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国之支柱

bookmark

正月过完之后,固安公主的辞京而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是什么大消息。当年她作为庶女引发的种种口舌,随着时过境迁,早已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不少有心人还是听说,她行前有武惠妃设宴践行,玉真公主金仙公主和宁王妃等宗室贵女陪侍,这等风光又有几个和蕃公主能够享受到?

此时此刻,固安公主驻马灞桥,再次深深看了一眼那座生她养她,如今却容不下她的长安城时,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

别了,长安再次回来,就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贵主。”

固安公主侧头看了一眼张耀,见这位心腹婢女面上忧心忡忡,她便淡淡地问道:“你是在担心,我为何授意人推波助澜,宣扬是杜十九郎举荐的宇文融

张耀踌躇片刻,这才低声说道:“贵主这不啻是背后使暗手相逼,杜郎毕竟对我们有恩而且,您既然知道首先推波助澜的人是那北门奴,为何还要

“你以为我会急于求成,不问过杜十九郎的意见就随意行事?”固安公主示意张耀靠近些,却突然笑吟吟地伸出手,将一枚式样华美的金簪插在了张耀的鬓发上,“出了长安,这簪金戴银也就没人管了,这是玉曜送给你的,之前我一直扣在手中怕生口舌。你道是王毛仲如何知道此事,还不是高力士故意透给他,而高力士可不是随便多事的人。此次这一番宣扬是我和玉曜联手推波助澜的。要知道,多少人愿意留在朝中一步步往上挪,却有人不耐烦那争权夺利,宁可出来做点事情”

而眼看所有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杜士仪举荐宇文融,这一天高力士随侍李隆基赏玩不日就要扩建完毕的兴庆宫时,便故意露出了踌躇不决的表情。他跟随李隆基多年,这一微妙变化很快被李隆基察觉,屏退了从人之后,他便皱眉问道:“力士有话为何不直说?”

“我也不知道该说不该说。”没了外人,高力士在李隆基这个天子面前,说话素来不会那么拘泥。见自己此刻的吞吞吐吐,让李隆基眉头一皱大为不快,他便连忙说道,“近来外间有消息说,杜十九郎向大家举荐了宇文融。可我从大家多年,几乎形影不离,并不曾见到如此奏疏,而杜十九郎面圣之时,更从未提起过这件事,不知道这空穴来风从何而来?”

此话一出,李隆基登时愣住了。当日在玉真观中他问及河北水灾等事,杜士仪想也不想举荐了宇文融,这应该只有他们君臣两人知晓。如今他用了宇文融,事情突然传得沸沸扬扬,难不成杜士仪是以此举荐向宇文融示好,他日为自己谋求利益?不应该,倘若如此,杜士仪就不应该是私荐,而是公荐了。然而,就在他这个念头刚刚冒出来之后,高力士便又紧跟着说出了一句话。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此缘故,这几日中书省前来送文书的,似乎换成了另一个右补阙,好几天不见杜十九郎了。”

高力士说话做事,向来点到为止,此次亦然。前后两句话说完,他就再也没有继续往下说。然而,李隆基何等样人,已经由此引申了开去。李元对杜士仪的重用,他自然看得出来,而今外头一面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一面又是李元仿佛冷落了杜士仪,这放出消息去的,应该就不是杜士仪了。他在心里回忆了一下自己在玉真观中听闻杜士仪举荐之后,可有对他人提起过,眼睛不知不觉就眯了起来。

“力士,朕记得近来,醉过几次?”

唐人好酒,天子亦然,只是身为一国之君,醉酒也必定是在自己最信任的人面前,这才不虞泄露,抑或是被人知道那醉态。因此,高力士立时点头应道:“大家在人前素来有节制,记得一次是惠妃亲自洗手作羹汤,因而陛下为之微醺。另两次是宫中饮宴,一时醉卧楼台,王大将军亲自守护御前。”

“原来如此。”

尽管只是区区四个字,但在高力士看来火候已经足够,自然再也不会画蛇添足。

正月一过,因去岁有闰月之故,天气暖得早,杜士仪深知蜀中又快要进入了一年一度的采茶季,因此固安公主离京数日之后,他就拟了洋洋洒洒数千言的茶引律。这本是永徽律疏中没有的,自然一石激起千层浪,然而,刚刚由御史大夫迁太常卿,看似已经闲置的李朝隐,却以明法科出身,先后出任过大理寺卿和御史大夫的法吏身份,首肯了将茶引从条例变成律例。这种变故,就连杜士仪都没有料到。

他总共只在李朝隐麾下当了一个多月的殿中侍御史,和这位老人也没有什么交情,上书不过是为了完善,焉知竟能够得到这样的支持?

