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十四 亘古之真理

李从璟策马从上坡上穿过战场的时候,激战的余味仍在,军堡成了断壁残垣,燃烧物与燃烧物焦糊的痕迹到处都是,废墟中尸横遍野,呻吟声不断传来,长刀、枪矛、盾牌等各种兵刃散布其间,在夕阳下充斥着一股血腥、豪烈而又荒凉的气息,因了使用炸药的缘故,残缺不全的肢体、脏腑密布各处,在血泊中更显残忍。

卢龙军的将士们却不觉得眼前的场景难以接受,恰恰相反,一场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大胜让人的每个毛孔都振奋无比,在各处打扫战场的将士们兴致高昂,甚至是眉宇轩昂,相互间激烈探讨今日这场战斗时,嘴里蹦出来最多的便是对李从璟的由衷赞美之词。

在李从璟的骑队经过这些将士身前时,左近的将士们无不昂首挺胸站直了身躯,一批接一批自发向李从璟行礼,目光敬畏如对神明。

没等李从璟来到主城前,山坡上已经响起“秦王”“秦王”的呼喊声,接连不断,汇集到一处,便显得整齐划一,其声音充满血性男儿之气,一浪高过一浪,最后席卷了整片山坡,覆盖了整个仪坤州城池,响彻了一方天地。

随行在李从璟身侧的人,无论是莫离、杜千书等幕僚,还是其它近卫,在这般呼喊声中,都不由自主挺起了胸膛,身姿愈发端正英武,几乎将“与有荣焉”四个字写在了脸上。

在兵力不占优势,甚至是劣势的情况下,一日之内攻下坚不可摧的仪坤州防线,最后俘获的敌人数都要赶上总兵力,在这样的战绩面前,任何尊荣和赞美都是不为过的。

卢龙将士眼中的秦王,坐骑俊美,人更俊美。他没有披甲,没有着王袍,只是一身青衫,长发束顶,有书生气,显得儒雅,不见分毫暴戾杀气。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风流倜傥,看起来亲切和善的年轻人,挥手间,让契丹经营数年,自信满满可以坑杀卢龙军,可以防备唐军北伐的仪坤州防线,变成了一个笑柄。

李彦超率领诸将,在主城城门前恭迎李从璟入城,在诸将身后,仪坤州的那些契丹达官显贵,被捆绑着扔了一地,如一群猪羊。

他们无不惶惶然,因为他们的确是丧家之犬。

他们看向李从璟的目光透着哀求,透着恐惧,就像看待即将把他们扒皮的主子一样,而事实上,只要李从璟的脚步踏进城门,那也就意味着,此城易主。

李从璟下马,将在面前跪迎的李彦超等人扶起,道一声“将士们辛苦”。回过身,他环顾了一圈情绪激昂,举着兵刃拍打胸口不停呼喊“秦王”二字的将士们,只是说了一句简单至极的话。

就是这句简单的话,奠定了一支军队的信心。

再后来,这支军队,重塑了一个帝国的信心。

秦王说:“唐军威武!”

于是,“唐军威武”的宣言,响彻天地。

而后,在众将簇拥下,李从璟入城。

......

仪坤州是耶律倍布置下来防备唐军北上的重镇,兵力多不足为奇,此战契丹军俘虏虽有近两万人,却也不必太担心他们会生出什么乱事来,与卢龙军的士气高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已经丧失了抵抗意志,如今他们不再是狼,而只是一群羊。

一群失去头领且丧失心智的羊,是不必担心的。

就算现在给他们兵刃,他们也不见得敢拿起来面对唐军。

要打垮一支军队,杀伤多少其实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击溃他们

的军心,击溃他们的战斗意志。

耶律黑格的人头已在城中传了一圈,现在又回到了城门处,让李从璟略感诧异的是,耶律黑格僵硬的面孔没有怒目圆睁,眼中没有不甘与愤怒,倒是显得悲哀而无奈,他像是走得很从容,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像是走得很心安理得。

契丹俘虏杀与不杀、何时杀尚在两可之间,但耶律黑格的人头,还是要挂在城门上示众,以警世人。

在城墙上,李从璟看到了那数十名工匠的尸体。

契丹军在对这些人举起屠刀的时候,内心的确是愤怒的,所以这些工匠全都尸首分离倒在血泊中,他们的衣衫是素色的,所以血迹更加触目惊心。

这些耗费无数心血,打造仪坤州防线,以保护契丹军、以助契丹军赢得战争的工匠,大概怎么也想不到,他们最终会死在契丹军的刀下。

李从璟本想见一见主持修建仪坤州防线的工匠首领,因为仪坤州城防工事的确是大家之作,他还想将此人带回大唐,让此人日后为大唐效力,如今人是见到了,却再也没有让刘仲为国赎罪的机会。

