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官场规矩多

第69章 官场规矩多

方重勇和郑叔清的判断是正确的,李隆基被舔的很“舒服”,并未追究郑叔清“怠慢”杨玉环的事情,反而是赏赐了一百匹唐锦。然后老郑一匹都没留下,都拿去……打点关系了。

“上次你答应的无敌双胞胎姐妹花呢?”

几天后,方家宅院的书房里,双方刚刚落座,方重勇就看着郑叔清询问道。

“什么双胞胎?什么姐妹花?”

郑叔清一愣,完全不知道方重勇在说什么,他早就忘记这一茬了。

“你不是说事成之后,送我一对双胞胎姐妹花么?现在唐锦那事我帮你解决了吧?

伱是不是该表示一下呢?

都是大人了,还来哄骗一个孩子?”

方重勇对收不收姐妹花不在意,但他对老郑三番四次放空头支票极为不满。

“哦,你说这个啊。少年戒色,我怎么能害你呢。那双胞胎姐妹花送不得,送不得。”

郑叔清言不由衷的说道。

看到方重勇在爆发的边缘,他连忙开口道:“我给你准备了一份大礼,明日穿得正式一点,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不会是相亲吧?我已经有婚约在身了,你这样明目张胆的挖墙脚,不厚道啊……”

方重勇满脸疑惑的看着郑叔清问道。

“我知道,你跟王家女有婚约嘛。放心,是好事,绝对的好事!明天我来接你。”

郑叔清越是这么说,方重勇就感觉越是不对劲。

WWW⊕ tt kan⊕ ¢ ○

他轻叹一声问道:“有什么事情帮忙,你直接说好了,不必绕弯子。”

老郑找他就是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

“是这样的,那个户部侍郎的官,我当得不是很顺……”

郑叔清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反正大家都这么熟了,找别人询问他也不是很好意思,再说也信不过。

方重勇哀叹一声,无奈摊开手说道:“求官应该去找右相,或者找圣人,你到我这里能求到什么呢?”

“唉,这就是你不明白了,户部下设户部司、度支司、金部司、仓部司。一个尚书两个侍郎,每个侍郎分管两个司,看起来好像很忙对吧?”

“然后呢?”

“然后容易出政绩的户部司与度支司,是另外一个侍郎掌管,我乃是掌管金部司与仓部司。”

郑叔清开始大倒苦水。

金部司呢,是掌全国库藏出纳、权衡度量之数,以及长安与洛阳两京市、互市、和市、宫市交易之事,百官军镇蕃客之赐及给宫人、王妃、官奴婢衣服等事。

仓部司呢,是掌全国库储,出纳租税、禄粮、仓廪之事。

这两部都有正副主官,官职为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下辖主事三人,令史十人,书令史二十一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

呵呵,看起来郑叔清麾下人确实不少。

但只要想想大唐有好几千万人啊!再看户部这些司曹的人数,就知道户部不是人太多,而是人少得可怜,如果按照规章制度走程序,只怕连正常运转都很难了。

然而现在户部已然在正常运转,那便要反推回来,想想户部本身的权力是不是真的如典章上说的这样牛逼。

所以结果很明白了,其实不是户部的官员少了,而是户部的权力,被别的衙门给分走了,所以导致户部并没有那么多事情可以做。

事实也正是如此,经过郑叔清这么一解释,方重勇就已然完全理解老郑为什么如此着急了。

其实户部这两个司,权力大部分都是虚的。也就是说,负责执行的机构另有其人,只是办完了事情以后,来户部这边存个档报个到而已。户部并不能直接控制这些事务的运转。

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大唐中枢“九寺”之一的“太府寺”了。

它是负责管理经济事务的机关,又称外府寺、司府寺。其长官为太府卿,副官为太府少卿,各一员。

太府寺负责管理国家财货和贸易事务,其下属有:两京诸市署,掌管财货交易;左藏署,掌管钱帛,实际上就是国家的金库;右藏署,掌管金玉、珠宝、铜铁与骨角等物。

此外,开元以来,李隆基还命太府寺在两京设置常平署,负责主管平籴之事,即国家在丰年收购粮食储存,准备在荒年发售,以稳定物价,安定人心。

那么问题来了,户部的金部司好像跟太府寺的职能高度重叠啊,到时候产生矛盾了,谁听谁的呢?