茶引司是杜士仪主持成都两税之后,第一件真正做成的事,因而,此番上书,也是为了谋求出长安往云州任职之前,把这么一件事漂漂亮亮做一个总结。知道李朝隐的性子是公义大于私谊,得到了支持的他并未登门称谢,而是仿佛没有这么一回事似的。与此同时,察觉到了李元对自己的态度冷落极快,以至于中书省的其他人都有所察觉,他面上安之若素,心中却不禁哂然。

李元兴许有清俭之名,兴许有刚正之称,但在相位上碌碌无为,别说和姚崇宋憬张说相去甚远,甚至还比不上张嘉贞就看他用自己,只是为了和杜暹的争斗中占到上风,便可见一斑。区区冷遇而已,他又有什么受不起的?

尽管李元因为杜士仪竟然举荐宇文融而心存不待见,杜暹又对杜士仪素来不以为然,但茶引法关乎重大,接连两年的茶引所得颇丰,又是制蕃之道,李隆基对此却重视得很,除了政事堂集议,他还屡屡招来宋憬张说这样已经罢相却还颇得他信任的老臣商量。可让李元杜暹跌破眼镜的是,一向刚正的宋憬固然一直都对杜士仪支持得很,就连和杜士仪常有不对付的张说,在听到杜士仪举荐宇文融的消息之后,却仍旧对茶引法表示了坚定的支持。

再加上一个源乾曜,如今主持户部的王竣,主持兵部的张齐丘,即便李元和杜暹乃是现任相国,不得不别别扭扭地表示了支持。

王竣与张嘉贞张说都不那么对付,当日在幽州和杜士仪结下的也并非善缘。但他久在朔方,深知为了保证互市而要消耗的绢帛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故而能够用茶叶这种作物代替绢帛,他自然觉得这是长远之计。而张齐丘却是因为固执得连自己都没什么办法的儿子张丰张九郎,在最初勒令本家所用的佃户不准种茶之后,时隔一年,却也几乎全盘放松了禁令。如今,吴县种茶面积已经扩展到了数万亩,比从前何止陡增一倍?

茶之一物,迟早会变成另一种国之支柱

宋憬张说,张齐丘和王竣,尽管如今身上都有官职,但都处于荣养的元老状态,因而议事后从宫里出来,杜暹和李元两个人谁也不看谁,各自回中书门下,只有源乾曜这个侍中笑吟吟地送了四人一程。到宫门的时候,源乾曜突然一手拉着张说的袖子,低声问道:“燕公何时变性子了?”

源乾曜和姚崇、张嘉贞、张说、杜暹、李元总共五个宰相搭过档,纵使有过小小的角力,但大多数时候他是老好人,纵使张说吃过苦头,对于其却也说不上什么恶感。尤其是这会儿源乾曜脸色和煦,张说在怔了片刻后,便苦笑了一声。

“当初为了宇文融和杜君礼相恶,乃我最大的失算而鄙薄宇文融却又不重视宇文融,方才有我之败至于茶引法,本为安抚番邦的善法,我如若因私废公,岂不是对不起自己秉政的理念?”

张说第一次是因诛除太平公主的从龙之功拜相,第二次是因为在西北的军功拜相,身为号称燕许大手笔的文坛名宿,他对于军事的敏锐触感不但在源乾曜之上,甚至还在姚崇宋憬这两位名相之上。所以,他对于开边一直不以为然,开边容易治边难,而用茶叶和蕃,比子女玉帛可要合算多了

因此,当他别了源乾曜,回自己的燕国公宅时,面上不禁露出了深深的怅惘。

王翰又不是口风紧的人,他在宫里也有一两个亲近的内侍,又怎会不知道,当初自己落难的时候,王翰四处奔走,还是杜士仪的妹妹妹夫为其指点迷津,这才有高力士的狱中探视,而后君前陈情,他总算是罢相了事,没有性命之忧?如今杜士仪虽官位还低,但根基已成,这茶引善法只要能够推行下去,异日必定会国之支柱,反对者日后只会被人觉得是因私害公。只可惜,他这醒悟得有些迟了。