身为唐人,纵然有万般无奈,但一身在大唐学到的本事,最终却用作了帮助敌人对付母国,怎么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过。所以当李从璟看到工匠中有不少唐人时,他心底很是愤怒,他很想将这些人鞭尸,然后拖下去喂狗。

“契丹国中有不少唐人,其中不乏成了契丹军士的。”莫离注意到李从璟眼神的变化,便低声提醒。

莫离这话不错,契丹军大抵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契丹本部族人,二是臣服部落勇士,三是地方州县中服役的。

第一部分是契丹军绝对主力,这些人平日放牧,战时出征;第二部分其实不多,因为契丹军出征时,一般只要臣服部落出钱、粮、马匹等物资;第三部分中就有一些唐人了,毕竟契丹国中的州县是契丹安置唐人的主要所在,不过这部分军士也不出征,只守备地方。

“早年间,幽云局势紧张,诸侯混战频繁,数十年间,百姓亡命而入草原者不知凡几;而后契丹势起,阿保机南侵,为其所虏而被迫入草原者,又不知凡几。许多年来,这些人在契丹落地生根,成了契丹治下之民。民乃国之本,阿保机时契丹之所以能国势中天,与此有莫大关系。”李从璟想起许多事,心头有些复杂,如何处理契丹国中的唐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唐末五代,在草原与中原的民族交流与融合问题上,其实是个非常时期。

说它是非常时期,是因为它划分了两个不同的时代。

在此之前,中原民族与草原民族的交流、融合,基本是单向的,即草原民族内迁,而后融入中原民族。

这种交流与融合,有战争方式,也有和平方式。自从汉武帝开创了大举收服草原人的先河,草原人便开始了这个不可逆转的历程。

这个历程最具代表性的时期,是五胡乱华的时候。

而五胡乱华的最终结果,是五胡最后都被汉人融合,成了汉人。

他们被融合,变成汉人,是因为什么?因为汉文化。

唐前期也大体如此。唐后期至唐末五代,情况则有不同,它划分两个时代的原因也在这里。

这一时期,开始有汉人成规模北迁,越过长城居于塞外。

原因无非两个。第一是主动的,躲避战争兵灾;其二是被动的,被草原人掳过去。

汉人北

迁,结果是什么?

促进了草原政权的强盛。

为何五代之前的朝代,草原人无法真正入主中原,而五代之后,出现了元、清?

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草原政权变强了。

因为草原人学习汉之先进文化,被汉化的程度深了,所以其政权空前强大起来。

由此可见,幽云十六州的割献,对草原到底意味着什么,其相对对汉民族的影响,又有多么大。

“汉人北迁,起初时人数少,彼时之民携绝对先进之文化,进入草原之后,为草原人所仰慕、拜服,遂得以在草原上地位显赫,但此时一者因为北迁之人少,二者因为草原人尚且愚昧,故而对草原之增强有限,五胡虽得以乱华,却不能入主中原。”

李从璟在心头默默想道,“唐末五代却非如此,此时之草原人,受先前汉人千百年之‘教化’与影响,已然颇具文明程度,此时唐人成规模北迁,携带的不仅有汉文化,还有汉文化之下的种种先进技术与制度,契丹因此强盛之后,遂能建立帝国,与中原分庭抗礼。”

“及至赵宋之后,情况明显变化,汉文化被草原民族大加吸收,中原政权反而倒是为其所反噬,故而有元、清两朝。五代之前,草原无帝国,而五代之后草原始有辽、金以至元、清,乃因此之故。”

“原本耶律德光曾灭后晋而居于中原,但不到一载便不得不北归,往小处说,是耶律德光政才差了些,但从大处看,却也是此时草原汉化程度、文明程度不够之必然。而后,元能入主中原百年,而清据有九州数百年,乃因其文明程度,或者说汉化程度已不可同日而语。”

李从璟凝视着仪坤州喟然一叹,心中想到:“后世说五十六族皆中华,也说元、清乃中国之朝代,其因在何?不就是因其袭承汉之文化,其人皆被汉化了么?”

“殿下在想什么?”莫离见李从璟面色少见的凝重,而且久久不语,遂询问其故。

“在想如何处置契丹国中之唐人,又如何对待契丹国中之草原人。”李从璟收回思绪。

没有汉民成规模北迁,没有汉文化对契丹的改造,往大处说,就没有契丹的强盛,往小处说,没有眼前的仪坤州防线。李从璟由今日之战与身前的工匠尸体,想到这些问题,不是偶然,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可回避。

悉数迁回唐人?不太可行。

不迁回唐人,任由其继续为契丹强大而贡献力量?也不可行。

选择性迁回一些读书人、匠人?更不可行。

“殿下可有腹稿了?”莫离接着问。

李从璟提及的是一个大问题,关系到草原与中原往后的千年大计,处理好了,说草原与中原自此相安再无大战,也并非没有可能,处理不好,则贻害无穷、边患难休,所以莫离问的很郑重,神色也极为认真。

“古往今来,凡帝国内乱,则外族必趁机入侵,内患必然引起外患,此事不可避免。若想外族不侵我大唐,帝国无边疆大患,必须要帝国强盛。国强,则四夷畏惧,外族臣服,甘为驱使;国弱,则臣子作乱,夷狄觊觎,外族入侵。”李从璟道,“此为亘古不变之理。故此,求彼弱,非正途,求我强,方是大道!”