这是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朝廷给出的答案是:以太府寺为主,户部只有知情权,没有管辖权。

户部的职权已经在大唐建立后的这一百多年里,被很多其他部门渐渐掏空了。

因此郑叔清现在不是太忙,而是太闲了。户部的那些事情,可以自如运转,根本不需要他来插手。

或者换个说法,郑叔清身上光有“侍郎”这个官位是不够的,他现在还缺乏一个关键的“差遣”。

名义上有了侍郎的官位,权力上却没有侍郎该有的实力。这就是现在郑叔清的尴尬处境。

老郑身上缺乏的这个“差遣”,才是他在中枢存在的根本意义。

户部的事情,本身就可以自行有序运转,难道户部侍郎的工作就是每天看看账册,然后喝喝茶就完事了么?

或许看账册是户部侍郎的日常事项之一,但简单混日子,却不是唐代官场的规矩。

唐代的所谓“差遣”,那是有什么事情就设什么官。包括“节度使”在内,最开始其实都是差遣,而并非官位。

具体有什么差遣,这个才是郑叔清能出什么政绩的关键。

至于户部日常琐碎,不提也罢。

“右相昨日问我,要不要接修漕渠的差遣,也就是修从长安到洛阳之间的漕渠,以利漕运。你说这个差遣,我要不要接呢?接了就是户部侍郎兼转运使了。”

郑叔清有些犹豫的问道。

方重勇前世汉语词汇中的“官职”二字,在此时就有明显划分,两个字代表了两个意思,组合起来变成了一个新词。一千多年以来,基本上保持了词汇的原意。

侍郎是官,李林甫交代修漕渠的差遣是“转运使”,是职。二者合在一起,才是大唐官僚的基本配置,合称“官职”。

而“豪华配置”,则可能是一个官配上几个职,然后再加上一些散官头衔。比如说“户部侍郎兼盐铁使、转运使”之类的。

官员权力的来源,是来自差遣而非官位本身。

所以说唐代的官,哪有那么容易做啊!普通人以为户部侍郎就是整日在六部的衙门里面混时间等下班,如果真是那样,户部早就被裁撤了。

“就是说,你需要一个转运使的差遣,然后接修漕渠的差事,对么?”

弯弯绕绕一大堆,方重勇总算是听懂了郑叔清到底要做什么了。

“正是如此。”

郑叔清微微点头,面色肃然。

“郑侍郎应该是不想干这个差遣吧。”

方重勇一脸古怪看着郑叔清问道,对方要是想干这个差事,只怕早就跟李林甫打包票了,犯得着来自己这里“取经”么。

“谁说不是呢。”

郑叔清叹了口气说道:“我自己什么德行,那是再清楚不过了。挖漕渠啊,那不是一般人能办的,得心够狠才行。我这个人就是心不够狠,还担心名声坏了。”

“挖漕渠需要心狠?”

方重勇抓抓头,没明白这到底是个什么逻辑。

“圣人是个急性子。你预计要挖五年,圣人不可能等你五年,估计最多三年。然后挖的时候呢,可能遇到各种问题,正常进度,那就说不好得要六七年了。

正因为这样,所以要不断发动徭役,让沿途百姓都来修漕渠。既然工程催得着急,一般方法肯定不行,那必须得日夜不停的修。

修好了以后还不算数,还得让漕船按时将货物运到长安,让圣人看到效果才行。这里头,要发动多少人力,消耗多少物力?

成了还好说,万一修不成,到时候肯定要有替罪羊被推出来,你觉得谁会比我更适合当替罪羊呢?

