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第333章 死生一线间

“楚国公姜皎,妄谈休咎,决杖六十,配流钦州。”

事出突然,尽管姜皎知道这一次别人以有心算无心,要翻转过来恐怕要大费周章,却怎么都没想到根本连审理都没有便已经定了他的罪。他几乎是下意识地怒声说道:“岂有此理!所谓妄谈休咎何等大罪,可有人证物证?我要见陛下陈情,岂容尔等编织罪名!”

那青衣令史却丝毫无惧,反而嘿然笑道:“楚国公还以为是平日出入宫中通行无忌,陛下饮宴无你不欢的时候?现如今外头流言蜚语不断,伤了陛下圣明,陛下对此震怒非常,哪里还会肯见你!”

“不可能,陛下怎会不肯见我!”

想到旧日初见时的宾主尽欢,此后李隆基登基,一直视他如友,但凡喜怒哀乐全都会对他倾吐,而他更知道如何妙语连珠使君欢心,可如今不过是三两句流言,怎会把事情闹到如今这般地步,一时间,姜皎双目圆瞪,使劲想要挣脱钳制自己的双手,可无论他怎么使劲,两边胳膊一直都被人死死把持着,脚下也无法向前挪动半步。情急之下,他不禁大声嚷嚷道:“我蒙此冤屈,朝中上下莫非就无一个明眼人不成?”

“楚国公别冲我嚷嚷,我不过一个不入流的令史,这等大事我怎会知晓?”口中如此说,这青衣令史脚下却向前了两步,旋即压低了声音说道,“好教楚国公得知,也不是没人说过公道话。门下省左拾遗杜十九郎,便曾经封还了决杖流你岭外的制书,只可惜陛下正在火头上,不但根本听不进去,反而更因为张相国奏其妄议国事,因而罢其左拾遗,出为衡州司户参军。他昔日还颇得圣眷,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谁还敢多言不成?事到如今,楚国公你就认命吧!”

姜皎一时间呆若木鸡,当左右架着他出了院子时,他都一无所觉。杜士仪此人他只见过两次,虽觉得此子明智果敢,可与其有交情的只有他那儿子姜度,而且也谈不上什么莫逆之交。可如今他逢此大难,满朝文武这么多人,第一时间站出来为他说话的,竟然是位居谏官的杜士仪!

他自幼生于官宦之家,当初一见李隆基便为之折服,哪怕因为过从太密而一度被囚,险些流配岭南恶地,最终在百般设法后方才只是出为润州长史。可正因为那时候历经审讯却不曾吐过和李隆基有涉的半个字,天子方才会对他分外优容,可没想到贵极一时之后,他又再次落到了比当初更加绝望的境地!

等他回过神来时,却发现自己已经不在大理寺,而是仿佛在洛阳宫乾元殿之前。他被人除去外袍,又为之死死按在了刑凳之上,继而则是手足被缚不得自由。眼看着一个持常行杖的大汉走到了自己身侧,他还来不及说一句什么,背上便传来了一记仿佛深达骨髓的剧痛。可这一下之后,行杖却仿佛突然停了,他的嘴里却是被人塞进了一个小布卷。

“楚国公此次决杖,本应当着文武大臣的面,可陛下格外体恤,免了别人围观。只不过,殿庭行杖,一律杖背。大家都知道楚国公养尊处优,因而手下自会有分寸。都是奉命行事,还请楚国公不要记恨我们这些小人物……这东西不是为了让你不呼痛,而是防着你咬了自己的舌头,那时候却不好调治。好了,继续!”