莫离肃然点头。

半响,见李从璟不再说话,莫离诧异道:“这就完了?”

“难道我没说完?”李从璟怔了怔。

莫离眼露失望之色。

(本章完)

章一百零二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9)章七 昔日家国残梦里 多少魂梦惊夜雨(下)章八十七 夜半疑梦惊诧起 窗外风雨几来袭(3)章一百零三 两计使军安然归 辽东半壁已入瓮(上)章一百七十四 庙算正紧揣敌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中)章一百五十三 来日取城馈送别 他乡何曾遇故知(2)章七十八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4)章二十七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章四十八 势来天地皆同力 久负盛名于天下(3)章八 一载相识十载别(2)章十六 疯狂的小妖精(第二更)章五十八 崔玲珑抵死挣扎 第五动情用巧刑章四五 天成新政初现世 厉兵秣马看天下(2)章七 三个锦囊章二十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11)章八十五 夜半疑梦惊诧起 窗外风雨几来袭(1)章三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12)章一百九十二 既下雁南复营州 马蹄不停向渤海(2)章六十九 莫离巧思献三策 三城战事起异变(3)章六十二 倾军投大唐【第一更】章两百三三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0)章七十七 你要去夏州【第二更】章五十七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7)章七十八 祖祖辈辈是汉人 生生世世不为奴章七 神仙山(6)章二十一 都是我的东西章五十一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应天府双杰(下)章三四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3)章四十一 边军逞威风章四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4)章两百十六 大势已至终倾力 欲整山河顾奸何(上)章一百七十一 军堡军堡何安在 边境边境局若何(中)章二十九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7)章八十七 是非成败由谁定 残阳独映血火关(下)章五十三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9)章五十二 军入潞州(第一更)章一百六十 万事俱备东风起 终是离人盼归人(3)章一百八十一 有人苦战有人行 有人梦甜有人醒章七十二 谋战更比力战难 取得东阳去成都(1)章十一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4)章一百七十二 军堡军堡何安在 边境边境局若何(下)章十五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2)章四十五 宿命章十五 谁是刀,谁握刀?章九 破军章两百十一 安国定邦波澜起 不平尽去平山河(中)章十三 淇门之变(5)章七十六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3)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权 我为万世开太平(1)章一百一十二 百尺竿头进一步 横渡黄河向胜州(上)章四十八 劫道章十一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2)章六十四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7)章四十八 李从璟取势如棋 王彦章三日破敌(4)章一百三十三 势有分合难预料 夜半有人入梦来(上)章三十一 主对仆拳脚相加 君与臣相得益彰章四十三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4)章四 大厦将倾何人扶 天下苍生问谁顾章八十五 一朝掌得天下权 我为万世开太平(4)章一百零二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3)章七 一载相识十载别(1)章七十 龙争虎斗章七十五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1)章两百零五 百战山河寸寸血 拼却死地开生门(下)章九十四 天下漕运正当通 中央集权何时强(1)章两百五十 一代雄主终落幕 兴亡从来因人事(中)章五十三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4)章两百零七 阿保机妙算无遗 李从璟胸有不平(2)章八十 百年安西都护府 十万铁甲出阳关(3)章四 神仙山(3)章八十二 百年安西都护府 十万铁甲出阳关(5)章两百零六 阿保机妙算无遗 李从璟胸有不平(1)章两百五二 战死边疆裹尸还 天下再无契丹贼章五十一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1)章二十一 当年明月仍皎洁(下)章一百三十九 东归再会秦仕得 北上吴使徐知诰(下)章七十七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5)章五十八 总攻章五八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5)章一百八十 小鱼大鱼齐咬钩 预设奇兵向北行章一百五十四 来日取城馈送别 他乡何曾遇故知(3)章九十七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5)章八十六 因缘际会不可料 谋尽事成旦夕间(2)章一百一十七 既复故土不忍弃 亡羊补牢候乳虎(下)章五十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应天府双杰(上)章六十三 敌情我意难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东(上)章五十七 初回怀州会莫离 大军整编一万八章七十三 经营章三十七 天下势风起云涌 金陵城龙潭虎穴(5)章一百四十四 立参谋处全军制 屯田有成再扩军(中)章一百零六 唯有凌云多壮志 敢叫旧貌换新颜(3)章六十五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3)章三十二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1)章六十三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4)章二十一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8)章一百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7)章八 时来天地皆同力 运去英雄不自由章五十九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2)章六十三 所谓儿皇帝【第二更】章六十七 势来天地皆同力 久负盛名于天下(2)