是右相,还是圣人?”

郑叔清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总结为六个字就是:不好搞,风险大。

修漕渠本身就不容易,然后要赶工期。

赶工期不说,还要能顺利通航。

通航了不说,还得让洛阳的粮秣与财货顺利及时运输到长安!

要知道,李隆基来验收工程,他可不是从长安沿着漕渠出发到洛阳,看这条漕渠修得怎么样的。

这位大唐圣人验收漕运工程的硬标准就一个:

你给我把货从洛阳送到长安了没有?

如果送了,那么你送了多少?花了多少时间?

这个政绩太踏马难搞了,老郑回去想了三天,越想越觉得坑太大,根本填不平!

“郑侍郎,我有一句话想说,你能不能恕我年幼无知,让我畅所欲言?”

方重勇幽幽问道。

一听这话,郑叔清就感觉大事不妙。

他长叹一声道:“你说吧,都到这个份上了,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呢?”

“是这样的,其实山川地理的走向,自有天数。非人力可以轻易更改,此乃人不能胜天。

这也是为什么人工开凿的沟渠总是容易损坏淤塞的原因。

从长安另外开辟一条漕渠通洛阳,这是在逆天而行。或许数年内还有些作用,但我敢肯定,十年以内,此漕渠必废。

一个必定会废掉的漕渠,郑侍郎还是不要太上心的好,就算功绩做出来了,也不过是取悦圣人一时半会而已,不顶什么大用。

郑侍郎不如把差事推掉吧。”

方重勇非常诚恳的说道。

他就不相信自己说的这些,郑叔清这个老硬币看不出来!

通济渠、永济渠这两条运河,当初在修的时候,就考虑了地形和地势。所以它们基本上还是比较稳定的,早前也都是局部运河,运作了少说也有数百年。

但现在开凿的这条漕渠,乃是典型的“逆天而行”,严重违背的黄河渭河水系的运转规律。换句话说,这玩意迟早要废的,如果要维持漕渠通畅,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会大到不可想象!

“其实,此渠确有不妥,但朝中诸公,都有不能言明的原因。现在你在这里说这条漕渠不该修,没有任何意义。”

郑叔清长叹一声说道。

谁不知道这漕渠修着肯定不太对劲呢?

当然是知道的。可是,长安所需的粮秣,以及转运西域的物资,都急需这条新的大动脉!

哪件事情最急,就先做哪件事,这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你是说,推掉这差事?”

郑叔清有些不舍的问道,他完全可以预料到,这条漕渠如果修成功了,自己起码可以混个户部尚书,或者转个太府卿之类的官职。

但如果推掉这份差遣……只能说李林甫也是有脾气的,会发生什么事情就不好说了。

上次郑叔清跪舔杨玉环,回去后就到平康坊的李林甫宅院,给这位大唐右相解释了很久,才算勉强过关。

而这也不是老郑能言善辩,主要还是李林甫如今正在用人之际,不想节外生枝,也担心别的势力,比如张守珪,从自己这边挖墙脚。

要不然,老郑这波起码被贬官是免不掉的。

“长痛不如短痛。”

方重勇强调道。

郑叔清微微点头,无声叹息,算是默认接受了。

“其实,大唐与吐蕃的全面战争,已经迫在眉睫,火烧眉毛了。到时候,往河西与陇右输送粮秣、兵员等事务,定然会成为户部的重中之重。

郑侍郎不如跟右相请示一下,同样是求一个转运使的差遣,只是不去修漕渠,而是负责转运从长安到河西等地的物资。

唐军若是败了,郑侍郎自然会被牵连贬官。可若是唐军胜利了,无论后方保障是否得力,郑侍郎都是躺着升官。这个差遣,可还做得?”