但凡行杖,若是只有臀腿受刑,即便苦楚,但只要好好养伤,痊愈的可能性自然大得多,可脊背之处却是筋骨聚集,稍有不慎就会伤及肺腑,当初武后用这一招对付大臣,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打得死去活来,然后死在了决杖之后配流的路上。姜皎从前只听说过此等情形有多残酷,但如今自己亲身体会,他方才知道那些记述根本不足以诠释这杖刑苦痛之万一。

最初几杖下去,他便已经痛得脸色发白,若非口中咬了东西,咬着舌头几乎是必然的。可等到十几二十杖,他就已经痛得昏了过去,背上那一条条青紫交错的杖痕异常可怖,渐渐的更是破皮见血,那不过小指粗细的常行杖每一次带着凌厉风声下击,几乎都会有血滴四溅。一旁监刑的青衣令史见此情景,却是对那向自己看来的行刑差役摇了摇头,示意不必停止。一时间,即便行刑的人已经昏迷不醒,但杖责依旧一下一下丝毫停顿都没有。

约摸五十几下的时候,姜皎便悠悠醒转了过来。可这一醒却让他陷入了更加难捱的境地,背上已经说不清是麻是痛还是火烧火燎,他只觉得喉咙里头满是一股腥甜的滋味,额头上挂落下来的冷汗已经糊满了眼睛,那最后几下,他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等到有人解开他的手脚将他重新架着站了起来的时候,他只觉得两条腿虚软无力,浑身便仿佛从水里捞出来一般冷汗淋漓。

“流配之法,想来楚国公未必清楚,我就在此再多啰嗦两句。流配钦州,是六千里外,倘若是骑马,日行七十里,九十天天之内一定要到配所;倘若是骑驴或者步行,是日行五十里,百二十天内必须到配所;至于伤重而不得不坐车,是日行三十里,两百日之内必须到配所。所以,还请楚国公早作预备启程,否则误了日子,难免还会有些波折。”

说到这里,那青衣令史仿佛想到了什么,又笑容可掬地说道:“对了,因圣人震怒,楚国公之弟贬春州司马,都水使者刘承祖配流雷州,其余还有好几个配流的。路上倘若同行,还能有个伴……”

说到这里,他见姜皎勃然色变,最后竟是吐血软倒了下来,他愣了一愣后便将手一挥,见人架着失去了知觉的姜皎离开,他方才轻轻舒了一口气。倘若大理寺还是李朝隐坐镇,今日此般行刑,那老儿必定会阻止抑或干脆廷诤,可现如今新任大理寺卿是个绵软懦弱的,中书令张嘉贞亲自吩咐下来的事,自然不敢有所违逆抗争。要说姜皎还真的是无用之极,听闻天后年间,颇有几个铁骨铮铮的官员,受刑之时虽几度昏厥复苏,却始终一声不吭!

“这几年圣人制令杖杀抑或是用杖刑的次数,还真的是越来越多了……”嘟囔了这一声后,他阴恻恻一笑,吩咐把人送回姜家,转身便回去复命了。

当高力士得到姜皎已经决杖,不日便立时启程前往配流所在钦州的消息时,已经是傍晚时分的事情了。惊讶于大理寺那边竟然动作如此之快,他不禁陷入了踌躇。因为这一桩突如其来的风波,李隆基近日以来气性很不好,所有妃嫔那儿都不曾去过,大多数时候都闷坐在贞观殿,几乎谁都不见。事到如今,他也不想成心去触霉头,思来想去便决定暂且不去呈报这个消息,可没过多久,尚书省那边就有知情识趣的令史送来了另一个消息。

“谢他一声,就说此事我记住了。”

打发了一个心腹宦官去传信,这位从武后当权一直屹立不倒的内侍省第一号人物,不禁在宽敞的直房中来来回回踱起了步子。杨思勖去安南平叛,前时战报回来说是战功斐然,不下于王毛仲那两手花架子。可杨思勖建功立业,他在宫里就没有别的够分量的人好支使了。现如今这节骨眼上,岿然不动是可以明哲保身,可问题在于,这时候需要打破僵局的人!而且在他看来,此次的这一场风波,固然看上去此消彼长,可事后只要天子醒悟过来,自作聪明的人便会玩火自焚!

“将军,将军!”