就当茶引法之事闹得沸沸扬扬之际,一则急讯倏然传至了长安。

固安公主在回程入云州境内之后遭遇马贼劫杀,一行人多有死伤,固安公主亦是受了伤,暂时返回马邑休养

第1178章 杀安第21章 救人如救火第108章 惊变第588章 不愿拜相愿封疆第1028章 尽掀底牌第579章 城头冰场第1176章 登基仍败战第1115章 漠北新联盟第1105章 反击第778章 重建和迎亲第191章 吏部关试第52章 车马碌碌向东都第250章 不求贪欢,护短师兄第509章 宗主再断姻缘第356章 盟友第938章 司马昭之心第114章 家业已倾颓第496章 宾主尽欢,破空一箭第1099章 破罐子破摔第847章 杖杀示众第121章 曲如珠玑因定策第367章 圣心何在第827章 节堂舞剑第661章 张九龄第1057章 诤谏讽谏第510章 婚事眉目第97章 声名鹊起第1223章 一意孤行第1270章 有毒的诱饵第136章 强中更有强中手...第93章 美人如玉剑气如虹第126章 寒光撩人第441章 白刃战第520章 终成正果第279章 众口铄金第530章 视若己出,借刀磨子第1250章 十六王宅大抄检第314章 端午节上的宫怨诗第1244章 为东宫一脉做主第306章 马球三杰第124章 声若碎云金童舞第696章 血缘难断第1217章 匹夫之怒第305章 卓荦奇才,济世之器第205章 乱象初现第646章 名士云集第446章 杨氏姊妹第1020章 忆往昔峥嵘岁月第194章 梅花风骨世无双第902章 天下之大,兴亡皆苦第132章 厚积薄发何畏奸第1109章 待风雷乍起第1020章 忆往昔峥嵘岁月第897章 剑术教习第697章 蕃将投效,羽翼渐丰第733章 威压第394章 小婿见丈人第1216章 痛打落水狗第705章 冷面师伯和漂亮师姊第853章 凯旋第568章 天子之赏第744章 正副之别,高下立分第288章 大获全胜,明通款曲第584章 双赢之约第63章 师生之心第854章 血战出强将第438章 再一次的交锋第293章 投桃报李,怜君孤零第528章 今夜群星不如皓月第1074章 血书第1161章 收复长安,驻防禁宫第94章 救场如救火第406章 见利忘义非君子第697章 蕃将投效,羽翼渐丰第1031章 灞桥驿大火第151章 十三娘面圣第249章 凤求凰第1109章 待风雷乍起第119章 无价之宝第927章 水越浑越好第620章 欣欣向荣第407章 夺人田产,其罪非小!第628章 巡行雁门,代州三虎第513章 惠妃邀游园第296章 表字君礼,忘年知己第243章 愿君此去上青云第1070章 名将之决意第1264章 郭二的故事第1049章 含沙射影第1156章 偷袭和反偷袭第851章 大捷之后争地盘第1185章 却教忠良寒心第1229章 痴心妄想!第612章 老骥慧眼,托以俊杰第454章 杨玄琰第40章 铜胆铁腕第1071章 名将之心胸第520章 终成正果第386章 大胆十三娘第898章 勃勃野心
第1178章 杀安第21章 救人如救火第108章 惊变第588章 不愿拜相愿封疆第1028章 尽掀底牌第579章 城头冰场第1176章 登基仍败战第1115章 漠北新联盟第1105章 反击第778章 重建和迎亲第191章 吏部关试第52章 车马碌碌向东都第250章 不求贪欢,护短师兄第509章 宗主再断姻缘第356章 盟友第938章 司马昭之心第114章 家业已倾颓第496章 宾主尽欢,破空一箭第1099章 破罐子破摔第847章 杖杀示众第121章 曲如珠玑因定策第367章 圣心何在第827章 节堂舞剑第661章 张九龄第1057章 诤谏讽谏第510章 婚事眉目第97章 声名鹊起第1223章 一意孤行第1270章 有毒的诱饵第136章 强中更有强中手...第93章 美人如玉剑气如虹第126章 寒光撩人第441章 白刃战第520章 终成正果第279章 众口铄金第530章 视若己出,借刀磨子第1250章 十六王宅大抄检第314章 端午节上的宫怨诗第1244章 为东宫一脉做主第306章 马球三杰第124章 声若碎云金童舞第696章 血缘难断第1217章 匹夫之怒第305章 卓荦奇才,济世之器第205章 乱象初现第646章 名士云集第446章 杨氏姊妹第1020章 忆往昔峥嵘岁月第194章 梅花风骨世无双第902章 天下之大,兴亡皆苦第132章 厚积薄发何畏奸第1109章 待风雷乍起第1020章 忆往昔峥嵘岁月第897章 剑术教习第697章 蕃将投效,羽翼渐丰第733章 威压第394章 小婿见丈人第1216章 痛打落水狗第705章 冷面师伯和漂亮师姊第853章 凯旋第568章 天子之赏第744章 正副之别,高下立分第288章 大获全胜,明通款曲第584章 双赢之约第63章 师生之心第854章 血战出强将第438章 再一次的交锋第293章 投桃报李,怜君孤零第528章 今夜群星不如皓月第1074章 血书第1161章 收复长安,驻防禁宫第94章 救场如救火第406章 见利忘义非君子第697章 蕃将投效,羽翼渐丰第1031章 灞桥驿大火第151章 十三娘面圣第249章 凤求凰第1109章 待风雷乍起第119章 无价之宝第927章 水越浑越好第620章 欣欣向荣第407章 夺人田产,其罪非小!第628章 巡行雁门,代州三虎第513章 惠妃邀游园第296章 表字君礼,忘年知己第243章 愿君此去上青云第1070章 名将之决意第1264章 郭二的故事第1049章 含沙射影第1156章 偷袭和反偷袭第851章 大捷之后争地盘第1185章 却教忠良寒心第1229章 痴心妄想!第612章 老骥慧眼,托以俊杰第454章 杨玄琰第40章 铜胆铁腕第1071章 名将之心胸第520章 终成正果第386章 大胆十三娘第898章 勃勃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