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火中洞见

赤灵激动地浑身发出了颤抖,神情兴奋无比,即便是在丹穴山,关于他的秘密也没有多少妖物知道,而赤焰豹一族的前辈曾经受过他的指引,在丹穴山的地位很高,因此却是知道丹穴山来历,以及他真实身份的。也因此,赤焰豹一族一直以此为傲,所以在发生了元狰之事后,虽然丹穴山众妖并没有让赤焰豹一族离开,但是身为大长老的赤先还是毅然选择了自我放逐,坚持要带族民离开,并自我圈禁于此,以维护丹穴山的训诫之规。而那些丹穴山的训诫,正是由他留下的,丹穴山世代遵从守护,绝不违背。

现在他却已经亲自到了这里,虽然现在的他修为还不足,甚至还不知道自己就是他。但在赤先心中,赤焰豹一族自然有守护之责。赤灵好不容易才慢慢地冷静下来,几乎是强行克制着想要冲出去参拜他的冲动,他道:“大长老,既然您刚才就已经知道是他来了,为什么对他还有诸多的刁难,不是应该立即将他请入结界吗?这可是赤焰豹一族想都不敢想的荣耀啊!”

赤先看了一眼赤灵,心中叹息,这孩子敦厚朴实,十分真诚,但是要做大长老,还有太多的东西要学啊。他伸出大手,一拍赤灵的肩膀,稳住了赤灵不住颤动的身形,道:“赤灵啊,如果你走在族民中间,我们的族民见到你会跪拜吗?”

赤灵不明白大长老的意思,连忙道:“这怎么会。跪拜是赤焰豹一族最高的礼节,只有对无比尊崇的对象才会跪拜。整个族内,族民们只会跪拜大长老啊!”

赤先道:“那这不是一样吗?他现在的名字叫做陆止一,我们会跪拜他,但是却不会跪拜陆止一。他虽然是他,但是现在他还不是他,我们还不能用对待他的方式对待陆止一,陆止一只是陆止一,你明白吗?”

赤灵恍然大悟,笑道:“赤灵明白了。如果我们那样做了。只怕会吓着他。我应该还是将他当做陆老弟。”

开来赤灵的悟性还是不错的,赤先满意的点点头,补充道:“除了会吓着他,只怕也会损害他的修行。丹穴山有流传他当年离去之前曾经交代的话。他的离去不是为了其他。而正是为了无量无数的不能入解脱境的妖物找寻出一条究竟解脱之道。如今他已经回来了。但是要完成的事情却还没有完成,我们不能在此时去干扰他。

同样的,这也不该是我们该有的做事的方式。把当面之人当做另外一人去对待,这是会惹人厌恶的,这悖于丹穴山的训诫。现在他既然是陆止一,那就是陆止一,我们不需要做其他任何的事情,只是尽力帮助他就好。”

赤灵听着大长老的教训,点头称是。一边心中想到,自己居然将他称作老弟,这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如果传到了丹穴山上,让那些家伙们知道了,那还不让他们羡慕死?赤灵暗暗欢喜不已。

火是什么?陆正在火灵神树之下入定,遵从师父所教的感应万物的办法,以全部的神识去感应这棵神树之时,无边的火向他涌过来,瞬间与他的神识联系在了一起,让他进入了一个火的世界,真真切切的感应着火为何物?

所以真正了解万物的办法,最高明的并不是去观察其性状,试验其效能,而是去成为万物。所谓自家事自己知,没有比自己能够更了解自己的,外人所见终究只是表现出来的一切罢了,唯知我,即可知我之所能。而终于不可能去了解那表现出一切相状的背后的自我。对于修行人来说,这正是退去意识之幻背后显露的神,也是万物自在的神!

人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团火吗?当然不能,因为想象而出的都是幻觉罢了,这不是可以用思维代入之事,而是需要以真实的修行求证,神识通感,以火为身。

所谓感应万物,即是神识去包裹、体察、感应、乃至进入万物,神识进入之后,万物便成了他的一部分。这与用御物之力摄物不同,神识所在,如同身心所在,神识所感,即是身心所感。也就是说,在神识进入的万物,便如同成了他的肉身一样无二。比如陆正的神识进入了一块石头,那这块石头就会成为他的部分身体,这是极为高明的感应万物。

这个时候的陆正,种种明悟渐渐涌上了心头,首先他明白的就是白衣人师父让他感应万物,以知身境化显元神之后的产生的神识去知万物之身的目的。在有了这种感应万物的经验之前,与其说人生存于天地之间,不如说人生存在万物之中,就是万物生灭循环的一部分。而随着他不断以神识感应万物,所达到的并不是与万物渐渐混而为一。相反,这种感应让他更加明白了自己与万物的不同,让他真正的明白自我和万物的区别,从而真正从万物之中独立出来,立于天地之间。

白衣人师父告诉陆正,这样的境界并不是修行人当行之道,如此神识游于万物,就如鬼物一般,早已丧失其本,属于阴邪之道不说,更不必谈往下的身心相合、形神为一的知心境了。所谓身止,正是通而有别,也就是潜龙诀之潜字真意所在。

什么是身之止?神识所感可以离身而在,甚至通达万物,以万物为身。那么如此一来,自我之身是在还是不在呢?神识所寄只是在物,如此万物混然为一,万物皆是我身,那么为什么要说这一具肉身方是我呢?神识所在即是我之所在,抛弃肉身,以神识游于万物之中,岂不是更加自在,更加无拘无束吗?