一个年轻的内侍匆匆进了屋子,见高力士有些恼怒地挑了挑眉,他便慌忙说道:“柳婕妤往陛下的贞观殿去了。”

柳婕妤?第一个坐不住的不是王皇后,不是武惠妃,而是柳婕妤?

高力士在最初的诧异过后,立时眉开眼笑了起来,当机立断地说道:“去尚书省,请他们立时把今日奏疏节略送陛下御览!你亲自去,对人这般说……”

对那年轻内侍严密嘱咐了好一通话,高力士这才回座,支撑着脑袋沉吟了起来。虽没有一定的把握,但横竖不是他亲自出马,死活就看天命了!

贞观殿中,尽管天子面沉如水,但柳婕妤还是端着得体的笑容,行礼过后便送上了几样精致的点心,末了才说道:“妾身知道陛下如今心绪不佳,可若是为了那些流言蜚语便伤了御体,岂不是令天下臣民全都心怀忧切?这几日皇后殿下也好,惠妃也好,再加上妾身和其他嫔御,人人都生怕陛下气坏了身体。一二无知小人作祟,无伤大雅,还请陛下珍视身体,莫要因为外人之言,错怪了人。”

“哦?你说朕错怪了谁?”

见李隆基面色倏然转厉,柳婕妤便不慌不忙地说道:“妾身惶恐,只怕陛下因人言错怪了皇后殿下和惠妃。流言起自宫外,陛下却不见嫔御,岂不叫宫中人心惶惶?妾身今日斗胆请见,只请陛下见一见皇后和惠妃,如此后宫上下自然安心。”

按照嗣滕王所奏,废后之言起自姜皎,李隆基自然最疑心的便是武惠妃。然而,时隔数日再细细思量,他却越想越觉得王皇后亦是嫌疑极大,因而索性谁都不见。此刻柳婕妤如此说,他不禁陷入了踌躇。见自己所言仿佛有效,柳婕妤心中暗喜,这才不动声色地又添了一句话。

“不过,听说今日清河崔氏与京兆杜氏联姻,听说是黄门侍郎裴漼亲自充当地大媒,外头好大的热闹。”

李隆基正因为柳婕妤这若有所指的话而眉头紧皱,外间便传来了一个声音:“大家,尚书省送了今日一应表笺奏疏的节略来。”

“卿之言朕已皆知,你且退。”等到柳婕妤退下,李隆基令外间进来,等展开那长长一卷节略一扫,当头一连数份奏疏的标题就让他一时面露严霜。

谏门下省左拾遗杜士仪封还制书事!

“楚国公姜皎,妄谈休咎,决杖六十,配流钦州。”

事出突然,尽管姜皎知道这一次别人以有心算无心,要翻转过来恐怕要大费周章,却怎么都没想到根本连审理都没有便已经定了他的罪。他几乎是下意识地怒声说道:“岂有此理!所谓妄谈休咎何等大罪,可有人证物证?我要见陛下陈情,岂容尔等编织罪名!”

那青衣令史却丝毫无惧,反而嘿然笑道:“楚国公还以为是平日出入宫中通行无忌,陛下饮宴无你不欢的时候?现如今外头流言蜚语不断,伤了陛下圣明,陛下对此震怒非常,哪里还会肯见你!”

“不可能,陛下怎会不肯见我!”

想到旧日初见时的宾主尽欢,此后李隆基登基,一直视他如友,但凡喜怒哀乐全都会对他倾吐,而他更知道如何妙语连珠使君欢心,可如今不过是三两句流言,怎会把事情闹到如今这般地步,一时间,姜皎双目圆瞪,使劲想要挣脱钳制自己的双手,可无论他怎么使劲,两边胳膊一直都被人死死把持着,脚下也无法向前挪动半步。情急之下,他不禁大声嚷嚷道:“我蒙此冤屈,朝中上下莫非就无一个明眼人不成?”