章一百零二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9)章七 昔日家国残梦里 多少魂梦惊夜雨(下)章八十七 夜半疑梦惊诧起 窗外风雨几来袭(3)章一百零三 两计使军安然归 辽东半壁已入瓮(上)章一百七十四 庙算正紧揣敌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中)章一百五十三 来日取城馈送别 他乡何曾遇故知(2)章七十八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4)章二十七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章四十八 势来天地皆同力 久负盛名于天下(3)章八 一载相识十载别(2)章十六 疯狂的小妖精(第二更)章五十八 崔玲珑抵死挣扎 第五动情用巧刑章四五 天成新政初现世 厉兵秣马看天下(2)章七 三个锦囊章二十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11)章八十五 夜半疑梦惊诧起 窗外风雨几来袭(1)章三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12)章一百九十二 既下雁南复营州 马蹄不停向渤海(2)章六十九 莫离巧思献三策 三城战事起异变(3)章六十二 倾军投大唐【第一更】章两百三三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0)章七十七 你要去夏州【第二更】章五十七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7)章七十八 祖祖辈辈是汉人 生生世世不为奴章七 神仙山(6)章二十一 都是我的东西章五十一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应天府双杰(下)章三四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3)章四十一 边军逞威风章四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4)章两百十六 大势已至终倾力 欲整山河顾奸何(上)章一百七十一 军堡军堡何安在 边境边境局若何(中)章二十九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7)章八十七 是非成败由谁定 残阳独映血火关(下)章五十三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9)章五十二 军入潞州(第一更)章一百六十 万事俱备东风起 终是离人盼归人(3)章一百八十一 有人苦战有人行 有人梦甜有人醒章七十二 谋战更比力战难 取得东阳去成都(1)章十一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4)章一百七十二 军堡军堡何安在 边境边境局若何(下)章十五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2)章四十五 宿命章十五 谁是刀,谁握刀?章九 破军章两百十一 安国定邦波澜起 不平尽去平山河(中)章十三 淇门之变(5)章七十六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3)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权 我为万世开太平(1)章一百一十二 百尺竿头进一步 横渡黄河向胜州(上)章四十八 劫道章十一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2)章六十四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7)章四十八 李从璟取势如棋 王彦章三日破敌(4)章一百三十三 势有分合难预料 夜半有人入梦来(上)章三十一 主对仆拳脚相加 君与臣相得益彰章四十三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4)章四 大厦将倾何人扶 天下苍生问谁顾章八十五 一朝掌得天下权 我为万世开太平(4)章一百零二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3)章七 一载相识十载别(1)章七十 龙争虎斗章七十五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1)章两百零五 百战山河寸寸血 拼却死地开生门(下)章九十四 天下漕运正当通 中央集权何时强(1)章两百五十 一代雄主终落幕 兴亡从来因人事(中)章五十三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4)章两百零七 阿保机妙算无遗 李从璟胸有不平(2)章八十 百年安西都护府 十万铁甲出阳关(3)章四 神仙山(3)章八十二 百年安西都护府 十万铁甲出阳关(5)章两百零六 阿保机妙算无遗 李从璟胸有不平(1)章两百五二 战死边疆裹尸还 天下再无契丹贼章五十一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1)章二十一 当年明月仍皎洁(下)章一百三十九 东归再会秦仕得 北上吴使徐知诰(下)章七十七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5)章五十八 总攻章五八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5)章一百八十 小鱼大鱼齐咬钩 预设奇兵向北行章一百五十四 来日取城馈送别 他乡何曾遇故知(3)章九十七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5)章八十六 因缘际会不可料 谋尽事成旦夕间(2)章一百一十七 既复故土不忍弃 亡羊补牢候乳虎(下)章五十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应天府双杰(上)章六十三 敌情我意难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东(上)章五十七 初回怀州会莫离 大军整编一万八章七十三 经营章三十七 天下势风起云涌 金陵城龙潭虎穴(5)章一百四十四 立参谋处全军制 屯田有成再扩军(中)章一百零六 唯有凌云多壮志 敢叫旧貌换新颜(3)章六十五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3)章三十二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1)章六十三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4)章二十一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8)章一百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7)章八 时来天地皆同力 运去英雄不自由章五十九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2)章六十三 所谓儿皇帝【第二更】章六十七 势来天地皆同力 久负盛名于天下(2)