听到这话,郑叔清想起当日在长安驿站见到牛仙客时,对方描述的一些事情。

确实,河西与陇右那边的战事,已经是迫在眉睫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后勤保障这一块,实际上是很容易出政绩的。

前提是唐军跟吐蕃打仗,要打赢。如果打输了,哪怕郑叔清能自证清白,说明物资保障得力,最多也就能保一个不被治罪。

到底要不要赌唐军赢呢?

郑叔清低着头不说话,好像是在做什么艰难的决定。

“这次,我正在运作我未来岳父王忠嗣去河西为边将。郑侍郎可以赌一把,而且你在长安负责后勤供给,唐军的赢面也更大些。”

方重勇压低声音说道。

“行,就这么办,我现在就去找右相说这件事。”

郑叔清慎重点头道。

“呃,你真的有把握么?”

郑叔清又忍不住疑惑问道。

“放心,我也会去河西,总不能把自己也坑了吧?”

方重勇拍拍胸脯担保道。

听到这话郑叔清一愣,随即反问道:“你去河西做什么?你又拿不动刀!”

“只当是见识一下西域的风情吧。”

方重勇随口打哈哈说道。

二人分别之后,郑叔清立刻去找了李林甫商议此事。

果不其然,李林甫正愁没有机会染指河西政务军务,郑叔清的提议很快就得到了首肯。李林甫甚至当场拍板,这个差事,可以没有任何难度的将其拿下。

而到了第二天,当郑叔清带着穿着唐锦袍子,看起来人模狗样的方重勇,来到位于朱雀门街东第四街街东从北数的第八坊,也就是宣平坊时,这位长安神童彻底傻眼了。

“不会有什么奇怪的事情吧?”

看到郑叔清要走进一间普通的宅院,方重勇忽然停住脚步询问道。

(本章完)