“楚国公别冲我嚷嚷,我不过一个不入流的令史,这等大事我怎会知晓?”口中如此说,这青衣令史脚下却向前了两步,旋即压低了声音说道,“好教楚国公得知,也不是没人说过公道话。门下省左拾遗杜十九郎,便曾经封还了决杖流你岭外的制书,只可惜陛下正在火头上,不但根本听不进去,反而更因为张相国奏其妄议国事,因而罢其左拾遗,出为衡州司户参军。他昔日还颇得圣眷,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谁还敢多言不成?事到如今,楚国公你就认命吧!”

姜皎一时间呆若木鸡,当左右架着他出了院子时,他都一无所觉。杜士仪此人他只见过两次,虽觉得此子明智果敢,可与其有交情的只有他那儿子姜度,而且也谈不上什么莫逆之交。可如今他逢此大难,满朝文武这么多人,第一时间站出来为他说话的,竟然是位居谏官的杜士仪!

他自幼生于官宦之家,当初一见李隆基便为之折服,哪怕因为过从太密而一度被囚,险些流配岭南恶地,最终在百般设法后方才只是出为润州长史。可正因为那时候历经审讯却不曾吐过和李隆基有涉的半个字,天子方才会对他分外优容,可没想到贵极一时之后,他又再次落到了比当初更加绝望的境地!

等他回过神来时,却发现自己已经不在大理寺,而是仿佛在洛阳宫乾元殿之前。他被人除去外袍,又为之死死按在了刑凳之上,继而则是手足被缚不得自由。眼看着一个持常行杖的大汉走到了自己身侧,他还来不及说一句什么,背上便传来了一记仿佛深达骨髓的剧痛。可这一下之后,行杖却仿佛突然停了,他的嘴里却是被人塞进了一个小布卷。

“楚国公此次决杖,本应当着文武大臣的面,可陛下格外体恤,免了别人围观。只不过,殿庭行杖,一律杖背。大家都知道楚国公养尊处优,因而手下自会有分寸。都是奉命行事,还请楚国公不要记恨我们这些小人物……这东西不是为了让你不呼痛,而是防着你咬了自己的舌头,那时候却不好调治。好了,继续!”

但凡行杖,若是只有臀腿受刑,即便苦楚,但只要好好养伤,痊愈的可能性自然大得多,可脊背之处却是筋骨聚集,稍有不慎就会伤及肺腑,当初武后用这一招对付大臣,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打得死去活来,然后死在了决杖之后配流的路上。姜皎从前只听说过此等情形有多残酷,但如今自己亲身体会,他方才知道那些记述根本不足以诠释这杖刑苦痛之万一。

最初几杖下去,他便已经痛得脸色发白,若非口中咬了东西,咬着舌头几乎是必然的。可等到十几二十杖,他就已经痛得昏了过去,背上那一条条青紫交错的杖痕异常可怖,渐渐的更是破皮见血,那不过小指粗细的常行杖每一次带着凌厉风声下击,几乎都会有血滴四溅。一旁监刑的青衣令史见此情景,却是对那向自己看来的行刑差役摇了摇头,示意不必停止。一时间,即便行刑的人已经昏迷不醒,但杖责依旧一下一下丝毫停顿都没有。

约摸五十几下的时候,姜皎便悠悠醒转了过来。可这一醒却让他陷入了更加难捱的境地,背上已经说不清是麻是痛还是火烧火燎,他只觉得喉咙里头满是一股腥甜的滋味,额头上挂落下来的冷汗已经糊满了眼睛,那最后几下,他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等到有人解开他的手脚将他重新架着站了起来的时候,他只觉得两条腿虚软无力,浑身便仿佛从水里捞出来一般冷汗淋漓。

“流配之法,想来楚国公未必清楚,我就在此再多啰嗦两句。流配钦州,是六千里外,倘若是骑马,日行七十里,九十天天之内一定要到配所;倘若是骑驴或者步行,是日行五十里,百二十天内必须到配所;至于伤重而不得不坐车,是日行三十里,两百日之内必须到配所。所以,还请楚国公早作预备启程,否则误了日子,难免还会有些波折。”

