章 升官发财本一体第111章 洗心革面,灞桥...第832章 父罪不及子第1179章 势如破竹第968章 割袍断义乎?第678章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第1223章 一意孤行第569章 论功行赏∥∥第1110章 狼子野心第708章 一身承阖族之重第765章 英灵祭第483章 急于求成第754章 风雨来兮第239章 寒光雄曲,一箭穿心第258章 聚散有时,赠君部曲第78章 救人如救火第198章 郁轮袍,情相悦第67章 天涯何处无芳草第790章 荐君使吐蕃第790章 荐君使吐蕃第756章 亲迎入城第169章 美人心计第347章 群情激愤第633章 伏杀局,裴休贞第913章 故人何纷纷第63章 师生之心第126章 寒光撩人第801章 节度之威第872章 心狠手辣第610章 醉不糊涂吴道子第539章 出镇一方第362章 洛阳县主簿买春事件第1006章 夫人政治,赤胆忠心第804章 艺高人胆大第250章 不求贪欢,护短师兄第1107章 狗咬狗第1130章 忠臣良将不可再少第298章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第147章 出场,应变第330章 造势!第878章 夤夜凶讯第82章 崔氏奔告急,杜郎护驰归第1235章 攻城攻心第854章 血战出强将第211章 美人计之上第280章 贪得无厌第1180章 人心散了的大燕朝第732章 骄横遇克星第1057章 诤谏讽谏第125章 此曲只应天上有第198章 郁轮袍,情相悦第900章 如人父母第670章 结亲还是结仇?第201章 蛰伏待飞时第926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第749章 不遭人嫉是庸才第571章 千里来投第27章 婉言辞御史第708章 一身承阖族之重第193章 一日看尽长安花第726章 枝繁叶茂势已成第36章 事了拂衣去第128章 第二波的造势第632章 代州事,代人治第1018章 横插一杠子第969章 雏鸟放飞时第1019章 磨刀霍霍第806章 真言动人心第1095章 罗钳吉网第931章 游说北归第26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923章 九天之上炸雷响第251章 不求腾达,但求名师庇寒士第1046章 取尔父而代之第876章 送女回长安,热肠李光弼第343章 乱谋逆象,纷至沓来第694章 君已陌路第943章 以血盟誓,重振荣光
第306章 马球三杰第371章 怨心深种,丰收大归第983章 跑官第597章 弄巧成拙第607章 长安急召第29章 诗未过半势已成第268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100章 红袖添香更添乱第955章 两面可汗第18章 美人飘渺,功成身退第934章 美人计第1224章 老而不死谓之贼第1244章 为东宫一脉做主第1222章 深夜杀机第1059章 御前争桃子第751章 突破口第944章 王权再易主第304章 门下省履新第685章 使君游西域第617章 度量和闹事第618章 相交之道第709章 夤夜废太子第855章 升官发财本一体第111章 洗心革面,灞桥...第832章 父罪不及子第1179章 势如破竹第968章 割袍断义乎?第678章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第1223章 一意孤行第569章 论功行赏∥∥第1110章 狼子野心第708章 一身承阖族之重第765章 英灵祭第483章 急于求成第754章 风雨来兮第239章 寒光雄曲,一箭穿心第258章 聚散有时,赠君部曲第78章 救人如救火第198章 郁轮袍,情相悦第67章 天涯何处无芳草第790章 荐君使吐蕃第790章 荐君使吐蕃第756章 亲迎入城第169章 美人心计第347章 群情激愤第633章 伏杀局,裴休贞第913章 故人何纷纷第63章 师生之心第126章 寒光撩人第801章 节度之威第872章 心狠手辣第610章 醉不糊涂吴道子第539章 出镇一方第362章 洛阳县主簿买春事件第1006章 夫人政治,赤胆忠心第804章 艺高人胆大第250章 不求贪欢,护短师兄第1107章 狗咬狗第1130章 忠臣良将不可再少第298章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第147章 出场,应变第330章 造势!第878章 夤夜凶讯第82章 崔氏奔告急,杜郎护驰归第1235章 攻城攻心第854章 血战出强将第211章 美人计之上第280章 贪得无厌第1180章 人心散了的大燕朝第732章 骄横遇克星第1057章 诤谏讽谏第125章 此曲只应天上有第198章 郁轮袍,情相悦第900章 如人父母第670章 结亲还是结仇?第201章 蛰伏待飞时第926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第749章 不遭人嫉是庸才第571章 千里来投第27章 婉言辞御史第708章 一身承阖族之重第193章 一日看尽长安花第726章 枝繁叶茂势已成第36章 事了拂衣去第128章 第二波的造势第632章 代州事,代人治第1018章 横插一杠子第969章 雏鸟放飞时第1019章 磨刀霍霍第806章 真言动人心第1095章 罗钳吉网第931章 游说北归第26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923章 九天之上炸雷响第251章 不求腾达,但求名师庇寒士第1046章 取尔父而代之第876章 送女回长安,热肠李光弼第343章 乱谋逆象,纷至沓来第694章 君已陌路第943章 以血盟誓,重振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