因而,此时陆正在火灵神树之下,感应到的并不是火的热、火的躁动、火的光、火的其他种种一切,而就是直接感应到了火,或者说是感应到了火之神!这是一种奇妙而难言的体悟,入定的陆正就是一颗跳动的火苗,就是一片燃烧的火焰。

知身,并不仅仅只是以神识知我之身,还要见自己之身在万物之中,与万物相同,亦与万物相别,是自我之肉身与万物之关联,此时才能见我身之止。

白衣人师父告诉陆正,其实这一步,如果不用来感应万物,而是寄托以神识化念,寄托于物,便是人间所谓的许多鬼物能够显灵之法,可以说是识镜法术的一种。但这种法术往往不能直接寄存有灵众生,而可以寄托泥胎木偶之中。因为有灵众生,自有心灵,除非处于病中,心念暗弱,神气匮乏,才有可趁之机,但也不可能剥夺其自主之心,只能潜移默化,加以影响罢了。

天地之间,所不能动者,便是自主之心。当然所不能移动,却可以用种种幻象欺骗,这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了。因此,感应万物之术不仅可以用来追踪气息,还可以用来召唤天地之间一切不可见之灵,比如鬼、精灵等等。

所谓潜者,是龙在深渊之中,即如元神在身。是本来之地,是发生之处,是休养生息。以人间的道理来说,就犹如人的本来家园,人若是离开了家园,岂不是成了流浪之子,就好比陆正离开了家之后,成了青龙寺街上的乞丐一样,漂泊无依,虽然处处是家,其实根本无家可归。

元神存身,便有滋养生机之功。因此知身境之中,元神、元精、元气三者,便是身心所系,性命所在,是形神变化之根本。知止于身,则一切有所依,一切有所凭,乃是一切神通法术的起点。

由知身而知万物,最终至知止于身,这是再度印证了知心境界。这是陆正的第二个明悟。师父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之前他证入了空门无我之境,无我这一切不生,如果他要继续如佛门修行的话,这当然是最好的,但是他要修行的御龙诀实际上更接近道门,但又有所不同,却与佛门之修行大相径庭,因此证入空门,可以说是陆正在修行路上踏错了一步。师父这么做是将他的修行又拉入了正轨,而且是无声无息的就做到了,甚至都没有跟陆正说起。

空门无我之境,不仅观照无我,更视天地万物如梦如幻,这一点陆正在日月庐时候,就在云叶尊者那儿领教过了。此时再想起这件事,陆正也已经明白,云叶尊者当时这么做并不是简单的闲聊,也不是当时自己以为的这位苦行僧的师父是在开导自己,而就是为了在自己心中种下一颗幻种,让自己在某个时候能够领悟佛法,进入佛门修行。

这点心机藏得可真够深的!如果不是陆正现在自己明白过来,只怕他永远都不会知道。同时陆正心中也不禁疑惑,这云叶尊者为什么要引自己入佛门呢?虽然证入空门,自己并非无所得,但是这样的行为却明显带着诱拐,却是让他感觉不舒服了。何况,刚刚不久之前,云叶尊者还前来搜拿自己,甚至想要致自己于死地,这个和尚心机实在是可怕,又不知道他的目的究竟为何?但他的目的还没达成,应该不会中途把手,以后可是要多加小心了。(未完待续。。)