说到这里,那青衣令史仿佛想到了什么,又笑容可掬地说道:“对了,因圣人震怒,楚国公之弟贬春州司马,都水使者刘承祖配流雷州,其余还有好几个配流的。路上倘若同行,还能有个伴……”

说到这里,他见姜皎勃然色变,最后竟是吐血软倒了下来,他愣了一愣后便将手一挥,见人架着失去了知觉的姜皎离开,他方才轻轻舒了一口气。倘若大理寺还是李朝隐坐镇,今日此般行刑,那老儿必定会阻止抑或干脆廷诤,可现如今新任大理寺卿是个绵软懦弱的,中书令张嘉贞亲自吩咐下来的事,自然不敢有所违逆抗争。要说姜皎还真的是无用之极,听闻天后年间,颇有几个铁骨铮铮的官员,受刑之时虽几度昏厥复苏,却始终一声不吭!

“这几年圣人制令杖杀抑或是用杖刑的次数,还真的是越来越多了……”嘟囔了这一声后,他阴恻恻一笑,吩咐把人送回姜家,转身便回去复命了。

当高力士得到姜皎已经决杖,不日便立时启程前往配流所在钦州的消息时,已经是傍晚时分的事情了。惊讶于大理寺那边竟然动作如此之快,他不禁陷入了踌躇。因为这一桩突如其来的风波,李隆基近日以来气性很不好,所有妃嫔那儿都不曾去过,大多数时候都闷坐在贞观殿,几乎谁都不见。事到如今,他也不想成心去触霉头,思来想去便决定暂且不去呈报这个消息,可没过多久,尚书省那边就有知情识趣的令史送来了另一个消息。

“谢他一声,就说此事我记住了。”

打发了一个心腹宦官去传信,这位从武后当权一直屹立不倒的内侍省第一号人物,不禁在宽敞的直房中来来回回踱起了步子。杨思勖去安南平叛,前时战报回来说是战功斐然,不下于王毛仲那两手花架子。可杨思勖建功立业,他在宫里就没有别的够分量的人好支使了。现如今这节骨眼上,岿然不动是可以明哲保身,可问题在于,这时候需要打破僵局的人!而且在他看来,此次的这一场风波,固然看上去此消彼长,可事后只要天子醒悟过来,自作聪明的人便会玩火自焚!

“将军,将军!”

一个年轻的内侍匆匆进了屋子,见高力士有些恼怒地挑了挑眉,他便慌忙说道:“柳婕妤往陛下的贞观殿去了。”

柳婕妤?第一个坐不住的不是王皇后,不是武惠妃,而是柳婕妤?

高力士在最初的诧异过后,立时眉开眼笑了起来,当机立断地说道:“去尚书省,请他们立时把今日奏疏节略送陛下御览!你亲自去,对人这般说……”

对那年轻内侍严密嘱咐了好一通话,高力士这才回座,支撑着脑袋沉吟了起来。虽没有一定的把握,但横竖不是他亲自出马,死活就看天命了!

贞观殿中,尽管天子面沉如水,但柳婕妤还是端着得体的笑容,行礼过后便送上了几样精致的点心,末了才说道:“妾身知道陛下如今心绪不佳,可若是为了那些流言蜚语便伤了御体,岂不是令天下臣民全都心怀忧切?这几日皇后殿下也好,惠妃也好,再加上妾身和其他嫔御,人人都生怕陛下气坏了身体。一二无知小人作祟,无伤大雅,还请陛下珍视身体,莫要因为外人之言,错怪了人。”

“哦?你说朕错怪了谁?”