295.第255章 河西教父的底蕴183.第165章 知易行难223.第196章 谁搞我我杀谁第22章 不会搞钱的宰相就是废物第350章 相行渐远第329章 传统艺能第373章 反客为主之计215.关于基哥到底喝不喝酒,转载一篇文章以第9章 朝堂风云第327章 多余之人第355章 人分为两种294.第254章 陇右套路深168.第152章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287.情况稳定146.第134章 我以我血荐轩辕第88章 你上你能行第303章 因吹斯汀第297章 九愚一智第378章 阿喀琉斯之踵187.第168章 卡bug191.第171章 拯救大兵郑叔清第337章 不为宾客者皆为菜肴第433章 何日风起云涌165.第149章 车门已经焊死第438章 人生何处不相逢236.第208章 银枪孝节(上)237.第209章 银枪孝节(下)第336章 放长线钓大鱼298.第258章 羊吃人第15章 一只脚上岸(下)第331章 勾栏从来扮高雅第447章 河北飘来的阴云第440章 啪241.第212章 长安能源危机205.第181章 影子选手第290章 用魔法打败魔法106.第103章 在其位,谋其事第87章 酷爱折腾第433章 何日风起云涌294.第254章 陇右套路深第373章 反客为主之计第320章 北斗七星高第301章 禄山之死(本卷完)第364章 圣女卖身救国记225.第197章 暗涌126.第120章 逆向思维反杀第77章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179.第162章 三年之期已到196.第174章 江湖上竟然有我的传说190.第170章 大唐科举资格审查第355章 人分为两种第317章 钓鱼怎能不戴头盔164.第148章 我们是讲道理的第61章 新书上架通知第312章 以攻代守第93章 官场潜规则286.第248章 本职工作第420章 谁才是真大哥第27章 各自的麻烦第358章 万里赴戎机153.第139章 纸上谈兵第447章 河北飘来的阴云第89章 河西人杰地灵127.晚点更新8000字大章节第410章 夕阳无限好第19章 人虎相半居,相伤终两存第4章 人生就像是洋葱第8章 我就说我是神童吧275.第240章 马太效应273.第239章 枯藤老树昏鸦231.第203章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第377章 大食兵弱第57章 唐科大少年班270.第236章 都是为圣人办事第79章 节帅的阴影118.第114章 基哥的一己之见第30章 长安官场的那点事128.第121章 大唐佛教从业资格考试310.第269章 你是自愿为圣人分忧,还是被毒130.领证了。。。。第440章 啪第427章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第424章 敌在香积寺第15章 一只脚上岸(下)第395章 一码归一码第361章 豪门夜宴(上)第455章 血战黄花堆175.第158章 惊天弊案(1)第327章 多余之人第55章 盛唐小学生204.第180章 好牌还需高手打307.第266章 高力士做不到的事,奴可以做第308章 一鱼二吃第294章 今日之辱,我安禄山他日必有厚报287.情况稳定151.第137章 搞不定就带着小姨子跑路!第20章 鲜血染官袍220.第193章 外行?不,我才是专家。第295章 晚唐行为艺术
295.第255章 河西教父的底蕴183.第165章 知易行难223.第196章 谁搞我我杀谁第22章 不会搞钱的宰相就是废物第350章 相行渐远第329章 传统艺能第373章 反客为主之计215.关于基哥到底喝不喝酒,转载一篇文章以第9章 朝堂风云第327章 多余之人第355章 人分为两种294.第254章 陇右套路深168.第152章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287.情况稳定146.第134章 我以我血荐轩辕第88章 你上你能行第303章 因吹斯汀第297章 九愚一智第378章 阿喀琉斯之踵187.第168章 卡bug191.第171章 拯救大兵郑叔清第337章 不为宾客者皆为菜肴第433章 何日风起云涌165.第149章 车门已经焊死第438章 人生何处不相逢236.第208章 银枪孝节(上)237.第209章 银枪孝节(下)第336章 放长线钓大鱼298.第258章 羊吃人第15章 一只脚上岸(下)第331章 勾栏从来扮高雅第447章 河北飘来的阴云第440章 啪241.第212章 长安能源危机205.第181章 影子选手第290章 用魔法打败魔法106.第103章 在其位,谋其事第87章 酷爱折腾第433章 何日风起云涌294.第254章 陇右套路深第373章 反客为主之计第320章 北斗七星高第301章 禄山之死(本卷完)第364章 圣女卖身救国记225.第197章 暗涌126.第120章 逆向思维反杀第77章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179.第162章 三年之期已到196.第174章 江湖上竟然有我的传说190.第170章 大唐科举资格审查第355章 人分为两种第317章 钓鱼怎能不戴头盔164.第148章 我们是讲道理的第61章 新书上架通知第312章 以攻代守第93章 官场潜规则286.第248章 本职工作第420章 谁才是真大哥第27章 各自的麻烦第358章 万里赴戎机153.第139章 纸上谈兵第447章 河北飘来的阴云第89章 河西人杰地灵127.晚点更新8000字大章节第410章 夕阳无限好第19章 人虎相半居,相伤终两存第4章 人生就像是洋葱第8章 我就说我是神童吧275.第240章 马太效应273.第239章 枯藤老树昏鸦231.第203章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第377章 大食兵弱第57章 唐科大少年班270.第236章 都是为圣人办事第79章 节帅的阴影118.第114章 基哥的一己之见第30章 长安官场的那点事128.第121章 大唐佛教从业资格考试310.第269章 你是自愿为圣人分忧,还是被毒130.领证了。。。。第440章 啪第427章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第424章 敌在香积寺第15章 一只脚上岸(下)第395章 一码归一码第361章 豪门夜宴(上)第455章 血战黄花堆175.第158章 惊天弊案(1)第327章 多余之人第55章 盛唐小学生204.第180章 好牌还需高手打307.第266章 高力士做不到的事,奴可以做第308章 一鱼二吃第294章 今日之辱,我安禄山他日必有厚报287.情况稳定151.第137章 搞不定就带着小姨子跑路!第20章 鲜血染官袍220.第193章 外行?不,我才是专家。第295章 晚唐行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