第二十二章 玉符第五十三章 无挂碍故第三章 龙图之意第六十一章 无因只为故第八十七章 七情为弦身为器第五十四章 三火衍七相第四十一章 六识阴毒第八十章 虚言巧心遇纯真第九十三章 云台座落显群仙第三十六章 好恶分甘苦第七十八章 再入尘寰第一眼第五十七章 圈禁之族第四章 调虎计第六十九章 五色动人心第四十六章 麒麟角第六十二章 万物有心第九十四章 正心第三十四章 遮心欺主用巧言第三十一章 天怒第十章 无中生有第三十九章 无改当初一霹雳第七十九章 圣身残留唯一念第八十二章 一心感通时第八章 无面狐第二十章 闻啸第三十一章 车行八方无辙迹第一百零五章 择地安我身第九十四章 相思又相忘第五十七章 曾经相见今如旧第十四章 往来一息成吐纳第二十七章 两难第二十三章 断慈山第一百零四章 此后何所忆第五十四章 挖肺掏心饲虎狼第二章 人有谋第二十章 六识珠第十六章 如此行迹当何名第四十四章 丹穴山第一百章 心知第七十九章 圣身残留唯一念第三十一章 车行八方无辙迹第八十六章 由人而妖第八十七章 镇宗兽第六十三章 相对争锋在纤毫第九十八章 兴疑答非所问者第三十八章 辩佛第八十六章 万物有声第十八章 转生死第九十四章 偷天计第八十二章 握晨曦兮化利剑第六十一章 人参娃娃第四十八章 鱼我所欲第三十六章 己愿第二十八章 石像第十章 一气流形可吹万一百一十九章 相期一梦中第二十三章 断慈山第七十九章 机巧千般丧天真第三十四章 遮心欺主用巧言第五十八章 鼾声里第三十二章 佛国仙界何眼前第三十八章 辩佛第五十七章 功德催促大器成第二十四章 虚空飘落天上花第八章 忘形摄意任风狂第九十章 佛在心头莫远求第三十六章 蝴蝶王第二十二章 早知天意有归属第六十六章 百花深处第九十二章 射御之有道第九章 借法第九十六章 缥缈入云佛影现第七十五章 此时兄弟第九十七章 花开一树几多闻第七十五章 信之何信乱我心第三十四章 谋算之道窃其时第五十八章 九霄云动异雷生第九十九章第六十八章 天地灵火第二十章 圆圆一轮中第八十一章 其命其数第四十六章 赏月吟风莫要论第三十四章 人算天算第九十九章 颠倒恐怖谁先破唐小九的单章第三十四章 遮心欺主用巧言第三十二章 龙图安居不动身第五十四章 三火衍七相第九十章 同心第六十四章 日月所向第九十四章 花落天地谁为主第四十六章 君子之饰第九十章 呼之将欲出第三十七章 死生身运同请假三天!第八十一章 其命其数第八十六章 于用为之宰第三十二章 无缝玉塔第五十七章 竹林中第九十章 此剑行处善恶分
第二十二章 玉符第五十三章 无挂碍故第三章 龙图之意第六十一章 无因只为故第八十七章 七情为弦身为器第五十四章 三火衍七相第四十一章 六识阴毒第八十章 虚言巧心遇纯真第九十三章 云台座落显群仙第三十六章 好恶分甘苦第七十八章 再入尘寰第一眼第五十七章 圈禁之族第四章 调虎计第六十九章 五色动人心第四十六章 麒麟角第六十二章 万物有心第九十四章 正心第三十四章 遮心欺主用巧言第三十一章 天怒第十章 无中生有第三十九章 无改当初一霹雳第七十九章 圣身残留唯一念第八十二章 一心感通时第八章 无面狐第二十章 闻啸第三十一章 车行八方无辙迹第一百零五章 择地安我身第九十四章 相思又相忘第五十七章 曾经相见今如旧第十四章 往来一息成吐纳第二十七章 两难第二十三章 断慈山第一百零四章 此后何所忆第五十四章 挖肺掏心饲虎狼第二章 人有谋第二十章 六识珠第十六章 如此行迹当何名第四十四章 丹穴山第一百章 心知第七十九章 圣身残留唯一念第三十一章 车行八方无辙迹第八十六章 由人而妖第八十七章 镇宗兽第六十三章 相对争锋在纤毫第九十八章 兴疑答非所问者第三十八章 辩佛第八十六章 万物有声第十八章 转生死第九十四章 偷天计第八十二章 握晨曦兮化利剑第六十一章 人参娃娃第四十八章 鱼我所欲第三十六章 己愿第二十八章 石像第十章 一气流形可吹万一百一十九章 相期一梦中第二十三章 断慈山第七十九章 机巧千般丧天真第三十四章 遮心欺主用巧言第五十八章 鼾声里第三十二章 佛国仙界何眼前第三十八章 辩佛第五十七章 功德催促大器成第二十四章 虚空飘落天上花第八章 忘形摄意任风狂第九十章 佛在心头莫远求第三十六章 蝴蝶王第二十二章 早知天意有归属第六十六章 百花深处第九十二章 射御之有道第九章 借法第九十六章 缥缈入云佛影现第七十五章 此时兄弟第九十七章 花开一树几多闻第七十五章 信之何信乱我心第三十四章 谋算之道窃其时第五十八章 九霄云动异雷生第九十九章第六十八章 天地灵火第二十章 圆圆一轮中第八十一章 其命其数第四十六章 赏月吟风莫要论第三十四章 人算天算第九十九章 颠倒恐怖谁先破唐小九的单章第三十四章 遮心欺主用巧言第三十二章 龙图安居不动身第五十四章 三火衍七相第九十章 同心第六十四章 日月所向第九十四章 花落天地谁为主第四十六章 君子之饰第九十章 呼之将欲出第三十七章 死生身运同请假三天!第八十一章 其命其数第八十六章 于用为之宰第三十二章 无缝玉塔第五十七章 竹林中第九十章 此剑行处善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