见李隆基面色倏然转厉,柳婕妤便不慌不忙地说道:“妾身惶恐,只怕陛下因人言错怪了皇后殿下和惠妃。流言起自宫外,陛下却不见嫔御,岂不叫宫中人心惶惶?妾身今日斗胆请见,只请陛下见一见皇后和惠妃,如此后宫上下自然安心。”

按照嗣滕王所奏,废后之言起自姜皎,李隆基自然最疑心的便是武惠妃。然而,时隔数日再细细思量,他却越想越觉得王皇后亦是嫌疑极大,因而索性谁都不见。此刻柳婕妤如此说,他不禁陷入了踌躇。见自己所言仿佛有效,柳婕妤心中暗喜,这才不动声色地又添了一句话。

“不过,听说今日清河崔氏与京兆杜氏联姻,听说是黄门侍郎裴漼亲自充当地大媒,外头好大的热闹。”

李隆基正因为柳婕妤这若有所指的话而眉头紧皱,外间便传来了一个声音:“大家,尚书省送了今日一应表笺奏疏的节略来。”

“卿之言朕已皆知,你且退。”等到柳婕妤退下,李隆基令外间进来,等展开那长长一卷节略一扫,当头一连数份奏疏的标题就让他一时面露严霜。

谏门下省左拾遗杜士仪封还制书事!

1157.第1157章 安北援军296.第296章 表字君礼,忘年知己174.第174章 竞相染指1213.第1213章 千金买马骨88.第88章 万里奔波,启殡路祭233.第233章 豪侠之道,飘零金枝917.第917章 尘泥之下慕青云547.第547章 诱敌之计418.第418章 诱之以利431.第431章 火树银花不夜天1056.第1056章 万马齐喑13.第13章 谒县令759.第759章 未有凌云志,岂非大丈夫?197.第197章 赏春会上群英萃597.第597章 弄巧成拙1173.第1173章 巧计攻雍丘686.第686章 监考使665.第665章 飞黄腾达496.第496章 宾主尽欢,破空一箭1113.第1113章 一呼百应105.第105章 志同道合686.第686章 监考使63.第63章 师生之心433.第433章 万岁池567.第567章 无耻小人的下场411.第411章 良才美质985.第985章 水火不容640.第640章 请君游代州1238.第1238章 杀史1011.第1011章 人生有取舍624.第624章 兵荒马乱,节度副使567.第567章 无耻小人的下场269.第269章 恩怨几许,岂可无回敬?1156.第1156章 偷袭和反偷袭101.第101章 珠联璧合访张旭928.第928章 陈尸当场,依依话别329.第329章 大难来时不离弃961.第961章 欺人太甚352.第352章 尽得圣心,撼张不难821.第821章 谁人技高一筹?199.第199章 临别肺腑言,意恐迟迟归1070.第1070章 名将之决意1041.第1041章 夜袭1004.第1004章 雄城奠基580.第580章 凌厉反击456.第456章 同科再聚首922.第922章 心灰若死124.第124章 声若碎云金童舞829.第829章 还君先锋使,朔方君最贤348.第348章 逆转33.第33章 越女传人583.第583章 突厥牙帐,云州特使681.第681章 预备后手,宇文之谋389.第389章 胜败之间59.第59章 我家有个小九妹437.第437章 香茶美乐,弟子随侍904.第904章 使臣,各怀雄心878.第878章 夤夜凶讯929.第929章 金蝉脱壳371.第371章 怨心深种,丰收大归473.第473章 极品好茶,利于美白1096.第1096章 全我君臣忠义1134.第1134章 自绑手脚715.第715章 轩然大波625.第625章 为副节度贺!第1278章 终章 二变天254.第254章 小妹代传情1064.第1064章 炸毛880.第880章 闯宫499.第499章 以直报怨535.第535章 会错圣心763.第763章 百事农为本920.第920章 教化洗脑,胡儿有智274.第274章 此消而彼长,人约黄昏后575.第575章 大敌当前597.第597章 弄巧成拙484.第484章 喜事连连1104.第1104章 援军1099.第1099章 破罐子破摔828.第828章 谁是郭子仪?1149.第1149章 自刎665.第665章 飞黄腾达689.第689章 大考之争272.第272章 当头一棒1225.第1225章 儿孙如刍狗640.第640章 请君游代州221.第221章 凛然风骨239.第239章 寒光雄曲,一箭穿心757.第757章 君子器量919.第919章 人心向背定成败1079.第1079章 骨利干之王883.第883章 千里回京为述职?1185.第1185章 却教忠良寒心488.第488章 吴郡之盛,显宦不绝94.第94章 救场如救火189.第189章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479.第479章 江陵遇故迹646.第646章 名士云集1137.第1137章 文士烈胆
1157.第1157章 安北援军296.第296章 表字君礼,忘年知己174.第174章 竞相染指1213.第1213章 千金买马骨88.第88章 万里奔波,启殡路祭233.第233章 豪侠之道,飘零金枝917.第917章 尘泥之下慕青云547.第547章 诱敌之计418.第418章 诱之以利431.第431章 火树银花不夜天1056.第1056章 万马齐喑13.第13章 谒县令759.第759章 未有凌云志,岂非大丈夫?197.第197章 赏春会上群英萃597.第597章 弄巧成拙1173.第1173章 巧计攻雍丘686.第686章 监考使665.第665章 飞黄腾达496.第496章 宾主尽欢,破空一箭1113.第1113章 一呼百应105.第105章 志同道合686.第686章 监考使63.第63章 师生之心433.第433章 万岁池567.第567章 无耻小人的下场411.第411章 良才美质985.第985章 水火不容640.第640章 请君游代州1238.第1238章 杀史1011.第1011章 人生有取舍624.第624章 兵荒马乱,节度副使567.第567章 无耻小人的下场269.第269章 恩怨几许,岂可无回敬?1156.第1156章 偷袭和反偷袭101.第101章 珠联璧合访张旭928.第928章 陈尸当场,依依话别329.第329章 大难来时不离弃961.第961章 欺人太甚352.第352章 尽得圣心,撼张不难821.第821章 谁人技高一筹?199.第199章 临别肺腑言,意恐迟迟归1070.第1070章 名将之决意1041.第1041章 夜袭1004.第1004章 雄城奠基580.第580章 凌厉反击456.第456章 同科再聚首922.第922章 心灰若死124.第124章 声若碎云金童舞829.第829章 还君先锋使,朔方君最贤348.第348章 逆转33.第33章 越女传人583.第583章 突厥牙帐,云州特使681.第681章 预备后手,宇文之谋389.第389章 胜败之间59.第59章 我家有个小九妹437.第437章 香茶美乐,弟子随侍904.第904章 使臣,各怀雄心878.第878章 夤夜凶讯929.第929章 金蝉脱壳371.第371章 怨心深种,丰收大归473.第473章 极品好茶,利于美白1096.第1096章 全我君臣忠义1134.第1134章 自绑手脚715.第715章 轩然大波625.第625章 为副节度贺!第1278章 终章 二变天254.第254章 小妹代传情1064.第1064章 炸毛880.第880章 闯宫499.第499章 以直报怨535.第535章 会错圣心763.第763章 百事农为本920.第920章 教化洗脑,胡儿有智274.第274章 此消而彼长,人约黄昏后575.第575章 大敌当前597.第597章 弄巧成拙484.第484章 喜事连连1104.第1104章 援军1099.第1099章 破罐子破摔828.第828章 谁是郭子仪?1149.第1149章 自刎665.第665章 飞黄腾达689.第689章 大考之争272.第272章 当头一棒1225.第1225章 儿孙如刍狗640.第640章 请君游代州221.第221章 凛然风骨239.第239章 寒光雄曲,一箭穿心757.第757章 君子器量919.第919章 人心向背定成败1079.第1079章 骨利干之王883.第883章 千里回京为述职?1185.第1185章 却教忠良寒心488.第488章 吴郡之盛,显宦不绝94.第94章 救场如救火189.第189章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479.第479章 江陵遇故迹646.第646章 名士云集1137.第1137章 文士烈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